第15课《故乡》课件_第1页
第15课《故乡》课件_第2页
第15课《故乡》课件_第3页
第15课《故乡》课件_第4页
第15课《故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故乡》课件1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知识点总结与回顾课后作业与辅导安排201课程介绍与背景Chapter3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苦难生活。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笔触著称。《故乡》创作背景鲁迅简介《故乡》背景及作者简介4本课将介绍《故乡》的背景、主题、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乡》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提高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目标5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教学手段本课将运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6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7篇章结构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写作特点小说通过对比手法来揭示主题;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以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乡》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8闰土: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而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神情麻木、寡言少语的人。“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为什么他在少年时就能有所感而又形容得出,现在却形容不出了呢?因为“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但“不懂事”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人,现在“懂事”了,却成了一个“木偶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所说的“事”,实际是中国传统的一套封建礼法关系,以及这种礼法关系所维系着的封建等级观念。杨二嫂:杨二嫂年轻时被称作豆腐西施,体现的是作者所说的“过着辛苦恣睢的生活”的人的特征。她的面貌特征也是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练就了一个薄嘴唇,“能说会道”,脸相却迅速变作“圆规”,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呢?她说“我现在租给人家的房子,每年房租也有八百多。要是肯早收那么几天,怕也有九百罢……还是我的豆腐店好,又轻松,又不愁没有生意……”。可见她的生活还是优裕的,却又何以至此呢?贪小便宜使她的嘴更加尖酸刻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9《故乡》通篇采用了对比艺术,把人物刻画同景物描写巧妙的穿插、溶汇在一起,使整个作品构成一幅色调十分和谐、鲜明的图画。这篇小说通篇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结构的安排上。作者把人物刻画同景物描写巧妙的穿插、溶汇在一起,使整个作品构成一幅色调十分和谐、鲜明的图画,蕴含深沉,意味隽永。小说的对比艺术主要有三个特点。首先,《故乡》的对比是用纯一色的白描手法来体现的。作者的语言精确朴素,不加任何雕琢,运用白描手法,再现了“我”回故乡,同亲友邻居各类人物相处的生活场面,揭示了生活变故和人事变故。其次,《故乡》的艺术对比中,渗透着浓郁的诗情。作者对故乡、对劳动人民的真挚的热爱,都熔铸在作品里。再次,《故乡》的艺术对比里,蕴藏着深沉的人生哲理。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1003知识拓展与延伸Chapter11通过茶馆里的一幕幕场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麻木不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阿Q这一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描写了一个落魄的读书人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鲁迅其他作品介绍及比较12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辛亥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苦难。辛亥革命失败后的社会现实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和支持,呼吁人们追求民主、科学和自由。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和思想,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留学日本的经历时代背景对鲁迅创作影响13开创了白话文小说的先河01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他的创作推动了白话文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02鲁迅的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03鲁迅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404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Chapter15

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塑造技巧探讨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塑造手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技巧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探讨人物形象塑造的技巧和方法。对比分析将不同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6学生自由选择文中人物角色,准备相应道具和服装,进入角色。角色选择情感体验表演展示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理解人物内心世界。各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全班学生共同观赏、评价,加深对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030201角色扮演:体验文中人物情感变化过程17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从主题、情感、人物、语言等方面入手。个人分享其他同学可以对发言者的分享进行补充、提问或发表不同看法,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互动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故乡》的内涵和价值。教师点评分享交流:谈谈自己对《故乡》的理解和感悟1805知识点总结与回顾Chapter19123故乡是指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包括个人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记忆。故乡的定义和内涵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物形象等来表达对故乡的深情厚谊,展现故乡的独特魅力。故乡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鲁迅的《故乡》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故乡的描绘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鲁迅《故乡》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关键知识点梳理和归纳20闰土是《故乡》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形象。他朴实、善良、勤劳,但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压迫,变得麻木、愚昧。通过闰土的形象,鲁迅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精神奴役。《故乡》中的闰土形象分析鲁迅在《故乡》中运用了多种对比手法,如美好与丑陋的对比、希望与失望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这些对比不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故乡》中的对比手法运用重点难点问题解答21我对《故乡》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已经掌握了关键知识点?我在学习《故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学生自我评价报告2206课后作业与辅导安排Chapter23

阅读鲁迅其他相关作品并写读后感阅读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和《阿Q正传》,比较和对比这些作品与《故乡》在主题、人物塑造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选择鲁迅的一篇散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秋夜》,进行深入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探讨鲁迅散文的独特魅力。阅读鲁迅的杂文集,了解他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见解,思考这些观点如何与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相互呼应。24完成练习册中关于《故乡》一课的知识点梳理和巩固练习题,确保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针对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题,认真阅读相关文段,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解答。对于练习册中的写作训练题,可以选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