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攻克试题(解析卷)_第1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攻克试题(解析卷)_第2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攻克试题(解析卷)_第3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攻克试题(解析卷)_第4页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攻克试题(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定向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关于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实像,两个虚像B.两个实像,一个虚像C.一个实像,两个虚像D.一个实像,三个虚像2、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3、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C.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A.平面镜

;

B.放大镜;

C.潜望镜;

D.近视眼镜.5、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物体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7、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光学器件是A.平面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潜望镜8、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A.7.5cm;

B.12.5cm;

C.4.5cm;

D.10cm.9、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内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A.小于0.05mm

B.等于0.05mmC.大于0.05mm

D.任意值10、如图所示为一个眼球模型,则该图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该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当物体到

的距离

时,能成

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使用照相机时,应将底片放置在

。2、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k各点,如图所示,则当蜡烛在_____点时在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最大。3、远在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对着太阳取火,这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_______作用。修理钟表的师傅戴的老花镜是____镜,修理时,细小零件放在该镜______的位置。4、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实”)像。若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此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将器材放上光具座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解决完所有不利因素后,当物体离透镜15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6、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7、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在图12中,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与物体(点燃的蜡烛)相比,像应该是_____________(选填“等大”、“缩小”、“放大”)的。若在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位置不变8、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像.9、下图中所示的是同学们实验时常见的情境,根据实验原理,可以制造出用途广泛的机器和生活用具,请在下面对应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机器或生活用具的名称。

;10、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关系。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可知,凸透镜在

成缩小的实像。三、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足“0-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表所示,小华面临问题是: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序号直径焦距甲530乙4102、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4,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

;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了

(2)实验二中纸上

(填“能”或“不能”)出现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

。3、做“研究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_______和_______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_______和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B3、答:D4、答:B5、答案:A【解析】变焦的照相机,当照相机的焦距增大时,虽然物距基本不变,但是由于照相机的焦距变大,物距相对减小,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可知:当物距相对减小时,像距也变大,像也变大.6、答案:C7、答案:C8、答:A9、答案:C10、答案:A二、填空题1、答案:凸透镜、镜头、大于2倍焦距、缩小倒立实像、略大于1倍焦距2、答案:15、d3、答案:会聚;凸透;焦距以内4、答案:后缩5、答案:凸实u<f(合理即可)放大6、答案:远

后缩

【解析】照相机是利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用照相机对小明进行拍照,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远一些;将照相机的镜头后缩一些.【点睛】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7、答案:缩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