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立电杆施工方案_第1页
湿地立电杆施工方案_第2页
湿地立电杆施工方案_第3页
湿地立电杆施工方案_第4页
湿地立电杆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湿地立电杆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湿地生态保护区边缘地带,需架设10kV输电线路共计1.2km,采用φ190×12m钢筋混凝土电杆32基。施工区域地表土壤含水率45%-60%,地下水位埋深0.5-1.2m,存在季节性积水区域。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土层分布为:①素填土(厚0.3-0.5m)→②淤泥质黏土(厚1.5-3.0m,承载力特征值60-80kPa)→③粉质黏土(厚2.0-4.0m,承载力特征值120-150kPa)。施工需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在红线内5m宽度,禁止破坏原生植被。工程计划总工期45天,需避开鸟类迁徙繁殖期(每年3-5月)及汛期(6-9月),选择10-11月实施。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图纸会审组织技术人员核对设计图纸与现场地形,重点确认电杆定位坐标与湿地保护范围的安全距离,对3处临近珍稀植物分布区的杆位进行优化调整,偏移量控制在0.5-1.2m。专项方案编制编制包含:湿地生态保护专项措施软土地基处理工艺标准特殊天气应急预案沉桩稳定性计算书(采用MidasGTSNX进行有限元分析)测量放线使用TrimbleR10GNSS接收机进行杆位精确定位,误差控制在±50mm内。采用木桩+红白警示带设置施工边界,每基电杆设置2m×2m作业平台标识。(二)材料准备电杆及附件选用C40混凝土离心成型电杆,进场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检测报告(抗裂弯矩≥22kN·m,破坏弯矩≥44kN·m)。绝缘子采用防污型瓷绝缘子(爬电距离≥320mm)。地基处理材料准备:φ50mm×3.5mm螺旋钢管(每基4根,长6m)级配砂石(粒径5-31.5mm,含泥量<3%)土工格栅(双向拉伸,抗拉强度≥80kN/m)生态袋(聚丙烯材质,尺寸400×600mm)施工机械配置:湿地专用履带式起重机(徐工XCT25L5,接地比压≤0.08MPa)液压振动沉桩机(激振力120kN,配备自动垂直度控制系统)小型泥浆分离器(处理能力10m³/h)柴油发电机(20kW,满足桩机与照明用电)(三)现场准备临时设施在施工区域外围设置:材料堆放区(硬化处理,铺设200mm厚C20混凝土+土工膜)沉淀池(三级,总容积50m³,尺寸3m×4m×4m)生态厕所(真空环保型,每日清运)施工便道采用装配式钢桥+土工格栅组合结构,单跨长6m,宽2.5m,承载力≥15t。便道两侧设置排水沟及植被缓冲带(宽度1.5m)。环保措施配备:油污收集桶(20L,每作业点2个)防尘雾炮机(覆盖半径30m)植被恢复用草籽(本地种:狗牙根+结缕草混合)三、主要施工工艺(一)地基处理换填垫层法对地下水位以上区域,开挖直径1.5m、深2m的基坑,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每层300mm,压实系数≥0.93),经轻型动力触探检测(N10≥15击)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钢管桩复合地基对淤泥质黏土层厚度>2m区域,采用4根φ50mm钢管桩呈正方形布置(间距1.2m),桩端进入③层粉质黏土≥1.0m。采用液压锤沉桩,控制最后3阵贯入度≤20mm/10击。生态袋挡墙在边坡坡度>1:5的区域,采用生态袋错缝堆砌挡墙,高度1.2m,内侧铺设透水土工布,袋内填充当地黏性土与草籽混合物,确保施工后3个月内植被覆盖率≥70%。(二)电杆组立预制基础施工采用C25混凝土现场浇筑基础,尺寸1.2m×1.2m×1.5m,内置8φ16mm钢筋骨架基础顶面设置200mm厚碎石褥垫层,预埋M20地脚螺栓(外露长度300mm)混凝土养护采用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养护期≥14天,试块抗压强度≥20MPa方可进行立杆电杆运输使用履带式运输车(接地比压0.06MPa)从临时堆料场运至杆位,运输路径铺设20mm厚橡胶垫保护地表植被。单根电杆采用两点吊装(吊点位置距两端3.5m和8.5m),吊装角度控制在60°-75°。立杆施工采用"三点支撑法"立杆:主吊点(顶部)+辅助拉绳(距杆顶1/3处)+底部导向装置垂直度控制:横向偏差≤5mm/m,纵向偏差≤10mm/m回填土采用"素土+土工格栅"分层压实,每层200mm,压实度≥90%杆根设置直径1.2m的混凝土护圈(高300mm,C15混凝土),护圈外设200mm宽植被恢复区(三)拉线安装拉线坑施工采用螺旋钻干式成孔(直径300mm,深2.5m),避免泥浆污染。对拉线坑周围采用φ40mm竹筋桩加固(长1.5m,间距300mm)。UT型线夹安装选用NUT-2型线夹,按"先预紧后调紧"工艺施工:预紧力:3kN(采用扭矩扳手控制)调紧后拉线弛度偏差≤±100mm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紧密,受力后无滑动防沉措施拉线盘下设置200mm厚C15混凝土垫块,周围采用生态袋回填,顶部设置直径1m的防沉台(高200mm)。(四)生态保护施工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15天内完成植被恢复,采用"表土剥离-保存-回覆"工艺(表土剥离厚度300mm,用防渗膜覆盖保存)播种量控制:狗牙根20g/m²+结缕草15g/m²,混合草灌比7:3水质保护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后回用(沉淀时间≥4h)机械维修区设置防渗托盘(HDPE材质,厚度2mm)生活污水经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能力1m³/h)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野生动物保护配备2名生态保护员,每日巡查记录鸟类活动夜间施工采用低照度LED灯(色温≤3000K),避免强光直射湿地水域发现珍稀动物活动时,立即停工并设置50m警戒区四、质量控制(一)关键工序控制点工序名称控制指标检测方法频率地基承载力≥120kPa平板载荷试验每5基1点电杆垂直度≤5mm/m全站仪+吊线锤100%检查混凝土强度≥25MPa回弹法+试块检测每10基1组试块拉线张力设计值±5%张力计测量100%检查植被恢复率≥90%样方法(1m×1m样方)每100m1处(二)质量通病防治电杆倾斜预防措施:采用双经纬仪双向控制立杆垂直度处理方法:倾斜量<15mm时采用调节拉线矫正;>15mm时重新立杆基础沉降预防措施:设置沉降观测点(每基电杆4个),初始30天每日观测,之后每周观测处理标准:累计沉降量≤50mm,差异沉降≤20mm土壤污染预防措施:机械燃油箱加装防泄漏装置,设置20m³应急储油池处理流程:发现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用吸油毡+微生物修复剂处理污染土壤五、安全文明施工(一)安全防护措施高处作业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防坠器有效长度≤2m)杆上作业设置防坠平台(宽度≥0.4m)风速≥10.8m/s(6级风)时停止高处作业机械作业履带式机械设置行走限位器,坡度>15°时禁止行驶液压系统设置过载保护装置,工作压力≤额定压力的80%所有机械安装倒车影像及声光报警器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设置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配备防溅型插座(IP65防护等级)水下作业照明采用12V安全电压(二)文明施工管理施工围挡采用可回收塑料围挡(高度1.8m),每50m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悬挂LED警示灯(闪烁频率60次/min)。垃圾处理实行"分类收集、集中清运":建筑垃圾:破碎混凝土块用于便道基层回填生活垃圾:密封收集后运至市政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废机油、油抹布):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噪声控制昼间噪声≤70dB(A),夜间禁止施工破碎机等设备安装隔音罩,衰减量≥25dB车辆限速15km/h,禁止鸣笛六、施工进度计划(一)横道图计划准备阶段(7天)图纸会审(D1-2)材料进场检验(D3-5)施工便道搭设(D6-7)主体施工(30天)地基处理(D8-15,每日完成4基)基础浇筑(D12-22,每日完成3基)电杆组立(D20-32,每日完成2.5基)拉线安装(D25-35,每日完成4基)收尾阶段(8天)质量验收(D36-38)生态恢复(D39-43)场地清理(D44-45)(二)进度保证措施资源保障备用1台液压桩机(型号同主用设备)材料储备量满足10天连续施工需求配备2个施工班组(每组12人),实行两班制进度监控采用Project软件进行进度跟踪,每周召开进度分析会设置3个关键节点:D15(地基处理完成)、D30(电杆组立完成)、D40(生态恢复完成)延误预警:关键线路延误>3天时启动赶工措施(增加作业时间至10小时/天)七、应急预案(一)自然灾害应急暴雨洪水预警响应:接到暴雨蓝色预警后1小时内完成设备转移至地势高处(≥500m²临时平台)排水措施:配备4台Φ150mm污水泵(扬程≥15m),每小时排水量≥200m³雷电防护施工现场设置3处避雷针(高度15m,保护半径30m)所有机械设备可靠接地(接地电阻≤10Ω)雷雨天气停止一切室外作业,人员撤离至防雷棚(二)生态事故应急珍稀动物伤害应急物资:配备野生动物救助箱(包含止血药、固定夹板等)处置流程: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联系林业部门(响应时间≤2小时)环境污染事件油污泄漏:采用吸油毡(储备量500m²)围堵吸附,并用中和剂处理(pH值控制在6-8)水土流失:临时堆砌沙袋挡墙(高度0.8m),坡度放缓至1:3(三)医疗急救现场设置医疗救护点(配备AED除颤仪及急救药品)与最近医院(距离15km)签订急救协议,救护车到达时间≤30分钟每月组织1次急救演练(重点:溺水、机械伤害急救)八、环境保护措施(一)生态监测水质监测监测因子:pH值、COD、氨氮、石油类(每周2次)标准限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22)Ⅲ类标准植被监测采用样线法调查施工前后植被覆盖率变化(每100m设置1条样线)重点保护物种(如芦苇、菖蒲)个体数量变化记录土壤监测施工前、中、后分别取样检测重金属含量(铅、镉、汞等8项指标)土壤含水率控制在施工前±5%范围内(二)环保验收验收标准施工区域植被恢复率≥95%土壤压实度恢复至原始状态的90%以上无永久性积水区域(雨后24小时内排水)验收资料生态保护措施落实记录表环境监测数据汇总报告湿地恢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第三方机构出具)九、验收标准本工程验收执行以下标准:《110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DL/T5219-2014)《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令第48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2部分:电力线路》(DL5009.2-2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验收分为隐蔽工程验收(地基处理、基础钢筋等)、分项工程验收(立杆、拉线等)、竣工验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需留存影像资料(照片≥3张/部位,视频≥30秒/工序)。十、技术档案管理施工过程中需收集整理以下资料并归档:施工技术文件(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等)质量控制文件(检测报告、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