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1页
德州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2页
德州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3页
德州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4页
德州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州市海绵城市老城区改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本项目位于德州市老城区核心片区,总改造面积约5.2平方公里,涵盖12个老旧小区、8条主次干道及3处历史街区。项目以《德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30年)》为指导,通过系统性改造实现三大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以上,面源污染削减率不低于40%,雨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30%。改造后将显著改善老城区内涝问题,同步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打造"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海绵城市示范片区。1.2工程范围与主要内容重点改造区域包括:居住社区:德城区金谷园小区、堤岭片区等12个老旧小区,涉及居民5800余户,改造内容涵盖屋面雨水收集、透水铺装、绿色屋顶及社区雨水花园建设;市政道路:东风东路、三八中路等8条道路改造,采用透水沥青路面、生态树池及路缘石开口设计;公共空间:南运河沿岸景观带改造、苏禄王御园片区海绵化提升及3处口袋公园建设;基础设施:改造雨污合流管网3.8公里,新建雨水调蓄池2座(总容积8000立方米)及初期雨水处理设施5处。1.3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降雨设计参数:采用德州市近30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160mm,设计暴雨重现期3-5年;海绵设施指标:透水铺装面积≥50%,绿色屋顶覆盖率≥30%,下凹式绿地占比≥15%;材料性能要求:透水砖抗压强度≥C30,渗透系数≥1.5×10⁻³m/s;透水沥青路面空隙率18-22%,渗透系数≥3×10⁻³m/s;水质控制目标:雨水处理后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主要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清扫及景观补水。二、施工总体部署2.1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项目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实施、专业监管"的组织模式,成立专项指挥部统筹推进:指挥长单位:德州市住建局,负责政策制定、资金统筹及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单位:德州市城投集团,承担项目投融资、建设管理及后期运维;技术支撑单位: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提供海绵技术集成与全过程咨询;施工单位: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牵头)、德建集团等组成联合体,负责具体施工任务。2.2施工分区与进度计划分区分段施工方案:A区(金谷园-堤岭片区):2026年3月-8月,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包含透水停车位、雨水花园及屋面收集系统;B区(东风路-三八路沿线):2026年5月-11月,完成道路透水铺装改造及地下调蓄设施建设;C区(南运河景观带):2026年7月-2027年1月,打造生态驳岸、植草沟及湿塘系统;D区(历史街区):2026年9月-2027年3月,采用传统工艺与海绵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性改造。关键节点控制:2026年4月底前完成所有区域地下管线探测与迁改;2026年6月底前完成雨季来临前的排水系统改造;2026年12月底前完成80%的透水铺装及绿色设施建设;2027年4月底前全面竣工并组织初验。2.3资源配置计划机械设备:投入液压破碎锤(3台)、透水摊铺机(2台)、HDPE模块安装机(1台)、热熔焊机(5台)及洒水车(3辆);材料供应:建立3个材料储备基地,透水砖、透水沥青等主要材料储备量满足30天施工需求;劳动力配置: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350人,其中专业技术工人占比不低于60%,包括透水铺装工、绿化工程师及设备安装技师等。2.4施工平面布置临时设施:设置材料堆放区(硬化处理+防雨棚)、透水沥青拌合站、苗木养护区及办公生活区,总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施工道路:利用现有市政道路作为主要运输通道,在小区内部设置6米宽临时施工便道(采用钢板铺设+碎石基层);水电布置:从市政电网接入3处临时配电箱(总容量500kW),沿线每500米设置消防水栓接口,配备2台柴油发电机(200kW)作为备用电源;环保设施:每个施工区设置洗车平台(含三级沉淀池)、扬尘监测仪及雾炮机,裸土覆盖率达到100%。三、主要施工技术与工艺3.1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施工3.1.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流程:基层清理→防水处理→安装雨水斗→导水管敷设→过滤装置安装→调试。关键工序:屋面防水改造:采用2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mm厚聚脲防水层,转角处增设500mm宽附加层;雨水斗安装:选用87型虹吸雨水斗(带格栅滤网),间距≤15m,与屋面防水层衔接处做半径200mm的圆弧增强处理;导水系统:采用DN110-DN160UPVC管,坡度≥2%,管道支架间距1.5-2m,伸缩节设置间距≤4m;初期弃流:在立管底部安装流量控制式弃流装置,当降雨量达到3mm时自动切换至收集状态。3.1.2透水铺装系统停车位改造(总面积15000平方米):结构层设计(自上而下):透水砖面层:60mm厚C30透水砖(尺寸200×100×60mm),缝隙宽5mm,采用中砂填缝;找平层:30mm厚干硬性水泥砂浆(水灰比0.4-0.5);透水基层:150mm厚级配碎石(粒径5-20mm);透水垫层:200mm厚陶粒混凝土(孔隙率25%);防渗层:采用两布一膜土工膜(渗透系数≤1×10⁻⁷cm/s),周边高于基层300mm。施工要点:铺装前进行试拼,确保缝隙均匀,表面平整度误差≤3mm/2m;采用"人"字形铺设方式,每50㎡设置一道伸缩缝(宽10mm,填缝材料为聚氨酯密封胶);完工后进行泼水试验,确保表面无积水,渗透速度≥1.5×10⁻³m/s。非机动车道改造:采用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层为40mm厚AC-13透水沥青混合料+150mm厚级配碎石基层+200mm厚砂砾垫层,总厚度390mm;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控制在160-170℃,碾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初压温度≥150℃,终压温度≥80℃);路面边缘设置排水沟,每隔20m设置DN100透水盲管,将渗透水导入雨水收集系统。3.1.3雨水花园与植草沟雨水花园建设(共28处,单处面积50-200平方米):结构设计:蓄水层:下凹深度100-150mm,边坡坡度1:3,底部铺设100mm厚种植土(含30%腐殖质);过滤层:300mm厚级配砂卵石(粒径2-5mm),中部铺设透水土工布(渗透系数≥5×10⁻³m/s);排水层:200mm厚碎石层(粒径5-10mm),内置DN200穿孔排水管(孔口向下,间距500mm);植物配置:选用耐涝耐旱乡土植物,包括鸢尾、菖蒲、芦苇、早园竹等,乔灌木比例1:3,常绿与落叶植物比例1:2;溢流设施:设置预制混凝土溢流口(高于常水位100mm),连接至市政雨水管网。3.2市政道路海绵化改造3.2.1透水沥青路面施工东风东路改造(全长2.5公里,宽22米):施工流程:原路面铣刨→基层处理→透层油喷洒→透水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碾压→接缝处理→开放交通;关键控制参数:原路面处理:铣刨4cm厚沥青面层,对基层破损处采用C25混凝土修补,表面平整度误差≤5mm/3m;透层油:采用乳化沥青(PC-2型),用量1.0-1.2L/m²,喷洒后立即撒布5-8mm石屑(用量3-5m³/1000m²);混合料技术指标:油石比5.0-5.5%,马歇尔稳定度≥8kN,流值2-4mm,空隙率18-22%;摊铺碾压:采用沥青摊铺机连续作业,速度2-3m/min,初压温度160-170℃(钢轮压路机,1.5-2.0km/h),复压温度140-150℃(胶轮压路机,3-4km/h),终压温度≥80℃;边缘排水:在道路两侧路缘石内侧设置DN200透水盲沟(外包透水土工布),间距50m设置集水井,连接至调蓄系统。3.2.2生态树池与植草沟行道树改造(共800个树池):结构设计:树池尺寸:1.5m×1.5m,下凹深度150mm,周边采用预制混凝土路缘石(高度200mm,预留5个排水孔);内部构造:种植土(掺入30%腐殖质+10%珍珠岩)→透水土工布→300mm厚级配碎石→DN100穿孔排水管;表面覆盖:采用50mm厚树皮覆盖层(粒径3-5cm),周边设置100mm宽透水砖护边。植草沟建设(总长3.2公里):采用梯形断面设计,上口宽1.2m,下口宽0.6m,深度0.3m,边坡坡度1:2;沟底铺设100mm厚种植土+50mm厚细砂,种植狗牙根、结缕草等耐践踏草种;每隔10m设置一道消能坎(高度150mm),沟底坡度0.5-1%,末端连接至雨水花园或调蓄池。3.3调蓄与水处理设施施工3.3.1地下雨水调蓄池金谷园小区调蓄池(容积5000立方米,尺寸50m×25m×4m):结构形式:采用HDPE模块化拼装结构,模块尺寸1000×500×500mm,环刚度≥SN8,抗压强度≥300kPa;施工流程: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1:0.75放坡)+钢板桩支护(拉森Ⅲ型,长度6m),设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井距1.5m,降水深度5m);基础处理:300mm厚级配砂石垫层(压实系数≥0.95)→200mm厚C20混凝土垫层(表面平整度≤5mm/2m);模块安装:从角部向中心推进,采用"3×3"矩阵排列,模块间通过卡槽连接+热熔焊接(温度210±10℃,压力0.15MPa),每3层设置一道通长钢带加固;防渗处理:池体内侧涂刷1.5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外侧包裹两布一膜土工膜(渗透系数≤1×10⁻⁷cm/s),接缝搭接宽度100mm,采用热熔焊接;抗浮措施:池顶覆土1.2m(容重18kN/m³)+抗浮锚杆(Φ20钢筋,长度6m,间距2m×2m),单根锚杆抗拔力≥150kN;检修系统:设置2个检修孔(直径1.2m),配备钢爬梯及通风管(DN150,高出地面2m),池内安装液位计、水质传感器及自动冲洗装置。3.3.2初期雨水处理设施南运河沿岸处理站(处理规模300m³/d):工艺流程:初期雨水→格栅(5mm)→沉淀池→生物滞留设施→石英砂过滤→紫外线消毒→回用/排放;关键设备安装:格栅机: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栅隙5mm,功率1.5kW),安装角度75°,轨道平行度误差≤2mm;沉淀池:平流式设计,停留时间2h,表面负荷1.0m³/(m²·h),池底坡度0.01,末端设置污泥斗(坡度1:2);生物滞留设施:填充300mm厚种植土(掺入20%沸石)+200mm厚细砂+300mm厚碎石,种植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过滤系统:石英砂滤池(滤速8m/h,滤料粒径0.8-1.2mm),反冲洗强度15L/(m²·s),冲洗周期24h;消毒设备:紫外线消毒器(功率300W,照射剂量≥30mJ/cm²),接触时间≥30s,灯管间距50mm,安装高度距水面300mm。3.4历史街区海绵化提升施工苏禄王御园片区改造(总面积25000平方米):技术特色:采用"传统工艺+现代海绵技术"融合方案,重点保护历史建筑风貌;关键措施:铺装改造:对原有青石板路面采用"原物复用"原则,缝隙采用透水性砂浆(掺入20%透水骨料)勾嵌,基层增设100mm厚透水混凝土;排水系统:恢复传统"明沟+暗渠"排水体系,明沟采用青条石砌筑(宽300mm,深200mm),暗渠采用DN300陶土管(外包透水土工布);景观水体:改造现有景观池塘为生态滞留塘,设置3级跌水曝气装置,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岸边采用生态石笼护岸;古树保护:对30株古树名木设置直径5m的透水树池,采用透气性铺装(树皮覆盖+透水管网),安装土壤墒情监测仪,确保根系土壤含水率15-25%。四、质量安全与环保管理4.1质量管理体系三级质量管控:班组自检(每道工序完成后)→项目部复检(技术负责人组织)→监理验收(关键工序留存影像资料);关键控制点:材料进场验收:透水砖、透水沥青等主要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第三方检测报告,每批次抽样送检(透水系数、抗压强度等指标);隐蔽工程验收:地基处理、管道连接、防水层施工等隐蔽部位需留存影像资料,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功能测试:透水铺装完成后进行泼水试验(30分钟内无积水),渗透系数检测每500㎡不少于1点;屋面雨水系统进行2小时满水试验,确保无渗漏;质量记录:建立完整的施工技术档案,包括设计变更、技术交底、检测报告等,归档率100%。4.2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安全措施:高处作业:屋面施工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密目安全网,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脚手架搭设间距≤1.5m,脚手板满铺率100%;基坑支护:开挖深度≥3m时设置基坑监测点(坡顶位移、沉降),监测频率1次/天,预警值:位移50mm,沉降30mm;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机械作业:特种设备(起重机、压路机等)需提供合格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作业半径内设置警示区,配备专职指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开工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公司、项目、班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合格率100%,每日开展"班前安全喊话",每周组织安全隐患排查。4.3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施工现场周边设置2.5m高围挡(顶部安装喷雾降尘系统),裸土采用防尘网(2000目)全覆盖,出入口洗车平台配置高压冲洗设备+三级沉淀池;噪音管理:采用低噪音设备,夜间(22:00-6:00)禁止施工,确需施工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噪音控制在55分贝以下;废水处理: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处理效率SS去除率≥80%)后回用,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处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固废处置:建筑垃圾分类存放(可回收、有害、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消纳场,回收率≥80%,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态保护:古树名木设置保护范围(树冠投影外5m),施工期间采用围挡隔离;南运河沿岸施工避开鱼类繁殖期(4-6月),施工废弃物严禁入河。五、进度控制与协调管理5.1进度保障措施计划管理: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总进度、月、周、日计划),关键线路控制节点: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所有区域地下管线改造;2026年6月30日前完成雨季前排水系统改造;2026年10月31日前完成透水铺装及绿色屋顶建设;2027年3月31日前完成所有海绵设施调试;资源保障:高峰期投入3支施工队伍平行作业,材料储备量满足30天需求,机械设备完好率≥95%;雨季施工措施:编制雨季专项施工方案,储备雨衣、水泵(10台,扬程≥15m)、沙袋等防汛物资,低洼区域设置临时排水沟(坡度1.5%);进度考核:实行周进度考核与奖惩制度,延误超过3天的工序需编制赶工方案,经监理批准后实施。5.2多方协调机制政府部门协调:每周与住建局、城管委等部门召开协调会,解决占道施工、交通导改等问题,办理夜间施工许可、渣土运输证等手续;管线单位协调:提前与供水、供电、燃气等专营单位对接,明确管线位置(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制定保护方案,必要时进行临时迁改;居民沟通:在小区入口设置"海绵城市改造公示栏",每月组织居民代表座谈会,发放《施工便民手册》,设置24小时投诉热线;交通导改:道路施工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方案,设置临时交通标志(限速20km/h)、反光锥及夜间警示灯,配备专职交通疏导员(每500m1名)。六、验收与运维管理6.1验收标准与流程分阶段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包括屋面系统、透水铺装、调蓄设施等,验收合格标准: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质量合格,功能测试达标;初步验收: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提交竣工资料(含隐蔽工程记录、检测报告等),重点核查海绵设施数量、质量及功能;竣工验收:由德州市住建局组织,邀请专家组成验收组,现场测试透水性能、水质处理效果等关键指标,验收合格后签署《竣工验收证书》;功能测试项目:透水性能:采用双环渗透仪测定,透水铺装渗透系数≥1.5×10⁻³m/s;水质检测:连续7天取样,检测指标:SS≤10mg/L,浊度≤5NTU,COD≤50mg/L,氨氮≤5mg/L;调蓄能力:模拟24小时160mm降雨,测试调蓄池水位变化及溢流情况,确保无内涝。6.2运维管理方案运维主体:由德州市城投集团下属物业公司负责,组建专业运维团队(含5名海绵技术工程师);日常维护:透水铺装:每周清扫1次,每季度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压力20-30MPa),每年检测渗透系数,低于设计值80%时进行修复;绿色设施:每月修剪植被1次,雨季前清理植草沟、雨水花园内落叶杂物,植物成活率低于85%时及时补植;调蓄池:每月检测水位、水质,每季度排空清洗1次,滤网每半年更换1次,水泵每半年保养1次;智慧运维系统: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包括雨量计、水位计、水质传感器等),数据实时上传至德州市海绵城市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智能预警;维护资金:建立专项运维资金(按工程造价2%计提),用于设施维护、设备更换及技术升级,保障海绵设施长期稳定运行。6.3效益评估与监测监测指标体系:水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