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方桩施工方案_第1页
工程测量方桩施工方案_第2页
工程测量方桩施工方案_第3页
工程测量方桩施工方案_第4页
工程测量方桩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方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基本信息本工程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厂前区,包含行政综合办公楼、食堂及公寓楼等建(构)筑物,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基础。设计桩型为C35混凝土方桩,其中350×350mm桩1096根,450×450mm桩262根,300×300mm人防桩130根,总计1488根。桩长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4000KN(350×350mm)、6000KN(450×450mm),桩顶标高±0.000m相当于1985年国家高程10.100m,室内外高差0.30m。1.2地质条件场地地层分布为:①2层淤泥(流塑,含有机质)、③层淤泥质粘土(流塑,含少量有机质)、④层粘土(可~硬塑,含铁锰质结核)、⑤层粉质粘土(可塑,夹青灰色条纹)等。地下水位埋深1.2~2.5m,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1.3施工范围包括方桩测量定位、静压沉桩、接桩、送桩及溶洞(土洞)处理等工作,不含凿桩头及桩基检测。二、施工部署2.1施测程序准备工作→控制网布设→桩位放样→桩机就位→沉桩监测→质量验收准备工作:图纸会审、仪器校验、场地平整;控制网布设:建立平面及高程控制网,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3)一级要求;桩位放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误差≤20mm;沉桩监测:实时跟踪桩身垂直度及贯入度,偏差超限时立即纠偏。2.2测量组织架构成立专业测量小组,配置3名测量工程师(持中级以上职称)及4名测量技工,分工如下:组长:负责方案编制、技术交底及数据审核;组员:负责控制网测设、桩位放样及现场记录;安全员:监督仪器使用安全及施测防护措施。三、施工测量基本要求3.1施测原则先整体后局部:优先建立施工控制网,再分区放样桩位;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平面控制采用二级导线,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双检复核:所有测量数据需经自检、互检及监理验收后方可使用。3.2仪器配置与校验序号仪器名称型号数量精度指标校验周期1全站仪NTS-332R51台测角精度2″,测距±(2mm+2ppm)1年2水准仪DSZ21台每公里高差中误差±1.5mm1年3钢卷尺50m2把误差≤1mm6个月4测绳(带刻度)50m2条最小分度1cm3个月注:仪器需经法定计量机构校验合格,校验证书编号存档备查。四、控制网测设4.1平面控制网基准点引入:根据业主提供的Z01、Z02控制点(坐标X=25687.321m,Y=11876.543m;X=25702.156m,Y=11903.879m),采用全站仪按二级导线布设矩形控制网,布设5个控制点(CP1~CP5),埋石规格500×500×800mm,顶部嵌入不锈钢强制对中盘。精度要求: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误差≤1/15000,方位角闭合差≤±24√n(n为测站数)。4.2高程控制网水准点布设:沿场地周边布设3个水准点(BM1~BM3),采用闭合路线测量,起算点为业主提供的高程点(H=10.100m)。测量方法:使用DSZ2水准仪配合双面尺,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往返较差≤±20√L(L为路线长度,km)。五、测量方法5.1桩位放样坐标计算:根据设计桩位图,采用Excel批量计算各桩位坐标(X、Y),公式如下:[X=X_0+D\cdot\cos(\alpha),\quadY=Y_0+D\cdot\sin(\alpha)](其中(X_0,Y_0)为轴线交点坐标,D为桩心距轴线距离,α为方位角)现场放样:全站仪架设于控制点CP1,输入测站坐标、后视点坐标及目标桩位坐标,采用极坐标法放样;桩位用Φ50mm木桩标识,桩顶钉铁钉,周边撒白灰圈,桩位编号喷涂于木桩侧面(如“12-1-05”表示12号楼1区第5桩);放样完成后,采用钢尺复核相邻桩位间距,误差≤10mm。5.2沉桩过程测量垂直度控制:桩机就位后,在桩架两侧架设经纬仪,成90°方向观测桩身垂直度,偏差≤0.5%;沉桩过程中每下沉2m复测一次,发现倾斜立即调整桩机支腿。高程控制:采用水准仪测量桩顶标高,送桩器上标注设计标高线,误差控制在-50~+50mm;终压标准:以桩端进入④层粘土(承载力200kPa)为准,贯入度≤5mm/10击。5.3接桩测量上下节桩对接时,采用经纬仪双向校正,确保桩中心线偏差≤5mm,节点弯曲矢高≤1/1000桩长;焊接完成后,冷却10分钟再继续沉桩,期间监测桩顶位移,累计偏差≤30mm。六、质量保证措施6.1测量精度控制控制网复测:每7天复测一次平面及高程控制网,雨季或场地沉降后加密至3天/次;桩位复核:桩机就位前,用全站仪对桩位进行二次复核,误差>20mm时重新放样;数据记录:测量成果需包含测站、后视、前视、距离、高差等信息,手写记录需清晰可辨,电子记录备份存档。6.2常见问题处理问题类型原因分析解决措施桩位偏移超差控制点沉降、土体挤压重新复测控制网,采用“跳打法”减少挤土效应垂直度偏差大桩机不平、桩顶不平整调整桩机水平度,桩顶加设钢质桩帽高程误差超标送桩器标识不清、水准仪视差重新标定送桩器刻度,测量时消除视差七、安全与仪器管理7.1施测安全测量人员需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严禁在桩机旋转半径内作业;雨天施测时,仪器架设防雨棚,雷暴天气停止作业并关闭仪器电源;夜间放样需配置36V安全灯,照明范围≥5m。7.2仪器保养全站仪、水准仪每次使用后用软布擦拭,入箱时放置干燥剂;钢尺避免扭曲、打结,使用后涂抹防锈油;仪器存放于通风干燥处,温度-10~40℃,湿度≤85%。八、验收标准与资料归档8.1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桩位放样≤20mm全站仪或钢尺量测桩身垂直度≤0.5%桩长经纬仪双向观测桩顶标高-50~+50mm水准仪测量贯入度≤5mm/10击测绳或水准仪读取8.2资料归档测量方案、控制网布设图、桩位放样记录、复测成果等需整理成册,一式三份(业主、监理、施工单位各存一份);所有资料需经测量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