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白塔施工技术交底_第1页
沙河白塔施工技术交底_第2页
沙河白塔施工技术交底_第3页
沙河白塔施工技术交底_第4页
沙河白塔施工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河白塔修缮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沙河白塔修缮项目,位于XX省XX市沙河镇中心区域,该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通高38.6米,塔身采用青砖砌筑,塔刹为覆钵式琉璃构造。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主要病害包括:塔身垂直度偏差370mm,三至五层东南侧外壁酥碱深度达8-15mm,六层东北面拱券开裂长度1.2米,塔刹倾斜15°,塔基周边存在直径0.8-1.5米的不均匀沉降。本次修缮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抢险加固及局部修复。二、施工准备要求(一)材料准备青砖选材采用河北曲阳产3:7配比青灰砖,规格为240×115×53mm,抗压强度≥15MPa,吸水率≤18%每批次进场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现场抽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20℃~20℃,25次循环无裂纹)砌筑灰浆传统配比:白灰:糯米浆:桐油=10:3:1(重量比),其中白灰需经3个月以上陈化,细度通过1.2mm筛网现代改性灰浆:在传统配比基础上添加0.05%聚丙烯纤维(长度6mm),用于结构受力部位加固木构件处理塔檐斗拱采用本地产楸木,含水率控制在12%-15%,进场后需进行碳化处理(表面碳化深度3-5mm)所有木构件需涂刷三遍桐油,每遍间隔不少于48小时,第三遍添加氧化铁红颜料(掺量5%)(二)设备配置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用途说明全站仪LeicaTS601台塔身垂直度监测,精度0.5mm+1ppm超声波探伤仪ZBL-U5201台砖砌体内部空洞检测微型电动葫芦DHP-0.52台垂直运输,最大起重量500kg高压注浆机HJB-31台地基加固注浆,工作压力2-8MPa激光投线仪BoschGLL3-803台砌筑定位控制线投放(三)作业面准备脚手架搭设采用满堂红脚手架,立杆间距1.2m×1.2m,横杆步距1.8m,扫地杆距地面200mm塔体与脚手架之间设置300mm间隙,采用柔性连接(每3m设一道橡胶缓冲层)脚手板采用50mm厚松木,铺设宽度≥1.2m,两端用8号铁丝固定安全防护塔身周边5m范围设置防护围挡,高度2.5m,采用20mm厚木板+防火棉双层防护作业层满挂阻燃安全网(密度≥2000目/㎡),每两层设置水平安全兜网三、主要施工工艺(一)地基加固工程注浆加固施工布孔方案:沿塔基周边呈梅花形布置注浆孔,孔距1.5m,孔径φ50mm,孔深8m(进入卵石层≥1.5m)注浆材料:P.O42.5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35Be',初凝时间控制在45-60s施工参数:注浆压力从0.5MPa开始,每10分钟升压0.2MPa,最大不超过2.5MPa,单孔注浆量≥0.8m³沉降监测在塔基四角设置6个监测点(编号CJ01-CJ06),采用精密水准仪(DS05)进行观测注浆期间每天监测2次,稳定后每周监测1次,单次沉降量超过0.5mm立即停止施工(二)塔身修缮工艺砖砌体修复酥碱处理:采用人工凿除酥碱砖体,凿除范围需扩大至健康砖体50mm,形成倒梯形槽口砌筑工艺:采用"三一"砌砖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灰缝厚度控制在8-10mm,水平灰缝饱满度≥95%勾缝处理:采用平凹缝,深度3-5mm,所用灰浆需添加0.3%炭黑颜料调色,与原墙面色泽偏差≤ΔE763.5裂缝修补宽度<0.5mm裂缝:采用环氧树脂浆液(E-44型)低压灌注,压力0.2-0.3MPa宽度≥0.5mm裂缝:先嵌入紫铜片(厚度0.3mm,宽度50mm),再用传统灰浆分层填塞,每层厚度≤20mm拱券结构裂缝:采用"骑缝锚杆+碳纤维布"加固,锚杆为φ8mm黄铜棒,长度300mm,间距200mm(三)塔刹复位工程拆卸程序采用分节拆卸法,自上而下依次拆除宝瓶(重1.2t)、相轮(共9层)、覆钵(重2.8t)每个构件编号后进行三维扫描(精度0.1mm),建立数字模型存档拆卸前设置临时固定装置,采用4根φ16mm钢丝绳呈十字对称拉结修复处理琉璃构件缺损部分采用环氧树脂修补,表面贴金箔(纯度98%),金胶油采用大漆+桐油=3:1配比金属刹杆进行除锈处理后,涂刷锌含量≥95%的冷喷锌涂料,干膜厚度≥80μm复位安装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各构件连接部位填充锡铅合金(锡:铅=6:4),熔化温度控制在230-250℃四、质量控制标准(一)分项工程验收标准地基处理承载力特征值≥200kPa(静载试验检测)压缩模量Es(1-2)≥8MPa,不均匀沉降≤2mm/24h砖砌体工程轴线位移≤5mm,垂直度偏差≤3mm/2m灰缝饱满度:水平缝≥90%,竖缝≥80%(百格网检查)木构件安装斗拱榫卯节点间隙≤2mm,采用硬木楔子固定,楔入深度≥榫头长度1/3檐角起翘高度偏差±5mm,同一檐面各角高差≤8mm(二)过程控制要点隐蔽工程验收地基注浆记录需包含:每孔注浆压力-时间曲线、浆液消耗量、返浆情况塔身内部加固需留存影像资料,每个作业面拍照不少于3张(全景、局部、细节各1张)传统工艺控制砖雕修复需采用"仿旧如旧"原则,纹饰深度与原构件偏差≤1mm灰浆拌合需使用传统石碾(转速15r/min),搅拌时间≥30分钟五、安全文明施工(一)文物保护措施防尘措施拆除作业采用湿法施工,配备高压喷雾系统(雾滴直径5-10μm)现场设置PM10监测仪,浓度超过0.5mg/m³时停止作业振动控制严禁使用风镐等强振动工具,砌体拆除采用人工凿除(配备特制钢凿)塔吊作业时,吊物与塔身保持≥1.5m安全距离,起吊速度≤0.5m/s(二)安全操作规定高空作业作业人员需佩戴双钩安全带(抗拉力≥22kN),每个作业面设置安全母绳(直径16mm锦纶绳)遇6级以上大风、雷雨天气立即停止高空作业,所有设备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4Ω)消防管理现场设置3处消防沙池(每处≥2m³),配备ABC型干粉灭火器(每50㎡1具)油漆、稀料等易燃品设置专用库房,与作业区保持≥30m距离,温度控制在25℃以下六、施工进度计划施工阶段起止时间工作内容备注准备阶段第1-15天材料进场检验、脚手架搭设、监测点布设完成文物部门开工报备地基处理第16-45天注浆加固、沉降观测、塔基清理分区分段施工,每天2班塔身修复第46-150天裂缝修补、砌体更换、木构件修复按从下至上顺序施工塔刹复位第151-180天构件拆卸、修复、安装调试选择无风天气(风力<3级)竣工清理第181-190天脚手架拆除、场地恢复、资料整理同步进行初步验收七、质量验收要求验收流程分项工程验收: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验收→文物局现场核查(关键工序)竣工验收需提供:竣工图(含BIM模型)、隐蔽工程记录、材料检测报告、影像资料(含修复前后对比)保修承诺主体结构保修期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