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油船防污染施工方案_第1页
长江油船防污染施工方案_第2页
长江油船防污染施工方案_第3页
长江油船防污染施工方案_第4页
长江油船防污染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油船防污染系统升级改造施工方案一、施工依据与法规标准本施工方案严格遵循《长江保护法》《湖北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2025年10月1日实施)及《船舶排气烟度限值及测量方法》等最新法规要求,重点落实"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水污染治理模式。施工全程需满足以下核心标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执行15mg/L的限值要求,残油接收船舶需符合双壳钢质结构规范,作业单位需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施工范围覆盖长江干线油船防污染设施改造,包括但不限于:150总吨及以上油船的油水分离系统升级、船舶尾气处理装置安装、智能监控系统集成,以及船舶垃圾储存舱室标准化改造。施工前需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检验证书、改造设计图纸及应急预案等备案材料,获得《船舶防污染改造施工许可》后方可开工。二、施工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一)项目管理团队配置设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监督员及环保专员各1名,施工班组分为机电安装组(6人)、焊接组(4人)、智能系统组(3人)及应急保障组(2人)。所有施工人员需持有海事部门认可的船舶防污染施工培训证书,特种作业人员(焊工、电工)需提供有效期内的操作资质证明。(二)部门职责划分技术部:负责施工图纸深化设计,编制《防污染设备安装工艺手册》,组织技术交底和施工样板引路制度实施;安全环保部:建立施工期环境监测机制,每日监测施工船舶周边300米水域的石油类物质浓度,确保≤0.05mg/L;物资部: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污染设备,如船用油水分离器需提供CCS型式认可证书,吸油毡需满足GB24789-2020技术要求;施工班组:严格执行"三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重点把控焊接质量和设备校准精度。三、施工技术要求与工艺标准(一)水污染物处理系统改造油水分离器安装采用三级分离技术(重力分离+聚结过滤+膜过滤),处理量不小于0.5m³/h,分离后水中含油量≤15mg/L。设备安装位置需远离热源,与船舶机舱污水井的水平距离≥1.5米,管路坡度设置为3‰。安装完成后进行1.5倍设计压力的水压试验,保压30分钟无渗漏。污油水舱改造采用双壳结构设计,内壳材质为316L不锈钢,外壳为普通碳钢,中间设置200mm厚的隔热缓冲层。舱容需满足船舶连续72小时作业的污染物储存需求,且不小于总舱容的5%。舱顶设置透气帽和液位传感器,舱底安装耐腐蚀排放阀,与接收设施的标准排放接头匹配(法兰外径215mm,螺栓孔中心圆直径180mm)。(二)船舶尾气治理工程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安装装置入口端需安装尿素喷射系统,喷射压力控制在0.8-1.2MPa,还原剂与尾气混合温度维持在200-400℃。催化剂模块采用蜂窝式结构,载体为TiO₂-V₂O₅-WO₃体系,脱硝效率需达到90%以上。安装完成后进行100小时连续运行测试,确保排气烟度≤0.5m⁻¹(林格曼黑度0级)。颗粒物捕集系统在柴油机排气管路安装陶瓷滤芯式捕集器,过滤效率≥95%,背压控制在3kPa以内。捕集器需设置自动清灰装置,采用压缩空气脉冲反吹(压力0.6MPa,周期30分钟),清灰过程中船舶主机负荷不得超过75%额定功率。(三)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安装船舶污染物智能监测终端,实时采集含油污水排放浓度、尾气NOx含量、垃圾称重数据等参数,数据通过北斗卫星传输至岸基监管平台,传输间隔不大于5分钟。监测设备需通过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测量误差≤±5%。视频监控与AIS融合在船舶货油舱、机舱、甲板等关键区域安装高清红外摄像头(分辨率1920×1080),具备夜视功能(有效距离≥50米)。视频数据与船舶AIS系统联动,实现"位置-时间-污染物状态"的三维数据关联,存储容量满足90天循环录制要求。四、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一)材料进场检验所有防污染设备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及船用产品证书。油水分离器的滤膜需进行完整性测试,气泡点压力≥0.2MPa;吸油毡的吸油量应不低于自重的15倍,且无滴漏现象。焊接材料采用低氢型焊条(E5015-G),使用前经350℃×1小时烘干处理,存入80-100℃保温筒内备用。(二)关键工序控制点焊接质量控制双壳油舱焊接采用钨极氩弧焊打底+埋弧焊盖面的工艺,坡口角度60°±5°,钝边厚度1.5-2mm。焊接完成后进行100%渗透检测(PT),Ⅱ级合格;对接焊缝进行20%射线检测(RT),Ⅲ级合格。焊后需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加热温度600-650℃,保温时间按板厚每25mm保温1小时计算。设备校准要求油水分离器的油份浓度报警器需进行三点校准(0mg/L、10mg/L、15mg/L),报警误差≤±1mg/L;尾气分析仪需使用标准气体(NO:500ppm,O₂:15%)进行标定,示值误差≤±2%FS。校准记录需经第三方计量机构确认,保存期不少于5年。(三)分项工程验收标准项目名称验收指标检验方法合格标准油水分离系统排放浓度连续采样3次≤15mg/L尾气处理装置NOx去除率工况法测试≥90%智能监控系统数据传输率24小时连续监测≥99.5%垃圾储存舱气密性0.2MPa气压试验保压30分钟压降≤5%五、作业安全与环保规范(一)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作业船舶需设置全封闭施工围栏,高度不低于1.2米,围栏底部安装防泄漏裙板(高度20cm)。动火作业前办理《热工作业许可》,配备2台推车式干粉灭火器(4kg)及1套应急沙箱(容积0.5m³)。受限空间作业(如舱室焊接)需强制通风,氧含量维持在19.5%-23.5%,可燃气体浓度≤爆炸下限的10%。(二)污染物控制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废油、焊渣等危险废物需分类存放于防渗漏容器中,贴附危险废物标签(包含名称、产生日期、数量等信息)。船舶垃圾实行"分类收集、袋装存放",厨余垃圾需经粉碎消毒处理(粒度≤25mm),与其他垃圾分开存放。施工废水经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通过专用接收船转运至岸上处置中心。(三)作业时间与区域限制在长江干线核心保护区(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内,禁止夜间(22:00-06:00)及恶劣天气(风力≥6级、能见度<1000米)进行水上焊接作业。施工船舶需在AIS系统中设置"防污染施工"状态标识,显示作业区域半径100米的警戒圈,配备VHF甚高频电话(频道16)保持连续守听。六、船舶污染物接收作业规程(一)接收作业准备作业前24小时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备作业计划,内容包括:接收船舶IMO编号、作业时间地点、污染物种类及预估量。残油接收船需提前检查防污染设备:围油栏(长度≥200米)无破损,吸油机(流量≥50m³/h)运转正常,防静电接地电阻≤4Ω。作业人员需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安全帽及防化手套,携带防爆型通讯设备。(二)作业流程控制靠泊阶段:采用"双缆双锚"系泊方式,缆绳安全系数≥6,船舶间距保持3-5米。跳板搭设需设置防滑装置,坡度≤1:3,宽度≥0.8米。连接阶段:使用快速接头连接输油软管,接口处安装防泄漏托盘(容积≥50L)。软管耐压等级≥1.6MPa,每根长度不超过10米,最多串联2根使用。输送阶段:初始输送流速控制在1m/s以内,待系统稳定后可提升至3m/s,但不得超过管道允许流速的80%。作业过程中每小时记录一次输送压力、流量及温度数据。(三)作业后处理要求接收作业完成后,需用氮气(纯度≥99.9%)吹扫软管,吹扫压力0.3MPa,持续时间5分钟。船舶污染物接收单证需如实填写接收种类、数量及去向,经双方签字确认后上传至长江船舶污染防治监管平台。作业船舶需在24小时内完成污染物转运,不得在水上储存超过48小时。七、应急处置预案(一)溢油事故应急响应当发生溢油事故时,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一级响应(溢油量<5吨):现场人员使用吸油毡和围油栏控制污染范围,启动船舶自带的溢油回收泵(流量≥20m³/h),同时向海事部门报告。二级响应(5吨≤溢油量<20吨):调派专业溢油回收船支援,采用撇油器与吸油拖栏联合回收,喷洒凝聚剂(用量0.5kg/m²)促进油水分层。三级响应(溢油量≥20吨):启动区域联防机制,协调周边30公里内的应急力量,设置多层围控区(警戒区半径1公里,核心区半径200米),禁止无关船舶进入。(二)火灾爆炸应急处置动火作业引发火情时,立即切断作业区域电源,使用干粉灭火器初期灭火,同时组织人员疏散至集合点。若火势蔓延,立即启动船舶消防泵(压力≥0.8MPa),使用消防水幕隔离火场。发生爆炸事故时,优先救助伤员,对破损舱室采取临时封堵措施(使用防火毯和快速堵漏剂),防止污染物泄漏。(三)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存放位置围油栏充气式,长100米3条船尾甲板吸油毡200×300mm500片前甲板储物箱防爆手电筒隔爆型,IP684台驾驶室急救箱含止血带、烧伤膏等2个生活区走廊应急通讯设备VHF甚高频电话3台驾驶室、机舱、甲板八、施工进度计划与验收流程(一)进度控制节点准备阶段(7天):完成图纸会审、材料采购及施工许可办理;主体施工(45天):第1-15天:油水分离器及污油舱改造;第16-30天:尾气处理装置安装及智能系统布线;第31-45天:设备调试及系统联调;验收整改(10天):完成分项工程验收及问题整改;试运行(30天):连续稳定运行30天,无故障记录。(二)竣工验收流程施工单位自检:提交《竣工总结报告》《设备校准证书》等12项资料;第三方检测:由海事局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排放性能测试;海事部门验收:现场核查设备配置、作业记录及应急演练情况;证书核发:通过验收后换发《船舶防污染设施符合证明》,有效期5年。九、培训与运维管理(一)船员培训计划开展为期3天的专项培训,内容包括:防污染设备操作规程(4学时)、应急处置模拟演练(8学时)、法规标准解读(2学时)。培训考核采用理论笔试(满分100分,80分合格)与实操考核(模拟溢油回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合格者颁发《船舶防污染操作资格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