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_第1页
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_第2页
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_第3页
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_第4页
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日期:目录CATALOGUE02.杰出科学家贡献04.体育事业崛起05.社会民生改善01.科技发展重大突破03.文化事业繁荣发展06.课堂总结与互动科技发展重大突破01两弹一星研制历程人造卫星发射(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入轨,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卫星重达173公斤,超过前四个国家首星重量总和,其播放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氢弹技术飞跃(1967年)在原子弹基础上仅用2年8个月实现氢弹爆炸,创造了世界最快研发纪录。采用"于敏构型"的设计方案,展现了我国科学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原子弹研制突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成功试爆,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一成就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极大提升了国防实力与国际地位。袁隆平团队实现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使亩产提高20%以上。这项技术攻克了自花授粉作物杂交优势利用的世界难题,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三系配套技术突破(1973年)连续突破亩产700公斤至1500公斤的育种目标,2020年双季稻亩产达1530.76公斤。耐盐碱水稻(海水稻)在迪拜沙漠种植成功,拓展了全球粮食生产空间。超级稻研发(1996-2020年)截至2022年,杂交水稻已在60多个国家推广种植,海外种植面积超过800万公顷。非洲马达加斯加种植区实现每公顷10.8吨产量,是当地品种的3-4倍。全球推广效益523项目攻关(1967-1972年)屠呦呦团队从《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用乙醚低温提取法获得青蒿素纯品。1972年分离出有效单体,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比传统药物氯喹疗效提高10倍。临床验证与国际认可(1973-2015年)完成海南、云南等疫区临床试验,1986年获一类新药证书。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中国本土自然科学诺奖得主。全球疟疾防治贡献据WHO统计,青蒿素联合疗法(ACTs)已在全球挽救数百万人生命。非洲地区疟疾死亡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71%,中国方案被纳入WHO基本药物标准清单。青蒿素医药发现杰出科学家贡献02钱学森与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行发展规划,建立了完整的航天科研体系,为中国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研制奠定理论基础。01空气动力学突破他在美国期间提出的"卡门-钱近似公式"解决了高速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计算难题,这一成果至今仍是航天工程重要理论基础。02系统工程理论创新创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两门新兴学科,提出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指导了我国多项重大国防科技工程的组织实施。03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亲自编写教材并授课,培养出大批航天科技人才。04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使水稻单产提高20%以上。1997年启动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先后突破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大关,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大贡献。2017年团队在迪拜沙漠试验种植海水稻成功,创下亩产500公斤纪录,为全球荒漠化地区粮食生产提供新思路。在40多个国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举办100多期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4000多名农业专家。袁隆平农业创新杂交水稻研究突破超级稻研发推广盐碱地稻作改良国际农业合作屠呦呦医学研究1969年接受抗疟药物研究任务,系统整理历代医籍和民间药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启发,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发现历程研发青蒿素栓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显著提高重症疟疾救治成功率,特别适用于医疗条件落后的热带地区。药物剂型创新1972年分离得到青蒿素单体,阐明其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使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50%以上。抗疟机制研究突破010302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其研究成果被WHO列为基本药物清单。国际医学影响04文化事业繁荣发展03政策内涵与历史背景在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茶馆》《青春之歌》等经典作品;学术界开展遗传学争论、美学大讨论等思想交锋,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具体实践与影响阶段性特征与调整1957年后受反右运动影响出现曲折,1978年后重新确立为基本文化政策,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文化复兴的重要保障。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旨在促进科学文化领域的自由讨论和创新发展,打破苏联模式束缚,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双百方针"实施1951年确立"五三二"学制(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1960年代试行十年一贯制,逐步形成适应国情的基础教育体系。学制体系改革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1949-1965年全国扫除文盲1亿余人;创办工农速成中学、夜校等特殊教育形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扫盲运动与工农教育1952年院系调整重组高校专业设置,新建地质、矿业等专门院校,培养工业化急需人才;建立研究生培养制度,完善高等教育层次。高等教育调整教育改革新举措文艺创作成果长篇小说《红岩》《林海雪原》塑造革命英雄形象,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展现抗美援朝精神,老舍、巴金等作家创作进入新阶段。文学领域突破话剧《雷雨》《日出》经典再现,京剧《红灯记》等革命现代戏兴起;电影《白毛女》《铁道游击队》实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统一。戏剧电影创新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成为革命历史画典范,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完成;《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歌曲传唱大江南北。美术音乐成就体育事业崛起04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政策支持与设施建设政府通过颁布专项政策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和公共体育场馆,确保城乡居民就近参与体育锻炼。多样化活动推广组织开展广场舞、太极拳、健步走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并针对不同年龄层设计差异化健身方案,提升全民健康意识。科学健身指导依托体育院校和专业机构,向公众普及运动损伤预防、营养搭配等知识,培养科学锻炼习惯。国际赛事突破竞技体育成绩提升在游泳、田径、羽毛球等领域涌现出多位世界冠军,打破多项国际纪录,显著提升国家体育影响力。职业化与国际接轨推动足球、篮球等项目的职业联赛改革,引入国际教练团队和训练体系,加速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全球化竞争。大型赛事承办能力成功举办多届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展示先进的场馆设施、赛事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奥运战略实施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建立从青少年选拔到专业训练的梯队培养机制,通过体教结合模式挖掘潜力运动员,保障后备人才储备。赛事资源整合协调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为奥运备战提供资金保障、医疗康复和心理辅导等全方位支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大数据监测等技术优化训练方案,精准提升运动员竞技状态和比赛表现。科技助力训练社会民生改善05医疗体系完善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全面普及,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广微创手术、远程诊疗等先进技术,降低治疗成本并提高效率,使疑难病症救治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医疗技术创新与应用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包括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医疗保障制度优化交通网络智能化改造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供水、供电、供气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保障居民生活便利性。市政设施现代化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一网通办”政务系统,整合教育、社保、户籍等民生服务功能,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目标。运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优化城市交通管理,发展智能公交系统与高速铁路网,大幅缩短区域间通勤时间。基础设施升级环境保护意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开展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系统性工程,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绿色生产标准推广通过社区宣传、学校课程和媒体传播,培养公众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习惯,形成全社会参与环保的长效机制。制定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循环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环保教育普及行动课堂总结与互动06核心成就回顾通过观测仪器革新和精确计算,建立了系统的天文观测体系,为农业生产和时空测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天文历法体系完善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建筑与工程创新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改进与应用,极大推动了信息传播、军事变革和航海探索,奠定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基础。总结出系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理论,编纂综合性医典,对药物分类和病理研究有深远影响。大型水利工程、桥梁设计和宫殿建筑的工艺突破,体现了结构力学与美学的结合。四大发明技术突破历史意义探讨技术发明直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效率提升,加速了经济形态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推动社会生产力变革科技成果通过贸易和外交传播至其他地区,成为跨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历法、测绘等技术强化了中央集权管理能力,支撑了大规模社会组织的运行。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实证方法和系统性研究为后世学科发展提供了方法论范式,影响延续至今。科学思维启蒙价值01020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