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花鸟画教学设计范本_第1页
初中花鸟画教学设计范本_第2页
初中花鸟画教学设计范本_第3页
初中花鸟画教学设计范本_第4页
初中花鸟画教学设计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花鸟画教学设计范本一、教学背景与设计思路初中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与艺术实践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门类,承载着“托物言志”“缘物寄情”的文化内涵。本教学设计立足新课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四大核心素养,以“技法习得—文化浸润—个性表达”为逻辑主线,通过情境体验、技法解构、创作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在笔墨实践中感受传统美学精神,逐步形成对民族艺术的文化自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花鸟画“唐宋工笔精工、明清写意放逸”的发展脉络,识别工笔、写意两大技法体系的视觉特征。2.掌握毛笔“中锋、侧锋”运笔方法,初步运用“勾勒”“没骨”“点厾”等技法表现花鸟形态;理解“疏密”“虚实”构图原理并尝试运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临摹—创作”的递进式实践,提升手眼协调能力与笔墨控制能力。2.借助小组合作分析名作、个人创作表达情感,发展审美判断与创意实践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花鸟画“以形写神”的艺术追求,体会“梅兰竹菊”等意象的文化象征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在创作中培养耐心、专注力,体验传统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理念。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花鸟画工具材料的特性认知(毛笔弹性、宣纸吸水性、墨色层次变化)。2.工笔勾勒法(如花瓣“高古游丝描”)与写意点厾法(如叶片“破墨法”)的技法实践。3.“折枝式”“全景式”等构图法则的理解与运用。(二)教学难点1.如何将笔墨技法与个人情感、生活观察结合,创作具有“意趣”而非“形似”的作品。2.理解花鸟画“诗书画印”一体的文化内涵,避免创作流于简单模仿。四、教学准备(一)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写生珍禽图》(黄筌)、《墨葡萄图》(徐渭)等经典作品高清细节图,及“毛笔运笔”“没骨晕染”动态演示视频。2.实物教具:不同型号毛笔(狼毫、羊毫)、生宣/熟宣样本、墨锭与墨汁、国画颜料(花青、赭石、藤黄等)。3.教师示范作品:提前完成的写意兰花、工笔牡丹小品,直观展示技法效果。(二)学具准备学生自备:毛笔(中号羊毫、小号狼毫各一支)、宣纸(四开生宣或熟宣)、墨汁、国画颜料(基础色)、调色盘、笔洗。学校提供(可选):若学生工具不足,准备成套国画工具包供借用。五、教学过程(45分钟)(一)情境导入:墨韵生花,感知魅力(5分钟)活动1:视听浸润播放《中国花鸟画》主题短片(选取宋徽宗《腊梅山禽图》、八大山人《鱼鸟图》等片段),伴随古典音乐营造意境。教师提问:“画面中的花鸟仅仅是自然写生吗?画家通过笔墨想传递什么情感?”引导学生观察花鸟形态与笔墨细节,初步感知“托物言志”的文化内涵。活动2:实物触摸展示毛笔、宣纸、墨锭等工具,邀请学生上台触摸、尝试轻蘸墨汁在宣纸上运笔,直观感受“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笔墨特性,激发实践兴趣。(二)新知探究:溯流穷源,技法解构(12分钟)1.历史脉络:从“写实”到“写意”结合课件,梳理花鸟画发展:唐代“花鸟科”独立,五代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开启两大风格;宋代院体画精工富丽,元代文人画借物抒情;明清八大山人、徐渭以“狂草入画”,将写意推向巅峰。通过对比《写生珍禽图》(黄筌)与《墨葡萄图》(徐渭),引导学生发现“工笔重形、写意重神”的视觉差异。2.技法分类:工笔与写意的对话工笔技法:以《簪花仕女图》局部为例,讲解“勾勒法”——用狼毫笔中锋勾线,要求“细劲流畅,如锥画沙”,并示范牡丹花瓣的“高古游丝描”(线条匀净)。写意技法:以徐渭《墨荷》为例,讲解“没骨法”“点厾法”——用羊毫笔侧锋蘸墨,通过“破墨”(浓墨破淡墨)表现叶片的层次感,示范时强调“意在笔先,落笔成形”。3.构图智慧:疏密与虚实的平衡展示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分析“折枝构图”的留白艺术:“一只水鸟、两茎残荷,空白处似有无尽秋水”,引导学生理解“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构图法则。现场用简笔画示范“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让学生快速感知构图对画面意境的影响。(三)技法示范:笔随心动,墨韵天成(8分钟)教师示范:写意兰草创作1.起笔定势:用中号羊毫笔蘸淡墨,侧锋扫出兰叶(“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讲解运笔的“提按顿挫”。2.点花勾蕊:换小号狼毫,蘸浓墨点出兰花(“三点成花”),中锋勾出花蕊,强调“笔锋转换”的技巧。3.墨色层次:用“破墨法”在叶片未干时加浓墨,自然形成墨色变化,体现“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尝试运笔,教师即时纠错(如“勾线时手腕要稳,避免颤抖”“点厾时要果断,不可反复涂抹”)。(四)实践创作:春之生机,妙笔生花(15分钟)创作任务:以“春之生机”为主题,选择一种花鸟(如桃花、燕子、柳条),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花鸟画小品。要求:工笔组:注重线条流畅与设色淡雅(可先勾线后平涂);写意组:强调笔墨意趣与构图留白(可直接点厾或没骨)。分层指导:基础层:提供花鸟白描稿,引导学生临摹并填色,重点掌握勾线技法;进阶层:鼓励结合生活观察(如校园的樱花),自主设计构图,尝试“诗画结合”(在作品角落题短句)。教师巡视时,针对“墨色控制”“构图疏密”等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如“这片叶子的墨太淡,可趁湿加浓墨破一下”“画面左边太空,可添一只小蜜蜂呼应主体”。(五)展示评价:审美对话,文化共鸣(5分钟)多维评价:1.学生自评:“我画的是桃花,用了没骨法表现花瓣的柔嫩,想传递春天的温暖感……”2.小组互评:“他的柳条用了S形构图,线条很灵动,但墨色可以再丰富些……”3.教师点评:从“技法运用”(如勾线是否流畅、墨色是否有层次)、“文化表达”(如是否体现花鸟的精神气质)、“创意实践”(如是否结合生活观察)三方面评价,肯定亮点(“这幅兰草的笔法很有徐渭的率性!”),提出改进建议(“如果题字的字体再古朴些,会更有文人画的味道”)。成果展示:将作品张贴于“墨韵春声”主题展板,营造班级艺术氛围。六、教学评价与延伸(一)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课堂参与度(如技法尝试的主动性、小组讨论的贡献度)、作业完成进度(是否掌握基础技法)。2.终结性评价:从“技法准确性”(线条、墨色、设色)、“构图合理性”(疏密、虚实)、“文化创意性”(意象表达、诗画结合)三方面,采用等级制(A+至C)评价作品。(二)教学延伸1.文化拓展:推荐阅读《中国花鸟画史》(简明版)、观看纪录片《千年丹青》,深入了解花鸟画的文化内涵。2.实践延伸:组织“校园花鸟写生”活动,用所学技法描绘校园植物;或结合校园文化,创作“二十四节气花鸟壁画”,增强艺术实践的现实意义。七、教学反思本设计通过“情境—探究—实践—评价”的闭环,将技法训练与文化理解有机融合。需注意:初中生手部力量较弱,勾线时易手抖,可通过“悬腕练习”(如空中画圈)提升稳定性;部分学生对“写意精神”理解较浅,可通过对比中西绘画(如梵高《向日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