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课件 第04章 伏安分析法_第1页
仪器分析 课件 第04章 伏安分析法_第2页
仪器分析 课件 第04章 伏安分析法_第3页
仪器分析 课件 第04章 伏安分析法_第4页
仪器分析 课件 第04章 伏安分析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伏安分析法第一节极谱分析4.1.1极谱分析原理与过程4.1.2扩散电流理论4.1.3干扰电流与抑制4.1.4极谱分析的应用VoltammetryPolarography**4.1.1极谱分析的原理与过程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极谱分析法(polarography):采用滴汞电极的伏安分析法。1.极谱分析过程

极谱分析: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电解分析。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另一支去极化电极作为工作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的电解过程。*极谱分析过程和极谱波Pb2+(10-3mol·L-1)

电压由0.2V逐渐增加到0.7V左右,绘制电流-电压曲线。图中①~②段,仅有微小的电流流过,这时的电流称为“残余电流”或背景电流。当外加电压到达Pb2+的析出电位时,Pb2+开始在滴汞电极上迅速反应。

由于溶液静止,电极附近的铅离子在电极表面迅速反应,此时,产生浓度梯度

(厚度约0.05mm的扩散层),电极反应受浓度扩散控制。在④处达到扩散平衡。*2.极限扩散电流id

平衡时,电解电流仅受扩散运动控制,形成极限扩散电流id。(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图中③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比值最大,此点对应的电位称为半波电位。

(极谱定性的依据)*3.极谱曲线形成条件

(1)待测物质的浓度要小,快速形成浓度梯度。

(2)

溶液保持静止,使扩散层厚度稳定,待测物质仅依靠扩散到达电极表面。

(3)电解液中含有较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待测离子在电场作用力下的迁移运动降至最小。(4)使用两支不同性能的电极。极化电极的电位随外加电压变化而变,保证在电极表面形成浓差极化。为什么使用两支性能不同的电极?为什么要采用滴汞电极?*4.滴汞电极的特点

a.电极毛细管口处的汞滴很小,易形成浓差极化;

b.汞滴不断滴落,电极表面不断更新,重复性好。(但同时受汞滴周期性滴落的影响,汞滴面积的变化使电流呈快速锯齿性变化);*c.

氢在汞上的超电位较大;d.

金属与汞生成汞齐,降低其析出电位,使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分析;e.

汞容易提纯。

扩散电流产生过程中,电位变化很小,电解电流变化较大,此时电极呈现去极化现象,这是由于被测物质的电极反应所致。被测物质具有去极化性质:去极剂。

Hg有毒。汞滴面积的变化导致不断产生充电电流(电容电流)。*4.1.2扩散电流理论1.扩散电流方程

设:平面的扩散过程。费克扩散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平面的扩散物质的量与浓差梯度成正比:A:电极面积;D扩散系数。(id)t电解开始后t

时,扩散电流的大小。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在扩散场中,浓度的分布是时间t

和距电极表面距离X的函数:

c=

(t,X)(3)代入(2),得:*将(6)代入(5),得:

(id)t=708nD1/2m2/3t1/6c

(7)由于汞滴呈周期性增长,使其有效扩散层厚度减小,为线性扩散层厚度的。滴汞周期τ内,扩散电流的平均值:考虑滴汞电极的汞滴面积是时间的函数,t时汞滴面积:

At=8.4910-3m2/3t2/3(cm2)

(6)*

(id)平均=708nD1/2m2/3t1/6c讨论:

(1)

n,D

取决于被测物质的特性

将708nD1/2定义为扩散电流常数,用ξ

表示。越大,测定越灵敏。

(2)m,t

取决于毛细管特性

m2/3t

1/6定义为毛细管特性常数,用κ

表示。则(id)平均每滴汞上的平均电流(μA);n

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D扩散系数;t滴汞周期(s);c

待测物原始浓度(mmol·L-1);m

汞流速度(mg·s-1)。扩散电流方程:(id)平均

·κ

·c*2.影响扩散电流的因素

(1)溶液搅动的影响

扩散电流常数

ξ

=708nD1/2=id/(κ

·c)

(n和D取决于待测物质的性质)

应与滴汞周期无关,但与实际情况不符。

原因:汞滴滴落使溶液产生搅动。

加入动物胶(0.005%),可以使滴汞周期降低至1.5s。*(2)被测物浓度影响

被测物浓度较大时,汞滴上析出的金属多,改变汞滴表面性质,对扩散电流产生影响。故极谱法适用于测量低浓度试样。(3)温度影响温度系数+0.013/

C,温度控制在0.5

C范围内,温度引起的相对误差小于1%。*4.1.3干扰电流与抑制1.残余电流(1)微量杂质等所产生的微弱电流

产生的原因:溶剂及试剂中的微量杂质及微量氧等。

消除方法:可通过试剂提纯、预电解、除氧等。(2)充电电流(也称电容电流)影响极谱分析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产生的原因:分析过程中由于汞滴不停滴下,汞滴表面积在不断变化,因此充电电流总是存在,较难消除。充电电流约为10-7A的数量级,相当于10-5~10-6mol·L-1被测物质产生的扩散电流。*2.迁移电流产生的原因:

由于带电荷的被测离子(或带极性的分子)在静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电极表面所形成的电流。消除方法:

加入强电解质。加入强电解质后,被测离子所受到的电场力减小。*3.极谱极大

在极谱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在极谱波刚出现时,扩散电流随着滴汞电极电位的降低而迅速增大到一极大值,然后下降稳定在正常的极限扩散电流值上。这种突出的电流峰之为“极谱极大”。产生的原因:溪流运动。消除方法:加骨胶。4.氧波、氢波、前波氧波、氢波、前波等产生干扰。*4.氧波**5.氢波*6.极谱波类型

按电极反应类型分类:可逆极谱波、不可逆极谱波、动力学极谱波与吸附极谱波。

不可逆极谱波:极谱电流受电极反应控制。波形倾斜,有明显的超电位。电位足够负时,也形成完全浓差极化,可用于定量分析。

可逆极谱波:

极谱电流受扩散控制。*动力学极谱波****按电极反应的性质分类:还原波、氧化波和综合波。

*根据参加电极反应物质的类型分类:简单金属离子极谱波、配位离子极谱波和有机化合物极谱波。*7.极谱波方程式极谱波方程式:

描述极谱波上电流与电位之间关系。简单金属离子的极谱波方程式:(可逆,受扩散控制,生成汞齐。)

Mn++ne+Hg=M(Hg)(汞齐)

c

a滴汞电极表面上形成的汞齐浓度;c

M可还原离子在滴汞电极表面的浓度;a,M活度系数。*由于汞齐浓度很稀,aHg不变;则由扩散电流公式

id=KMcM(3)在未达到完全浓差极化前,c

M不等于零;则(4)-(3)得*

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还原产物的浓度(汞齐)与通过电解池的电流成正比,析出的金属从表面向汞滴中心扩散,则:将(6)和(5)代入(2)得:*在极谱波的中点,即:i=id/2时,代入上式,得:由该式可以计算极谱曲线上每一点的电流与电位值。i=id/2时,

=

1/2

称之为半波电位,定性的依据。*配位金属离子的极谱波方程式:**4.1.4极谱分析法的应用在1mol·L-1KCl底液中,不同浓度的Cd2+极谱波1.极谱定性方法

一般情况下,不同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半波电位,且不随浓度改变,分解电压则随浓度改变而有所不同(如右图所示),故可利用半波电位进行定性分析。*讨论:

1.不同溶液中,半波电位不同。金属络合离子比简单金属离子的半波电位要负,稳定常数越大,半波电位越负。

2.半波电位接近或重叠时,选用不同底液,可分离,如Cd2+和Tl+在NH3+NH4Cl溶液中可分离(Cd2+生成络离子)。

3.半波电位范围较窄(2V),采用半波电位定性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可逆极谱波:电极反应快,扩散控制。非可逆极谱波:同时还受电极反应速度控制。氧化波与还原波具有不同半波电位(超电位影响)。*表*2.极谱定量分析

依据公式:

id

=Kc

可进行定量计算。极限扩散电流由极谱图上量出,用波高直接进行计算。(1)波高的测量平行线法切线法矩形法*(2)定量方法比较法(完全相同条件):

cs,hs

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波高;标准曲线法:略标准加入法:*3.极谱滴定法(伏安滴定法)(1)原理

调节外加电压,使被滴定物质或滴定剂产生极限扩散电流,以滴定体积对极限扩散电流作图,找出滴定终点。右图为硫酸盐滴定Pb2+的极谱滴定曲线。*(2)电位选择与极谱滴定曲线

滴定终点前后扩散电流变化分别由试样和滴定剂提供,故选择不同的电压扫描范围,可获得不同形状的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3)极谱滴定曲线类型电位变化范围A-B。(a)测定物质X发生电极反应,滴定剂T不发生电极反应;(b)测定物质X与滴定剂T都发生电极反应;(c)滴定剂T发生电极反应,测定物质X不发生电极反应;(d)测定物质X不发生电极反应,滴定剂T发生氧化反应。*4.应用领域

无机分析方面:特别适合于金属、合金、矿物及化学试剂中微量杂质的测定,如金属锌中的微量Cu、Pb、Cd、Pb、Cd;钢铁中的微量Cu、Ni、Co、Mn、Cr;铝镁合金中的微量Cu、Pb、Cd、Zn、Mn;矿石中的微量Cu、Pb、Cd、Zn、W、Mo、V、Se、Te等的测定。

有机分析方面:醛类、酮类、糖类、醌类、硝基、亚硝基类、偶氮类。

在药物和生物化学方面:维生素、抗生素、生物碱。*经典直流极谱的缺点:

(1)速度慢

一般的分析过程需要5~15分钟。这是由于滴汞周期需要保持在2~5s,电压扫描速度一般为5~15min/V。获得一条极谱曲线一般需要几十滴到一百多滴汞。(2)方法灵敏度较低

检测下限一般在10-4~10-5mol·L-1范围内。这主要是受干扰电流的影响所致。

如何对经典直流极谱法进行改进?改进的途径?近代伏安分析方法的出现。*选择内容:4.1经典极谱分析法

4.2现代极谱分析方法

4.3溶出伏安分析法

4.4循环伏安法

4.5新专题结束*第四章

伏安分析法第二节现代极谱分析法4.2.1

单扫描极谱4.2.2交流极谱4.2.3方波极谱4.2.4脉冲极谱4.2.5交流示波极谱VoltammetryModified

polarography*4.2.1单扫描极谱分析法1.原理与装置单扫描极谱法(也称为直流示波极谱法):根据经典极谱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快速极谱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示波器显示电压和电流信号大小。

扫描电压:在直流可调电压上叠加周期性的锯齿形电压(极化电压)。

示波器X轴坐标:显示扫描电压;Y轴坐标:扩散电流(R一定,将电压转变为电流信号)。*2.直流示波极谱分析过程

扫描周期短,在一滴汞上可完成一次扫描,电压和电流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ip

峰电流;

p

峰电位。

ip

c定量依据(1)快速扫描时,汞滴附近的待测物质瞬间被还原,产生较大的电流,图中b~c段。(2)来不及形成扩散平衡,电流下降,图中

c~d段。(3)形成扩散平衡,电流稳定,扩散控制,图中

d~e段。为了获得良好的i~

曲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3.形成i~

曲线的条件(1)汞滴面积必须恒定

At=8.4910-3m2/3t2/3dA/dt=5.710-3m2/3t-

1/3

t越大,电极面积的变化率越小,汞滴增长的后期,视为不变。定时滴落。*(2)极化电极电位必须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施加锯齿波电压。电压补偿。补偿过程如图所示。(3)电容电流的补偿

扫描电压和电极面积变化,导致产生电容电流(10-7

A,相当于10-5mol的物质产生的电流)。*4.峰电流与峰电位

峰电流不是扩散电流,不符合扩散电流方程。也不同于极谱极大。

在tp时刻的峰电流:ip=2.69

105n

3/2

D

1/2

v

1/2

m

2/3tp

2/3c=Kc

峰电位:峰电位与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有关。25

C*5.直流示波极谱的特点

与经典极谱方法相比:(1)速度快

一滴汞上即能形成一条曲线,经典极谱需40~80滴汞;(2)检测灵敏度高

峰电流比极限扩散电流大。

n=1时,大2倍;n=2时,大5倍。(3)分辨率高

相邻峰电位差40mV可分辨;经典极谱法中

1/2>200

mV才能分辨。

*4.2.2交流极谱分析1.基本原理

将小振幅(几毫伏到几十毫伏)的低频交流正弦电压(5~50Hz)叠加到直流极谱的电压上,测量通过电解池的交流电流和电压变化。通过电解池的电流:(1)直流电流(2)交流电流(3)电容电流电容将直流电流信号隔离,交流信号经交流放大器放大后记录。*交流极谱分析过程与极谱图(1)在A点,直流电压叠加交流电压仍达不到被测物质的析出电位。无交流电解电流产生。(2)当直流电压达到被测物质的析出电位后,叠加交流电压将产生交流电解电流。(3)在B点(半波电位)交流电流的振幅最大。(4)在C点,叠加交流电压不能使扩散电流产生变化。交流极谱产生峰形信号。*2.交流极谱的峰电流方程式与特点对可逆反应:

Ox+ne=Red

交流电压的角频率;

V0交流电压的振幅;特点:(1)灵敏度比直流极谱稍高。(2)分辨率比直流极谱高,峰电位差40mV可分辨。(3)氧的干扰小。*4.2.3方波极谱分析1.原理

充电电流限制了交流极谱灵敏度的提高。将叠加的交流正弦波改为方波,使用特殊的时间开关,利用充电电流随时间很快衰减的特性,在方波出现的后期,记录交流极化电流信号。峰电流:2.特点

(1)灵敏度高:检出限10-7~10-8

mol·L-1;比交流极谱高2个数量级。(2)前波影响小。*4.2.4脉冲极谱分析

方波极谱基本消除了充电电流,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受毛细管噪声的影响。导数脉冲极谱:

在每滴汞增长到一定时间时,叠加5~100mV的脉冲电压,持续时间4~40ms,测量脉冲前后电解电流的差

i。消除背景电流,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检出限10-8~10-9

mol·L-1。*微分脉冲极谱分析*4.2.5

交流示波极谱分析1.基本原理

扫描电压:-1V的直流电压上叠加1V的交流电压。极化电压变化范围:0~2V。*

图中M,N点断开直接与锯齿波扫描电压相连,去掉电容c和电阻r,示波器上获得

-t

曲线。图中M,N点断开直接与锯齿波扫描电压相连,示波器上获得d

/dt-t

曲线。如图中连接,去掉锯齿波扫描电压,示波器上获得d

/dt-

曲线。*2.

d

/dt

-

曲线与交流示波极谱滴定

参比电极:银基汞电极,

2mm银棒蘸少量汞制成。

指示电极:铂球汞膜电极,将0.4mm的铂丝一端烧结成直径为1.5mm的铂球,处理后镀银,再浸在汞中数秒中。当溶液中无电解反应时,示波器上d

/dt-

曲线上无切口出现。

有金属离子发生电解反应时,示波器上d

/dt-

曲线上下对称出现切口。*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

Zn2+

开始时,溶液中Zn2+发生电解反应,d

/dt-

曲线上对称出现切口,滴加EDTA标准溶液,生成Zn-EDYA配合物,浓度减小,切口变小,切口消失时,到达滴定终点。可进行多种金属离子的连续滴定。以Zn2+为指示离子采用指示离子法测Ca2+。*选择内容:结束4.1经典极谱分析法4.2现代极谱分析方法

4.3溶出伏安分析法

4.4循环伏安法

4.5新专题*第四章

伏安分析法第三节溶出伏安分析法4.3.1

基本原理4.3.2影响峰电流的因素4.3.3

操作条件选择4.3.4应用VoltammetryStrippingvoltammetry*4.3.1基本原理与过程它是集电解富集与伏安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极谱分析技术。1.过程(1)被测物质在适当电压下恒电位电解,还原沉积在阴极上。(2)施加反向电压,使还原沉积在阴极(此时变阳极)上的金属离子氧化溶解,形成较大的峰电流。(3)峰电流与被测物质浓度成正比,定量依据。(4)检出限一般可达10-8~10-9

mol·L-1。(5)信号呈峰形,便于测量,可同时测量多种金属离子。*2.Cu2+、Pb2+、Cd2+

的溶出伏安图*4.3.2影响溶出峰电流的因素

化学计量:被测物完全电积在阴极上。精确性好,时间长。非化学计量(常用方法):约2%~3%电积在阴极上。在搅拌下,电解富集一定时间。2.溶出过程

扫描电压变化速率保持恒定。1.富集过程*4.3.3操作条件的选择1.底液

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盐浓度增加,峰电流降低)。2.预电解电位

比半波电位负0.2~0.5V,或实验确定。

3.预电解时间

预电解时间长可增加灵敏度,但线性关系差。

4.除氧

通N2或加入Na2SO3。*5.电极汞膜电极:银电极或玻碳电极上镀上一薄层汞,汞膜很薄,沉积的金属浓度高,扩散出来的速度快,用汞膜电极要比使用悬汞电极时的灵敏度高1~2个数量级。玻碳电极:

用一种玻璃态石墨制成的电极。悬汞电极:*4.3.4

溶出伏安分析法的应用1.定量方法

测量峰高:标准曲线法:略标准加入法:*2.应用(1)金属元素测定不需分离可同时测定各种金属离子,可测定约30多种元素。(2)检出限10-8~10-9

mol·L-1。(3)应用领域

化学、化工;食品卫生;金属腐蚀;环境检测;超纯半导体材料。*选择内容:结束4.1经典极谱分析法

4.2现代极谱分析方法4.3溶出伏安分析法

4.4循环伏安法

4.5新专题*第四章

伏安分析法第四节循环伏安法4.4.1

基本原理4.4.2应用VoltammetryCyclic

Voltammetry,CV*4.4.1基本原理

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与单扫描极谱法相似。

单扫描极谱法:锯齿波。

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压增加至某一数值后,再逐渐降低反向扫描至起始值,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极化曲线上部为物质氧化态还原产生的i-

曲线,下部为还原态又重新氧化生成的i-

曲线。若电极反应是可逆的,则在一次扫描中,完成了还原、氧化两个过程的循环而又回到始态,故称为循环伏安法。*对于可逆电极反应:25℃,两峰电位之差为:

*4.4.2应用

研究电极反应的性质、机理;测定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研究电化学-化学偶联反应过程(电极反应过程中伴随有化学反应);研究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等;较少应用在成分分析中。*1.判断体系的不可逆程度

利用循环伏安过程中所获得的参数可以判断体系的不可逆程度。如果:即两峰电流之比越小,峰电位差越大,体系的不可逆程度越大。

*2.研究电化学-化学偶联反应过程

两步串联反应的循环伏安曲线的形成过程,如Cu(II)

Cu(I)

Cu(0)。

开始时,溶液中只有氧化态的A存在,扫描开始后,A还原产生B,B又被继续还原生成C。反相扫描时,C氧化成B,B继续氧化又生成A。

*对氨基苯酚的循环伏安曲线

阳极峰1:对-亚氨基苯醌阴极峰2:对-氨基苯醌还原生成的原物质(对-亚氨基苯酚)阴极峰3:苯醌还原生成的对苯二酚阳极峰4:苯醌*选择内容:结束4.1经典极谱分析法

4.2现代极谱分析方法

4.3溶出伏安分析法4.4循环伏安法

4.5新专题2025/11/13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第五节

新专题4.5.1化学修饰电极4.5.2微电极与超微电极4.5.3生物电化学分析4.5.4光谱电化学分析Specialtopicelectrochemicalanalysis2025/11/134.5.1

化学修饰电极化学修饰电极:

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特定功能的分子、离子、聚合物等固定在电极表面,实现功能设计。

基体材料:碳(石墨)、玻璃、金属等。1.化学修饰方法(1)吸附型修饰电极

将特定官能团分子吸附到电极表面。(2)共价键合型修饰电极

通过化学反应键接特定官能团分子或聚合物。2025/11/13(1)吸附修饰电极吸附方式:平衡吸附静电吸附LB膜吸附单层吸附膜复合膜LB膜:不溶于水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面上形成排列有序的单分子膜(Langmuir-Blodgett,LB膜);SA膜:依靠S原子与金之间的作用,硫化物(-SH,SO2等)在金电极表面形成有序的单分子膜,称为自组装膜(selfassembing,SA膜)。2025/11/13吸附修饰电极的化学修饰物质a.含有

键的共扼烯烃及芳环等有机化合物;b.与特定基体电极作用的化合物。例:玻碳电极:修饰物8-羟基喹啉,测Tl+;

石墨电极:修饰物钴-卟啉;金电极:修饰物硫化物。2025/11/13(2)共价键合型修饰电极基体电极:碳电极,金属电极、金属氧化物电极;键合方法:

基体电极表面处理→引入化学活性基团→修饰物2025/11/132.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提高电极的灵敏度

玻碳电极化学键合-EDTA后对Ag+的灵敏度提高。特殊响应的电化学传感器

玻碳电极化学键合L-氨基酸氧化酶,pH传感器。2025/11/13修饰电极的催化功能修饰层上的还原态与溶液中某物质的氧化态循环反应。修饰层虽然参与反应,但结束时并不发生改变,即修饰层催化了溶液中物质的还原。

2025/11/134.5.2

微电极与超微电极

超微直径<100

m;活体分析;细胞中物质分析;

材料:铂、金、碳纤维;

形状:微盘、微环、微球、组合等。1.基本特征(1)极小的电极半径(2)双电层充电电流很小(3)平衡时间短,响应快2.应用

脑神经组织中多巴胺、儿茶胺的实时监测。2025/11/13微电极2025/11/13微电极氢气微电极微电极用于鼠活体检测2025/11/134.5.3

生物电化学分析1.活体伏安分析1973年Adams将直径1mm石墨电极插入大白鼠的大脑尾核部位,测定多巴胺,获得第一张活体循环伏安图;大脑组织及中央神经系统的导电性优良,电解质。问题:多巴胺氧化峰与Vc峰靠的太近!影响定量。2025/11/13多巴胺2025/11/13活体伏安分析Hubbard利用碘修饰的微铂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测定,多巴胺与Vc峰分得十分清晰。活体伏安分析进入应用阶段。

Adams和Wightman:监测大脑中的多巴胺的代谢现象;Cespuglio等:大白鼠服药的生理现象,获得良好效果,其他分析方法不可能实现。

2025/11/13活体伏安分析应用

江振裕:大白鼠服药的生理现象;2025/11/13活体伏安分析应用邓家祺:用于针刺研究。超微碳纤维电极:大白鼠大脑尾核中多巴胺浓度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大白鼠肾上腺髓质中肾上腺素浓度受针刺影响:“内至阴”和“承山”穴位针刺。浓度:39→55μg/mL2025/11/132.免疫伏安分析1979年,Heineman等提出;利用抗原与抗体间特定选择性建立的高选择性分析法。3.生物电化学传感器

酶传感器、生物组织传感器、免疫传感器;测定乙肝的免疫传感器。2025/11/134.5.4

光谱电化学分析

以电化学产生激发信号,以光谱技术测量物质变化的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电化学方法容易控制物质的状态、光谱法有利于物质识别的特点。1960年,R.N.Adams指导研究生T.Kuwana进行邻苯二胺衍生物电氧化研究,观察到电极反应伴随颜色变化。提出设想,1964年T.Kuwana实现。光透电极(OTE):玻璃上镀掺杂Sb的SnO2(称Nesa玻璃)2025/11/13光谱电化学方法光谱电化学:光透射法;光反射法。

光透射法——入射光横穿过电极和其邻接的溶液。光反射法——入射光束通过OTE的背面渗入电极溶液界面。其入射角刚大于临界角,则光线完全反射。

薄层光谱电化学主要研究光透电极与薄层电解结合在光透薄层电极(OTTLE)上的反应。2025/11/13OTE的光电及电化学性质参数2025/11/13OTE的吸收谱(a)Pt膜(石英上),11Ω/sq(b)Au-Bi氧化物膜(在石英上),2.5Ω/sq

提供较宽的光学窗口(紫外到红外)和电势窗口(c)SnO2(在石英上),6~8Ω/sq(d)In2O3(在石英上),10Ω/sq

(e)Au网栅,500lpi(每平方寸上的根数)(or英寸)(f)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