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文化基础测试(语文)_第1页
2025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文化基础测试(语文)_第2页
2025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文化基础测试(语文)_第3页
2025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文化基础测试(语文)_第4页
2025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文化基础测试(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北京市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文化基础测试(语文)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癖好(pì)慰藉(jiè)脍炙人口(kuài)B、拘泥(nì)粗犷(guǎng)戛然而止(jiá)C、联袂(jué)追溯(sù)刚正不阿(ē)D、星宿(xiù)炽热(zhì)并行不悖(bèi)答案:B解析:A项"癖"应读pǐ;C项"袂"应读mèi;D项"炽"应读chì。B项均正确。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度假村走头无路川流不息B、松弛挖墙脚金榜题名再接再厉C、脉搏老俩口墨守成规世外桃源D、追溯名信片迫不急待脍炙人口答案:B解析:A项"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C项"老俩口"应为"老两口";D项"名信片"应为"明信片","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B项无误。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B、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非常吸引人。C、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不能首鼠两端。D、他的书法笔走龙蛇,信手拈来,令人赞叹。答案:C解析:A项"目空一切"含贬义,与语境不符;B项"抑扬顿挫"形容声音,不能形容情节;D项"信手拈来"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用在此处对象错误。C项"首鼠两端"指犹豫不决,使用正确。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研学活动,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B、能否坚持锻炼,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D、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答案:D解析:A项缺主语,应删"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应删"能否";C项语序不当,应"发现并解决"。D项无语病。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B、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光。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答案:C解析:《史记》作者是司马迁,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其他选项均正确。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曹刿论战》B、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陈涉世家》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桃花源记》D、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小石潭记》答案:C解析:"绝境"在《桃花源记》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非"没有出路的地方"。其他解释正确。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案:C解析:C项用拟人,其余三项均用比喻。8、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是生命的源泉,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②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③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我们美丽的世界④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A、②①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答案:A解析:②总起水的重要性,①承接解释,④补充说明现状,③总结强调。9、下列对《登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秋江开阔的景象。B、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表现了秋天的萧瑟。C、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抒发了漂泊之愁。D、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感慨。答案:A解析:首联描绘的是秋江萧瑟的景象,非"开阔"。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相同的是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无丝竹之乱耳D、友人惭,下车引之答案:C解析:题干中"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同。A项"的",B项宾语前置标志,D项代词。1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状态。B、"看万山红遍"描绘了深秋岳麓山的壮丽景色。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迷茫情绪。D、"到中流击水"体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答案:C解析:该句表现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当,非迷茫。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答案:D解析:D项"可以"古今均为"可以凭借"。A项"交通"古为"交错相通",今为"运输";B项"妻子"古为"妻子儿女";C项"牺牲"古为"祭祀用的牲畜"。13、下列对《雨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现实的压抑。B、"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美好的理想。C、全诗营造了哀婉缠绵的氛围。D、语言直白浅露,情感表达直接。答案:D解析:《雨巷》语言含蓄凝练,情感表达委婉。1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答案:C解析:C项是比喻,其余均为借代(帆代船、杜康代酒、绿红代叶花)。15、下列对《乡土中国》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差序格局"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特点。B、"礼治秩序"强调通过法律维持社会秩序。C、"无讼"反映了传统乡村对调解的重视。D、"长老统治"体现了传统社会的教化权力。答案:B解析:"礼治秩序"强调通过传统礼仪维持秩序,非法律。1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问。B、我要去的地方有北京、上海、广州,等。C、他的文章写得实在,亲切,自然。D、《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答案:D解析:A项问号应在"同志们"后;B项"等"前逗号应删;C项"实在""亲切"间应用顿号。17、下列对《祝福》中祥林嫂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B、表现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勤劳善良。C、最终反抗成功,摆脱了命运束缚。D、是旧中国底层人民的典型代表。答案:C解析:祥林嫂最终在痛苦中死去,并未反抗成功。18、下列句子中逻辑重音标注能突出"他今天没去学校"原因的是A、他今天没去学校(强调人物)B、他今天没去学校(强调时间)C、他今天没去学校(强调地点)D、他今天没去学校(强调事件结果)答案:B解析:强调"今天"可突出时间因素导致的原因。19、下列对《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教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B、教师是用来传递道路、接受学业、解决困惑的人。C、教师是所以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D、教师是道理、学业、疑惑的传授者。答案:A解析:"所以"表凭借,"受"通"授",正确翻译为A项。20、下列对《雷雨》戏剧冲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是家庭矛盾。B、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是阶级矛盾。C、冲突推动了剧情的发展。D、所有冲突最终都得到圆满解决。答案:D解析:《雷雨》以悲剧收场,冲突未圆满解决。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21、下列诗句中使用对偶修辞的有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E、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案:ABCE解析:A项"感时"对"恨别","花溅泪"对"鸟惊心";B项"大漠"对"长河","孤烟直"对"落日圆";C项"山重水复"对"柳暗花明","疑无路"对"又一村";E项"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D项是比喻,非对偶。22、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A、李清照B、苏轼C、辛弃疾D、柳永E、陆游答案:BCE解析:苏轼、辛弃疾、陆游是豪放派代表;李清照、柳永是婉约派。23、下列对《荷塘月色》理解正确的有A、描写了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色B、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超脱C、语言华丽浓艳,多用夸张修辞D、运用了通感手法(如"歌声"写荷香)E、是一篇托物言志的议论文答案:ABD解析:C项语言清新淡雅;E项是写景抒情散文。ABD正确。2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有A、"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五岳"包括泰山(东)、华山(西)、衡山(南)、恒山(北)、嵩山(中)C、"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D、"岁寒三友"指松、竹、兰E、"二十四节气"中"立夏"在"谷雨"之后答案:ABCE解析:"岁寒三友"是松、竹、梅,D项错误;其余正确。25、下列对《装在套子里的人》理解正确的有A、别里科夫是保守、反动的典型形象B、反映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停滞C、通过夸张手法刻画人物性格D、最终别里科夫改变了生活方式E、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答案:ABCE解析:别里科夫最终在恐惧中死去,未改变生活方式,D项错误;其余正确。第三部分: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26、《论语》中"______,可以为师矣"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答案:温故而知新解析:出自《论语·为政》,强调复习旧知获得新悟的学习方法。27、曹操《短歌行》中"______,悠悠我心"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答案:青青子衿解析: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以"青衿"代指学子,表达求贤之情。2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______"开篇气势磅礴。答案: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解析:总领全词,以江水流逝暗喻历史变迁,引出对英雄的追忆。29、《劝学》中"故不积跬步,______"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答案:无以至千里解析:通过"跬步"与"千里"的对比,说明学习需循序渐进。30、《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描写的是______。答案:王熙凤解析:出自第五回判词,概括了王熙凤工于心计却自食其果的命运。第四部分:阅读理解题(共20分)(一)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1-32题。江南的冬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31、概括选段中江南冬天的特点(3分)答案:清、静、悲凉;悠闲;富有诗意(或:有生活气息)。解析:首句直接点明"清、静、悲凉";"还够不够悠闲"突出悠闲;描写乌篷船、酒客、灯光等体现诗意与生活气息。32、分析"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运用比喻,将冬雨比作粉,突出雨的细密、轻柔;语言生动形象,营造出朦胧的意境,契合江南冬日的悠闲氛围。解析:抓住"细得同粉"的比喻,分析本体(冬雨)与喻体(粉)的相似性,结合语境说明表达效果。(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3-34题。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3、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①云归而岩穴暝()②佳木秀而繁阴()答案:①昏暗;②茂盛。解析:"暝"指天色昏暗;"秀"在文中指树木枝叶茂盛。34、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答案: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解析:"芳"指花,"发"指开放,"秀"指茂盛,"繁阴"指浓密的树阴,注意语句通顺。第五部分:简答题(15分)35、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其语言特色(15分)材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