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唐诗三首》考点解析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唐诗三首》考点解析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唐诗三首》考点解析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唐诗三首》考点解析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唐诗三首》考点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唐诗三首》考点解析(含《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一、《观沧海》(曹操·东汉乐府诗)作为东汉“建安文学”的代表作,《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后登临碣石山的抒怀之作。全诗以“观”字统领,将写景与抒怀融为一体,是乐府诗中借景言志的经典。1.文学常识与背景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风慷慨悲凉,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体裁:乐府诗(古体诗),选自《步出夏门行》组诗。背景:北征乌桓凯旋后,曹操登临碣石山,借大海壮阔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2.重点字词与句子翻译核心字词:东临碣石(临:登上);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山岛竦峙(竦峙:耸立);星汉灿烂(星汉:银河)。核心句翻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与月亮的运行,仿佛从沧海中升起与落下;银河的光辉,似从沧海中孕育而出。3.情感与主旨诗人以沧海自比,通过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雄浑气象,展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4.艺术手法与高频考点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动)与“山岛竦峙”(静)相衬,“洪波涌起”(动)强化沧海的磅礴,凸显自然伟力。虚实相生:实写“海水、山岛、草木”,虚写“日月星汉”,以夸张想象拓宽意境,寄寓雄心。高频考点: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的妙处(手法+意境+情感);分析诗歌体裁(乐府诗)与情感主旨。题型示例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描绘沧海吞吐宇宙的壮阔景象,既展现自然伟力,又暗含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体现了“景中见志”的艺术特色。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七言绝句)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龙标,以诗寄情。全诗以“愁心”为线索,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是唐诗中借物抒情的典范。1.文学常识与背景作者: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誉。背景:“左迁”(贬官)指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李白遥寄此诗,抒发牵挂与愤懑。2.重点字词与句子翻译核心字词: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柳絮;子规:杜鹃,啼声悲切);闻道龙标过五溪(过五溪:形容贬谪之路艰险);随君直到夜郎西(夜郎:唐代夜郎县,今湖南怀化)。核心句翻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满腔愁绪托付给明月,愿它伴你奔赴夜郎之西。3.情感与主旨全诗以暮春之景起兴,抒发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牵挂,同时借“明月寄愁”的想象,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友人无罪遭贬)。4.艺术手法与高频考点意象烘托:“杨花”(漂泊无依)、“子规”(悲啼泣血),渲染哀伤氛围;“明月”(寄情之物),承载思念与牵挂。拟人抒情:“寄愁心与明月”将明月人格化,赋予其“传情”的使命,使抽象的“愁”具象化。高频考点: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的妙处;分析“杨花、子规”的意象作用;理解“左迁”的含义。题型示例问:“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有何作用?答:以“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暮春之景起兴,渲染凄凉哀愁的氛围,烘托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与牵挂,为下文“寄愁心”的抒情做铺垫。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五言律诗)王湾旅泊北固山下,见江景触发思乡之情。全诗以“行舟”为线索,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是唐诗中景中含理的佳作。1.文学常识与背景作者:王湾,唐代诗人,其诗“词翰早著”。背景:创作于江南旅途中,诗人泊舟北固山,见潮平岸阔、海日江春之景,生发出思乡与哲思。2.重点字词与句子翻译核心字词:次北固山下(次:停宿);潮平两岸阔(阔:江面开阔);风正一帆悬(正:顺风;悬:船帆高悬);海日生残夜(生:升起,拟人);江春入旧年(入:闯入,拟人)。核心句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时,旭日从海上升起;旧年未逝时,春意已闯入江面。3.情感与主旨诗人通过描绘长江下游的早春盛景,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同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旧交替、时光流转的哲理,体现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4.艺术手法与高频考点景中含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自然时序,又暗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希望。拟人化用:“生”“入”二字将“日”“春”人格化,生动展现新旧交替的动态美。对仗工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式整齐,增强韵律感。高频考点:赏析“海日生残夜”的哲理;分析“归雁”“乡书”的思乡意象;辨别五言律诗的体裁特点。题型示例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何被称为“千古名句”?答:①拟人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动作,生动展现新旧交替的景象;②景中含理:既写自然时序,又暗含“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③情感寄托:残夜、旧年暗含羁旅愁思,海日、江春则带来希望,情与理交融,意境深远。总结:考点与复习建议《唐诗三首》涵盖乐府诗、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三种体裁,考点集中在:1.文学常识:作者、朝代、体裁、背景(如“左迁”的含义)。2.字词与翻译:结合语境理解“临”“次”“生”“入”等重点字词,准确翻译核心句。3.情感与主旨:区分“壮志豪情”(《观沧海》)、“友情牵挂”(《闻王昌龄》)、“思乡哲思”(《次北固山》)。4.艺术手法:赏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