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上学期生态题试卷_第1页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上学期生态题试卷_第2页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上学期生态题试卷_第3页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上学期生态题试卷_第4页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上学期生态题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上学期生态题试卷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种群在连续多年数量变化中,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周期性波动。这种现象最可能属于()。A.具有稳定环境且食物资源无限的种群B.具有稳定环境但食物资源有限的种群C.环境剧烈变化且食物资源极度匮乏的种群D.环境相对稳定但存在周期性资源波动的种群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狐和兔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若狐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A.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兔的数量持续减少C.植物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植物数量持续增加3.某群落中,物种A常依赖物种B的果实传播种子,物种C常以物种A的叶子为食。下列关于该群落物种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物种A与物种B可能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物种C与物种A一定存在捕食关系C.物种B可能为该群落的初级生产者D.物种C可能对该群落的结构具有关键作用4.生态农业强调物质的多级利用和能量的高效流动。下列做法中,最能体现生态农业特点的是()。A.大面积单一作物连作B.将农作物秸秆全部焚烧C.利用农业废弃物发酵生产沼气,沼气渣肥田D.在农田中广泛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5.某湖泊由于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爆发,严重破坏了水体生态功能。富营养化现象主要反映了该湖泊生态系统功能中()的减弱。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生态平衡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主要依靠化学能形式B.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的C.热能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D.分解者不参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7.“S”型增长曲线描述了在环境资源有限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该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的时期是()。A.刚开始阶段B.稳定阶段C.介于开始和稳定之间,接近K/2时D.接近K值时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层次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D.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主要是由于外来物种的成功入侵9.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采用的方法是()。A.样方法B.捕捉-标记-重捕法C.直接计数法D.调查样方内所有个体10.某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污染后,通过自身调节能力逐渐恢复到原状态。这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A.结构的复杂性B.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物质循环的全球性D.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1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来源。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14.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15.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保护等措施。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16.(8分)简述种群特征中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主要区别。17.(8分)简述生态系统中生态位的概念及其意义。18.(9分)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并说明为什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通常只能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19.(10分)某地因过度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功能退化。请提出至少三条改善该地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并简述其原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0.(20分)农业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请结合生态学原理,论述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并说明其应具备的特点和主要措施。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2.A3.B4.C5.B6.C7.C8.B9.B10.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11.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群落交错区12.光合13.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14.碳化合物15.易地科学研究宣传教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16.(8分)答:“J”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开始增长缓慢,随后增长率逐渐增大,最终在有限环境中达到理论上最大值。形成条件:理想环境,资源无限,没有天敌等限制因素。“S”型曲线特点:种群数量开始增长缓慢,随后增长率逐渐增大,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的一半时增长速率最快,接近K值时增长速率减慢,最终稳定在K值附近。形成条件:真实环境,资源有限,存在环境阻力(如天敌、疾病、食物竞争等)。17.(8分)答: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及其功能作用的总和,包括该物种利用的环境资源(如食物、空间、时间等)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如捕食、竞争等)。意义:生态位描述了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体现了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物种的相互关系。物种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可以减少种间竞争,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理解生态位有助于预测物种的分布、生态功能以及评估环境变化对物种的影响。18.(9分)答:特点:1.单向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通常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沿着食物链(网)单向传递,不可逆转。2.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很低,一般在10%-20%之间,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减少。原因:1.单向流动是因为生态系统中化学反应(如呼吸作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但无法将全部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且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能量。2.逐级递减是因为能量传递过程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且各营养级生物摄食不全,无法获取其食物来源的全部能量。19.(10分)答:措施:1.大面积植树造林:原理是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减少雨水冲刷,同时植物根系能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2.建设梯田或等高耕作:原理是改变地形,减缓坡面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3.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间作套种、轮作、有机肥利用):原理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其他合理措施如:合理放牧、治理水体污染、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等也可酌情给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20.(20分)答:构建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其应具备的特点和主要措施如下:特点:1.能量输入输出平衡:系统内部能量循环利用,减少对外部高能耗投入的依赖。2.物质循环再生:实现系统内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外部物质投入。3.结构多样性与稳定性:拥有合理的物种结构和空间结构,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4.系统内部良性循环:促进种间关系协调,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主要措施:1.多样化种植:实行作物轮作、间作、套种、混播等,增加种植种类和空间结构,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和杂草。2.发展立体农业:利用垂直空间,发展如林下种养殖、果蔬棚顶覆盖等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3.实施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保护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等,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土壤健康。4.建立农业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