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腰椎穿刺临床操作和考核标准_第1页
儿童腰椎穿刺临床操作和考核标准_第2页
儿童腰椎穿刺临床操作和考核标准_第3页
儿童腰椎穿刺临床操作和考核标准_第4页
儿童腰椎穿刺临床操作和考核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腰椎穿刺(lumbarpuncture,LP)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压异常及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累及中枢的核心手段,其操作规范性与考核标准化直接影响诊疗质量及患儿安全。本文结合儿童生理特点与临床实践,系统阐述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为儿科医护人员提供实用参考。一、操作前准备(一)患儿评估1.病情与适应证:明确操作目的(如脑脊液检查、鞘内给药等),评估患儿意识、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惊厥)。需严格排除禁忌证:①颅内压增高伴脑疝先兆(如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②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如疖肿、皮疹);③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50×10⁹/L或INR>1.5,需先纠正)。2.年龄与解剖特点:婴幼儿脊髓圆锥位置较低(约L3-L4水平),年长儿渐升至L1-L2,故穿刺点多选L3-4或L4-5间隙(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为L4棘突,向上或向下选间隙),避免损伤脊髓。(二)物品准备基础器械:腰椎穿刺包(含穿刺针、测压管、镊子、洞巾等,需检查灭菌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2%利多卡因(婴幼儿需稀释为1%,避免局麻药物过量)、碘伏、无菌纱布、胶布、3个无菌试管(标注序号,分别用于病原学、生化、常规检查,每管留取1-2ml,总量≤5ml)。急救物品:备甘露醇(降颅压)、肾上腺素(过敏急救)、吸氧装置,尤其对颅内压增高患儿需提前准备。(三)环境与沟通环境:调节室温至24-26℃,拉帘保护隐私,操作台铺无菌巾,确保光线充足。沟通:向家长解释操作目的、潜在风险(如低颅压头痛、出血等,发生率<1%),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学龄儿采用游戏化语言安抚(如“我们给小脊柱‘喝杯水’,看看里面的秘密”),婴幼儿由家长怀抱或助手固定,减少哭闹挣扎。二、临床操作流程(一)体位摆放协助患儿取侧卧位(左侧或右侧均可),年长儿屈颈抱膝,使下颌贴近胸骨、双膝贴近腹部,背部与床面垂直,脊柱呈“C”形后凸以增宽椎间隙;婴幼儿由助手双手固定肩部(避免头后仰)与髋部,保持躯体屈曲、背部垂直,充分暴露腰椎棘突(可触摸L3-L5棘突辅助定位)。(二)定位与消毒1.定位:以髂嵴最高点连线为标志,交点为L4棘突,向上选L3-4或向下选L4-5间隙(婴幼儿因椎间隙宽,L4-5更安全)。用甲紫或无菌棉签标记穿刺点。2.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3次,范围直径≥15cm,待干后铺无菌洞巾。(三)局部麻醉持2ml注射器抽取1%利多卡因(婴幼儿)或2%利多卡因(年长儿),在穿刺点行皮内注射(形成皮丘),再垂直进针至椎旁肌层,边退针边推药(浸润麻醉,总量≤5mg/kg),避免刺入蛛网膜下腔。(四)穿刺操作1.进针:术者戴无菌手套,持穿刺针(婴幼儿用20-22G,年长儿用18-20G),沿棘突间隙垂直(或稍向头侧倾斜5°-10°)进针,感觉两次突破感(第一次为黄韧带,第二次为硬脊膜)后,停止进针(婴幼儿进针深度约2-4cm,年长儿约4-6cm,肥胖儿或脱水儿需适当调整)。2.测压与留取标本: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立即接测压管(颅内压增高时禁测压,直接留标本)。测压后,按“病原学(第1管,避免污染)→生化(第2管)→常规(第3管)”顺序留取标本,每管1-2ml,避免过度放液(婴幼儿总量≤3ml)。(五)拔针与观察拔针:插入针芯,缓慢拔出穿刺针,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3-5分钟(凝血异常患儿延长至10分钟),胶布固定。观察:操作后嘱患儿去枕平卧4-6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意识、瞳孔、呼吸),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腰痛等不适。三、操作注意事项(一)禁忌证与相对禁忌证处理颅内压增高伴脑疝先兆:先予20%甘露醇降颅压(30分钟内静滴),待症状缓解后谨慎操作,且禁测压、少放液。局部感染:更换穿刺点(如对侧或上一间隙),或暂缓操作。凝血障碍:输注血小板或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后操作,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二)并发症预防与处理1.低颅压头痛:因脑脊液外漏致颅内压降低,表现为坐起时头痛加剧、平卧缓解。预防:去枕平卧4-6小时,避免过早起床;处理:多饮水,必要时静滴生理盐水500ml。2.脑疝:最危急并发症,因颅内压骤降诱发。操作中若患儿突发呼吸不规则、瞳孔散大,立即停止放液,头低脚高卧位,静推甘露醇,通知神经科会诊。3.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后3天内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若发热伴头痛,警惕脑膜炎,复查脑脊液。4.神经损伤:进针方向偏斜或过深可损伤马尾神经,表现为下肢麻木、尿便障碍。预防:严格垂直进针,避免暴力;处理:神经营养治疗(如维生素B12),观察1-3个月。(三)特殊情况处理脑脊液流出不畅:①调整体位(如稍抬高臀部);②缓慢旋转穿刺针(15°-30°);③稍进针(≤0.5cm)或退针,避免盲目深刺。婴幼儿不配合:助手需牢固固定,避免躯体扭动导致针尖移位损伤组织,必要时予镇静(如口服水合氯醛)。四、考核标准(一)理论考核(占比30%)考核内容包括:①儿童腰椎穿刺适应证、禁忌证;②脊髓与腰椎解剖特点(不同年龄段脊髓圆锥位置);③脑脊液标本留取顺序及意义;④常见并发症识别与处理。题型为选择题、简答题,总分30分,≥24分为合格。(二)操作考核(占比70%,总分70分,≥56分为合格)考核项目评分要点分值------------------------------------------------------------------------------------------------操作前准备患儿评估(禁忌证识别、年龄适配)、物品准备(器械完整性、药品剂量)、沟通(知情同意、安抚)15体位与定位体位正确(脊柱后凸、固定妥当)、定位准确(髂嵴连线法应用)10消毒与麻醉消毒范围≥15cm、麻醉层次清晰(皮丘+肌层浸润)10穿刺操作进针角度(垂直或稍向头侧)、突破感识别、标本留取顺序(病原学→生化→常规)20拔针与观察按压时间(3-5分钟)、平卧指导(4-6小时)、生命体征监测10应急处理脑脊液不畅的处理(体位/旋转/微调深度)、并发症识别(如脑疝、低颅压)5(三)综合评价理论+操作总分≥80分为考核合格,不合格者需补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