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_第1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_第2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_第3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_第4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X202XPOWERPOINT三单元12《词四首》时间:主讲人:202X.XCatalogue目录《渔家傲·秋思》赏析2.1.课程导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3.4.四首词的对比与总结《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5.6.拓展与思考7.202X202XPOWERPOINT01课程导入PART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明珠,有着独特的魅力。它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兼具文学与音乐之美。与诗相比,词的句式更加灵活多变,节奏也更为丰富多样。举例说明词在句式和节奏上与诗的区别,比如《沁园春·雪》和《望岳》,前者长短句结合,富有韵律变化;后者句式整齐,节奏相对单一。通过对比,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词的独特之处。走进词的世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用诗词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比如岳飞的《满江红》,那激昂的词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充分展现了他的爱国之情和收复失地的决心。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四首经典的词,去感受古人的豪迈情怀和深刻情感。激发兴趣202X202XPOWERPOINT02《渔家傲·秋思》赏析PART0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也贯穿了他的一生。02《渔家傲·秋思》创作于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当时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负责抵御西夏的入侵。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战争的残酷,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范仲淹与创作背景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比如“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通过正确的朗读,感受词的韵律之美。同时,要读出词中蕴含的苍凉、悲壮之感,体会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原文呈现与朗读指导“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开篇点明地点和时间,一个“异”字,突出了边塞秋天与内地的不同,大雁毫不留恋地飞向衡阳,更增添了边塞的孤寂。“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黄昏图,四面的边声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在群山环抱中,孤城紧闭,长烟落日,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士们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因战争未胜、功名未立而无法归去,一杯浊酒,承载着无尽的乡愁和无奈。“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悠悠的羌笛声在霜夜中回荡,将士们难以入眠,将军的白发和征夫的眼泪,表现出他们的思乡之苦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词句解读与意境分析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秋景和将士们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边境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0102主旨探讨202X202XPOWERPOINT03《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PART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词风格多样,豪放词更是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01《江城子·密州出猎》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担任密州知州。在密州期间,他不仅努力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还时刻关注着国家的边境安全。一次出猎活动,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02苏轼及其创作背景0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03朗读时,要读出豪迈奔放的气势,节奏明快有力。例如“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展现出作者的豪情壮志。0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原文呈现与朗读指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作者以“老夫”自称,却展现出少年般的狂放,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带领众多随从,浩浩荡荡地奔赴猎场,“卷”字生动地描绘出队伍的气势磅礴。0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百姓倾城而出观看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虎,表现出他的英武和自信。0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喝酒喝到畅快淋漓,心胸更加开阔,胆气愈发豪壮,即使两鬓有些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体现出作者的乐观和豁达。0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心情。0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象自己拉满雕弓,瞄准西北方向的天狼星,寓意着要抗击西夏的入侵,保卫国家,展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壮志豪情。05词句解读与意境分析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同时,也展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主旨探讨202X202XPOWERPOINT0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PART《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赠给好友陈亮的一首词。陈亮也是一位主张抗金的爱国志士,两人志同道合。当时辛弃疾已辞官闲居,但心中依然牵挂着国家的命运,他与陈亮相聚时,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生活,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0102辛弃疾与创作背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朗读时,前半部分要读出豪迈、激昂的气势,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展现出战斗的激烈和军队的威武;后半部分“可怜白发生”,要读出深沉的悲愤和无奈,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PART01PART02PART03原文呈现与朗读指导“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描绘了一个醉态中仍心系战场的英雄形象,在灯光下仔细端详宝剑,梦中回到了号角声声的军营,表现出作者对战斗生活的怀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作者希望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赢得一世英名的理想,展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了战前的准备和检阅军队的场景,将士们分享着烤牛肉,军乐奏响,在秋风中接受检阅,展现出军队的士气高昂和军容整肃。“可怜白发生”,一句转折,从美好的梦境回到残酷的现实,白发已生,而理想却未能实现,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形容战斗中战马飞驰,弓弦声响如霹雳,生动地描绘出战斗的激烈和惊险。词句解读与意境分析202X202XPOWERPOINT05《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PART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志士。她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为妇女解放和民族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0102《满江红·小住京华》创作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当时秋瑾跟随丈夫到北京生活,在这段时间里,她接触到了新思想、新文化,受到了革命形势的影响,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追求妇女独立与解放。然而,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与丈夫王廷钧矛盾激化,这首词正是她对婚后及北京生活的总结和感慨。秋瑾与创作背景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朗读时,要读出激昂、悲愤的情感,节奏有起伏。比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要读出坚定有力的气势;“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则要读出无奈和悲伤的情绪。010302原文呈现与朗读指导“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描绘了作者在北京居住时,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菊花盛开,秋天的景色明净如洗的景象,看似写景,实则暗寓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0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运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既指国家面临列强侵略、陷入困境的局势,也暗示自己冲破家庭牢笼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对故乡浙江的思念。02“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作者不甘心被当作普通女子,对那些束缚女性的传统观念不屑一顾,展现出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决心。03“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明自己虽然身为女子,但内心的刚烈和志向却不输男儿,体现出秋瑾的巾帼豪情。04“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表达了自己心怀天下、热情助人,但却不被世俗之人理解,英雄在困境中遭遇磨难的感慨。05“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在茫茫人世间,找不到理解自己的知音,不禁黯然泪下,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知音难觅的苦闷心情。06词句解读与意境分析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妇女解放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孤独、苦闷的心情,展现了秋瑾作为一位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主旨探讨202X202XPOWERPOINT06四首词的对比与总结PART《渔家傲·秋思》主要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以及战争带来的无奈和痛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抒发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江城子·密州出猎》着重体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满江红·小住京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对妇女解放的追求,以及知音难觅的孤独苦闷。主题对比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风格苍凉悲壮,将边塞的孤寂与将士的思乡之情、爱国情怀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豪放奔放,通过出猎的壮观场面和激昂的词句,体现出作者的豪情和自信。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豪迈激昂,前半部分描绘战斗场景,气势磅礴,后半部分陡然转折,充满悲愤,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慷慨激昂,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展现出女性革命者的独特气质。风格对比这四首词在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成就,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用典等,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在意境营造上,都能通过独特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语言运用上,各具特色,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含蓄委婉,有的气势磅礴,都为表达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艺术特色总结202X202XPOWERPOINT07拓展与思考PART秋瑾生活在近代中国,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民族的苦难,她的词表达了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革命的追求。文学是时代的反映,这四首词分别创作于北宋和南宋时期,以及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时期,它们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生活在宋朝,面临着边疆的威胁和国家的内忧外患,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报国的渴望。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