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安静自修的好习惯_第1页
如何巧妙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安静自修的好习惯_第2页
如何巧妙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安静自修的好习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巧妙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安静自修的好习惯【微课逐字稿】各位班主任同仁,大家好!我是教育部金小玲名师工作室的黄荣,我们当中学班主任的应该都为自修课的纪律问题头疼过。学生交头接耳、随意走动,老师一离开教室就“原形毕露”。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怎么把自修课从“老师的战场”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静心场”。

(约0.5分钟)一、问题聚焦:自修课的3个“假象”(约1.5分钟)自修课的问题,远不止“说话”那么简单,我总结了三层困扰:第一、显性嘈杂。

就是咱们一眼能看见的:说小话、借东西、随意走动。你提醒一下,他安静三分钟,然后又恢复原样,跟咱们“打游击”。第二、隐性低效。

这更头疼!有些孩子看着安安静静,实际上早“神游天外”了,发呆、画小人、玩橡皮,一节课下来啥也没干成,还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第三、依赖成瘾。

这是根子上的问题。学生觉得“安静是老师的要求”,而不是“自己的需要”。老师在,勉强安静;老师一走,立马放松。他们根本没学会自己管自己。二、原因分析:静不下来的3大“症结”(约1.5分钟)看清

“假象”抓根源,施策才高效。下面我将深入分析

3个核心问题:1、内在驱动:“我想合群,怕被孤立”。青春期孩子最怕没朋友。自修课不说话,他们觉得“会跟同学疏远”,所以得靠说两句小话来维持关系,证明“咱俩是一伙的”。2、方法支撑:“不是不想学,是不会学”。很多孩子想安静,但不知道自修课要干嘛。任务太难,不会做,就开始走神;任务太简单,觉得无聊,就想找点乐子。他们缺的不是纪律,是方法。3、生态场域:“大家都这样,我不说就亏了”。班里头如果没形成“安静光荣”的氛围,就会有破窗效应。一两个人说话,很快传染一片。孩子觉得“反正也不止我一个”,从众心理就上来了。三、策略支招:引导安静的3步“攻略”(约6分钟)知晓了原因,接下来就为大家奉上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三步,从激发学生内心意愿,到赋予他们行动方法,再到营造适宜环境,全方位助力学生养成好习惯。第一步:意识唤醒

+方法赋能(约2分钟)先得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安静”,再教他们“怎么做到安静”。1、开展一次“安静力量”沉浸式体验。

通过观看《专注力实验》短片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亲身感受安静的价值,自己得出“噪音损害效率”的结论。2、共建一套“黄金自习”共识标准。

师生共同制定“三个一”(即:每节课前“一张任务清单”、自修期间“一种专注姿态”、共同守护“一段静心时间”)等具体规则,让学生从规则的遵守者变为制定者,提升承诺感。3、开设一个“学习力赋能”方法训练营。

教授“番茄工作法”等实用技巧,为学生提供专注的方法和工具,解决“不会学”的能力短板。第二步:机制创新

+同伴互助(约2分钟)光靠老师盯不行,得让机制和学生自己动起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搭建一个自我管理的舞台。1、启动一项“21天专注赋能”挑战赛。

设计一张打卡表,让孩子每天自评专注力和收获,像游戏闯关一样,亲眼见证自己进步的轨迹。2、组建一支“静音守望者”自治战队。

让志愿者用“暖心提醒卡”等友好方式守护班级安静,把老师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学生内部的温柔共识。3、打造一个“学业攻坚”互助联盟。

在混合编组中下达共同任务,利用小组荣誉感让成员互相督促,把潜在的“干扰源”变成学习的“神队友”。第三步:仪式打造

+正向激励(约2分钟)把“安静”变成一种有仪式感的班级文化。1、创设一个“静思时刻”集体仪式。

每节自修课前,全班一起做30秒“启动仪式”:深呼吸、收拾好书桌、设定好本节课目标。配上轻柔的音乐,氛围感一下子就上来了。2、建立一套“静音之星”评价机制。

不只要奖“一直安静”的,更要奖“进步最大”的。让获奖同学分享心得:“我以前老爱说话,是怎么管住自己的?”这样的榜样最有说服力。3、营造一种“静能生慧”的班级文化。

在墙上设一个“静思角”,贴上学生自己找的安静名言;让每一面墙都说话,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安静成为共同的修养。四、经验凝练:管理3重“进化”(约1.5分钟)最后,我想分享三个核心心法,这不仅是管理自修课的心法,更是我们教育角色的一场进化。1、角色进化:从“纪律警察”到“成长教练”。

我们的价值,不在于盯出了多少分安静,而在于设计出了多少种让学生沉浸学习、自我实现的路径。2、评价进化:从“关注秩序”到“看见成长”。

评价的焦点,从“谁说话了”转向“谁解决了新问题”、“谁拥有了新突破”。当我们嘉奖专注的成果,安静就成了追求成果的副产品。3、文化进化: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选择”。

最高的管理,是形成文化认同。让学生从“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