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_第4页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升本(地方)考试密押题库与答案解析]陕西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国语》B.《战国策》C.《左传》D.《史记》答案: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它按时间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国语》是国别体史书,分国记载了周、鲁等国的史实;《战国策》也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2.下列哪位作家的诗歌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A.曹操B.陶渊明C.李白D.王维答案:A。曹操的诗歌多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风格雄劲豪迈,同时在对社会现实的描写中又带有悲壮沉郁之感,如《蒿里行》等。陶渊明的诗歌风格平淡自然;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意境奇妙;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多写山水田园。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A.被后人称作“三苏”的作家是苏洵、苏轼、苏辙B.“济南二安”指的是李清照和辛弃疾C.苍凉悲壮是曹操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D.《背影》《春》是朱自清的小说作品答案:D。《背影》《春》是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并非小说。A选项,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B选项,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他们都是济南人,所以被称为“济南二安”;C选项,曹操诗歌风格苍凉悲壮,前面已做分析。4.下列句子中“之”作宾语前置标志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公从之C.行李之往来D.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答案:A。“姜氏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姜氏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B选项“公从之”中“之”是代词,指代某件事;C选项“行李之往来”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选项“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中“之”是助词,可译为“的”。5.下列关于《宝玉挨打》的描述,错误的是()A.《宝玉挨打》节选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B.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金钏儿投井和贾环进谗C.宝玉挨打后被贾母等人接回荣国府,林黛玉托着药丸来看望他D.宝玉挨打后,薛宝钗第一个来探望他,还劝他读书上进答案:C。宝玉挨打后,第一个来看望他的是薛宝钗,林黛玉是在黄昏时悄悄来看望他,并且是“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并没有托着药丸。A选项,《宝玉挨打》出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所著的伟大长篇小说;B选项,金钏儿投井和贾环进谗是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他与封建正统思想的矛盾;D选项,薛宝钗来看望宝玉时,确实劝他读书上进,体现了她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6.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B.不见复关,泣涕涟涟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答案: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桑树的繁茂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同时也引出下文女子的婚姻遭遇。B选项“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是直接描写女子不见爱人时的悲伤情景;C选项“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用淇水有岸、洼地有边来反衬自己痛苦没有尽头;D选项“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是女子自我反思和哀伤。7.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答案:A。韩愈在文学创作上提出“惟陈言之务去”,意思是一定要舍弃那些陈腐的言辞,力求创新。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但并没有提出此主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成就,但“惟陈言之务去”并非他的观点。8.下列关于《谏逐客书》的说法,错误的是()A.《谏逐客书》是李斯上给秦王嬴政的一篇奏疏B.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功和“今逐客”的危害进行对比D.文章语言质朴,没有运用铺陈手法答案:D。《谏逐客书》语言富有文采,运用了大量的铺陈手法,如在列举秦国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就时,铺陈了客卿们的功绩和作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A选项,《谏逐客书》是李斯为了劝谏秦王嬴政不要驱逐客卿而写的奏疏;B选项,文章开篇就点明“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提出中心论点;C选项,文章通过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和“今逐客”的对比,有力地论证了逐客的错误。9.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创作的是()A.《骆驼祥子》B.《家》C.《边城》D.《雷雨》答案: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B选项《家》是巴金的作品,以高家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崩溃;C选项《边城》是沈从文的作品,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D选项《雷雨》是曹禺的作品,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10.下列句子中“以”字作介词,可译为“凭借”的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答案:A。“以勇气闻于诸侯”中“以”是介词,可译为“凭借”,意思是凭借勇气在诸侯中闻名。B选项“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以”是介词,可译为“用”;C选项“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D选项“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中“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1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错误的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诗经》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D.《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0篇答案:D。《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而不是300篇。A选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B选项,《诗经》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选项,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12.下列哪位作家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A.徐志摩B.郭沫若C.艾青D.戴望舒答案:A。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B选项郭沫若的诗歌风格豪放、自由,是中国现代新诗的重要开拓者;C选项艾青的诗歌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D选项戴望舒是“现代派”诗人,代表作有《雨巷》。13.下列关于《哈姆雷特》的说法,错误的是()A.《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B.哈姆雷特的延宕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C.剧中的鬼魂是哈姆雷特父亲的灵魂D.哈姆雷特最终成功复仇,杀死了克劳狄斯,自己也没有死答案:D。哈姆雷特最终虽然成功复仇,杀死了克劳狄斯,但自己也中毒身亡。A选项,《哈姆雷特》与《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并称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B选项,哈姆雷特的延宕,即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和迟疑,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C选项,剧中的鬼魂是哈姆雷特父亲的灵魂,他向哈姆雷特诉说了自己被克劳狄斯杀害的真相。14.下列句子中“而”字表转折关系的是()A.蟹六跪而二螯B.吾尝终日而思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答案: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而”表转折关系,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A选项“蟹六跪而二螯”中“而”表并列关系;B选项“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D选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中“而”也表修饰关系。1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莫泊桑的是()A.《项链》B.《羊脂球》C.《变色龙》D.《我的叔叔于勒》答案:C。《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A选项《项链》、B选项《羊脂球》和D选项《我的叔叔于勒》都是莫泊桑的代表作,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创作著称,其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描写细腻生动。16.下列关于《寡人之于国也》的表述,正确的是()A.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B.孟子认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意思是只要大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天下的百姓就会归顺C.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如“五十步笑百步”等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D。《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以及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孟子提出“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强调统治者不应归咎于年成,而应从自身政策找原因,这样天下百姓才会归顺。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所以A、B、C选项说法都正确。17.下列作家中与唐代“古文运动”无关的是()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李翱答案:C。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与唐代“古文运动”无关。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文的浮华文风。李翱是韩愈的学生,也是“古文运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18.下列诗句中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是()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游子在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A选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现了陶渊明田园生活的闲适和对自然的热爱;B选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D选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李白在困境中仍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追求。19.下列关于《拿来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A.《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B.文章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C.作者主张“全盘西化”,引进西方的一切文化D.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如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答案:C。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反对“全盘西化”,他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A选项,《拿来主义》是鲁迅的经典杂文之一;B选项,文章批判了“闭关主义”的盲目排外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D选项,文章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形象地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20.下列句子中“是”字作指示代词,可译为“这”的是()A.是社稷之臣也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C.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答案:A。“是社稷之臣也”中“是”是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意思是这是国家的臣子。B选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中“是”是判断动词;C选项“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可译为“正确”;D选项“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中“是”也是指示代词,但在句中强调这种情况,可根据语境灵活翻译。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悠然见南山。答案:采菊东篱下。此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南山的悠然景象,体现了他田园生活的闲适和对自然的热爱。2.(),直挂云帆济沧海。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这句诗出自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仍然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乘风破浪,扬起高帆渡过茫茫大海,实现自己的理想。3.(),不尽长江滚滚来。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该句出自杜甫的《登高》,描绘了一幅极其壮阔的秋景图,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抒发了自己身世飘零、老病孤愁的感慨。4.(),相逢何必曾相识。答案:同是天涯沦落人。此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和琵琶女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有着相似的不幸遭遇,都处于天涯沦落的境地,所以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彼此命运的同情。5.(),秋水共长天一色。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滕王阁秋天傍晚的壮丽景色,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意境开阔的画面。6.(),只是当时已惘然。答案: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锦瑟》,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情感和经历,觉得那些美好的时光和情感在当时并没有好好珍惜,如今只能在回忆中徒增惘然。7.(),病树前头万木春。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该句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自己被贬谪多年,处境艰难,但看到新事物的蓬勃发展,仍然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8.(),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答案: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自古以来,多情的人就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凉的清秋时节,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氛围。9.(),西北望,射天狼。答案:会挽雕弓如满月。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保卫边疆的壮志豪情,他想象自己能够拉开像满月一样的雕弓,射向西北的天狼星(比喻西夏等外敌)。10.(),化作春泥更护花。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此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诗人以落花自喻,虽然自己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像落花一样,化作春泥来滋养新的花朵,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答案:不久。“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意思是不久,太叔段命令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既而”在这里表示时间上的承接,说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2.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军:答案:驻军、驻扎。“沛公军霸上”即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军”在这里用作动词,体现了沛公当时的军事部署情况。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社稷:答案:国家。“社稷”在古代是国家的象征,“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意思是这是国家的臣子,为什么要讨伐他呢?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答案:轻视、小看。“少仲尼之闻”即轻视孔子的学识。“少”在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少,体现了说话者对那些轻视孔子和伯夷的人的一种描述。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原:答案:推究、探究。“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意思是推究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想要深入探究历史事件背后原因的意图。6.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向使:答案:假使、如果。“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一种假设情况,意思是假使这四位君主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任用。“向使”用于引出假设的条件,以便进行后续的论证。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答案:差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意思是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爽”在此处表示没有过错、差错,体现了女子在婚姻中的无辜和男子的变心。8.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答案: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的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意思是我将长久地被那些见识广博的人所嘲笑。“大方之家”强调了对方在知识和见识方面的高深程度。9.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理:答案:治理。在古代,“理”有治理的意思,“移之官理”即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移到为官治理百姓上。由于“理”与“治”意思相近,为了避唐高宗李治的讳,文中用“理”代替“治”。10.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次第:答案:情形、光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说得尽呢。“次第”在这里描绘了词人当时所处的那种复杂、凄凉的情景和心境。四、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答案: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臣之壮也”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犹”是尚且的意思;“无能为也已”表示不能做什么了,“已”同“矣”。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答案: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加”在这里是更的意思,“不加少”即并不更减少,“不加多”即并不更增多。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答案: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取之于蓝”“青于蓝”“寒于水”中的“于”都是介词,分别表示“从”“比”的意思。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答案: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所以……者”是固定结构,表示……的原因;“备”是防备的意思;“非常”指意外的变故。5.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答案: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莳”是栽种的意思;“若子”即像对待子女一样;“置”是放置、放在一边的意思;“若弃”即像丢弃它一样。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答案:论点鲜明:文章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旗帜鲜明地指出逐客是错误的,然后围绕这一论点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如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功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列举了秦王所喜爱的珠宝、美女、音乐等来自各国的物品,说明秦王在生活享受上并不排斥外国的东西,而在政治上却要驱逐客卿,自相矛盾。论证有力: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取得成功和“今逐客”的危害进行对比,突出了逐客的错误;还运用了类比论证,以秦王对珠宝、美女等的态度类比对待客卿的态度,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语言华丽:文章运用了大量的铺陈手法,辞藻华丽,气势磅礴,如在列举客卿的功绩和秦王喜爱的物品时,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使文章富有感染力。结构严谨: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先提出逐客的错误,然后分析逐客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即逐客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应广纳人才。2.分析《宝玉挨打》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答案:贾宝玉:叛逆精神:贾宝玉厌恶科举考试,不喜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不愿走仕途经济之路,这体现了他对封建礼教和传统价值观的叛逆。他与琪官交往,同情丫鬟金钏儿,这些行为都与封建家族的期望背道而驰。善良多情:他对身边的女孩子充满了关爱和同情,看到金钏儿投井自杀,他感到非常悲痛;对林黛玉更是一往情深,在挨打后还牵挂着黛玉。软弱无奈:尽管他有叛逆的思想和行为,但在封建家族的强大压力下,他显得软弱无力。他无法摆脱封建家族的束缚,只能在痛苦和无奈中挣扎。林黛玉:敏感细腻:林黛玉心思细腻,情感丰富,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她看到贾宝玉挨打,内心十分痛苦,“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但又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能暗自伤心。纯真痴情:她对贾宝玉的爱情纯真而深沉,为了宝玉,她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在贾宝玉挨打后,她偷偷来看望他,并且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既包含了她对宝玉的心疼,也体现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孤高自尊:林黛玉自恃才高,性格孤高,她不屑于迎合他人,对封建礼教也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她的这种性格使她在贾府中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3.简述《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案:纯真热情:女主人公在恋爱初期,对氓充满了纯真的感情,她“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表现出她对氓的热情和依恋。她相信氓的爱情承诺,沉浸在甜蜜的恋爱中。勤劳善良:婚后,她辛勤劳作,“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