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 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 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 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6.150

CCSB52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resourceconservationofChinesemittencrab

2022-10-25发布2023-05-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675—2022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增殖放流...........................................................................2

5生境修复...........................................................................3

6资源保护...........................................................................3

7资源监测...........................................................................4

8效果评价...........................................................................4

附录A(规范性附录)苗种计数.........................................................5

I

DB36/T1675—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

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华、陈宇顺、段明、马本贺、李涵、张燕萍、冯广朋、过龙根、胡火根、

李乐林、廖怀生、万锦涛、李左宏。

II

DB36/T1675—2022

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增殖放流、生境修复、

资源保护、资源监测与效果评价等资源养护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湖泊、江河等渔业水域的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9783中华绒螯蟹

GB/T26435中华绒螯蟹亲蟹、苗种

SC/T9102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SC/T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资源养护biologicalresourceconservation

指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自然或人工途径对受损的某种或多种生物资源进行恢复和重建,

使恶化状态得到改善的过程。

3.2

增殖放流enhancementandreleasing

指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天然水域投放或移入渔业生物的卵子、幼

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生物群落结构。

3.3

生境修复habitatrestoration

指采取有效措施,对受损的水生生物生境进行恢复与重建,使恶化状态得到改善的过程。

3.4

1

DB36/T1675—2022

蟹苗mepaiopa

又称大眼幼体,由Ⅴ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成。7d龄大眼幼体规格为1.6×105只/kg~

1.8×105只/kg。

3.5

蟹种juvenilecrab

又称为“扣蟹”,蟹苗经150d左右饲养,培育成规格为60只/kg~150只/kg,性腺未成

熟的幼蟹。

4增殖放流

4.1水域选择

有中华绒螯蟹自然分布记录的公共渔业水域或县级(含)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设定的增殖

放流区域。生态环境良好,饵料生物、水生植物丰富,敌害生物少;水质符合GB11607,水

深最低有效水位宜大于1.0m;放流地点远离航道、河口、排污口、倾废区、大型养殖场及

电厂等的进、排水口为宜。

4.2苗种质量

种质要求符合GB/T19783的规定;苗种符合GB/T26435的规定,质量还应符合表1的要

求。

表1苗种质量要求

序号项目指标要求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活力强;肢体完整、指尖无磨损;体表

1感官质量

光滑、无附着物、无杂质。

规格合格率≧85%

2可数指标伤残率≦5%

畸形率≦3%

河蟹颤抖病、黑鳃病、纤毛虫病或聚缩虫病和腐壳病等疫病或

3疫病

疾病不得检出。

国家、行业颁布的禁用药物不得检出,其它药物残留符合NY

4药物残留

5070要求。

4.3苗种运输

苗种运输应保持阴凉、湿润、通风环境,以选用箱式冷藏车运输为宜。

蟹苗小批量短途可采用装苗桶带水充氧或蟹苗袋带水充氧密封运输,蟹苗大批量长途宜

采用蟹苗筐干法冷藏车运输,蟹苗筐装苗量可视运输距离长短以1/3至1/2为宜。

蟹种一般采用干法运输,运输途中装蟹种的网袋叠放不能超过2层,运输时间不超过8h

为宜。

4.4苗种计数

2

DB36/T1675—2022

放流数量较少可采用全部重量法,放流数量较多采用抽样重量法或数量法,具体见附录

A。抽样重量法和抽样数量法计数时,每个计量批次分别按总袋(或运苗桶)数的0.5%和1.0%

随机抽样,最低不少于三个样本。

4.5苗种放流

4.5.1放流时间

蟹苗放流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蟹种放流时间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

4.5.2放流天气

宜选择睛朗、多云或阴天进行放流,放流水域最大风力五级以下。放流前蟹苗、蟹种宜

先过水,注意避免运输环境与放流水域温差大于3℃。

4.5.3苗种投放

投放苗种根据水域情况,可以选择沿岸投放,也可渔船投放,在船上投放时船速小于1

m/s。投放点或船舷离水近可将蟹苗或蟹种在顺风侧贴近水面(距水面不超过1m)分散投放水

中;投放点或船舷离水远宜滑道投放,可将滑道置于船舷或岸堤,保持其未端接近水面,要

求滑道表面光滑,滑道与水平面夹角小于60︒。

5生境修复

5.1区域选择

宜选择中华绒螯蟹放流区域内适宜水草生长,底部平坦、风浪较小、水质清新的湖汊、

库湾,修复期水位差不大于1m,底质以含沙量低的黏壤土为好,淤泥层小于20cm。

5.2修复工程

5.2.1栽培水草

每年3月中旬开始种植水草,主要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金鱼藻等;生境修复区水草

以沉水植物为主。为防止草食性鱼类摄食影响水草生长,必要时可在水草种植初期围网保护。

5.2.2移殖螺蛳

采取底播自然放养方式投放活螺蛳,分散抛洒,投放密度为2000kg/hm2~3000kg/hm2,

投放时间为4月前后。

5.2.3构建浮床

漂浮湿地由多个浮床单体组成,每个浮床单体以毛竹或塑胶管材作为主要材料,为“三

明治”结构,中间由本地土著植物(如芦苇、菖蒲、莲藕)的根状茎或水生蔬菜(如水蕹菜)

的藤茎和棕榈片填充,上下两层由楠竹片固定,从而形成一种立体空间结构。

多个浮床单体横向连成一排,浮排固定在水底竹桩上,浮床之间用聚丙乙烯绳相连延伸

扩展即构成漂浮湿地,漂浮湿地植物生长成活后是放流中华绒螯蟹苗种的良好载体。

6资源保护

6.1本底调查

3

DB36/T1675—2022

放流前,开展拟放流水域的生物资源与环境状况的本底调查,选择适宜放流水域,避免

在对中华绒螯蟹危害较大的乌鳢、鲶、鲤、草鱼等鱼类资源丰富的水域放流。

6.2巡查管护

放流后,组织巡查管护,防止非法捕捞,并对区域内损害蟹苗或蟹种的有害网具等进行

清理。

6.3宣传教育

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社会各界保护渔业资

源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7资源监测

按照SC/T9401和SC/T9102的规定,定期监测放流的蟹苗或蟹种的生长、分布及其生境

状况。提倡开展标志放流,用于标志的蟹种规格≧10g/只为宜。

8效果评价

每年度进行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效果评估,编写评估报告,评估内容应包括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按SC/T9401的规定执行。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