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T 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T 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T 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T 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

CCSB16

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

2024-03-01发布2024-06-01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122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宣威市植保植检站、师宗县植

保植检站、会泽县植保植检站、陆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关丽、陈斌、高玉林、桂富荣、张立敏、杜广祖、王文倩、郑亚强、李正跃、

和淑琪、严乃胜、彭跃进、郭志明、廖高和、黎彬、葛林钦、余光海、朱建良、张新永、刘福翠、杨淼、

苏造堂、张凌英、杨金睿、吉泽、李俊逸、祝春月、杨韵、孙淦琳、符乔斯、祁芪、刘一依、姚遥、字

胜江。

I

DB53/T1226—2024

马铃薯块茎蛾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operculella防控的形态特征与危害症状、防控方法等技术

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块茎蛾的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18133马铃薯种薯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DB53/T1225马铃薯块茎蛾监测调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马铃薯块茎蛾potatotubermoth(PTM)

又名马铃薯麦蛾,烟草潜叶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双孔亚目(Ditrysia),麦蛾总科(Gelechioidea),

麦蛾科(Gelechiidae),块茎蛾属(Phthorimaea),危害马铃薯(包括茎叶、薯块)等茄科作物的一种主要

害虫。

4形态特征与危害症状

马铃薯块茎蛾形态特征见DB53/T1225马铃薯块茎蛾监测调查技术规程附录A.1,危害症状见附录A。

5防控方法

5.1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

5.2农业防治

5.2.1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带有虫体、虫卵的马铃薯枝条、叶片、薯块等残体,并集中喷药或销毁。

1

DB53/T1226—2024

5.2.2种薯选择

选用种薯时注意观察马铃薯块茎、芽、破皮等处是否有虫卵、块茎上是否有蛀孔和虫粪,选用无虫

的健康薯块做种薯。种薯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

5.2.3种薯处理

5.2.3.1播种前剔除有虫种薯,并进行药剂拌种处理,使用药剂应具体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登记信息。

5.2.3.2调运种薯前对种薯用二硫化碳7.5g/m3,在15℃~20℃下熏蒸75分钟。

5.2.3.3或种薯人库后,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薯堆,或用80%敌敌畏乳剂350mL/m2~400mL/m2

进行熏蒸96h。

5.2.4耕作栽培

播种前整地;清除田间杂草;中耕培土起垄,薯块不应外露;秋翻冬灌。

5.2.5间作套种

5.2.5.1不宜与烟草、茄子、番茄等茄科作物连作。

5.2.5.2宜玉米与马铃薯以3:2行比套种。

5.3物理防治

在田间安装340nm~400nm波长的杀虫灯诱杀成虫,每2hm2面积的马铃薯设置杀虫灯1盏,杀虫灯

安置在距离马铃薯田边50m的空闲区域。在杀虫灯附近5m范围内加强对马铃薯块茎蛾的防控。

5.4生物防治

5.4.1天敌昆虫利用

利用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大草蛉Chrysopapallens、黄足肥螋Euborelliapallipes、绒

茧蜂Apantelessp等天敌昆虫控制马铃薯块茎蛾。

5.4.2杀虫微生物利用

可选用苏云金芽孢杆菌G033A(Bt)可湿性粉剂等细菌杀虫剂,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anisopliae可湿性粉剂或乳剂等真菌杀虫剂,昆虫病原线虫制剂等微生物

杀虫剂。

5.4.3植物提取物利用

5.4.3.1贮藏期马铃薯,喷洒0.3%印楝(Azadirachtaindica)乳油1mg/mL或坡柳(Dodonaeaviscosa)

皂苷10g/L或滇杨(Poputusyunrumensis)叶乙醇和石油提取物10mg/mL或桉树(Eucalyptus

globulus)叶乙醇提取物10mg/mL或烟草叶乙醇或石油提取物10mg/mL,抑制马铃薯块茎蛾产卵。

5.4.3.2可用0.05%浓度的豆蔻油杀灭马铃薯块茎蛾卵。

5.4.4性诱剂诱杀

每667m2放置3个性诱诱捕器,沿田块单对角线放置,每个诱捕器间相距30m以上,悬挂于马铃薯植

株顶部上方20cm左右。

5.5化学防治

2

DB53/T1226—2024

5.5.1防治原则

化学防治应符合NY/T393和GB2763的规定,当马铃薯块茎蛾种群数量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选

用中国农药信息网所登记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5.5.2防治指标

5.5.2.1田间马铃薯块茎蛾幼虫平均虫口密度达到1.3头/株时,或每晚每个性诱剂诱捕器中诱捕的马

铃薯块茎蛾成虫数量达15头时即进行防治。

5.5.2.2虫口密度调查方法详见DB53/T1225-2024马铃薯块茎蛾监测调查技术规程。

5.5.3防治方法

宜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450mL/hm2~600mL/hm2喷雾、50g/L虱螨脲乳油600mL/hm2~

900mL/hm2喷雾,喷雾时重点对马铃薯植株中下部叶片进行喷雾,雨天不宜喷雾防治,如在喷雾后遇到

中到雨,应在雨后间隔24h重新喷雾。其他药剂应具体查询中国农药登记信息网。

5.5.4药剂使用注意事项

应避免同类化学药剂多次重复使用。在用药剂防治商品薯块上的马铃薯块茎蛾时,严格按安全间隔

期用药。

3

DB53/T1226—2024

A

附录A

(资料性)

马铃薯块茎蛾危害症状

A.1危害症状

马铃薯块茎蛾幼虫主要为害马铃薯、烟草和番茄等寄主植物,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顶梢、腋芽、

嫩茎以及果实内取食叶肉,危害后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严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致使植株停止

生长、幼茎坏死。在马铃薯上,除危害马铃薯茎叶外,还钻蛀取食危害马铃薯块茎。尤其是喜欢在马铃

薯芽眼处产卵,幼虫孵化后即从芽眼处蛀入块茎危害,从而使种薯芽眼被破坏,而不能发芽。

A.2危害症状图

危害症状见图A.1~A.3。

图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