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习题_第1页
《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习题_第2页
《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习题_第3页
《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习题_第4页
《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及保健》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增长的规律是()A.出生后6周内心脏增长较慢B.1岁以后心脏增长速度增快C.青春期前心脏增长达高峰D.出生后6周内心脏增长最快E.青春期后心脏增长速度减慢答案:D。解析: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出生后6周内心脏增长最快,此后增长速度减慢,至青春期前其体积与成人相近。2.小儿心率相对较快,主要原因是()A.交感神经占优势B.副交感神经占优势C.心排出量小D.血压低E.新陈代谢旺盛答案:E。解析: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而心脏每次搏动的输出量相对较少,为满足身体需求,只能通过增加心率来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小儿交感神经相对占优势,但这不是心率快的主要原因;副交感神经占优势会使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小是结果而非心率快的原因;血压低与心率快没有直接因果关系。3.小儿动脉血压较低,其血压的计算公式为()A.收缩压(mmHg)=年龄×2+80B.收缩压(kPa)=年龄×0.26+10.7C.舒张压=收缩压×2/3D.以上均正确E.以上均错误答案:D。解析:小儿血压的计算公式,收缩压(mmHg)=年龄×2+80;收缩压(kPa)=年龄×0.26+10.7;舒张压一般约为收缩压的2/3。4.小儿时期易发生意外伤害导致出血,是因为小儿的()A.凝血因子缺乏B.血小板数量少C.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D.血容量少E.血浆中凝血物质含量低答案:C。解析:小儿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在受到意外伤害时,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小儿凝血因子、血小板数量及血浆中凝血物质含量与成人相近;血容量少不是易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5.小儿心脏听诊时,可闻及生理性杂音,其特点不包括()A.部位多在肺动脉瓣区或心尖区B.性质柔和,呈吹风样C.一般为Ⅱ级以下D.杂音局限不传导E.卧位时杂音减弱答案:E。解析:小儿生理性杂音卧位时杂音增强,而非减弱。生理性杂音部位多在肺动脉瓣区或心尖区,性质柔和,呈吹风样,一般为Ⅱ级以下,杂音局限不传导。6.新生儿期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A.第3肋间锁骨中线外0.51cmB.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0.51cmC.第3肋间锁骨中线上D.第4肋间锁骨中线上E.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答案:B。解析:新生儿期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0.51cm。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位置逐渐下降,2岁以后心尖搏动逐渐移至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7.小儿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平均每分钟心率在100120次的年龄是()A.新生儿期B.1岁以内C.23岁D.47岁E.814岁答案:B。解析:新生儿心率平均每分钟120140次;1岁以内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100120次;23岁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90110次;47岁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80100次;814岁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7090次。8.小儿血压在什么年龄后接近成人水平()A.3岁B.6岁C.10岁D.12岁E.14岁答案:D。解析:小儿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12岁后接近成人水平。9.小儿时期,哪种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淋巴管E.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小儿时期,毛细血管的发育先于心脏,这有利于满足小儿快速生长发育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10.小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B.小儿心率较成人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C.小儿血压较成人低,且年龄越小,血压越低D.小儿心排出量相对成人少E.小儿的血液分布特点是四肢较少,内脏较多答案:D。解析:小儿心排出量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相近甚至略多,并非相对成人少。小儿心脏的位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心率较成人快,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血压较成人低,年龄越小,血压越低;血液分布特点是四肢较少,内脏较多。二、多项选择题1.小儿循环系统的解剖特点包括()A.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B.心脏位置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C.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D.小儿动、静脉内径之比在婴幼儿期相近E.小儿毛细血管丰富答案:ABCDE。解析: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心脏位置在新生儿期较高并呈横位,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小儿动、静脉内径之比在婴幼儿期相近;小儿毛细血管丰富,有利于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2.小儿心率的影响因素有()A.年龄B.活动C.体温D.情绪E.睡眠答案:ABCDE。解析:小儿心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越小,心率越快;活动、情绪激动时心率增快;体温每升高1℃,心率约增加1015次/分;睡眠时心率减慢。3.小儿血压的影响因素包括()A.年龄B.性别C.体重D.身高E.体位答案:ABCDE。解析:小儿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一般青春期前男女血压差别不大,青春期后男性血压略高于女性;体重、身高增加时血压也会有所升高;体位改变如卧位变立位时血压可暂时升高。4.小儿生理性杂音的特点有()A.部位多在肺动脉瓣区或心尖区B.性质柔和,呈吹风样C.一般为Ⅱ级以下D.杂音局限不传导E.随体位、呼吸及运动而有变化答案:ABCDE。解析:小儿生理性杂音部位多在肺动脉瓣区或心尖区,性质柔和,呈吹风样,一般为Ⅱ级以下,杂音局限不传导,且随体位、呼吸及运动而有变化。5.小儿循环系统保健措施包括()A.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制度B.保证充足的营养C.积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D.避免小儿剧烈运动E.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答案:ABCE。解析: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利于心脏的正常发育;保证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积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可减少因感染引起的心脏损害;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心脏及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小儿应适当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而不是避免剧烈运动。6.关于小儿心脏的生长发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胎儿时期,心脏已形成B.出生后6周内心脏增长最快C.1岁以后心脏增长速度减慢D.青春期前心脏增长达高峰E.青春期后心脏增长速度又加快答案:ABD。解析:胎儿时期,心脏已形成;出生后6周内心脏增长最快;1岁以后心脏增长速度增快;青春期前心脏增长达高峰;青春期后心脏增长速度减慢。7.小儿血管的特点有()A.动脉相对比成人粗B.静脉内径相对比成人粗C.毛细血管丰富D.血管壁弹性好E.动、静脉内径之比在婴幼儿期相近答案:ABCE。解析:小儿动脉相对比成人粗,静脉内径相对比成人粗,毛细血管丰富,动、静脉内径之比在婴幼儿期相近。小儿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而非弹性好。8.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有()A.心悸B.气促C.发绀D.水肿E.生长发育迟缓答案:ABCDE。解析: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有心悸,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气促,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即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水肿,可出现下肢、眼睑等部位的肿胀;生长发育迟缓,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供应。9.为保护小儿循环系统健康,在饮食方面应注意()A.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B.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C.控制盐的摄入量D.避免吃过多的甜食E.适量摄入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答案:ABCDE。解析: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心脏和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血管;控制盐的摄入量,可防止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担;避免吃过多的甜食,防止肥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适量摄入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对维持心脏正常节律和造血功能等有重要作用。10.小儿循环系统保健中,运动方面的注意事项有()A.根据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B.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C.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D.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E.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运动答案:ABCDE。解析:小儿运动应根据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幼儿可进行爬行、走路等活动,年长儿可进行跑步、游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消化,应避免;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如面色、呼吸等,若出现不适及时停止;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运动,确保运动安全。三、填空题1.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其重量在出生后____周内增长最快。答案:62.小儿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新生儿平均心率为____次/分。答案:1201403.小儿血压计算公式中,收缩压(mmHg)=____。答案:年龄×2+804.小儿生理性杂音一般为____级以下。答案:Ⅱ5.小儿心脏位置在新生儿期较高并呈____位,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答案:横6.小儿动、静脉内径之比在____期相近。答案:婴幼儿7.小儿血液循环的特点是____分布较多,____分布较少。答案:内脏;四肢8.小儿循环系统保健中,应保证小儿每天有足够的____,以利于心脏的休息和恢复。答案:睡眠9.小儿时期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后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因此要积极预防和治疗____。答案:呼吸道疾病10.小儿运动时要注意____,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脏负担过重。答案:劳逸结合四、简答题1.简述小儿循环系统的解剖特点。答:小儿循环系统的解剖特点如下: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出生后6周内心脏增长最快。位置:新生儿期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血管: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易破裂出血。动、静脉内径之比在婴幼儿期相近。毛细血管丰富,有利于满足小儿生长发育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2.说明小儿心率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答:小儿心率的特点:小儿心率较成人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如新生儿平均心率为120140次/分,1岁以内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100120次,23岁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90110次,47岁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80100次,814岁小儿平均每分钟心率7090次。影响因素:年龄:是主要影响因素,随年龄增长心率逐渐减慢。活动:活动时心率增快,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体温:体温每升高1℃,心率约增加1015次/分。情绪:情绪激动、紧张时心率加快。睡眠:睡眠状态下心率较清醒时减慢。3.简述小儿血压的特点及测量方法。答:小儿血压的特点:小儿血压较成人低,且年龄越小,血压越低。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12岁后接近成人水平。测量方法:测量前应让小儿安静休息1520分钟,以消除紧张和活动对血压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的2/3。小儿取坐位或卧位,上臂伸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将袖带平整地缠绕在上臂,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用听诊器听诊肱动脉搏动音,打气使汞柱上升到搏动音消失后再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声搏动音时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4.描述小儿生理性杂音的特点。答:小儿生理性杂音的特点如下:部位:多在肺动脉瓣区或心尖区。性质:柔和,呈吹风样。强度:一般为Ⅱ级以下。传导:杂音局限不传导。变化:随体位、呼吸及运动而有变化,如卧位时杂音增强,运动后杂音可能更明显,且生理性杂音在小儿发热、哭闹等情况下可能会暂时增强。5.列举小儿循环系统保健的主要措施。答:小儿循环系统保健的主要措施包括:生活制度: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214小时,学龄前期儿童每天应睡1112小时,学龄期儿童每天应睡910小时,以利于心脏的休息和恢复。营养: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控制盐和甜食的摄入量,防止肥胖。运动:根据小儿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幼儿可进行爬行、走路等活动,年长儿可进行跑步、游泳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为感染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定期检查:定期带小儿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以便早期发现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避免意外伤害:小儿时期易发生意外伤害导致出血,要注意保护小儿,避免受伤。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健和治疗。五、论述题1.试论述小儿循环系统特点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应的保健措施。答:小儿循环系统具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其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需要相应的保健措施来保障其健康成长。小儿循环系统特点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心脏方面:小儿心脏体积相对比成人大,在出生后6周内增长最快。这使得小儿心脏在早期能够快速适应身体生长的需求,但也意味着心脏在这个阶段相对较为脆弱,需要精心呵护。如果在这个时期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感染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小儿心脏位置在新生儿期较高并呈横位,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这种位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分布。在新生儿期,横位心脏可能导致心脏的泵血效率相对较低,随着年龄增长心脏位置的调整,心脏功能逐渐完善。心率方面:小儿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新生儿平均心率为120140次/分,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这是因为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而心脏每次搏动的输出量相对较少,只能通过增加心率来保证足够的心输出量。但较快的心率也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如果小儿长时间处于过度兴奋、哭闹或发热等状态,会进一步加快心率,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脏的健康。血压方面:小儿血压较成人低,且年龄越小,血压越低。血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12岁后接近成人水平。较低的血压使得小儿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如失血、脱水等,更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生长发育。血管方面:小儿血管壁较薄,弹性较差,动、静脉内径之比在婴幼儿期相近,毛细血管丰富。血管壁薄和弹性差使得小儿血管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破裂出血,如发生意外伤害时出血风险较高。毛细血管丰富虽然有利于满足小儿生长发育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但也增加了感染等疾病时病原体扩散的风险。相应的保健措施生活制度方面: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应在1214小时,学龄前期儿童每天应睡1112小时,学龄期儿童每天应睡910小时。培养小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兴奋和哭闹,减少心脏负担。例如,在睡前避免让小儿进行剧烈的活动或观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营养方面:保证小儿摄入充足的营养,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心脏和血管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多给小儿吃牛奶、鸡蛋、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控制盐和甜食的摄入量。过多的盐摄入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过多的甜食摄入可能导致小儿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运动方面: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幼儿可进行爬行、走路、游戏等活动,年长儿可进行跑步、游泳、跳绳等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小儿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心脏造成过大的负担。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如面色、呼吸等,若出现不适及时停止运动。预防感染方面:积极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感染可能会引起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影响心脏功能。要注意小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带小儿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按时给小儿接种疫苗,提高小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定期检查方面:定期带小儿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心脏听诊、血压测量等。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循环系统的异常情况,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并及时进行治疗。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家族史的小儿,更应加强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意外伤害方面:加强对小儿的看护,避免小儿发生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小儿的活动环境安全,如避免小儿在高处玩耍、防止小儿接触尖锐物品等。如果小儿发生出血等情况,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综上所述,了解小儿循环系统的特点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对于保障小儿循环系统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2.分析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可能的原因,并阐述如何早期发现和处理这些疾病。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可能原因心悸:小儿自觉心跳或心慌。可能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热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心率加快,小儿可能会感觉到心悸。病理性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和功能,导致心悸症状的出现。气促:表现为呼吸急促。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导致气促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功能受损,如先天性心脏病时,心脏的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淤血,气体交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气促。另外,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出,导致肺部和全身组织缺氧,也会引起气促。发绀: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如法洛四联症等,由于心脏内存在异常的分流,导致部分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出现发绀。此外,肺部疾病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氧气摄入不足,也可能引起发绀。水肿:可出现下肢、眼睑等部位的肿胀。小儿循环系统疾病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力升高,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另外,肾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水肿,但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水肿通常与心脏功能异常有关。生长发育迟缓: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供应。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使小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智力发育可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早期发现方法观察日常表现:家长要密切观察小儿的日常表现,如小儿在活动后是否容易出现气促、乏力、心悸等症状,是否有面色苍白或发绀等情况。如果小儿在安静状态下也出现呼吸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