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隔空爆破气球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魔术揭秘目录CONTENTS从魔术揭秘到科学原理魔术表演:展示意念爆破气球魔术揭秘:如何助力隔空爆破科学原理:实验打破魔术表象12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魔术表演:展示意念爆破气球PARTONE魔术表演:用意念爆破气球从这个魔术中你看到了什么?请思考隔空爆破气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魔术表演:用意念爆破气球从这个魔术中你看到了什么?请思考隔空爆破气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看到了魔术师隔空把气球打破猜测原理可能是针掉落、激光照射、橘子皮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一、认识与实践(1)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类≠动物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注意:区分意识和认识联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有对错之分。区别:意识和物质属于唯物论范畴,

认识和实践属于认识论范畴。积极反映(≠被动反映)1、认识一、认识与实践(2)认识的形式(两个阶段)①初级阶段:感性认识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1、认识一、认识与实践感觉是通过各种感官对事物的表面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将各种感觉加以综合,形成反映该事物各方面特性的整体的感性形象。(对机场的整体认识)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对事物形象的再现。(当机场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知觉表象一、认识与实践(2)认识的形式(两个阶段)①高级阶段:理性认识内涵: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1、认识一、认识与实践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共性的概括和反映。(如机场是供飞机起降、停放、维护以及旅客和货物吞吐的场所。)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或断定。(如某个机场的跑道长度是否满足大型飞机的起降需求)是从已有的判断合乎规律地推出新的判断的反映形式。(根据机场的历史旅客吞吐量数据,推理出未来几年的旅客增长趋势)判断推理一、认识与实践1、认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发展、深化依赖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注意】: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更深刻。不能认为感性认识都是错误的,理性认识都是正确的,二者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也不能说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既没有纯粹感性的认识,也没有纯粹理性的认识,二者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往往感性认识中有理性,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和规律。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魔术揭秘:如何助力隔空爆破PARTTWO二、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实践的含义:主体:人≠动物的本能活动河狸筑坝蜜蜂采蜜AI诊病二、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体:人≠动物的本能活动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这意味着实践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主观思维活动≠认识活动二、实践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革命、改革、完善国家制度、政策、法律等航天、疫苗研发、科考、高考改革、技术创新等

③科学实验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魔术体验:用柠檬皮水爆破气球材料准备:葡萄、柠檬皮、橡胶气球、护目镜。每组领取2个橡胶气球、1个柠檬、1颗葡萄、1个护目镜。挤压不同果皮汁,观察气球反应并记录实验现象。安全提示:佩戴护目镜,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汁液入眼。魔术体验:用柠檬皮水爆破气球1.实验如何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2.为什么选择不同水果皮进行对比?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3.为什么古人只能凭经验知道柠檬皮水可以爆破气球,但一直到现代才知道背后的原理?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属性?议学问题3.为什么古人只能凭经验知道柠檬皮水可以爆破气球,但一直到现代才知道背后的原理?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属性?1.实验如何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2.为什么选择不同水果进行对比?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对象(气球)、手段(果皮)都是客观的结果:葡萄不可以爆破气球、柠檬皮水可以爆破气球,结果是客观的用不同水果找出区别,找到爆破气球背后的原因,这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现代才有化学仪器可以分析柠檬皮水的成分。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3、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的特点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3、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从实践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从实践的基本要素来看二、实践3、实践的三个特点(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杂交水稻、通讯工具、交通工具、航天工具等)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二、实践(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关键词:当时条件、以前、阶段、时期)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关键词:协作、共同、多人)社会性正确区分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

2.主观能动性: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突出“合作”,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

②历史性突出历史过程,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

4.联系: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科学原理:实验打破魔术表象PARTTHREE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认识从无到有)

通过他人实践获得认识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途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亲身实践获得认识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补充材料:早期人们观察到柠檬皮汁让气球破裂,因为缺乏化学知识,人们直观认为是腐蚀。后来通过实验来验证是否是腐蚀作用。实验中对比酸性物质(如盐酸)的腐蚀效果,观察气球破裂的速度和方式不同,发现橘皮汁的作用更快,且不产生化学反应常见的气泡等现象,从而质疑腐蚀说。再用pH试纸检测柠檬皮汁的酸碱性,发现其酸性较弱,不足以快速腐蚀橡胶,从而否定了柠檬皮汁具有腐蚀性一说,后来科学家们用化学实验测出原来是柠檬烯作为有机溶剂溶解了橡胶,从而可以让气球破裂。是什么推动了人们认识的修正?实践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认识由浅入深)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学生体验(用橙子、柚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分别去爆破气球)探究问题:同学们的实验证明了科学家说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水果皮水都能爆破气球这个说法是正确的,由此你得出什么哲学道理?科普视频说含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水果都能爆破气球,是否正确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认识、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客观事物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言其明”本身无法证明多数人公认的观点权威的话科学理论原有的认识实

践(桥

梁)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要求的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②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我们知道了芳香烃类化合物能导致气球爆炸这个认识有什么作用呢?【专家提醒】在吃橘子、橙子、柚子、柠檬等柑橘类水果的时候,请勿靠近气球。吃完水果后,剥过果皮的手要清水冲洗干净,将果皮扔进垃圾桶内,才能接触气球。家里有孩子的,在给孩子吃柑橘类水果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玩气球,以免气球突然爆破伤害到孩子。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实践—认识—实践)②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服务于实践的话,那么就失去了认识的意义。(纸上谈兵)示例:①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②学以致用③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推动作用;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起阻碍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最终回归实践,是“要去实践”。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影响,是“谈实践的效果”。③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总结归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课堂小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认识的含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阶段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的基本形式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中国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经验的总结。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源于物质课堂练习C课堂练习2、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卖羊》的漫画: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悠闲地走着。一位农民看了这幅画却连连摇头发笑。丰子恺觉得纳闷,上前请教。农民说:“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根绳子把头羊牵好就行了。”这个故事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实践价值②缺乏直接经验的认识具有局限性③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④来自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才是正确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课堂练习3、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