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2社会历史的发展逐字稿课程导入【老师】同学们好!苹果大家都吃过,但是你吃过洛川苹果吗?正宗陕西洛川红富士苹果,脆甜多汁,香甜可口!在陕西延安,小小的苹果却做成了大产业,实现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今天咱们就通过这小小的苹果来开启关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的学习之旅。主要分为两目的内容。从小苹果做成大产业来看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小苹果托起致富梦来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部分。【老师】都说“洛川苹果甲天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看看洛川苹果到底为什么可以做到甲天下呢?(播放视频)同学们知道吗,全国每生产9个苹果,其中就有1个来自陕西延安。延安220余万人口中,有80万农民从苹果产业中获益,苹果收入占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可以说,延安的苹果产业发展得相当出色。那种植苹果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是什么活动呢?【学生】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老师】非常棒。种植苹果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人类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行等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就像延安的农民种植苹果,他们通过种植苹果获得收入,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同学们能理解这一点吗?【学生】能理解,没有物质生活资料,我们就没法生存,更别说发展了。【老师】非常好,理解得很到位。那我们接着看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的作用。【老师】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里的“手推磨”和“蒸汽磨”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而“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大家思考一下,马克思的这句名言说明什么哲学道理呢?【学生】老师,我觉得说明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性质。【老师】非常棒,你分析得很准确。这就引出了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的作用,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从石器时代到金属工具时代,再到铁制工具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计算机时代,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形态也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就像延安苹果产业的发展,如果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比如从传统的小规模种植转变为现代化的大规模种植和加工,那么当地的社会经济面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那什么是社会生产方式呢?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首先看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它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被加工改造的物,比如农民种植苹果,苹果树就是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是所运用的物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工具,像农民用的锄头就是劳动资料;劳动者就是人,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就像农民用锄头种苹果树,农民是劳动者,苹果树是劳动对象,锄头是劳动资料。【老师】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它有三个要素,分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比如公有制、私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比如雇佣剥削、平等互助;产品如何分配,比如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同学们能举例说明生产关系的这些要素吗?【学生】在农村集体所有制下,土地是集体所有的,这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农民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这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收获的农产品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这是产品分配关系。【老师】非常棒,你举的例子很贴切。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一些事物,让大家判断哪些属于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老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陕北苹果之“父”——李新安的故事。1947年,随着洛川经济的恢复,李新安通过兑换来的六亩七分地建起了洛川县第一块果园,这标志着土地使用权从集体向个体转移的开始。随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用于苹果种植,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土地的集中使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材料如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呢?【学生】老师,我觉得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了,原来的生产关系不适应了,所以土地使用权从集体向个体转移,这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土地的集中使用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说明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力起到了推动作用。【老师】非常好,你分析得很全面。下面我们详细讲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老师】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生产力提高了,原来的生产关系不适应了,所以土地使用权从集体向个体转移。而后再有个体经营转变为规模经营。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就像在小面积种植阶段,苹果主要为村民引植,小面积栽植不利于建成大果园,也不能集中力量搞生产,无法通过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这时候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集体经营阶段的到来,无疑为苹果规模化生产带来了机遇,新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老师】我们来总结一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基于这个原理,方法论是:第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合生产力状况,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第二,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老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首先,我们要把握两个概念。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上层建筑又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我们来区分一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凡与经济有关的制度、体制、政策,属于经济基础,比如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等;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政治法律制度,如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司法制度等等,设施,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机构等,组织,如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这些都属于上层建筑。老师给大家一些事物,让大家判断哪些是生产力,哪些属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哪些属于上层建筑。【老师】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有何关系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洛川苹果的材料。洛川苹果的发展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以洛川苹果为素材进行绘画创作,中国美协会员李多木以洛川苹果压枝头为绘画内容,创作了《果熟图》,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袁纯清用《洛川苹果之精神》阐述了洛川苹果发展中洛川人们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洛川精神又推动着洛川人民不断对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材料如何体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呢?【学生】老师,我觉得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基础,绘画创作和洛川精神属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发展,而洛川精神又推动了经济制度的改革,说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老师】非常好,你分析得很到位。下面我们详细讲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老师】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第二,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第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基于这个辩证关系,我们的方法论是:第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第二,要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所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老师】我们了解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接下来看看洛川苹果的发展历程。洛川苹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引进推广阶段(1947-1989年)、专业县建设阶段(1990-2004年)、产业强县建设阶段(2005-2020年)、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至今)。大家思考一下,洛川苹果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呢?【学生】老师,我觉得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虽然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最终还是会不断发展。【老师】非常正确,你总结得很准确。从材料当中我们看到洛川苹果的发展在每一个阶段都会面临着一些问题,而解决了这些问题又推动了洛川苹果产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这说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那么,是什么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就像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问题,但通过不断解决这些矛盾,产业不断向前发展。【老师】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方式。在阶级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是对抗性的矛盾。解决方式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同样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表现为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方式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即改革)加以解决。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比如,从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这是改革生产关系;制定《民法典》,确立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是改革上层建筑。我们来比较一下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表现和解决方式。同时,我们要区分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老师】社会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