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27-2016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_第1页
DB63-T 1527-2016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_第2页
DB63-T 1527-2016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_第3页
DB63-T 1527-2016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_第4页
DB63-T 1527-2016 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批准部门: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7年01月01日2016年西宁青建科〔2016〕428号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宁市、海东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各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市由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和青海省建筑节能协会编制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DB63/T15研究院编制的《建筑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安全性能评估技术规程》 (DB63/T1525—2016),青海省建设科技开发推广中心和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常用外墙保温材料技术规程》(DB63/T1526—2016),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DB63/T1527— 施。本标准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授权标准主编附件:青海省地方标准发布通告(第372号)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12月5日化管理委员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各领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2016年12月7日印发第372号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6年12月7日下列地方标准经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青海省质量技术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推荐性标准评估技术规程》DB63/T1526—2016《常用外墙保温材料技术规程》DB63/T1527—2016《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为了规范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设,提高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设水平,根据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可再生能源建筑研究院等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和应用研究,并结合青海省地域特征和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发本规程由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地址:西宁市南川西路96本规程主编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青海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青海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庾汉成党建国马文生张佩琪孙峙峰本规程参加起草人员:曹一平马国峰史红珺马韧张亚峰黄霆鹤杨诗薇罗升彩张宇颖杨韩冰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胡东祥刘连新张远宁王海文王海鹰商选平谢卫东马传杰王伯军 23基本规定 54设计条件 6 64.2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 74.3建筑构造 85工程设计 9 95.2工程设计 6施工要求 7竣工验收 附录A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基本集热方式及特点 附录B青海省主要地区地理纬度表及相应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和方 附录C青海省各地区太阳能各月份及年总辐射量 附录D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 附录E青海省主要城镇采暖期计算气象参数及辅助热量指标 附录G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热工计算 附录H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经济计算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目录 11.0.1为充分利用太阳能、促进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在青海省的推广应用和健康发展,规范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设计、施1.0.2本规程适用于青海省新建、改建和扩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1.0.3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应与工程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物改造工程,其建筑物建筑热工与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和青海省的有关建筑节能标准要求。1.0.5在既有建筑上增加或改造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必须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满足建筑结构及其他相应的安全性要求,并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1.0.6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建筑物的使用特性,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0.7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青海省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22.0.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Passivesolarheatingproject通过建筑朝向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暖功能。2.0.2直接受益式Modeofdirect-gain冬季阳光通过建筑物较大面积的南向透光材料(玻璃窗),直接进入室内的采暖方式。2.0.3集热蓄热墙式Modeofsolarthermalstoragewall冬季阳光投射到南向垂直集热蓄热墙吸热面上,加热夹层中墙通常由蓄热性能好的重质材料构成,外表面一般涂成黑色或某2.0.4附加阳光间式Modeofsunspaceattachedroom直接受益式与集热蓄热墙式的混合产物,是在建筑物主体南向墙面附加玻璃温室的采暖方式。2.0.5对流环路式Convectiveloop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南墙设置太阳能空气集热蓄热墙或空气集热器,利用在墙体上设置的上下通风口进行对流循环的采暖方2.0.6集热系统Solarcollectingsystem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直接受益窗、集热蓄热墙或附加阳光件等用来完成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集热功能的设施或构件。2.0.7蓄热体thermalstoragemass3能够吸收和储存热量的材料。2.0.8围护结构传热系数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en-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2.0.9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Outdoormeanairtemperatureduring2.0.10室内设计计算温度Indoordesigntemperature用来计算采暖期度日数和建筑物辅助采暖耗热量的温度。2.0.11采暖期度日数Degree-dayduringheatingperiod采暖期各天室内设计基础温度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正温差(不计负温差)的总和。2.0.12基础温度Basicte根据采暖要求设定的建筑室内最低空气温度,当室内温度低于此温度时需加设辅助热源。2.0.13建筑物的体形系数Shapecoefficientofbuilding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建筑外表面积与建筑围护结构围合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入户门的面积。2.0.14窗墙面积比Arearatioofwindowtowall窗户洞口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2.0.15辅助热量Auxiliaryheat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室温低于基础温度期间,由其他辅助供暖设备(系统)向室内提供不低于基础温度所需的热量。2.0.16太阳能供暖保证率solarheatingfraction,SHF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为维持基础温度所需净负荷中太阳能所占的百分比。2.0.17被动式太阳能贡献率Rateofpassivesolar4表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供热负荷中,太阳能得热所占的百2.0.18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节能率Energy-savingrateofpassive评判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的参数,数值上等于建筑利用太阳53.0.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应用应满足人体健康所需的通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地域文化等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后进行。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3.0.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应在建筑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的节能专篇中,对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内容进行说明,与维护等技术要求进行说明。3.0.6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应用应根据建筑物所在区域的能源规划,合理选择和设计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辅助供暖设备(系统),确保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的有效性,提高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利用太阳能和常规能源的综合效益。3.0.7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热工与节能设计应符合所在气候分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当实际采用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节能判定。64.1选址、环境和间距4.1.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宜修建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筑应保证冬季太阳辐射得热,避免周围环境对南向集热窗的遮其坡度应有利于接收太阳光,建设场地坡度应小于30%,湿陷性黄土地区坡度应不大于7%,同时应满足工程设计、建设对场地的要求。满窗日照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要求应达到冬至日满墙日暖期间,从上午9时至下午3时(冬至日有效日照时段),受其他建7筑物对阳面的日影影响范围不能超过15%。风墙或坎,高度不宜小于2.0米,防风墙或坎不应影响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的日照时间和范围。4.2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4.2.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在方案设计时,建筑物朝向宜办公用房等以白天使用为主的建筑一般只允许南偏东15°以内。4.2.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平面布局宜按照空间的温度分区布应设置在北向及东西向部位。4.2.3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宜设计成浅进深、大开间的形4.2.4晚上活动较多房间宜采用贮热性能好的重质材料作为隔墙。4.2.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的体形系数,居住建筑宜按国家行业建设标准《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4.2.6建筑外形设计应尽可能增加南向辐射得热面积,减少北、房间层高、减少北向开窗面积;屋面应减小接触室外空气的面积,可采用斜屋顶及在低层住宅的北向设置挡土墙的做法。4.2.7各朝向窗墙面积比,居住建筑应严格按国家行业建设标准共建筑应按国家行业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8的3.2.2条控制。4.3.1围护结构建筑构造中的保温设计,居住建筑应按国家行业4.3.2在满足结构抗震和安全防护的条件下,可充分利用热工性墙应采用外保温或夹芯保温构造,不宜采用内保温构造。4.3.3设计选择的建筑物围护结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蓄热性能和热惰性。外墙与屋面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的露点温度。4.3.4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外窗的气密性等级应不低于透射率应大于0.86,同时应注意其保温和隔热性能。结构热工性能。4.3.6入口处外门应有随时关闭的可靠措施,可与防盗门结合使4.3.7辅助热量指标不应大于附录E的规定值。5.1一般规定5.1.1冬季最冷月室外平均温度大于-3℃,日照率大于或等于70%的太阳能丰富地区,水平面太阳能总辐射平均强度大于150W/采暖系统为辅的方式进行采暖。冬季日照率小于70%的太阳能较辅的采暖方式。在设计中应合理选择太阳能集热方式,可以采用一种基本形能集热方式的选择应考虑经济性与可行性。5.1.3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宜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工程建5.1.4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的集热部件应布置在建筑南向垂直墙面5.1.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采暖期室内平均温度应达到5.1.6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根据其不同用途,应保证室内的太阳能采暖建筑应核算室内必要的换气数量。在建筑采用气密9窗或窗户加设密封条的情况下,房间应设置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或其他可行的换气设施。5.1.7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的地面应设置蓄热层、保温层和防潮层。5.1.8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应采用吸热和蓄热性能好的围5.1.9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主要的采暖房间应紧靠集热表面和蓄热体进行布置,次要房间和非采暖房间应尽量布置东西侧和北侧。5.2工程设计5.2.1直接受益式采暖技术主要在白天使用的房间,宜选用直接受益窗或附加阳光间式,并应符合以下规定:于6小时的直接日照。2、宜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保温措施确定直接受益窗的玻璃层室外平均温度℃玻璃层数夜间没有保温有夜间保温212或31或23层以上23、应增大直接受益窗户透明部分面积,以增加太阳辐射有效接收量,窗户占南立面面积的比例应不少于30%。4、南向直接受益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5.0℃的地区须5、直接受益窗玻璃的选用应满足《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的要求。6、直接受益窗的热工性能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并应符合结构抗震设计要求。对于以夜间使用为主的房间,宜选择具有较大蓄热能力的集热蓄热墙。集热蓄热墙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集热蓄热墙外表面玻璃的层数以1~2层为宜,气候寒冷地区应集热蓄热墙的玻璃面层与墙体或吸热板之间要求严密不透2、墙体材料与厚度:合理选择南向集热蓄热墙的材料和厚度,可利用建筑结构体的抗震部分设置集热蓄热墙。①集热蓄热墙应采用具有较大体积热容和热导率的重质材②集热蓄热墙厚度参照表5.2.2,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玻璃采用双层。材料名称推荐厚度/mm普通砖土坯块石密实混凝土加镁砖①对于较温暖地区或太阳辐射资源好、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地②设置通风口的集热墙,上(下)通风口面积与集热墙面积比宜为0.5%~1.0%,其单排通风口的面积按空气夹层通道截面积的80%~100%设计,风口的位置应保证气流通畅,便于日常维修与管理,并应具有防止热量倒循环和防止灰尘进入集热墙的设施,应考虑设置风门逆止阀。③设置通风口的集热墙,其上、下通风口中心距宜大于2.1m,下通风口底部距地应大于0.2m。④上、下通风口宜优先采用自动开启、关闭的调开风门装置。集热蓄热墙透光材料宜选用表面平整、薄厚均匀,法向阳光透过率大于0.86的玻璃,并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的合理选择南向集热蓄热墙的吸热涂层,集热蓄热墙吸热涂层强。要求对阳光的法向吸收率大于0.88,颜色应以黑、蓝、集热蓄热墙内侧上、下通风口冬季白天应开启,冬季夜间应关闭。应注意夏季集热墙排气口的设置,防止夏季室内过热。门窗应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的规定,同时必须设置门窗缝隙密封条。南向外窗应设置夜间保温装置;外门在冬季应设置保温帘或其它保温隔热措施。8、集热蓄热墙面积应符合附录F的规定,或根据热工计算决5.2.3附加阳光间式采暖技术1、阳光间东西端墙不宜开窗或做成透光面。热部件的阳光间进深不宜大于0.6m,兼过1.2m。3、阳光间与采暖房间的公共墙应没有遮挡,墙面材料应选择宜小于公共墙面总面积的15%。4、阳光间集热面玻璃层数宜选择一层或二层玻璃并加夜间保温装置。保证白天阳光间与相连采暖房间内空气的循环通畅。对流环路式采暖技术中对流环路式系统应符合以下规定:1、对流环路板材宜选用平板或者波形、折形表面。2、南向墙面没有安装玻璃部位的保温材料,不应采用聚苯乙3、集热器空气流道横断面积应为集热器面积的4.5%~5.5%。4.环路板两侧空气流道应尽可能大,并尽可能减少管道中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房间的室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蓄热体,以波动。蓄热体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取材,并且性能稳定、无毒、无害,吸热放热容易的材料。2、墙体、地面宜采用比热容大的材料,如砖、石、密实混凝土,条件许可时可设置专用的水墙或利用相变材料蓄热。5.3通风采光5.3.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在建筑设计时应确定全年各季5.3.2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应有利于室内通风换气。居住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应不小于外窗面积的25%。5.3.3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集热窗应设置防止眩光的装5.3.4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集热窗的遮阳和防止眩光的装5.3.5建筑南窗面积大小及窗户传热系数限值按照不同集热方式6.0.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的施工应满足国家和青海省现行施工规范的要求。6.0.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性能评估,以确定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及太阳能保证率。性能评估应包括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的热舒适性和经济性评价。构、屋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减小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6.0.4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施工安装应编制详尽的施工组织设计,做好主体结构的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工种与太阳能系统的协调配合方案和安全措施等内容。6.0.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施工安装前应具备以下条件:2、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已获批准。3、施工场地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6.0.6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施工应注意细部处理,做好密封和防水等工序。7.0.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竣工投入使用以前,应进行调试。调试应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不具备使用条件时,经建设单位同意,可以延期进行。7.0.2系统调试应包括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应用措施、太阳能设备单机、部件调试。系统联动调试应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进行,联动调试完成后,应进行连续3天以上的试运行。7.0.3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应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通过验收找出问题环节,并进行改进。7.0.4分项工程验收宜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分期进行,对于影响工程安全和系统性能的工序,必须在本工序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所有验收应做好记录、签署文件、立卷归档。7.0.5竣工验收应在工程移交用户前,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竣工验收应提交的资料包括:1、竣工图纸和设计变更证明文件。4.、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中间工序验收记录。5、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记录。6、系统热性能检验记录。7.0.6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的验收除应满足国家、地方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外,还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规定的要求。7.0.7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竣工后,应进行系统节能、环保效益7.0.8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中宜设计安装用于节能、环保效益检测的计量装置。7.0.9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节能、环保效益的分析评定指标应7.0.10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经济计算参见附录H。换。8.0.8建设单位在移交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前,应对相关的使用人员及物业管理人员进行使用前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交付给使用者。基本集热方式集热及热利用过程特点及适用范围直接受益式1.采暖房间开设大面积南向玻璃窗,晴天时阳光直接射入室内,使室温上升。2.射入室内的阳光照射到地面、墙面上,使其吸收并蓄存一部分热量。3.夜晚室外降温时,将保温窗帘或保温窗扇关闭,此时蓄存在地板和墙体内的热量开始向外释放,使室温维持在一定水平。2.室内光照好,便于建筑外部立面的处理。3.晴天时室内温升较4.比较适合用于主要为白天使用的房间。阳光阳光房网间房间集热蓄热墙式(分为有风口和无风口两大类)实体集热蓄热墙体(D1.在采暖房间南面外墙上设置带玻璃外罩的吸热墙体,晴天时接受阳光照射。2.阳光透过玻璃外罩照射到墙体表面使其升温,并将间层内的空气加热。3.供热方式:①不设对流风口的集热蓄热墙是通过墙体的热传导,将热量从受热的墙体外表面传往墙体内表面,即向房间侧的表面,再由墙体内表面通过对流及辐射将热量传入室内。1.集热蓄热墙式的构造较直接受益式复杂,而且清理及维修稍显困2.集热蓄热墙式较直接受益式,晴天时室内升温慢。但由于集热蓄热墙式具有较好的蓄热能力,可在夜间向室内供热,因此室内的温度波动小,室内温度比较均匀。3.适用于全天或主要为夜间使用的房间,如卧室等。②设置对流风口的集热蓄热墙,主要由集热墙外表面通过对流方式将热量传给集热玻璃外罩和墙体外表面之间的间层空气,再由被加热后的间层空气通过和房间之间的对流(经由集热蓄热墙上、下对流风口),把热量传给房间。附加阳光间式基本形式在射式阳加阳光网1.附加阳光间式是直接受益式和集热蓄热墙式的混合产物。在带有南向窗的采暖房间外使用玻璃等透过材料围合可以直接射人采暖房间。3.供热方式:阳光间作为集热蓄热部件附加在采暖房间外面,成为两个可以活动的空上部的大孔既是房间的采光窗也是白天热空气流入的通道。在白天,阳光透过阳光间透明盖层,一部分直接进人房间,一部分被阳光间地面和公共墙吸收转换成热量,然后通过热空气循环和墙体的传导进入采暖房间,起到供暖作较,附加阳光间式增加地面作为集热蓄热体;采暖房间温度波动以及2.附加阳光间式中,阳光间作为采暖房间与外界的缓冲区,可以减少采暖房间的冷风渗透热可作为白天休息活动室,也可用于温室花房使用。3.附加阳光间式使用中而建造材料用量大、造4.附加阳光间式阳光间内升温快温度高,但日夜温差大。应注意组织好气流循环,否则易产生白天过热现象。阳阳大B嗣合式附加阳允间对流环路式1.系统由太阳能集热器和蓄2.集热器内被加热的空气,借助于温差产生的热压直接送入采暖房间,也可送入蓄热材料储存,在需要时向房间供1.构造较复杂,造价较2.集热和蓄热量大,蓄热体的位置合理,能获3.适用于有一定高差的地区名称北纬东经地区名称北纬东经曲麻莱德令哈格尔木纬度12时11时10时8时13时14时15时h(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A(太阳方位角)h(太阳高度角)A(太阳方位角)h(太阳高度角)h(太阳高度角)A(太阳方位角)h(太阳高度角)A(太阳方位角)h(太阳高度角)A(太阳方位角)月份地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全年曲麻莱德令哈格尔木诺木洪大柴旦五道梁沱沱河小灶火香日德江西沟清水河序号材料名称干密度P计算参数导热系数λ蓄热系数比热容C蒸汽渗透系数W1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碎石,卵石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膨胀矿渣珠混凝土-自然煤矿石,炉渣混凝土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粘土陶粒混凝土页岩渣,石灰,水泥混凝土页岩陶粒混凝土火山灰渣,砂,水泥混凝土浮石混凝土轻混凝土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2砂浆和砌体砂浆水泥砂浆石灰水泥砂浆石灰砂浆石灰石膏砂浆保温砂浆砌体重砂浆砌筑粘土砖砌体轻砂浆砌筑粘土砖砌体灰砂砌体硅酸盐砖砌体炉渣砖砌体重砂浆砌筑26,33及36孔粘土空心砖砌体9.963绝热材料纤维材料矿棉,岩棉,玻璃棉板矿棉,岩棉,玻璃棉毡矿棉,岩棉,玻璃棉松散料麻刀膨胀珍珠岩,蛭石制品水泥膨胀珍珠岩沥青,乳化沥青膨胀珍珠岩水泥蛭石泡沫材料及多空聚合物聚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聚氯乙烯硬质泡沫塑料丐塑泡沫玻璃泡沫石灰炭化泡沫石灰泡沫石膏0.144木板与板材建筑原木板材橡木,枫木(热流方向垂直木纹)橡木,枫木(热流方向顺木纹)松木,云杉(热流方向垂直木纹)松木,云杉(热流方向顺木纹)建筑复合板材胶合板软木板纤维板石棉水泥板石棉水泥隔热板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稻草板木屑板5松散材料无机材料锅炉渣粉煤灰高炉炉渣浮石,凝灰岩膨胀蛭石硅藻土膨胀珍珠岩有机材料木屑稻壳干草6其他材料土壤夯实粘土加草粘土轻质粘土建筑用砂石材花岗岩,玄武岩大理石砾石,石灰岩石灰石卷材,沥青材料沥青油毡纸沥青混凝土石油沥青玻璃平板玻璃玻璃钢金属纯铜青铜建筑材料铝铸铁注:1.维护结构在正确设计和正常使用条件下,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应按本表直接采用。2.有附表A所列情况者,材料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计算只应分别按下列两式修正。3.表中比热容c的单位法定单位,但在实际计算中比热容c的单位应取W/h(Kg·K),因此,表中数值应乘以换算系数0.2778。序号材料,构造,施工,地区及使用情况α1作为夹心层浇注在混凝土墙壁体及屋面构件中的块状多孔保温材料(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水泥膨胀珍珠岩等),因干燥缓慢及灰缝影响。23铺设在密闭屋面中及作为夹心层浇注在混凝土构建中的半硬4作为夹心层浇注在混凝土构件中的泡沫塑料等,因压缩。5678市/县天数(d)室外平均温度辅助热量指标诺木洪德令哈格尔木曲麻莱大柴旦清水河五道梁.所在市/地区市/县外窗/阳台门透明部分南向集热部件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有通风孔无通风孔窗墙面积比传热系数集热蓄热墙面积备注集热蓄热墙面积备注窗海南州--------二黄南州--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玉树州--曲麻莱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清水河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果洛州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海北州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海东市海西州德令哈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格尔木大柴旦不宜做双层玻璃不宜做双层玻璃诺木洪五道梁不宜用此集热方式不宜做双层玻璃西宁市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热工计算G.1.1太阳能贡献率f是指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与参照建筑相比所节省的采暖能耗百分比,即采暖期内单位建筑面积被动太阳能建q——参照建筑采暖期单位建筑耗热量(MJ/m²)。G.1.2采暖期单位建筑面积净太阳辐射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采暖期内投射在第i个集热部件所在面上的总日射辐照量(MJ/m²);c——第个集热部件集热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百分比(%)。q=9H+qINF-9IHQIN—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²);和人体散热的得热量(W/m²),住宅取3.8W/m²。G.1.4单位建筑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9INF=0.278cpVp(t₁一te)/A₀Vp——渗透空气的体积流量(m³h),建筑物的辅助耗热量指标(W/m²);G.2.2设计建筑采暖期内日均所需的由辅助供暖设备供给的热量Q按下式确定:式中:SSF——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节能率,根据LCR-SSF曲线确Qn——建筑的总负荷(KJ/d),按公式G.2.3计算;NLC——建筑的净负荷系数(不含南向集热部分)(KJ/d·℃),按式G.2.4计算;△t——室内设计计算温度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G.2.3建筑的净负荷系数NLC按下式计算确定:式中:m——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编号总数;j—具有建筑集热系统的外围护结构的编号总数;i——太阳能集热部件的编号;K,——围护结构i的平均传热系数(W/m²·K);n—房间的换气次数(次/h),取1.0;V-—建筑体积(m³);p.——室外空气平均密度(kg/m³);c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在常温范围内取1.0056G.2.4建筑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节能率SSF根据LCR-SSF曲线关系图计算。G.2.5集热系统净玻璃投影面积A,按下式计算确定:Ap=A₈·Xm·CXm——窗户的有效透光面积系数;G.2.6建筑的负荷集热比LCR按下式计算。式中:NLC与A分别按式G.2.4和式G.2.5计算。G.2.7对于采用两种以上集热方式的组合式设计,采用以下步骤计算:——在总的建筑负荷系数和总集热面积基础上计算建筑的负荷集热比LCR;——根据计算出的LCR分别查出各集热方式的太阳能采暖节能率SSF;——总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节能率SSF按照各集热玻璃面积——最后分别按式G.2.2和G.2.1计算建筑物辅助耗热量和辅助耗热量指标。附录H: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经济计算H.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建造与运行成本计算方法H.1.1建筑建造与运行成本LCC可按下式计算:LCC=CF·ELCEH.1.2常规燃料价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CF′——常规燃料价格(元/kg)/E——常规采暖设备的热效率(%)。H.1.3建筑建造与运行周期内,建材生产总能耗可按下式计算:L——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年);L——建筑材料的使用年限(年);m——i材料的总使用量(t或m³);w——建造过程中i材料的废弃比率(%);M——生产单位使用量i材料的能耗(kW·h/t或kW·h/m³)。H.1.4建筑建造与运行周期内,运行能耗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全年采暖及空调能耗之和(kW·h)。H.2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回收年限计算方法H.2.1回收年限即当资金节省SAV=0时的Ne值,可按下d——银行贷款利率(%);e——年燃料价格上涨率(%)。H.2.2折现系数可按下式计算: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与参照建筑相比的节能量DJ——维修费用系数(%)。H.2.3常规燃料价格可按下式计算:g—常规燃料发热量(kW·h/kg),标煤发热量为8.13kW·h/E——常规采暖设备的热效率(%)。H.2.4总增量投资A可按下式计算:A=Ap-Apef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总初投资(元);A——参照建筑初投资(元)。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定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引用标准目录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376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5《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青海省实施细则》DB63/6178《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9《被动式太阳房热工技术条件和测试方法》GB/T1540510《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1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1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1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111014《青海省建筑能效标识技术标准》DB63/T142815《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17《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18《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19《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青海省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技术规程 3基本规定 4.2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 5.2工程设计 1.0.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像生态住宅、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筑理念和技术手段之一。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核心理念是被动筑在非机械、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运行方式下,全部或部分满足建筑采暖等要求。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是基本不需要外置动力系统,利用建面等构件相互配合,以自然热变换的方式,取得冬暖夏凉的建筑室内效果。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关键是综合设计,是把建筑的空间、功能、构件、立面等以建筑艺术的整体来设计,使之以最小的投资费用达到最理想的使用效果。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推广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理念和技术,对于节约资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引导人们从规划阶段入手,在建筑设计、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理念和技术,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规程可以适用于新建的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也可适用于改建、扩建以及既有建筑的局部改造,包括局部采用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建筑。并且可以作为太阳能建筑施工、验收的依据。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理念与既有建筑改造在节约资源、降低运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目的一致,在既有建筑改造中更应充分应用被动优先的建筑设计与运营理念。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做到与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1.0.5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在既有建筑上增加和局部改造应用火安全等要求,同时建筑结构安全复核验算必须经过设计文件审1.0.6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目的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适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要求在建筑使用期内,满足设计要求,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0.7本规程没有包括通常建筑物根据国家公布的所应有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而是着重提出与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应用相关的内容,规程进行规定。2.0.1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是指通过建筑朝向的合理选择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结构、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集取、蓄存并使用太阳能,从而解决建筑物的采暖问题;同时在夏季通过遮阳、降温等措施,从而解决夏热地区建筑物的过热降温问题。2.0.2~2.0.5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集热形式: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对流环路式,各种集热形式的集热及热利用过程、特点及适用范围详见附录A。供热效率高,缺点是晚上降温快,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对于仅需要白天供热的办公室、学校教室的比较适用。2、集热蓄热墙(又称特朗勃墙)式:在南向外墙除窗户以外的墙面上覆盖玻璃,墙表面涂成黑色(或深色),在墙的上下部位留有通风口,使热风自然对流循环,把热量交换到室内。一部分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送到墙的内表面,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向室内供热;另一部分热量加热玻璃与墙体间夹层内的空气,热空气由墙体上部的风口向室内供热。室内冷空气由墙体下部风口进人墙外的3、附加阳光间式:阳光间附加在房间南侧阳光间隔开,墙上开有门窗(及通风口)。阳光间的南墙或屋面为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阳光间受到太阳照射而升温,白天可向室内供热,晚间可作房间的保温层。北向虽不能提供太阳热能,但可获得介于室内与室外之间的温度,从而减少房间的热量损失。阳照射时不损失热量的采暖方式。早期对流环路式是借助建筑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安装空气集热器并用风道与地面卵石床连向室内供热。目前对流环路式是利用南向外墙中的对流环路金属板(铁板、铝板)和保温材料,补充南向窗户直接提供太阳能的不对流环路板是一层或两层高透光率玻璃或阳光板,覆盖在一所以必须设置辅助能源系统以提供能量补充。太阳能采暖节能率是分析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经济效益的重要指设定的建筑室内最低空气温度所需净负荷中太阳能所占的百分3.0.1~3.0.4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应根据青海省各地不同则进行设计。3.0.7由于青海省各地区气候差异较大,针对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采用南向垂直面太阳辐照度与室内外度日的比值(辐射度日比)作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气候分区的一级分区指标,南向垂直面太阳辐照度(W/m2)作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气候分区的二级分区南向垂直面太阳辐照度作为气候分区的主要参数是因为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工程建筑的集热构件一般采用南向垂直布置方式。被动式太阳能建筑采暖设计除了1月份水平面和南向垂直墙面太阳辐照度是主要因素外,还与1年中最冷月室外平均温度有直用其他能源采暖,室内最低温度仍然不会很低,也能达到10℃以直面太阳辐照度日比和1月份太阳辐照度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判定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冬季的室内温度,并以室内温度来决定是否需要辅助热源。衡量某一地区的气象条件是否适合被动式太阳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设计阶段是决定建筑全年能耗的重要能资源,巧妙地利用室外气候的季节变化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综合运用保温绝热、蓄热构件的蓄放热特性、被动采暖技术和自然通风等设计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的全年能量需求。4.1选址、环境和间距区,场地南面不应有山坡或浓密的树木遮挡,树木宜种植落叶植在此范围内,应以坡度大者为宜。在上午9时至下午3时(冬至日有效日照时段)范围内,可达到满窗日照的条件;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建筑的最小日照距可达到满墙日照的条件。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可用下式计算或式4-1式4-2式4-3午后为正。4.1.5在场地条件容许的地区,应在不影响日照的前提下,在太阳能建筑北、西、东三个方向设置防风墙或坎,高度不宜小于2.0米,可结合围墙、庄廓统筹安排。4.2.1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南向垂直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最而夜间使用的房间,如卧室等,可以朝南偏西布置,偏角不超过±4.2.2冬季采暖期间,北向垂直表面散热和吸冷量最大,为了减少朝北布置。4.2.4晚上活动较多的北向房间与南向房间之间宜采用贮热性能好的重质材料如石材、空心砖、混凝土等作为隔墙,白天阳光能照个方向的面积,减小散热面。南墙应避免不必要的凹凸,以免建筑自身阴影给采暖带来不利影响。屋面应在满足排水的坡度要求下,尽量减小实际建筑范围内接触室外空气的面积。4.3.3太阳短波辐射能穿过窗户到达室内和被内墙、地板、家具等吸收;长波辐射热容易被密度大的外墙吸收和储存,再慢慢向外辐射。通过不同热容量和导热系数的贮热材料组合或增加贮热材料厚度,可延后贮热体向室内散热的时间,称为热滞后散热。其计算散热时效(h)=42×厚度(m)×热容量/导热性,设计可以此选择适当的建筑物围护结构材料。最有效的采暖形式。冬季水平面太阳能总辐射平均强度大于150W/m²以上的丰富地区,只要建筑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应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基本可以达到室内热环境所要求室内温度,因此应采用其它主动式采暖系统进行辅助采暖。冬季日照率小于70%的太阳能较丰富地区,由于冬季室外平均温度低,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不能够保证室内热环境到达所系统进行采暖才能保证采暖的可靠性和室内环境的舒适要求,从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节能角度考虑,应采用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进行辅助采暖。图5.1.1-3青海省日照百分率分布图(%)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按照南向集热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可根据使用情况采用其中任何一种基本方式。但由于每种基本形集热方式相组合的复合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方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基本形式分为直接受益式、集热蓄热墙式、附加阳光间式三种。午后,若集热部件偏西设置则由于午后室外气温及日射辐射量均为适宜。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应使房间在有日照时,能房间内配置足够数量的蓄热物质即蓄热体。5.1.9在建筑物平面的内部组合上,应根据自然形成的北冷南暖采暖蓄热量。主要使用房间(人们长时间停留,温度要求较高的房间)应尽量布置在利用太阳能比较直接的南侧暖区,并尽量避开边围合对南侧房间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5.2.1通常冬季9:00~15:00之间6h中太阳所产生的辐射量占全天辐射总量的90%左右,若前后各缩短半小时(9:30~14:30),则降为75%左右。因此,太阳能建筑日照应保证正午前后不小于5h,考虑的透过系数及窗的有效面积系数降低,使透过玻璃的太阳得热量也减少了。当没有夜间保温时,增加玻璃层数可以提高房屋热性墙面设计成其他类型的集热部件。设计中窗户面积可参照窗地比表5.2.1-3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窗地比冬季室外平均气温℃窗地比0.27~0.42(窗有保温措施)0.24~0.38(窗有保温措施)有阳光照射时(阴天或夜间)就会变成失热构件。由于它的传热系数很大,通过它损失的热量约占整个房屋传导热损失的1/4~1/3。要的(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选用低辐射LOW-E玻璃)。对于其他朝向任何时间里都是热损失较大的失热构件(热阻值相当于保温墙体5.2.2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集热蓄热墙墙体的厚度对其集热效集热效率反映集热蓄热墙蓄集太阳能的能力:与空气夹层的横断面积比值的增加略有增加,合适的面积比为效率随之降低,直至其比值为0时集热效率最低,此时室温波动最西向透光端墙在夏季因西晒容易造成房间过热。屋顶透光面容易积尘且难于清扫会影响阳光通过,并且在夏季容易造成室内过热。成为主要失热面。进深,阳光间进深的变化对阳光间相连房间有效供热量的影响十件的阳光间其热效率也随之降低。附加阳光间是直接受益式与集热蓄热墙式的混合变形。阳光公共墙上的开孔率大于15%时,阳光间内可以利用的热量基本上太阳能节能率确定集热负荷系数,选取合理的玻璃层数和夜间保加夜间保温装置。阳光间内不宜多种花木或其他植物,以免过多增加阳光间内光间的集热效率。5.2.4对流环路式是与附加阳光间式和蓄热墙体式的相结合运最初的对流环路式是借助建筑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位置安装空气集热器并用风道与地面卵石床相连通,卵石设在室内地坪时集热器位置一般低于蓄热体的位置,在南向墙下方设置空气集热器,以风道与采暖房间及蓄热卵石床相通,集热器被加热的空较适用。现在一般是在南向外墙面上加一层金属板(铁皮、铝皮)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