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3148-2018 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1页
DB62T 3148-2018 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2页
DB62T 3148-2018 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3页
DB62T 3148-2018 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4页
DB62T 3148-2018 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14390-2018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ultra-thino2018-09-10发布2018-11-01实施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主编单位:甘肃省兰州公路管理局甘肃畅陇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2018年11月1日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告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发布甘肃省地方标准《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3148-2018和DB62/T3149-2018,自2018年11月1日起实施。该两项规程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2018年9月10日35按照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6年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修编)项目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甘建标[2016]357号)的要求,甘肃省兰州公路管理局与甘肃畅陇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根据甘肃省公路建设特点和沥青路面超薄罩面磨耗技术应用现状,结合相关标准,开展了甘肃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本规程由甘肃省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甘肃省兰州公路管理局负责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甘肃省兰州公路管理局《高等级公路超薄罩面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地址:兰州市城关区民主西路226号,邮政编码:730000,E-mail:7779399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主编单位:甘肃省兰州公路管理局甘肃畅陇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甘肃昶通公路养护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福安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公路管理局主要起草人:王天武张富奎郝建伟李晓民丁攀姚力王力魏定邦曹青霞魏至斌曹沈阳吴小虎侯孝斌王海战张青赵静卓冯中良刘大海王斌包得祥滕旭秋宿秀丽张兴军霍曼琳67 2术语、符号 22.1术语 3 43.1一般规定 4 43.3路况调查与评价 54原材料检测及质量要求 64.1一般规定 64.2改性沥青 64.3黏层油 7 8 9 5.1一般规定 6.1一般规定 6.2施工温度 6.3混合料拌合 6.6混合料碾压 7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217.1材料及设备检查 7.2试验段的铺筑 217.3施工质量管理 227.4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规程用词说明 27811.0.1为提高高等级公路路面质量,改善表面抗滑等技术状况,程。1.0.2超薄罩面技术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与轻微病害处治维修,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1.0.3铺筑超薄罩面的设计、施工、质量评定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规定。2.1.1超薄罩面ultra-thinoverl将间断级配的大孔隙热拌沥青混合料直接铺筑在已喷洒改性乳化沥青黏结层的路面上,厚度一般为15mm~25mm,可快速开放2.1.2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由碎石及砾石经制砂机和其他附属设备破碎加工至粒径小于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2.1.5黏层油tackcoat由矿料(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总称)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232.2.1体积指标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空隙)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数;VF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率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CA——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即试件的粗集料骨架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2.2.2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指标Fb——用摆式仪测定的路面摩擦系数摆值,单位BPN;RQ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idingQualityIndex);RD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uttingDepthIndex);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RoughnessIndex,m/km);RD——车辙深度(RuttingDepth,mm);SSI——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tructureStrengthCoefficient)。3.1.1实施沥青路面超薄罩面前,应对原路面历史资料、技术状3.2.1对原始设计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地质勘查报告;2初始设计过程中的交通状况,气候条件;3路面结构组成和厚度;4各结构层材料组成。3.2.2对施工和竣工资料的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施工组织设计;2实际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工艺;3变更资料;4施工过程及交竣工阶段的试验检测资料。3.2.3对养护维修资料的调查,应包括各种养护维修作业的时3.2.4对历史交通量的调查,应包括设计基准期初始年平均日交交通量增长率等。453.3路况调查与评价3.3.1路况调查与评价应符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的规定。3路基路面排水状况,包括路表排水设施状况、结构内部排4原路面技术指标,包括路面破损指数PCI、路面强度系数度指数RDI等。2原沥青路面破损指数PCI>85,且破损率DR≤2%,裂缝率CR<1%。当裂缝率CR>1%,或裂缝宽度>3mm时,应先对原路3原沥青路面车辙深度RD>10mm时,应先对路面进行车辙5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进行板块检测及处治。4.1一般规定4.1.1超薄罩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进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4.1.2超薄罩面用母材必须采用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4.1.3超薄罩面使用的所有原材料必须单独存放,不可与其他材4.2改性沥青试验项目针入度(25℃,100g,5s),≥针入度指数PI,≥—软化点T&B,≥℃延度(5℃,5cm/min),≥135℃运动黏度,≤Pa.s3离析,48h软化点差,≤℃闪点,≥℃弹性恢复(25℃),≥%溶解度(三氯乙烯),≥%67续表4.2.1试验项目质量损失,≤%针入度比(25℃),≥%残留延度(5℃),≥4.3.1超薄罩面用黏层油为改性乳化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4.3.1的技术要求。试验项目一一阳离子(+)筛上剩余量(1.18mm筛),≤%恩格拉黏度(50℃)一赛波特黏度(50℃)s含量,≥%针入度(25℃,100g,5s)软化点,≥℃延度(5℃),≥溶解度(三氯乙烯),≥%弹性恢复(25℃),≥%与矿料的黏附性,裹附面积,≥一%1%51超薄罩面所用粗集料应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质2粗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宜为9.5mm(摊铺厚度≤15mm)或13.2mm(摊铺厚度>15mm);3用于超薄罩面的粗集料应表面粗糙,形状宜试验项目表观相对密度,≥一吸水率,≤%2石料压碎值,≤%高温压碎值,≤%3136附录E洛杉矶磨耗损失,≤%坚固性,≤%磨光值,≥一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mm,≤%9其中粒径小于9.5mm,≤%89续表4.4.2试验项目含泥量≤10mm以上,≤%%%软石含量,≤%3级51个,≥%2个,≥%4.4.3细集料应符合以下规定:1超薄罩面用细集料应采用优质石灰岩破碎得到的机制砂;3超薄罩面使用的细集料质量应符合表4.4.3的规定。试验项目表观相对密度,≥一坚固性(>0.3mm部分),≤%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砂当量,≥%亚甲蓝值,≤棱角性(流动时间),≥S4.5.1超薄罩面混合料用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严禁使用回收粉尘。4.5.2超薄罩面混合料用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质量应符合表4.5.2的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表观相对密度,≥一含水量,≤%1粒度范围%%%一一一一一5.1一般规定5.1.3超薄罩面配合比设计应采用旋转压实设计方法。5.2目标配合比筛孔(mm)上限(%)7下限(%)864上限(%)7下限(%)8645.2.3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符合表5.2.3的技术要试验项目次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一初始次数压实度Gmm@Nini%注: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试件毛体积密度测试应采用蜡封法。表5.2.4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设计检验指标试验项目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动稳定度DS,≥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原路面状况监测与评价估算黏层油洒布量确定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估算黏层油洒布量厚度设计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型外加剂材料试验确定试验温度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设计供优选用测定粗集料的VCApc对选择的设计级配,初选5组沥青用量,分别制真空法测定试件毛体积相对密度确定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或计算法不合格合格技术经济分析确定1组设计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不合格合格图5.2.5超薄罩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5.2.7经检验合格的配合比可作为目标配合比指导下一步生产5.3生产配合比及试拌试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的方法进行生产配合比设5.3.2生产配合比应以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材料级配为基础进5.3.3经生产配合比设计确定的油石比必须经过配合比设计检5.3.4生产过程中对确定的生产配合比不得随意变更。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或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超薄罩面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6.1.1原沥青路面存在宽度大于3mm的裂缝,应进行灌缝处理。6.1.2原沥青路面存在坑槽、松散、拥包等情况,应根据《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采用沥青混凝土补强或铣刨等措施进行处理。6.1.3原沥青路面的车辙深度小于10mm时,必要时进行拉毛或铣刨;若车辙深度大于10mm时,必须进行车辙填充。6.1.4原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进行抛丸处理,抛丸后构造深度应大6.1.5施工前,必须对原路面浮尘、泥土、碎屑及可见水分等进行清理。6.2.1超薄罩面宜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施工,当气温低于15℃时不得施工。超薄罩面的施工温度参照表6.2.1。当摊铺层较薄或外界气温较低时取高限,反之可取低值。施工温度(℃)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高于175热料提升斗续表6.2.1工序施工温度(℃)混合料储存温度不低于160不低于140不低于901拌和厂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2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3拌和厂应具有完备的排水设施。粗细集料应设防雨顶棚,4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的各种传感器必须定期检定,检测周5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应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拌制。冷料仓的数量不宜少于5个。6.3.2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表6.2.1的要求。烘干集料的残余含水量不得大于1%。6.3.3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试拌确产周期不宜少于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10s)。6.4混合料运输得超载运输。运料车的运力应稍有富余,施工过程中摊辅机前方应有运料车等候。宜待等候的运料车多于4辆后开始摊铺。6.4.2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必须清扫干净,在车厢板上涂一薄层防止沥青粘结的隔离剂或防黏剂,但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平衡装料,以减少混合料离6.4.3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宜设水池洗净轮胎,防止因轮胎上沾有泥土等脏物污染路面。若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或6.4.4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停靠在摊辅机前10cm~3时,运料车可将混合料卸入转运车经二次拌和后向摊铺机连续均6.5混合料摊铺黏层油喷洒、热沥青混合料摊铺及熨平,乳化沥青洒布量以0.6L/m²~1.2L/m²为宜。超薄罩面可在黏层油喷洒后5s内进行热沥6.5.2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0.5h~1h预热熨平板不低于100℃。铺筑过程中熨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应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6.5.3摊铺机必须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宜控制在10m/min~12m/min范围内,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混合料6.5.4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6.5.5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当必须通过人工做局部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时,需仔细进行,特别严重的缺陷应整层铲除。6.5.6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与气象台(站)的联系合理安排施工,雨天严禁施工,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行压实的应予铲除。6.6.1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压路机,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初压、复压(无需终压)的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碾压6.6.2压路机必须保证紧跟、匀速碾压,其碾压速度应符合表复压466.6.3超薄罩面路面采用9t~12t的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3遍(总遍数),横向接缝处采取振动碾压,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Hz~50Hz,振幅宜为0.3mm~0.5mm。6.6.4压路机的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推移。碾压区的长度应大体稳定,两端的折返位置应随摊铺机前进而推进,横向不得在相同的断面上。6.6.5压路机的碾压温度应符合表6.2.1的要求,并根据混合料种缝的前提下,初压、复压都应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同时不得6.6.6沥青混合料的初压应符合下列要求:1初压应在紧跟摊铺机后碾压,并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以尽快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散失;2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两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则由低向高碾压,在坡道上应将驱动轮从低处向高3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有严重缺陷时进行修整乃至返工。6.6.7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且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应尽量缩短,通常控制在60m~80m范围内。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宜安排每一台压路机作全幅碾压,防止不同部位的压实度不均匀;2对路面边缘、加宽及港湾式停车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6.6.8碾压轮在碾压过程中应保持清洁,有混合料黏轮应立即清除。对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黏结剂,但严禁刷柴油。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可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的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6.6.9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调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6.7.1超薄罩面路面纵向接缝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混合料碾压对温度的要求,纵接缝施工要求混合料温度取允许范围上限为宜,熨平板加热温度满足本规程要求,应控制在混合料温度降至120℃前完成接缝处碾压施工。6.7.2碾压横向接缝时,振动压路机应先平行于路线方向全断面碾压1遍~2遍,然后垂直于路线方向碾压接缝2遍~3遍,压路机应从已成型的沥青路面向新铺筑的沥青路面逐渐过渡碾压。6.7.3超薄罩面应在铺筑路面温度降为50℃以下时方可开放交6.7.4超薄罩面路面施工的接缝、开放交通的其它相关要求应满7.1.1施工前必须检查各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对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的来源、品种、质量应与招标及提供的样品一致,供货单位必须提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对首次使用的集料,应检查生产单位的生产条件、加工机械、覆盖层的清理情况。所有材料都应按规定取样检测,经质量认可后方可订货。7.1.2各种材料都必须在施工前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不符合本规程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场。材料试样的取样数量与频度按现行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7.1.3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7.2.1超薄罩面在施工前应铺筑试验段。7.2.2试验段的长度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通常不小于400m,宜选在正线上铺筑。7.2.3超薄罩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4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标准配合比和最佳7.2.4试验段铺筑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7.3施工质量管理停止摊铺,对设备进行调试,严重的应将铺筑的混合料予以铲7.3.2随机取样检测工地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抽检混合料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油石比7.3.3每日应从拌和站取样2次~3次,制作试件,测定密度和空7.3.4其它本节未提及的检查项目,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7.4.1工程完工后1个月~2个月时,将施工全线以1km~3km作为检查项目表观质量任一30m长度范围内的目测或用抗滑性能小于注:[1]横向力系数和摆值任选其一作为检测要求。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语: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7《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9《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 2术语、符号 32 344.2改性沥青 344.3黏层油 5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365.2目标配合比 6.1一般规定 377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387.1材料及设备检查 387.4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公路养护。1.0.2超薄罩面技术是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摊铺速度快、重、外观要求高的项目。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旧路面(水泥混凝土、1.0.3超薄罩面技术是将间断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与乳化沥青相结合,采用特殊机械同步完成乳化沥青洒布与沥青混合料的摊效地改善了路面渗水情况,可提高抗滑性能30%~50%,降低噪音3dB~5dB,节约成本30%~40%,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2.1.1超薄罩面施工属于同步施工,其是采用特殊机械同步完成乳化沥青洒布与沥青混合料摊铺;普通沥青路面施工属于分步施工,其是先利用沥青洒布设备进行乳化沥青的洒布,然后再用普通摊铺设备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摊铺。3.3路况调查与评价3.3.3-1预防性养护适用于处理路面早期出现裂缝、轻微车辙、松散(老化)、抗滑性能下降等表面功能性病害,当路面结构强度3.3.3-2路面破损率DR是指被调查路面的折合破损面积与调查路段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路面养护决策的重要指标。其即可反映3.3.3-3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是表征路面平整度一项标准指标,其概念是以四分之一车在速度为80km/h时的值为IRI值,单位用m/km。IRI其实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数,因为它来自于四分之一车3.3.3-4车辙深度RD反映了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使用寿采用超薄罩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