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_第1页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_第2页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_第3页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_第4页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流域级水情监测系统建设项目,覆盖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涉及水库、河道、灌区等多种水体类型。系统建设内容包括水位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流量监测子系统、水质监测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及中心平台软件七部分。设计技术指标需满足:水位测量误差≤±2cm,雨量采集分辨率0.1mm,流量监测精度≤±5%,数据传输时延≤3分钟,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0小时。工程总工期8个月,其中主体设备安装需避开主汛期(6-9月),采用"分区建设、同步调试"的施工策略,确保次年汛前投入运行。二、系统组成2.1水位监测子系统采用"自动+人工"双监测模式,在流域内布设12个水位监测点:自动监测点:选用雷达式水位计(测量范围0-30m,精度±2mm),配置不锈钢防护测井(直径1.0m,深度4.0m)。井体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底部设置0.6m厚反滤层(块石+碎石+粗砂三层结构)。水位计采样频率设置为1分钟/次,内置数据存储容量不低于6个月。人工校核点:每个自动监测点配套设置两组水尺,一组为3m长搪瓷直立式水尺(刻度间隔1cm),另一组为矮桩式水尺组(每50m布设1根)。水尺零点高程需通过二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联测校准,测量误差≤3mm/km。基准点建设:在流域内均匀布设3个永久性水准点,采用混凝土墩结构(1.2m×1.2m×1.5m),内置不锈钢水准标志,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高程控制。2.2雨量监测子系统构建"骨干站+遥测站"监测网络:中心雨量站:在流域管理局楼顶设置翻斗式雨量计(分辨率0.1mm,测量范围0-8mm/min),配套12m高观测杆(Φ114mm热镀锌钢管),基础采用C30混凝土(1.0m×1.0m×1.2m),配置4点式接地系统(接地电阻≤4Ω)。遥测雨量站:在流域内均匀布设25个遥测站,采用太阳能供电(20W光伏板+12Ah锂电池),支持4G/NB-IoT双模传输。雨量计安装高度距地面1.5m,水平偏差≤5°,周围20m内无遮挡物。2.3流量监测子系统根据水体类型差异化配置:河道监测:在8条主要河道布设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测量范围0.05-5m/s,精度±1%。安装位置选择顺直河段,距弯道、桥墩等干扰源≥50m,采用桁架式固定支架,确保换能器浸没水深≥0.8m。渠道监测:在15条灌溉渠道设置超声波时差法流量计,测量管径0.5-3m,精度±0.5%。采用管段式安装,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分别不小于10D和5D(D为管径)。便携式应急监测:配置5台手持雷达流速仪(测量范围0.1-20m/s),用于临时监测和设备故障备用。2.4水质监测子系统重点监测关键水域水质指标:固定监测站:在3个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参数包括pH(6-9pH,精度±0.02pH)、溶解氧(0-20mg/L,精度±0.1mg/L)、浊度(0-1000NTU,精度±2%)、氨氮(0-5mg/L,精度±5%)。采样深度1.5m,每2小时采样分析1次。移动监测点:配置2台水质多参数测定仪,用于不定期巡检,可现场测定COD、总磷、总氮等12项指标。采样系统:采用自动采样器(容积20L,分24瓶),支持定时采样和触发采样,样品保存温度2-8℃。2.5视频监控子系统实现重点区域可视化监控:监测点位:共布设42个监控点,包括:水库坝体:每个水库布设3-5个点(迎水坡、背水坡、溢洪道)河道卡口:主要河道交汇处布设2个点/处取水口:所有集中式取水口布设1个点/处设备参数:采用400万像素星光级摄像机,支持H.265编码,红外补光距离≥200m,水平旋转范围360°,垂直旋转范围-20°90°。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30℃+60℃。存储系统:视频数据采用NVR集中存储,存储容量≥90天,支持RAID5冗余备份。2.6数据传输子系统构建"有线+无线"双链路传输网络:有线传输:主干采用12芯单模光缆(GYTA-12B1),沿现有道路和河堤敷设,埋深≥0.8m,穿越路段加设Φ160mmPE保护管。数据传输速率≥100Mbps,误码率≤10⁻⁹。无线传输:偏远站点采用4G/5G无线传输,配置工业级DTU模块(支持TCP/IP协议),数据传输时延≤10秒,月流量套餐≥5GB。备份链路:关键站点配置北斗短报文模块,作为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通道,报文长度≥100字节/次,传输成功率≥99%。2.7中心平台系统构建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硬件配置:双机热备服务器(2U机架式,E5-2680v4CPU,64GBRAM,2TBSSD),磁盘阵列(容量≥48TB,RAID6),2台千兆三层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吞吐量≥10Gbps)。软件功能:数据采集:支持Modbus、MQTT、HTTP等12种协议,采集间隔可自定义(1-60分钟)可视化展示:GIS电子地图实时显示各监测点数据,支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雨量等值线图动态生成预警发布:设置四级预警阈值,支持声光报警、短信、APP推送等多方式通知数据管理:历史数据自动统计分析,生成日报、月报、年报,支持Excel/PDF格式导出三、施工部署3.1施工总体流程采用"四阶段平行作业法":准备阶段(第1个月):完成施工图纸会审、设备采购(提前3个月下单)、材料检验(合格率100%)、施工方案审批。基础施工(第2-4个月):同步实施测井浇筑、设备基础、管路敷设等土建工程,避开主汛期(6-9月)。设备安装(第5-7个月):分三批进行设备安装,先完成陆基设备,再进行水上设备安装,最后实施中心平台建设。调试验收(第8个月):依次开展单机调试(合格率≥98%)、系统联调(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第三方检测、竣工验收。3.2施工分区管理将工程划分为5个施工区,每区配置独立施工班组:A区(坝体区域):负责水库坝体监测点施工,配置2个施工班组(每组10人),配备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等设备。B区(河道区域):负责河道监测点施工,配置3个水上施工班组,配备冲锋舟、水下钻孔机等设备。C区(渠道区域):负责灌区监测设施施工,配置2个施工班组,重点保障灌溉期施工安全。D区(通信线路):负责光缆敷设和基站建设,配置1个专业通信班组,配备光缆熔接机、OTDR测试仪等设备。E区(中心平台):负责数据中心建设,配置1个信息化施工班组,配备精密仪器安装工具。3.3资源配置计划人力资源:高峰期投入施工人员85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2人、安全员3人、质量员3人、施工员3人),专业施工人员73人(按工种分为土建、安装、通信、调试等班组)。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包括全站仪(2台)、水准仪(3台)、挖掘机(3台)、混凝土搅拌机(2台)、高空作业车(2辆)、光缆熔接机(2套)、水下机器人(1台)等。材料管理:建立三级材料管理制度,主要设备材料需提供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进场前进行抽样检验(抽样率≥10%),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四、关键施工工艺4.1水位测井施工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工艺,直径1.5m,深度4.5m。遇松散地层时采用Φ180mm钢板桩支护(长度6m),边坡坡度1:0.5。钢筋绑扎:井壁配置Φ12mm螺纹钢筋(间距200mm×200mm),保护层厚度50mm,采用焊接连接(搭接长度10d)。模板工程:采用钢模板(高度2m/节),接缝处粘贴止水条,支撑系统采用Φ48mm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800mm,扫地杆距地面≤200mm。混凝土浇筑:采用C25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8),坍落度180±20mm。分三次浇筑,每次高度≤1.5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Φ50mm)振捣,振捣时间20-30s/点,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逸出。反滤层施工:井底先铺300mm厚块石(粒径10-15cm),再铺200mm厚碎石(粒径2-5cm),最上层铺100mm厚粗砂,各层需洒水夯实(压实度≥90%)。井盖安装: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重量≥300kg),设置防盗锁和通风孔,井周浇筑0.5m宽C30混凝土护圈,高出地面10cm。4.2设备安装工艺4.2.1水位计安装支架制作:采用304不锈钢角钢(L50×5)制作安装支架,高度1.2m,水平偏差≤2mm/m。支架底部焊接10mm厚法兰盘,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测井顶部。设备校准:安装前在实验室进行零点校准和量程标定,误差超过±1mm的设备需重新调试。现场安装时调整探头垂直偏差≤0.5°,使探测面正对水面,距离水面高度1.5-2.0m。电缆敷设:采用RVVP4×1.5mm²屏蔽电缆,穿Φ50mmPVC管沿坝体敷设,弯曲半径≥10倍管径。电缆接头采用"热缩管+防水胶带+不锈钢壳体"三重防护,绝缘电阻≥20MΩ。参数配置:通过专用软件设置采样频率(1分钟/次)、数据存储模式(循环存储)、通信协议(ModbusRTU),并记录设备序列号、安装高程等元数据。4.2.2ADCP安装安装选址:选择水流平稳、断面规则的河段,避开回流区和淤积区。安装位置上游200m、下游100m内无明显弯道或障碍物。支架施工:采用桁架式钢结构支架,主横梁采用20#工字钢,支架基础为C30混凝土(2.0m×2.0m×2.5m),内置4根Φ25mm地脚螺栓。设备调试:安装时确保换能器水平偏差≤0.5°,入水深度1.2m(可调节)。通电后进行速度校验,采用五点法(0.5m/s、1m/s、2m/s、3m/s、4m/s)与标准流速仪比对,误差超过±2%需重新校准。防护措施:换能器加装不锈钢防护网(网孔直径50mm),电缆采用铠装水下电缆,接头处做防水处理(水下压力≥0.5MPa)。4.3通信网络施工4.3.1光缆敷设路由复测:采用全站仪进行光缆路由精确测量,每50m设置一个标桩,记录高程、距离等数据。穿越障碍物处增设保护措施。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深度≥0.8m),石质路段需爆破时控制装药量,避免过度扰动。沟底平整后铺设100mm厚细砂垫层。光缆敷设:采用人工牵引法敷设,牵引速度≤5m/s,牵引力≤1500N。光缆弯曲半径≥20倍外径,敷设后预留1.5m余量(每500m一处)。接续测试:采用熔接法接续,熔接损耗≤0.08dB/芯,每个接头盒内预留1.2m光纤。接续完成后用OTDR测试(波长1310nm和1550nm),全程衰耗≤0.5dB/km。回填防护:光缆敷设后先回填300mm细土,再回填原土并夯实(压实度≥93%)。穿越公路、河道处需加设Φ160mmPE保护管,管长超出路基/河堤各5m。4.3.2无线基站建设基础施工:基站基础采用C30混凝土(1.2m×1.2m×1.8m),内置4根Φ20mm地脚螺栓,基础顶面设置100mm高挡水沿。杆塔安装:采用30m高三角角钢塔,法兰连接,垂直度偏差≤1/1000。安装完成后进行拉线紧固(拉力≥50kN)和防雷接地(接地电阻≤10Ω)。设备调试:安装4G/5G双模基站,发射功率43dBm,接收灵敏度≤-110dBm。进行覆盖测试,确保95%区域信号强度≥-85dBm,数据传输速率≥1Mbps。4.4中心平台建设机房装修:按照TIA-942数据中心标准建设,采用防静电地板(承重≥1000kg/m²),墙面做防尘处理,配置恒温恒湿空调(温度22±2℃,湿度55±5%)。机柜安装:服务器机柜采用19英寸标准机柜(42U),间距≥1.2m,机柜垂直度偏差≤2mm。PDU配置双路电源输入,每个机柜功率容量≥3kW。网络布线: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水平子系统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速率≥1Gbps),垂直子系统采用12芯室内光缆。所有线缆需打标签,桥架敷设时弯曲半径≥300mm。系统集成:按照"先硬件后软件、先单机后联网"的顺序调试。服务器配置RAID5阵列,数据库采用Oracle19c,中间件采用Tomcat9.0,系统响应时间≤2秒,并发用户数≥100。五、质量控制措施5.1质量标准体系严格执行以下标准规范:《水利信息化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DB63/T2256.3-2024)《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8-2010)《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2025)《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23)《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25)5.2关键质量控制点项目控制指标检验方法检验频率水准测量闭合差≤±4√Lmm(L为路线长度km)水准仪测量每测段1次混凝土强度抗压强度≥设计值95%回弹法+钻芯取样每50m³1组试块设备安装水平偏差≤2mm/m水平仪测量100%检查光缆熔接损耗≤0.08dB/芯OTDR测试每个接头1次数据传输时延≤10秒ping测试每天3次系统联调连续运行72小时无故障压力测试全系统1次5.3质量保证措施材料控制:建立材料台账,主要设备(水位计、雨量计等)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和计量检定证书,进场前进行抽样送检(合格率100%)。过程控制:实行"三检制"(班组自检、施工队复检、项目部终检),关键工序需拍摄施工过程影像资料(每道工序不少于3张照片)。试验检测: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关键指标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接地电阻、设备精度等,检测报告作为验收依据。质量记录:建立完整的质量档案,包括施工日志、检验记录、检测报告等,所有资料需签字齐全、可追溯。不合格处理: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工整改,制定纠正措施并验证效果,重大质量缺陷需组织专家论证解决方案。六、安全生产管理6.1安全防护体系组织保障: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配备3名专职安全员(持证上岗),每个施工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制度建设: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高空作业安全规程》《水上作业安全细则》等12项专项制度,每周组织安全培训。防护措施:高空作业:设置安全网(高度1.2m,网眼≤10cm),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脚手架搭设需通过承载力测试(≥2kN/m²)。水上作业:配备救生衣(每人1件)、救生圈(每船2个),作业船只配备GPS定位和甚高频对讲机,严禁单人作业。用电安全: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配置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电缆架空高度≥2.5m。6.2应急预案应急组织:成立应急抢险队(20人),配备应急车辆3辆、急救箱5个、应急发电机2台。专项预案:制定触电、溺水、坍塌、设备故障等6项专项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1次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沙袋(2000袋)、水泵(10台)、应急照明(20套)等物资,确保30分钟内响应。事故处理:发生安全事故立即启动预案,1小时内上报建设单位和监管部门,24小时内提交事故快报。七、进度计划管理7.1关键节点控制第1个月:完成施工准备(图纸会审、设备采购、材料进场)第3个月:完成所有土建基础施工第5个月:完成陆基设备安装第7个月:完成水上设备安装和通信网络建设第8个月:完成系统调试和竣工验收7.2进度保障措施计划管理: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资源保障:关键设备提前3个月采购,高峰期投入3个施工班组平行作业,确保资源配置满足进度要求。赶工措施:若出现进度滞后,采取增加作业班次(最多两班倒)、调配备用设备、优化施工工序等措施,确保总工期不变。进度考核:实行进度与绩效挂钩考核,完成月度计划奖励,未完成计划处罚,连续两个月滞后调整施工队伍。八、验收标准与流程8.1验收内容分部工程验收:包括土建工程、设备安装、网络系统、软件系统4个分部,每个分部合格率需达100%。功能验收:测试系统各项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准确率≥99.5%)、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