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文化墙施工方案_第1页
古建筑文化墙施工方案_第2页
古建筑文化墙施工方案_第3页
古建筑文化墙施工方案_第4页
古建筑文化墙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建筑文化墙修复与新建施工综合方案一、工程概况1.1项目背景本项目为古建筑文化墙施工工程,旨在通过传统工艺修复现存古建筑墙体病害,并新建文化主题墙面,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展示功能的融合。工程涉及砖木结构墙体修复、传统灰塑工艺复原、文化主题浮雕制作等核心内容,总施工面积约800平方米,工期90个日历天。1.2工程目标文物保护目标:现存明清时期墙体修复符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复后结构稳定性提升至安全等级二级以上。工艺传承目标:100%采用传统“一麻五灰”地仗工艺、糯米灰浆砌筑技术,关键工序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文化展示目标:新建墙面通过砖雕、石雕、彩绘等载体,呈现当地古建筑发展历程、民俗故事及营造技艺三大主题。1.3主要工程量分项工程单位工程量备注旧墙体拆除m²120仅针对酥碱、空鼓墙体砖石基础加固m³85采用C25细石混凝土灌注青砖砌筑m²450定制仿古青砖(240×115×53mm)灰塑装饰m²60含动植物纹样及吉祥图案文化主题浮雕组8每组尺寸2m×1.5m二、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图纸深化:组织设计单位、文物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重点确认以下内容:旧墙体拆除范围需标注明确的界线,避免损伤保留构件;新建墙体的轴线定位需与古建筑整体格局一致,偏差控制在±3mm内;浮雕图案需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复刻传统纹样,确保文化元素准确性。工艺培训:施工前组织木工、瓦工、彩绘工进行专项培训,内容包括:传统“干摆”“丝缝”砌砖技法实操演练,要求灰缝宽度控制在3-5mm;地仗层材料配比(生石灰:桐油:糯米浆=10:3:2)及搅拌工艺;古建筑彩绘颜料调色技术(矿物颜料与植物胶的配比试验)。2.2材料准备主材采购:仿古青砖:选用河北曲阳产黏土砖,经1000℃高温烧制,抗压强度≥15MPa,吸水率≤8%,进场前需进行冻融循环试验(25次循环无裂纹)。灰浆材料:按传统配方定制糯米灰浆,原材料包括:生石灰:经陈伏12个月以上,过筛细度≥200目;糯米浆:选用当年产糯米,浸泡24小时后蒸煮、研磨成浆,浓度≥80%;添加剂:掺入3%的明矾(重量比)增强抗渗性。设备配置:投入以下专项设备:激光投线仪(精度±1mm/10m)用于墙体垂直度控制;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基础混凝土密实度;传统工具如“瓦刀”“抿子”“竹丝刷”等定制加工,确保与传统工艺适配。2.3现场准备场地布置:划分材料堆放区、加工区、文物临时存放区,其中:青砖存放需架空30cm,覆盖防雨布,防止受潮泛碱;灰浆搅拌区设置在距离施工点50m内,配备遮阳棚避免烈日暴晒导致水分过快蒸发。安全防护:对保留墙体采用钢管脚手架+木板围护,脚手架搭设间距1.2m×1.2m,扫地杆距地20cm;施工区域设置文物监测点,安装裂缝位移计(精度0.01mm),实时监控结构变形。三、主要施工工艺3.1旧墙体修复工程3.1.1墙体病害处理空鼓处理:采用“钻孔注浆法”修复,步骤如下:用直径5mm钻头在空鼓区域呈梅花状钻孔,孔距20cm;注入特制修复灰浆(配比:水泥:石灰:砂=1:3:6,掺5%糯米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2-0.3MPa;注浆后用竹片封堵孔口,24小时内禁止扰动。酥碱处理:对碱蚀深度>30mm的砖体进行局部拆砌,拆砌时遵循“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则,具体要求:拆除顺序自上而下,严禁整面墙同时拆除;每拆除3皮砖需设置临时支撑,支撑采用松木枋(50×100mm),间距≤1.5m;新砌砖需提前用水浸泡2小时,砌筑时灰缝饱满度≥95%。3.1.2地仗层施工工艺流程:基层清理→捉缝灰→扫荡灰→压麻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关键控制要点:捉缝灰需嵌入砖缝10mm以上,表面用铁板刮平;压麻灰工序中,麻丝需预先用桐油浸泡(浸泡时间≥48小时),铺贴时横向搭接宽度≥50mm;细灰层厚度控制在2-3mm,打磨后表面平整度误差≤2mm/2m。3.2新建墙体工程3.2.1基础施工基坑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深度至原地基持力层以下500mm,边坡坡度1:0.5,遇软土层时采用钢板桩支护(SP-IV型拉森桩,长度6m)。基础砌筑:采用“三顺一丁”组砌方式,丁砖隔皮对齐,上下错缝≥1/4砖长;灰缝采用“满刀灰”技法,厚度8-10mm,随砌随用勾缝工具压实,形成凹缝(深度3mm)。3.2.2墙体砌筑青砖预处理:按“敲、看、浸”三步筛选:敲之声音清脆、表面无裂纹、棱角完整的砖方可使用;砌筑前2小时浇水湿润,含水率控制在15%-20%(表面无水膜但内部湿润)。砌筑工艺:第一皮砖铺设时需拉线找平,用水平仪校核,平整度误差≤2mm;每砌筑5皮砖用靠尺检查垂直度,偏差超过5mm时立即拆改;转角处采用“七分头”砖过渡,确保咬槎严密,严禁出现通缝。3.3装饰工程3.3.1灰塑施工材料配置:灰塑砂浆配比为:生石灰:细砂:麻刀=1:2:0.1,掺入适量纸筋(重量比3%)增强韧性。制作流程:基层处理:地仗层表面刷一道桐油,增强附着力;初塑成型:用木模按压出轮廓,再用竹刀塑形,厚度控制在30-50mm;精细雕刻:待灰浆七成干时(约24小时),用刻刀刻画细节,如花瓣纹理、动物毛发等;养护:完成后覆盖湿布养护14天,环境温度保持在15-25℃。3.3.2浮雕制作石材选择:采用当地青石(抗压强度≥100MPa),经水磨机打磨至表面粗糙度Ra2.5μm。雕刻工艺:浅浮雕(深度<50mm)采用“减地法”,先凿出轮廓线,再分层剔凿;高浮雕(深度50-100mm)需预先制作1:1泥塑模型,通过翻模定位关键点;人物面部、衣纹等精细部位采用手工雕刻,误差控制在±1mm内。3.3.3彩绘工程颜料制备:矿物颜料需研磨至细度≥325目,如石绿(孔雀石)、赭石(赤铁矿)等;胶结材料选用明胶(10%浓度),夏季施工时掺入少量明矾(0.5%)防止霉变。彩绘工序:白活(线描):用狼毫笔勾勒轮廓,线条粗细均匀,起笔收笔无飞白;彩画:先刷底色,再分层罩染,每层颜色干透后(约6小时)方可罩染下一层;贴金:采用“库金”(含金量98%),金胶油涂刷后需静置24小时,待黏度达到“拉丝3cm不断”时方可贴金。四、质量控制4.1文物保护专项措施构件保护:对施工范围内的木雕、石雕等文物构件,采用以下保护措施:可拆卸构件编号后存放于恒温恒湿库房(温度18-22℃,湿度50%-60%);不可拆卸构件用木板+珍珠棉包裹,表面覆盖防尘布,每日检查是否有变形、开裂。环境控制:施工现场设置温湿度监测仪,当环境湿度>85%或<30%时,采取以下措施:潮湿时开启除湿机,每100m²配置1台(除湿量≥20L/天);干燥时采用喷雾器喷洒纯净水(水温与环境温差≤5℃),避免直接冲刷墙面。4.2关键工序验收标准工序名称验收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墙体砌筑垂直度≤5mm/2m2m靠尺+塞尺灰塑装饰表面平整度≤3mm/2m目测+2m直尺彩绘工程颜色均匀度无明显色差自然光下距离3m目测浮雕安装接缝平整度≤2mm塞尺检查4.3质量通病防治青砖泛碱:预防:严格控制砌筑砂浆含水率,雨天施工时暂停砌筑,已砌墙体覆盖防雨布;治理:发现泛碱后用10%草酸溶液清洗,晾干后涂刷一道硅烷浸渍剂(用量0.2kg/m²)。彩绘褪色:预防:颜料配比中加入抗紫外线剂(重量比2%),施工后7天内避免阳光直射;治理:轻微褪色区域采用“局部补色法”,配色时先在样板上试涂,干燥后与原色调对比一致方可施工。五、安全文明施工5.1文物安全管理动火作业:焊接、切割等作业需办理《动火许可证》,并采取以下措施:作业点下方设置防火毯(尺寸2m×2m),配备2具4kg干粉灭火器;与文物构件的安全距离≥5m,无法满足时采用水冷隔离(用浸湿的防火棉包裹构件)。临时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设置在距离文物30m以外,电缆架空敷设高度≥2.5m,严禁拖地或直接接触墙体。5.2环境保护措施扬尘控制:拆除作业采用湿法施工,每拆除1m²墙面喷洒0.5L水;建筑垃圾集中堆放,覆盖防尘网(密度≥2000目),每日清运出场。噪声管理:破碎机、切割机等设备设置隔音棚(降噪量≥25dB);夜间(22:00-6:00)禁止进行产生噪声>55dB的作业。六、施工进度计划6.1进度安排(总工期90天)第1-10天:施工准备、旧墙体病害勘察、材料进场检验;第11-30天:旧墙体拆除、基础加固、砖石砌筑(完成30%);第31-60天:墙体砌筑(完成70%)、地仗层施工、灰塑制作;第61-80天:浮雕安装、彩绘工程、细节修补;第81-90天:清洁保洁、竣工资料整理、验收准备。6.2进度保障措施资源保障:高峰期投入瓦工30人、木工15人、彩绘工10人,分两班作业(8:00-12:00,14:00-18:00);应急预案: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启动赶工措施:雨天影响砌筑时,提前储备防雨布(覆盖面积为施工面的1.5倍),雨后立即组织排水,2小时内恢复施工;材料供应延迟时,启用备用供应商(已签订应急供货协议,承诺48小时内到货)。七、验收与交付7.1验收流程分项验收:每个分项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自检→监理验收→文物专家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30%;竣工验收:需提交以下资料:文物修复前后对比照片(每5m²设置1个对比点);传统工艺实施记录(含材料配比单、匠人签字确认表);结构安全性检测报告(由第三方机构出具)。7.2交付标准实体标准:墙面无酥碱、空鼓、裂缝,灰缝饱满,色泽均匀;装饰构件无破损、变形,图案清晰完整;文化主题内容经文史专家审核通过,无史实错误。资料标准:竣工资料需包含纸质版(A4规格,装订成册)和电子版(PDF格式,备份3份),存档年限≥50年。八、技术创新与应用8.1传统工艺数字化三维扫描复刻:对现存灰塑、砖雕构件进行三维扫描(精度0.1mm),建立数字模型库,用于缺失部分的复刻;BIM技术应用:通过BIM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提前发现管线与墙体的冲突点,减少现场返工率≥30%。8.2材料改良研究糯米灰浆优化:在传统配方基础上掺入纳米SiO₂(重量比2%),经试验表明:抗压强度提升25%,达到3.5MPa;抗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