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模拟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需要挖掘传统符号的现代价值,更需传承其精神内核。从“故宫文创”对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到《只此青绿》以舞蹈演绎《千里江山图》,文化创新始终立足“传统基因”与“当代语境”的融合。传统符号的转译并非简单的形式复刻,而是赋予其符合时代审美的表达;精神内涵的传承则需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共鸣,让“仁义礼智信”的古训成为当代人的行为准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需要立足当代语境,挖掘传统符号的现代价值。B.故宫文创与《只此青绿》的实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文化创新路径。C.传统符号的转译应避免形式复刻,需赋予其符合时代审美的表达。D.只要传承精神内核,就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符号转译和精神传承两个维度论述文化创新路径。B.文中以“故宫文创”“《只此青绿》”为例,论证了传统符号的现代转译。C.文章通过对比“形式复刻”与“时代表达”,突出了创新的核心是精神传承。D.文章结尾强调精神内涵的当代共鸣,呼应了“创造性转化”的主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符号的现代转译是文化创新的唯一路径。B.《只此青绿》的成功源于对传统舞蹈的完全复刻。C.文化创新需兼顾形式创新与精神传承的统一。D.当代人践行古训,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非遗保护已纳入国家文化战略,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557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十大门类。材料二:某剪纸非遗传承人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开设剪纸课程,培养了300余名小传承人;同时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剪纸创作,单场直播观看量超50万人次。材料三:非遗数字化传播报告显示,2023年非遗短视频播放量超5000亿次,“非遗+文旅”“非遗+电商”模式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千亿元,数字化让非遗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活态传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遗保护的核心在于扩大传播范围,让更多人知晓。B.材料二的剪纸传承案例证明,非遗传承仅需依赖政策支持。C.材料三表明,数字化是非遗传承的唯一有效路径。D.我国非遗项目涵盖十大门类,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遗数字化传播能突破地域限制,提升传承效率。B.“非遗进校园”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意识。C.数字化传播能完全解决非遗传承中的所有困境。D.非遗与文旅、电商融合,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6.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墙》(节选)老墙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斑驳的砖缝里藏着岁月的褶皱,风一吹,便抖落出几串往事的回响。墙根下的狗尾草黄了又绿,如同我童年的记忆,在时光里疯长又枯萎。记得幼时,我常倚着老墙听祖父讲村史:谁家的祖辈曾在此避雨,哪块砖上刻着抗战时的弹痕。老墙是村庄的年轮,每一道裂缝都藏着故事。后来,年轻人纷纷进城,老墙渐渐被遗忘,唯有几只麻雀在墙头跳跃,啄食着时光的碎屑。如今,老墙仍在,只是添了几分沧桑。我抚摸着它粗糙的肌理,忽然懂得:老墙不倒,乡愁便有了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老墙”为线索,串联起乡村的过去与现在,结构严谨。B.老墙的“倒塌”象征乡村的衰落,表达了作者对城市化的批判。C.“狗尾草黄了又绿”的意象,暗示了时光的流转与记忆的轮回。D.文章语言富有诗意,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赋予老墙生命感。8.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画线句:“老墙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斑驳的砖缝里藏着岁月的褶皱,风一吹,便抖落出几串往事的回响。”)9.文章结尾说“老墙不倒,乡愁便有了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宋史·范仲淹传》(节选)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少孤,贫甚,依戚里朱氏家,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也/少孤/贫甚/依戚里朱氏家/B.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也/少孤贫/甚依戚里/朱氏家/C.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也/少孤贫甚/依戚里朱氏家/D.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也/少孤/贫甚依戚里/朱氏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B.司理参军,宋代官职,掌管狱讼,相当于现代的司法官员。C.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帝王会在冬至举行祭天仪式。D.上疏,指臣子向帝王上奏章,文中指范仲淹向太后上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自幼孤贫,但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名臣。B.范仲淹敢于直谏,曾反对太后受朝,请求其还政。C.范仲淹因反对新政,被太后贬为河中府通判。D.范仲淹的言行体现了其刚正不阿、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5分)(2)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怀君”直接点题,“秋夜”点明时间,奠定了思念的情感基调。B.“散步咏凉天”中,“散步”表现诗人的闲适,“凉天”烘托出孤寂的氛围。C.后两句通过想象友人的状态,虚实结合,拓宽了诗歌的意境。D.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15.请结合全诗,分析“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艺术手法与情感表达。(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7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结合。(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悲苦。(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描绘了曹操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国潮”之风______,从故宫文创的爆红到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的出圈,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融合,让“老古董”焕发新生。国潮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______:既保留传统符号的精髓,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比如,某品牌将京剧脸谱融入运动鞋设计,______的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非遗剪纸与现代插画结合,在短视频平台______,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如火如荼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潜移默化B.方兴未艾革故鼎新别具一格润物无声C.如火如荼推陈出新别具一格润物无声D.方兴未艾革故鼎新独树一帜潜移默化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国潮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保留传统符号的精髓,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B.国潮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保留传统符号的精髓,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形式。C.国潮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既保留传统符号的精髓,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D.国潮的核心,是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既保留传统符号的精髓,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达形式。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国潮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B.国潮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源于传统与现代的碰撞。C.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是国潮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桥梁的原因。D.国潮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结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0.请根据下面的图表,概括“Z世代”(____年出生人群)的阅读偏好,并说明其意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80字。(5分)阅读类型占比阅读场景占比--------------------------------文学类35%纸质书40%社科类25%电子书35%科普类20%有声书25%其他20%————21.请以“青春的底色”为话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4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的这句诗道出了人生的漂泊与从容。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风雨,也会邂逅风景;会经历迷茫,也会收获清醒。请结合材料,以“逆旅中的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补全题目,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深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文本核心: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符号转译”与“精神传承”双路径。1.答案:D解析:D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强调“创造性转化需形式创新与精神传承统一”,并非仅靠精神传承。2.答案:C解析:C项“对比论证”错误,文章通过“故宫文创”“《只此青绿》”的例子,从两个维度并列论述创新路径,未使用对比。3.答案:C解析:A项“唯一路径”错误;B项“完全复刻”与原文“创新设计”矛盾;D项“就能”表述绝对。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核心:非遗保护的“政策支持”“活态传承”“数字化传播”三大路径。4.答案:D解析:A项“核心是扩大传播”错误,非遗核心是“活态传承”;B项“仅需政策支持”错误,材料二强调“传承人群培养”;C项“唯一路径”错误。5.答案:C解析:C项“完全解决所有困境”表述绝对,数字化是“提升效率”的手段,而非“万能药”。6.答案:①政策层面:国家战略支持,完善非遗保护体系;②传承层面:“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培养”,激活活态传承;③传播层面:数字化(短视频、直播)+产业融合(文旅、电商),突破地域限制。(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核心:以“老墙”为意象,抒发对乡村记忆、乡愁的眷恋。7.答案:B解析:B项“批判城市化”错误,文中老墙是“乡愁的载体”,表达的是对乡村记忆的珍视,而非批判城市化。8.答案:①修辞:比喻(老墙比作老者)、拟人(“沉默”“抖落”),赋予老墙人格化特征;②意象:“斑驳的砖缝”“岁月的褶皱”“往事的回响”,营造沧桑、怀旧的氛围;③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乡村往事的眷恋,为下文“乡愁有根”铺垫。(修辞2分,意象2分,情感1分)9.答案:①老墙是乡村的象征,承载着作者的童年记忆与乡土情怀;②老墙的“不倒”意味着乡村记忆的延续,乡愁便有了寄托的“根”;③这句话揭示了“传统与乡愁共生”的主旨,表达了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期盼。(每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解析(一)文言文阅读文本核心:范仲淹的生平与品格(勤奋、直谏、以天下为己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皮肤科痱子护理方案
- 2025年证券投资顾问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1年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试题汇编:动量
- 2025建筑工程设计合同
- 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 骨髓炎抗生素治疗指南培训
- 质量管理调研报告
- 幼儿园教师晋升职称述职报告
- 急诊科:各种急性中毒的处理方法
- 心理学精神分析
- 加氢站安全操作规程
-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放疗科头颈癌放疗副作用处理策略
- 2025年汽车外饰件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储罐施工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年重组人促红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消防法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考叉车题库1000道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化学翻转课堂的创新模式研究
- 泳池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
- 劳动技能的掌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