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免疫程序标准操作手册_第1页
养猪业免疫程序标准操作手册_第2页
养猪业免疫程序标准操作手册_第3页
养猪业免疫程序标准操作手册_第4页
养猪业免疫程序标准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猪业免疫程序标准操作手册一、免疫程序设计的核心原则免疫程序的制定需围绕猪场疫病防控需求、猪群生长阶段特性及疫苗生物学特性展开,确保免疫效果与生产效率的平衡。(一)疫病流行导向原则需结合区域疫病流行谱(如猪瘟、非洲猪瘟、口蹄疫的流行态势)与猪场历史发病记录(如繁殖障碍类疾病、呼吸道综合征的发生规律),优先防控高致病性、高传播性疫病。例如,在伪狂犬病阳性场,需强化伪狂犬疫苗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在蓝耳病活跃区域,需合理规划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时机。(二)猪群类别适配原则猪群按生理阶段分为仔猪(哺乳、保育、育肥前期)、育肥猪(育肥后期)、种猪(后备、经产、种公猪),免疫重点需差异化设计:仔猪需优先建立母源抗体衔接的主动免疫(如猪瘟、伪狂犬的早期免疫),降低断奶前死亡率;育肥猪需强化生长阶段疫病防护(如口蹄疫、支原体肺炎的免疫),保障生长性能;种猪需兼顾繁殖性能保护(如细小病毒、乙脑疫苗)与垂直传播阻断(如伪狂犬、蓝耳病的稳定免疫)。(三)疫苗特性依从原则不同疫苗的佐剂类型(油乳剂、铝胶佐剂)、毒株匹配度(如猪瘟疫苗的C株、兔化弱毒株)、免疫途径(肌肉注射、滴鼻、口服)决定了免疫程序的设计逻辑:油乳剂疫苗(如口蹄疫疫苗)需间隔4周以上免疫,避免免疫应激叠加;活疫苗(如伪狂犬滴鼻苗)需在母源抗体干扰低的阶段(如1-3日龄)实施,通过黏膜免疫建立早期保护;灭活疫苗(如圆环疫苗)需在仔猪母源抗体消退后(通常3-4周龄)启动,避免抗体中和。(四)法规合规性原则严格遵循《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强制免疫疫病,需按规定完成免疫密度与抗体监测;非强制免疫疫病(如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的免疫,需结合地方疫病防控要求与猪场生物安全规划。二、各阶段猪群免疫操作流程(一)仔猪免疫:从母源抗体到主动免疫的过渡1.哺乳仔猪(0-28日龄)1-3日龄:伪狂犬病活疫苗(滴鼻免疫),每头仔猪滴鼻0.5头份,通过鼻腔黏膜建立局部免疫,阻断野毒呼吸道感染;7日龄: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0.5ml,预防保育期呼吸道疾病;14日龄:圆环病毒2型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ml,降低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风险;21日龄:猪瘟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头份,衔接母源抗体衰减期,建立猪瘟免疫屏障。2.保育仔猪(28-70日龄)35日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ml,首次免疫;42日龄:伪狂犬病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头份,加强免疫,强化神经型伪狂犬防护;56日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ml,预防蓝耳病相关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症状。3.育肥前期(70-100日龄)84日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加强免疫,维持口蹄疫抗体水平至出栏;90日龄:猪瘟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头份,加强免疫,确保育肥期猪瘟抗体滴度。(二)育肥猪免疫:生长后期的疫病防护育肥猪(100日龄至出栏)的免疫需聚焦口蹄疫与猪瘟的抗体维持,若猪场存在猪丹毒或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可在100日龄追加对应灭活疫苗(每头2ml,肌肉注射),但需注意:出栏前21天停止免疫操作,避免疫苗应激影响屠宰性能;外购育肥猪需在入场后7天内完成口蹄疫、猪瘟的补免,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混群。(三)种猪免疫:繁殖性能与垂直传播的双重保障1.后备种猪(配种前)60日龄:伪狂犬病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头份;70日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80日龄:猪乙型脑炎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90日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配种前2周: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完成“基础免疫+2次加强”的免疫程序,确保配种后抗体水平稳定。2.经产母猪(妊娠、哺乳阶段)妊娠30天: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加强免疫,预防胚胎木乃伊化;妊娠60天:猪伪狂犬病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1头份,阻断垂直传播;妊娠90天: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稳定妊娠后期蓝耳病抗体;哺乳7天: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ml,通过母乳传递抗体给仔猪;断奶当天:猪瘟活疫苗(肌肉注射),每头2头份,维持种猪猪瘟抗体水平。3.种公猪每3个月: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ml/头)、猪瘟活疫苗(肌肉注射,2头份/头)、伪狂犬病活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ml/头)依次轮换免疫,确保精液携带抗体的稳定性。三、免疫操作关键环节控制(一)疫苗选择与管理采购渠道:优先选择农业农村部批准的正规生产企业疫苗,索要批签发证明与冷链运输记录;运输保存:活疫苗(如猪瘟、伪狂犬)需-15℃以下冷冻保存,灭活疫苗(如口蹄疫、圆环)需2-8℃冷藏,运输时使用专用冷藏箱,避免反复冻融;效期检查:使用前核对疫苗批号、有效期,观察瓶身是否有沉淀、破乳(灭活疫苗)或冻结(活疫苗),异常疫苗禁止使用。(二)接种操作规范器械准备:注射器、针头需经121℃高压灭菌30分钟,每注射5头猪更换1个针头,避免交叉感染;接种部位:仔猪(耳后肌肉)、育肥猪(颈部肌肉)、种猪(颈部或臀部肌肉),避免注射脂肪层或靠近关节;剂量准确:使用连续注射器(误差≤5%),活疫苗需用生理盐水稀释,灭活疫苗需充分摇匀,确保每头猪接种剂量一致。(三)免疫前后管理应激控制:免疫前后3天内,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200g/吨)与电解多维(100g/吨),降低疫苗应激;避免在转群、断水断料、高温高湿时段免疫;营养保障:免疫期间确保饲料蛋白质(≥16%)、氨基酸(赖氨酸≥0.8%)充足,提升免疫应答效率;药物干扰:免疫活疫苗前后7天,禁止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与抗生素(如氟苯尼考),避免抑制疫苗毒株复制。四、常见免疫问题处理(一)免疫失败排查若猪群出现疫病临床症状(如猪瘟的高热、皮肤出血点),需从三方面排查:疫苗因素:是否超期、保存不当、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匹配;操作因素:接种剂量不足、途径错误(如伪狂犬滴鼻苗改为肌肉注射)、器械污染;猪群因素:母源抗体过高(如仔猪过早免疫猪瘟)、免疫抑制(如圆环病毒感染导致淋巴细胞减少)。(二)过敏反应急救猪只接种后15分钟内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紫、倒地抽搐,需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1%浓度,仔猪0.5ml/头,育肥猪1ml/头,种猪2ml/头),同时颈部皮下注射地塞米松(5mg/头),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观察。(三)免疫副反应应对局部肿胀: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如油乳剂疫苗),可热敷(40℃温毛巾,每天2次,每次15分钟)促进吸收;发热厌食:免疫后1-2天出现体温升高(≤40.5℃)、采食量下降,可在饮水中添加阿莫西林(100g/吨)预防继发感染,2-3天内自行恢复。五、免疫记录与追溯管理(一)免疫档案建立猪场需建立电子+纸质双份免疫档案,记录内容包括:疫苗信息:名称、批号、生产企业、有效期、保存温度;接种信息:猪群类别、日龄、接种日期、接种途径、剂量、操作人员;异常记录:过敏反应、副反应、免疫失败的猪只耳号、处理措施。(二)追溯与评估每季度抽取10%猪只(覆盖各阶段)进行抗体检测(如猪瘟ELISA抗体效价≥1:64为合格),评估免疫效果;发生疫病时,通过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