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CS 1496-2023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1页
TCECS 1496-2023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2页
TCECS 1496-2023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3页
TCECS 1496-2023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4页
TCECS 1496-2023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用

人人文库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llectingandrecyclingof

recyclablemunicipalsolidwaste

T/CECS1496—2023

专用

主编单位武汉中天蓝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245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3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

技术规程专用

T/CECS1496—2023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4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人人文库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1.62540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2441202441

印数册

1—500

统一书号

:155182·1472

定价元

:33.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1810号

关于发布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

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年第一批协

《〈2020

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

、〉》(〔2020〕14),

由武汉中天蓝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院华中专用科技大学等单位编制

的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经协会市容环境卫生专业

《》,

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自

,,T/CECS1496—2023,

年月日起施行

20245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人人文库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前言

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是根据中

《》()

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

《〈2020、

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进行编制规

〉》(〔2020〕14)。

程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参考

,,

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

本规程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可回

5,:、、、

收物收集与利用可回收筛分垃圾开采与利用

、。

本规程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专用及专利本规程的发布

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市容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

归口管理由武汉中天蓝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武汉中天蓝固

。,,

体废物资源化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

(:

山大道光谷软件园栋层邮编邮箱

A715,:430073,:whztl2019@

163.com)。

主编单位人人文库:武汉中天蓝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院

华中科技大学

参编单位: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文华学院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长江清源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1·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大连广泰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九象云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晨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要起草人:陈朱琦王松林廖朱玮魏云春唐素琴

姚远李元元韩正平郑向群吴远柱

吴东彪杨家军侯鹏飞曾泽华周传斌

杨林李进何天旭桂林涛胡朝晖

薛映姜旺王思淇王里中刘卓

主要审查人:郭祥信陈朱蕾赵由才刘勇吴伟祥

金宜英张文伟

专用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

2…………………(2)

基本规定

3…………………(4)

可回收物收集与利用

4……(6)

一般规定

4.1………………(6)

收集

4.2……………………(6)

运输

4.3……………………(9)

分拣专用

4.4……………………(10)

再生利用

4.5………………(10)

残余物处置

4.6……………(13)

可回收筛分垃圾开采与利用

5……………(14)

一般规定

5.1………………(14)

渗沥液导排与处理

5.2………(14)

地下水污染阻隔

5.3…………(15)

好氧预处理

5.4……………(16)

堆体开采人人文库

5.5………………(17)

开采物筛分

5.6……………(18)

综合利用

5.7………………(18)

臭气控制

5.8………………(20)

安全与劳动保护

5.9…………(21)

用词说明

………(22)

引用标准名录

…………………(23)

附条文说明

:…………………(25)

·1·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requirements………(4)

()

4Collectionandutilizationofrecyclablewaste…………6

4.1Generalrequirements……(6)

4.2Collection………………(6)

4.3Transportation…………专用………………(9)

4.4Classification……………(10)

()

4.5Recycling………………10

4.6Disposalofresidues……(13)

5Miningandutilizationandofrecyclablewaste

()

fromscreenedagedlandfill……………14

()

5.1Generalrequirements……14

()

5.2Leachatedrainageandtreatment…………14

()

5.3Partitionof人人文库groundwaterpollution………15

5.4Aerobicpretreatment……(16)

5.5Mining…………………(17)

()

5.6Classification……………18

()

5.7Comprehensiveutilization………………18

()

5.8Odorcontrol……………20

5.9Safetyandlaborprotection………………(21)

Explanationofwording……(22)

Listofquotedstandards……(2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5)

·2·

1总则

1.0.1为规范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的技术要求做到综合利

用防治污染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

1.0.2本规程适用于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收集与再生利用和存

量垃圾中可回收筛分垃圾综合利用

1.0.3可回收垃圾利用技术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吸取

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论证可采用新工艺新技

,、

术新材料和新设备

、。

1.0.4可回收垃圾收集与利用除应符合本专用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标准的

规定

人人文库

·1·

2术语

2.0.1可回收物

recyclablewaste

适宜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

,、、、

制品废旧纺织品及其他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

、。

2.0.2可回收筛分垃圾

recyclablewastefromscreenedaged

landfill

存量垃圾在异位开采修复中经筛分后得到的适宜回收利用

的物料包括筛上轻质物筛下细料无机物颗粒等

,、、。

2.0.3可回收垃圾专用

recyclablemunicipalsolidwaste

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和可回收筛分垃圾的总称

、、。

2.0.4存量垃圾

agedlandfill

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库容饱和或终止作业的卫生填埋场中

留存的陈腐垃圾

2.0.5异位开采修复

ex-situexploitationremediation

在有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的条件下对存量垃圾进行开采或

开采并筛分开采出或筛分出的物料进行异地处理处置或利用的

填埋场生态修复技人人文库术

2.0.6分拣站

sortingstation

对收集的可回收物进行分拣清洗消毒打包存储等作业的

、、、、

分拣场所

2.0.7分拣中心

sortingcenter

除具备分拣站的基本功能外还具备分选拆解剪切破碎等

,、、、

专业化功能力并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分拣场所

,。

2.0.8回收利用

recycling

对可回收物的再生利用和对可回收筛分垃圾的综合利用

·2·

2.0.9再生利用

reutilization

对可回收物进行加工使之作为原料重新利用

,。

2.0.10综合利用

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对可回收筛分垃圾进行加工或处理使之作为原料重新利用

或形成新产品

2.0.11残余物

residues

可回收垃圾在回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废弃物

包括清洗过程产生的灰尘残渣清洗淤泥等

、、。

专用

人人文库

·3·

3基本规定

3.0.1城市尺度的可回收垃圾利用体系建设应纳入当地环境卫

生专业规划可回收垃圾利用体系包括可回收物利用系统和可回

收筛分垃圾利用项目

3.0.2可回收物利用系统应包括收集与运输分拣再生利用等

、、

环节实施垃圾分类的地区应建立可回收物利用体系并宜在规

。,,

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双碳管理理念

、、。

3.0.3可回收筛分垃圾利用项目应包括存量垃圾开采前堆体渗

沥液导排与处理库区地下水污染阻隔堆体专用好氧预处理堆体开

、、、

采开采物料分选及筛分产物综合利用等工艺单元实施生态修

、。

复的填埋场当采用异位开采修复工艺时有条件的宜进行可回收

,,

筛分垃圾综合利用

3.0.4可回收垃圾利用体系建设和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节能降碳工艺技术及设备设施应通过提高可回收

垃圾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残余物

2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产生的产品质量应符合

国家相关产品标人人文库准的规定再生制品或材料应标识再生利用

标志

3可回收垃圾的利用过程应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作业

时应配置劳动保护用品

4可回收垃圾利用场所应采取防火防爆防雷电等安全措

、、

施场所内应设置防火标志

,;

5可回收垃圾利用场所应编制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6可回收垃圾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过程产生的废水臭味

、、

·4·

残余物等污染物应源头管控和处理处置并应满足项目所在地环

境监管部门对环境空气质量臭味环境噪声污水排放废弃物排

、、、、

放的要求

专用

人人文库

·5·

4可回收物收集与利用

4.1一般规定

4.1.1可回收物利用系统应根据服务范围内可回收物产生量收

集与运输距离再生利用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布局等构建并应与再

、,

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有效对接在人员物流设施平台等方面实

,、、、

施融合

4.1.2可回收物利用系统应建立统计制度与统计核算方法并应

建立统计台账统计台账的保存期限不应少于年

。5。

4.1.3可回收物收集与再生利用过程应采用专用信息化手段宜运用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可

、、,

回收物回收利用信息平台和管理系统

4.2收集

4.2.1可回收物收集设施规模应满足服务范围内可回收物收集

需求并应根据服务区域人口数可回收物产生量可回收物分出

,、、

率暂存周期收集频次及后端实施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

、、,

确定人人文库

4.2.2可回收物收集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市容环卫工程项目

规范和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的有关规

》GB55013《》CJJ179

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可回收物宜按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制品废旧纺

、、、、

织品等类别收集分类投放至相应标志的收集设施也可联系回收

,,

利用人员上门收集

2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应满足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的

要求并应与可回收物运输车辆的装载方式相适应

,;

·6·

3可回收物收集宜采用互联网回收手段设置网络回收

“+”

平台

4.2.3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容量应按服务范围内人口数量可

回收物种类可回收物日排出量及清运周期计算并应满足使用

、,

需要

4.2.4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R

NaveA

ave=γEB(4.2.4)

式中N平均设置的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数量个

:ave———();

R服务范围内可回收物产生量可回收物类别识

ave———(t),

别分析方法及产生量按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采

样和分析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

》CJ/T313

统计专用

γ容重3

———(t/m);

E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容积3个

———(m/);

B垃圾设施填充系数取

———,0.75~0.9;

A可回收物清除周期次每日清除一次时取

———(d/),1,

每日清除一次时取以此类推

22,。

4.2.5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或收集点服务范围宜符合下列

规定

:人人文库

1城市居住小区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70m;

2镇区居住小区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

120m;

3每个自然村和农户集中点宜至少设置处可回收物分类

1

收集点并应设置在村口或垃圾收集车易于作业的区域

,;

4企事业单位宜根据可回收物量在合适位置至少设置处

1

可回收物分类收集点

4.2.6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收集设施的可回收物标志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

圾分类标志的有关规定外尚宜标志设施编号回

》GB/T19095,、

·7·

收企业及联系方式监督部门及投诉电话等内容

、;

2收集设施应满足投放者回收企业政府监管等的要求

、、;

3收集设施应设置在住宅区居民集中活动场所或出入通道

旁收集设施的位置应相对固定不得阻塞安全消防通道不得设

,,、,

置在市政道路上

4收集设施应采用阻燃耐酸碱腐蚀具有一定韧性承载力

、、、

及耐温性材料制造

5收集设施应密封防雨外观整洁标志规范

、、、。

4.2.7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回收率可按下式计算

R

R可回收物1

r=MR(4.2.7)

+1

式中R可回收物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回收率

:r———(%);

R统计期内可回收物的回专用收量根据实际数

1———,(t),

据统计

M统计期内生活垃圾清运量根据实际数据统

———(t),

计无实际数据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

,《

产生量计算及预测方法的有关规进

》CJ/T106

行估算

4.2.8可回收物分出率可按下式计算

n

人人文库Ri

i=

S可回收物∑1

=Q可回收物(4.2.8)

式中S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分出率

:———(%);

n分出的可回收物类别总数包括废纸类废塑

———,、

料废金属废玻璃制品废旧纺织品等

、、、;

Ri统计期内第i种可回收物的回收量根据实

———,(t),

际数据统计

Q可回收物统计期内可回收物产生量包括混合垃圾中

———(t),

的可回收物组分和被分类收集的可回收物可

·8·

回收物类别识别分析方法及其产生量按现行行

业标准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的

《》CJ/T313

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统计

4.3运输

4.3.1可回收物运输车辆应根据服务范围内生活垃圾中可回收

物清运量收集频率收集与运输距离及后端设施要求等因素合理

、、

配置

4.3.2可回收物运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

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应对可回收物来源去向数量

》CJJ205,、、、

重量以及运输车辆型号车牌号等信息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纳

,、,

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信息平台及管理系统

4.3.3可回收物运输车辆应在合适部位按专用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

圾分类标志的有关规定标注可回收物类别标志并

》GB/T19095,

应标注收运公司名称回收联系电话监管电话车辆编号委托单

、、、、

位名称等基本要素

4.3.4可回收物收运车辆应根据管理部门规定的路线和时间段

行驶并应合理安排可回收物收运路线和时间

,。

4.3.5可回收物收运车辆应保持外观干净整洁应采用密闭式车

辆条件不具备的应采取覆盖措施

,人人文库。

4.3.6可回收物利用系统的运输距离较远且有暂存需求时可设

置转运环节转运宜与生活垃圾转运站合并设置也可单独设置

。,。

4.3.7单独设置的可回收物转运站建设和运行除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和生活垃圾转运站

《》CJJ/T47《

运行维护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

》CJJ/T109,

规定

1转运站规模应根据服务范围内可回收物清运量暂存周

期收集与运输距离等因素合理确定

、;

2转运站暂存可回收物应采取安全措施控制叠放高度防

,,

·9·

止发生掉落倒塌或崩塌等情况

、;

3不同类别的可回收物应分开暂存并应在显著位置设有

标志

4转运站可根据后续再生利用的要求对可回收物进行简单

分拣和简单拆解有条件时转运站可搭建可回收物再使用的流通

,,

平台

4.4分拣

4.4.1可回收物分拣站的选址与规模应根据服务范围内可回收

物清运量收集频率及后端再生利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

、,

后综合确定

4.4.2可回收物分拣工艺应根据下游企业或后端再生利用的要

求结合可回收物类别破损度污染程度价专用值等因素经技术经

,、、、,

济比较后综合确定

4.4.3可回收物分拣人员工作时应统一着工作服佩戴口罩

,。

4.4.4可回收物清洗不得使用有毒有害和国家禁止的清洗剂

、。

4.4.5可回收物分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