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_第1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_第2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_第3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_第4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了解市民阶层的形成概况;知道大学兴起的概况。【过程与方法】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经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城市兴起以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了解大学的兴起使欧洲的教育出现新的变化,被认为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重点难点【重点】中世纪的城市和欧洲早期的大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谚语?2.中世纪西欧城市里生活的是什么人?他们的工作是怎样的?3.最初的大学是怎样开办起来的?开设了什么课程?【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中世纪的西欧有个奇怪的现象,城市想要独立,需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来获得,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法兰西的琅城自治。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阅读教材P42的第1段,思考:城市兴起的背景是什么?答案提示:从10世纪起,西欧经济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兴起。2.阅读教材P43第1段的内容,思考:(1)城市为什么要要求自治?答案提示: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2)城市取得自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案提示: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3.阅读教材P43第2段的内容,思考:(1)取得自由的城市有什么特征?答案提示:在自由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2)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答案提示: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教师总结:国王这样做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值得注意的是,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知识点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阅读教材P43、P44的第1、2段内容,思考:(1)城市的基本居民由哪些人组成?他们是如何而来的?怎样取得市民的身份?答案提示: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在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2)他们各自从事什么职业?答案提示: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2.阅读教材P44的第3段内容,思考:早期的资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知识点三大学的兴起1.阅读课本P44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说大学的兴起是“最美好的花朵”?答案提示: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这一现象就像美好的花朵。2.阅读课本P45第1段的内容,思考:大学的自治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提示: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3.阅读课本P45第2段的内容,思考:大学的课程设置有哪些?这种课程设置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基础课程: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再学习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课堂小结城市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的一个重大的现象,城市出现了,从而出现了城市居民,再进一步分化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西欧正朝着近代的历史逐步迈进。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西欧城市兴起后不断掀起反抗封建领主的斗争,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城市规模B.发展资本主义C.取消“什一税” D.争取自治权2.西欧城市居民争取城市自由或自治的常用斗争方式是()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B.行会联合和王权结盟C.市民公决和城市议会D.王朝战争和经济封闭3.在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取得()A.市议会法令 B.城市立法权C.“特许状” D.国王的控制权4.中世纪西欧的农奴要想取得自由身份需要在自由城市里住满()A.100天 B.一年零一天C.101天 D.一年5.★中古西欧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下列能够体现该谚语的是()A.当时的城市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B.在城市里没有法律约束,人人都有自由的身份C.农奴在自由的城市里居住一定时间,能够获得自由D.城市里文化氛围好,便于自由精神的传播6.在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A.市民阶层 B.大封建主阶级C.奴隶主阶级 D.农民阶级7.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播B.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C.大学的兴起D.城市的兴起8.大学兴起的时间是()A.公元前12世纪B.12世纪C.公元前2世纪D.2世纪9.★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学是为选拔官吏服务的B.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C.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D.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世纪大学规模较大,拥有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大学对就读学生没有地区和国籍的限制。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5—7年,内容为拉丁语和“三艺”。考试通过后可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学生可进一步学习“四艺”。“七艺”课程均通过的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并拥有做教师的基本资格。他们还可以选择进入神学院、法学院或医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摘编自袁锐锷、张季娟《外国教育史纲》(1)中世纪西欧大学主要开设什么课程?(2)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反映了什么问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把自行聚散、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在人烟稠密的乡村聚落和交通要道上,草市星罗棋布,构成地方市场的基础,不少颇具规模的草市后来发展成固定的商业居民点,上升为镇或县。——摘编自包伟民等《宋朝简史》材料二(北宋时)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变化……出现了一种既轻便而又易得原料的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材料四中古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摘编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等(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宋朝经济的发展情况?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四,中古西欧的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有什么历史意义?(3)宋朝城市和中古西欧城市在形成过程中,有哪些相同点?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世纪的大学基本上都没有校园和复杂的建筑群,只是一个享有特权的组织……学生从很远的地方赶来,集中到一起,从学者那里接受关于医学、哲学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摘编自[美]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印度或中东的城市最大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大学的特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世纪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答案:知能演练提升1.D2.A3.C4.B5.C6.A7.C8.B9.A10.参考答案(1)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2)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1.参考答案(1)发展:城市(镇)兴起,商业繁荣,纸币产生,海外贸易兴盛。说明:宋朝商业繁荣;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地位:经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