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叙事学基础:小说叙事的“底层逻辑”演讲人叙事学基础:小说叙事的“底层逻辑”01当代小说的叙事突围:从“传统”到“先锋”的演变02从“解码”到“建构”:小说叙事的创作实践03目录2025小说叙事专题选修课件各位同学: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开启“小说叙事专题”的学习之旅。作为从事文学教学与创作指导十余年的教师,我始终认为,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如何讲述故事”——叙事艺术是小说的“骨骼”,是让人物立起来、情节活起来、主题深下去的关键。本课程将以“理论解码—案例深耕—创作实践”为脉络,带大家从叙事学基础出发,深入当代小说的创新路径,最终落脚于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希望通过16次课的学习,你们不仅能成为优秀的“叙事解读者”,更能成长为富有创造力的“叙事建构者”。01叙事学基础:小说叙事的“底层逻辑”1从“故事”到“叙事”:概念的厘清初涉小说时,我们常把“读故事”等同于“读小说”,但二者有本质区别。美国叙事学家杰拉尔德普林斯在《叙事学词典》中指出:“故事是事件的序列,叙事是对这一序列的艺术化组织。”举个简单例子:原始事件:A杀了B,B是A的父亲。传统叙事:按时间顺序讲述A的成长、与父亲的矛盾、冲突爆发至谋杀的过程(如《俄狄浦斯王》)。现代叙事:从B的死亡现场倒叙,穿插A的日记、警方审讯记录,最后揭示血缘关系(如石黑一雄《别让我走》的局部处理)。这说明,叙事是对故事的“再编码”,同样的素材,不同的叙事策略会导向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发现,许多初学者习惯“平铺直叙”,正是因为尚未建立“叙事设计”的意识——这是我们第一阶段要重点突破的认知障碍。2核心要素:视角、时间与空间的三维坐标系2.1视角:故事的“观察之眼”1视角是叙事的“方向盘”,决定了读者“知道什么”“如何知道”。根据热拉尔热奈特的分类,常见视角可分为三类:2全知视角(上帝视角):叙述者知晓所有人物的内心与事件全貌(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优势是信息量大、格局开阔,但易削弱代入感。3有限视角(人物视角):以某一角色的感官与认知为限(如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白痴视角)。优势是真实感强,能制造“信息差”悬念,但需注意视角切换的合理性。4第一人称视角(叙述者即“我”):叙述者参与故事,其认知可能存在局限甚至偏差(如《洛丽塔》中亨伯特的“不可靠叙述”)。这种视角天然带有“自白”属性,适合心理深度挖2核心要素:视角、时间与空间的三维坐标系2.1视角:故事的“观察之眼”掘,但需避免“视角越界”(比如“我”不可能知道他人未表露的心理活动)。去年指导学生创作时,有位同学尝试用“双重第一人称”写校园悬疑,前半段以受害者视角展开,后半段切换为凶手日记——这种设计虽有新意,却因未处理好两个“我”的认知边界,导致逻辑漏洞。这提醒我们:视角选择需服务于主题,切换时必须设置“合理开关”(如信件、日记、回忆闪回)。2核心要素:视角、时间与空间的三维坐标系2.2时间:叙事的“折叠魔法”传统小说多采用线性时间(按事件发生顺序推进),但现代小说早已突破这一限制。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压缩:用“十年后”“次日”等跳跃性表述省略冗余过程(如《活着》中福贵从青年到老年的人生跨度)。延展:对关键场景进行慢镜头式描写(如《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细节铺陈)。错位:倒叙(从结局开始)、预叙(提前揭示未来)、循环(如《百年孤独》中“多年以后”的经典开头,形成宿命感)。我曾带学生分析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故事按“谋杀发生—追溯起因—还原现场”的非线性结构展开,这种时间错位不仅制造了悬念,更让读者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聚焦于“为何发生”的社会与人性追问。这说明,时间叙事的本质是“意义的重组”——通过调整时间顺序,引导读者关注作者想强调的核心。2核心要素:视角、时间与空间的三维坐标系2.3空间:叙事的“隐形角色”空间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是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活性元素”。福柯提出“空间叙事学”,认为“场所精神”会影响人物行为模式。例如:封闭空间(如房间、车厢):易强化压迫感与冲突(如《雷雨》中的周公馆)。开放空间(如草原、大海):常象征自由或孤独(如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大海)。复合空间(如城市中的老街区与新商圈):可隐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如金宇澄《繁花》中的上海)。我在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老城区时,有位同学以“拆迁中的四合院”为背景创作,通过老墙根的青苔、门框上的春联、客厅里的老座钟等空间细节,细腻呈现了老人对旧居的眷恋——这正是空间叙事的魅力:让场景“说话”,比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更具感染力。02当代小说的叙事突围:从“传统”到“先锋”的演变1传统叙事的“边界”与“局限”20世纪前的经典小说(如狄更斯、托尔斯泰)多以“真实性”为核心,强调情节的因果逻辑、人物的典型性、主题的明确性。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易读性强,能快速引发共鸣,但也存在局限:情节过度依赖“冲突—发展—高潮—结局”的闭合结构,易陷入套路化(如“英雄之旅”模式被反复使用)。人物塑造偏向“扁平”或“典型”,难以呈现现代社会个体的复杂性(如“好人全好、坏人全坏”的脸谱化问题)。主题表达趋于直白,缺乏多义性(如“善有善报”的道德训诫式结尾)。我在给本科生讲授《外国文学》时,常有学生困惑:“为什么读托尔斯泰会流泪,读某些当代小说却‘看不懂’?”这恰恰说明:当社会文化语境发生变化(如后现代思潮兴起、信息爆炸时代来临),读者的阅读期待也在改变——传统叙事已无法完全满足新的表达需求。2当代叙事的“创新图谱”近三十年的中外小说创作中,叙事创新呈现出四大趋势,我们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2当代叙事的“创新图谱”2.1碎片化与拼贴:解构线性逻辑3241后现代小说常打破“完整故事”的幻觉,采用碎片化叙事(如残页、日记、对话体拼接)。例如:这种叙事策略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隐喻——我们的生活本就是被社交媒体、碎片化信息切割的“拼贴画”。中国作家格非的《褐色鸟群》:通过多个版本的“回忆”拼贴,模糊真实与虚构的边界,探讨“记忆的不可靠性”。美国作家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穿插脚注、附录、不同字体的文本,模拟信息时代的“信息过载”体验。2当代叙事的“创新图谱”2.2多重视角与复调:消解“权威叙述”STEP1STEP2STEP3STEP4传统小说多有一个“主导视角”(如全知叙述者),而当代小说常采用“复调叙事”(巴赫金提出),让多个声音平等对话。例如: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傻子二少爷”的视角为主,穿插土司、太太、仆人的回忆,每个视角都带有局限性,共同拼出“权力瓦解”的全景。米切尔的《云图》:六个不同时代、身份的故事交叉叙述,每个故事的叙述者都成为下一个故事的“读者”,形成“故事中的故事”的嵌套结构。这种设计打破了“唯一真理”的神话,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多元性”——正如我们对同一事件的记忆,总因立场不同而千差万别。2当代叙事的“创新图谱”2.3元叙事:暴露“叙事的虚构性”元叙事是“关于叙事的叙事”,叙述者直接跳出来讨论“如何讲故事”,刻意提醒读者“这是小说”。例如: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小说开头描写“你”在书店买了一本《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却发现书有错页,于是开启寻找“完整文本”的过程——这种设计解构了“真实/虚构”的二元对立,让读者参与到叙事建构中。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叙述者多次打断故事,讨论“我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接下来该怎么写”,甚至承认“有些情节是我编的”。元叙事看似“破坏沉浸感”,实则是对“小说本质”的深刻反思——正如博尔赫斯所说:“所有的文学都是对自身的注释。”2当代叙事的“创新图谱”2.4跨媒介叙事:融合图像、声音与文字04030102数字时代的小说开始突破“纯文字”限制,融入图像、符号、排版设计等元素。例如:大卫伊格内托的《疯狂山脉》:在文本中插入“古文明浮雕”“探险队笔记手绘图”,增强“真实感”。中国作家双雪涛的《聋哑时代》:部分章节采用“漫画分镜式”排版,用空行模拟画面切换,暗合主人公“观察式”的叙事视角。这种创新并非“技术炫技”,而是回应了“读图时代”读者的接受习惯——文字与图像的配合,能创造更立体的感官体验。03从“解码”到“建构”:小说叙事的创作实践1写作前的“叙事设计清单”创作不是“想到哪写到哪”,而是需要提前规划叙事策略。我结合多年指导经验,总结了一份“叙事设计清单”,供大家参考:|维度|问题清单||------------|--------------------------------------------------------------------------||主题目标|我想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什么?(是人性、时代困境,还是个体成长?)||视角选择|用全知、有限还是第一人称?视角是否需要切换?切换的“触发点”是什么?|1写作前的“叙事设计清单”|时间结构|线性还是非线性?是否需要倒叙、预叙?时间跳跃的“节奏”如何控制?||空间设计|场景选择(如城市/乡村、封闭/开放)?空间细节(物品、气味、声音)如何服务主题?||叙事腔调|语言风格是冷峻、诗意,还是幽默?是否需要“不可靠叙述”制造悬念或反讽?|以我指导的一位学生的毕业作品为例:她想写“代际沟通”主题,最初选择全知视角,时间线性推进,但故事显得平淡。后来调整为“奶奶的日记本+孙女的采访记录”的双重视角,时间上穿插奶奶的青年时代与孙女的当下生活,空间聚焦于老房子的客厅(摆放着奶奶的旧相册、孙女的笔记本电脑)——这种设计让“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更直观,最终作品入选了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作集。2常见问题与修正策略2.1问题一:视角混乱,信息越界表现:第一人称叙述者突然“知道”他人未透露的心理活动(如“我看到他转身,其实他心里很痛苦”);全知视角在切换时缺乏过渡(如前一段写A的内心,下一段直接跳到B的动作,无任何提示)。修正:明确视角边界,第一人称仅保留“我”能观察或推测的信息(如“他转身时肩膀微微发抖,我猜他可能很难过”);全知视角切换时,用“此时,在另一条巷子里”“与此同时”等过渡句提示。2常见问题与修正策略2.2问题二:时间跳跃生硬,节奏失衡表现:从“大学毕业”直接跳到“十年后”,中间缺乏“时间标记物”(如“那年冬天的雪特别大,再见面时,我们都已过了而立之年”);关键场景描写过于简略(如“他和父亲大吵一架”仅用一句话带过,错失情感爆发点)。修正:时间跳跃时,加入具体的“时间符号”(季节、节日、标志性事件);关键场景采用“慢叙述”,细化动作、对话、环境细节(如“父亲的茶杯在桌上震了震,茶水溅在他褪色的蓝布衫上,像朵突然绽放的墨花”)。2常见问题与修正策略2.3问题三:空间沦为“背景板”,缺乏活性表现:场景描写停留在“房间有一张床、一张桌子”的罗列,与人物心理、情节发展无关。修正:让空间“参与”故事——如写“分手”场景,可通过“窗外的雨越下越大,打湿了她落在沙发上的围巾,那是我去年冬天送她的”,用潮湿的围巾隐喻“关系的冷却”;写“归家”场景,用“楼道里熟悉的煤球味”触发人物的童年回忆,连接过去与现在。3实战训练:从“微叙事”到“完整创作”为帮助大家将理论转化为能力,我设计了阶梯式训练:3实战训练:从“微叙事”到“完整创作”3.1微训练(100-300字)视角转换练习:用“妈妈的手机相册”视角,描写“我”的生日聚会(避免直接写“妈妈”的心理,通过照片的排列、备注、模糊的光斑传递情感)。时间错位练习:以“现在”为起点,倒叙一个“后悔的瞬间”,在结尾用“此刻,我摸着口袋里的旧钥匙,突然想起那天他说……”回到当下。3.3.2片段训练(500-1000字)选择一个常见事件(如“搬家”“同学会”“医院陪护”),尝试用非传统叙事策略重写:用“物品视角”(如旧台灯)见证搬家过程;用“多段聊天记录”拼贴同学会的真相;用“病历本+日记”交叉叙述医院陪护的昼夜。3实战训练:从“微叙事”到“完整创作”3.1微训练(100-300字)3.3.3完整创作(3000-5000字)结合“叙事设计清单”,完成一篇原创小说。要求:至少采用一种创新叙事策略(如碎片化、元叙事、跨媒介元素),并在创作后记中说明“为何选择这种策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我会逐篇批改,重点关注“叙事策略与主题的匹配度”。结语:小说叙事是“有限中的无限”同学们,小说叙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有规则的“手艺”(需要掌握视角、时间、空间的基本逻辑),又是无边界的“艺术”(可以突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与家校沟通方案
- 具身智能+建筑工地智能安全监管方案可行性报告
- 具身智能+城市交通流预测与管理方案可行性报告
- 具身智能+老年人陪伴护理机器人技术评估方案可行性报告
- 贵州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母婴用品行业直播营销全景策略方案
- 露营烧烤酒馆运营方案
- 露营大会方案策划书范文3
- 画室怎么招生方案
- 音乐餐吧全年营销活动策划方案以及营销计划表
- 高中英语新课标3000词汇表(新高考)
- 宣传物料印刷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黑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2025年人才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 初中生心理健康家长会
- 手术室与科室沟通内容
- 【MOOC】健康传播:基础与应用-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幼儿园课件-中班科学课件:《种子在哪里》
-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 基于人工智能的供应链物流优化合同
- 20以内的加法口算练习题4000题 20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