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故事续编范例课件_第1页
20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故事续编范例课件_第2页
20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故事续编范例课件_第3页
20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故事续编范例课件_第4页
2025 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故事续编范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为何要做“拼音故事续编”?设计理念的深层思考演讲人01为何要做“拼音故事续编”?设计理念的深层思考02“续编什么?怎么续编?”教学目标与策略的精准定位03“看范例,学方法”——经典故事续编案例解析04“从课例到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路径05“避坑指南”——教学中需注意的四大问题目录2025小学一年级语文拼音故事续编范例课件作为深耕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的一线教师,我始终相信:拼音不应是枯燥的符号游戏,而应成为连接语言与生活、文字与想象的桥梁。2025年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更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核心素养,拼音故事续编正是契合这一要求的创新载体。今天,我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设计理念、实施策略到范例解析,系统梳理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路径。01为何要做“拼音故事续编”?设计理念的深层思考1回应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6-7岁)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对“故事”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能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形式理解情节,但对孤立的拼音字母(如b、p、m、f)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我曾做过课堂观察:单纯的拼音拼读练习中,30%的学生会在10分钟后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在“给拼音故事画结尾”的活动中,90%的学生能保持20分钟以上的专注——这印证了“故事化学习”对低龄儿童的吸引力。2破解拼音教学的现实困境传统拼音教学常陷入“机械拼读-反复书写-遗忘循环”的怪圈。学生能准确拼读“d-ú→dú(读)”,却难以在“我dú了一本故事书”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能背熟“j、q、x,小淘气,见了ü眼就挖去”的口诀,却在“小松鼠qù森林”的句子中漏写两点。故事续编恰好提供了“语境化运用”的场景:学生需要在续编情节时,主动调用学过的拼音(如人物对话、动作描述),将“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输出”。3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要结合生活情境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发展想象力。”拼音故事续编正是“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双重载体:学生既要准确使用拼音表达(语言能力),又要基于原文情节展开合理联想(思维能力),更要在续编中融入生活经验(文化自信)。以《小熊过桥》续编为例,学生需先回顾“小熊害怕→小鲤鱼鼓励→勇敢过桥”的主线,再思考“过桥后小熊会做什么”,这一过程既巩固了“xiǎoxióng(小熊)、dàqiáo(大桥)”等拼音,又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02“续编什么?怎么续编?”教学目标与策略的精准定位1三维教学目标的设定1基于新课标与学生实际,我将拼音故事续编的教学目标拆解为三个维度:2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拼读、书写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常用音节(如人物名称、动作动词);掌握“开头-发展-结尾”的简单故事结构,续编内容与原文情节连贯。3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回顾原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从画面找线索→联系前文想逻辑→结合生活补细节”的续编方法。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拼音学习的兴趣,体会“用拼音讲自己的故事”的成就感;培养想象力与语言表达的自信心。2续编的四大核心策略在实践中,我总结出“观察-关联-想象-规范”四步策略,帮助学生突破续编难点:2续编的四大核心策略2.1观察:从插图中提取关键信息一年级拼音故事多配有色彩鲜明的插图(如人教版语文上册《小蜗牛》的连环图),这些插图是续编的“隐形剧本”。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按“整体-局部”的顺序观察:首先观察画面主体(谁?在哪里?),再关注细节(人物表情、动作,周围有什么物品)。例如续编《拔萝卜》时,学生通过观察原图中“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猫”的排列顺序,能自然联想到“接下来可能加入小老鼠帮忙”,并准确拼出“xiǎolǎoshǔ(小老鼠)”的音节。2续编的四大核心策略2.2关联:与原文保持逻辑连贯续编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接力赛跑”。我会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立关联:“原文中主人公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如果问题解决了,他可能会有什么新行动?如果没解决,可能需要谁帮忙?”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原文讲“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续编时需关联“雪停了,小画家们会做什么”,学生可能想到“一起堆雪人”,并拼出“duīxuěrén(堆雪人)”,既延续了“雪地”场景,又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2续编的四大核心策略2.3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合理延伸一年级学生的想象需要“支架”,我常用“五感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引导。例如续编《比尾巴》时,除了“谁的尾巴长”,可以问:“小猴子摇尾巴时,可能会发出什么声音?”“小兔子的短尾巴摸起来像什么?”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会说“小猴子尾巴摇起来‘沙沙沙’,像扫落叶”,并拼出“shāshāshā(沙沙沙)”,既生动又符合拼音学习重点。2续编的四大核心策略2.4规范:从“说”到“写”的梯度训练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书写能力有限,我采用“口头续编→画图辅助→拼音书写”的梯度:首先鼓励学生用口语讲述(不要求拼音),重点关注情节合理性;然后用简笔画记录关键情节(如用太阳符号表示“晴天”);最后将关键词句用拼音写在图旁(如“qíngtiān(晴天)”“wánshuǎ(玩耍)”)。这种“先输出语言,再转化为拼音”的方式,降低了畏难情绪,我曾带的班级中,85%的学生能在3次练习后独立完成5-8句的拼音续编。03“看范例,学方法”——经典故事续编案例解析“看范例,学方法”——经典故事续编案例解析为帮助教师更直观理解,我选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个经典拼音故事,展示原文与学生续编范例,并标注“教学亮点”。1案例一:《小熊过桥》(原文节选)小竹桥,摇摇摇,有只小熊来过桥。立不稳,站不牢,走到桥上心乱跳。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学生续编范例(小宇,7岁):xiǎoxióngkūzhejiàomāmā,zhèshíyìzhīxiǎolǐyútīngjiànle,tātànchūtóushuō:“xiǎoxióngbiépà,nǐxiǎngxiàngzìjǐzǒuzàipíngtǎndecǎodìshàng,jiùbúhuìyáole!”xiǎoxióngdūnxiàlái,shēnshēnhūxīleyíxià,yòngxiǎotuǐchǐzheqiáobǎn,1案例一:《小熊过桥》(原文节选)yíbùyíbùgānggāngjìngjìngzǒuguòleqiáo。guòqiáohòu,xiǎoxióngduìxiǎolǐyúshuō:“xièxienǐ,wǒyǐhòuyàoduōliànxí,búzàipàqiáole!”教学亮点分析:拼音准确性:正确拼读“xiǎolǐyú(小鲤鱼)、píngtǎn(平坦)、gānggāngjìngjìng(稳稳静静)”等音节,尤其“jìng”(静)的后鼻音、“chǐ”(踩)的翘舌音处理到位。1案例一:《小熊过桥》(原文节选)情节连贯性:延续了“小熊害怕→获得帮助→克服困难”的主线,加入“小鲤鱼鼓励”的新角色,符合原文中“桥下流水”的场景设定。生活经验融入:“深吸一口气”“用小腿踩着桥板”是学生日常走路、过独木桥的真实体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2案例二:《小松鼠找松果》(原文节选)秋天到了,小松鼠要找松果存起来过冬。他跑遍松树林,可是松果都被风吹到草丛里、石头下了。小松鼠扒开草丛找,掀开石头找,终于找到了一颗小松果。学生续编范例(朵朵,6岁):xiǎosōngshǔnázhesōngguǒgāoxìngjíle,tāzhèngxiǎngbǎsōngguǒcángdàoshùdònglǐ,tūránkànjiànyìzhīxiǎotùzikūzheshuō:“wǒdewōliméiyǒuchīdele,kěyǐgěiwǒyìdiǎnsōngguǒma?”xiǎosōngshǔxiǎnglexiǎng,bǎsōngguǒchāichéngliǎngbàn,2案例二:《小松鼠找松果》(原文节选)shuō:“wǒgěinǐyíbàn,wǒzàiqùzhǎolìngyíbàn,dōucúnqǐlái,dōngtiānwǒmenyìqǐchī!”xiǎotùzixiàole,liǎngzhīxiǎodòngwùshǒulāshǒuqùzhǎosōngguǒle。教学亮点分析:情感价值渗透:通过“分享松果”的情节,传递了“互助”的美好品质,符合一年级“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德育目标。拼音运用灵活:准确使用“chāichéng(拆开)、liǎngbàn(两半)、dōngtiān(冬天)”等生活化音节,避免了生僻字,符合“常用音节优先”的教学原则。2案例二:《小松鼠找松果》(原文节选)画面感营造:“小松鼠扒开草丛”“小兔子哭着请求”等细节,通过动作描写让故事更生动,学生能边读边在脑海中“放电影”。3案例三:《比尾巴》(原文节选)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生续编范例(浩浩,7岁):hòulái,xiǎogǒupǎoguòláiwèn:“shuídewěibāyǒuyòng?”xiǎohóuzishuō:“wǒdewěibākěyǐgōuzhùshùzhī,dǎdàngqiūqiān!”xiǎotùzishuō:“wǒdewěibāsuīránduǎn,dànshìkěyǐgàosùpéngyǒu‘yǒuwēixiǎn’!”xiǎosōngshǔshuō:“wǒdewěibākěyǐdāngbèizi,dōngtiānkěnuǎnhuole!”dàjiādōuxiàole,yuánláiměigèdewěibādōuyǒuyòngchù!3案例三:《比尾巴》(原文节选)教学亮点分析:问题驱动创新:通过“小狗提问”引出新话题“尾巴的用处”,将原文的“比长短”拓展为“比功能”,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拼音与生活结合:“gōuzhù(勾住)、dǎdàng(打荡)、bèizi(被子)”等音节均来自学生日常生活场景,符合“在生活中学语文”的理念。口语化表达:使用“可暖和了”“都有用处”等口语化短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避免了成人化表达。04“从课例到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路径1课前准备:选好“种子故事”是关键选文标准:优先选择情节简单、有“留白”的故事(如《青蛙写诗》中“谁来当小逗号”的疑问);插图清晰,能激发想象(如《雨点儿》中“大雨点儿、小雨点儿落在哪里”的对比图);涉及常用音节(如“朋友、帮助、开心”等高频词)。工具准备:制作“续编提示卡”(含问题支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主人公会说什么?”);打印故事插图,方便学生指认细节;准备拼音田字格本,规范书写格式。2课堂实施:“三阶段”教学流程2.1第一阶段:激活兴趣,回顾原文(10分钟)通过动画配音、角色扮演等方式复习原文。例如教学《小熊过桥》时,我会让学生模仿小熊的语气读“妈妈,快来呀!”,并提问:“小熊过桥后,可能会对帮助他的人说什么?”“如果下次再遇到小桥,他会怎么做?”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2课堂实施:“三阶段”教学流程2.2第二阶段:方法指导,小组合作(20分钟)示范续编:教师用“慢动作”展示续编过程,边想边说:“我看到插图里小熊的表情从害怕变成了微笑,所以他可能成功过桥了;原文里小鲤鱼在桥下,可能会鼓励他……”小组讨论:4人一组,用“续编提示卡”互相提问(如“你觉得小熊会感谢谁?”“他的动作是什么样的?”),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拼音基础较弱的学生,用“你会拼‘感谢’吗?我帮你想想,g-ǎn→gǎn,xiè→xiè”等方式个别辅导。2课堂实施:“三阶段”教学流程2.3第三阶段:分享评价,修改提升(15分钟)展示分享:请2-3组学生上台讲述续编故事,其他学生用“拼音小考官”的身份检查音节是否正确(如“他拼对了‘xièxie(谢谢)’吗?”),用“故事小评委”的身份评价情节是否合理(如“小熊过桥后去买糖果,这个想法有趣吗?”)。修改完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用彩色笔修改错误的拼音(如将“xio”改为“xiǎo”),补充遗漏的细节(如“小熊拉着小鲤鱼的手”),最后将续编故事贴在班级“拼音故事墙”上展示。3课后延伸:让续编从课堂走向生活亲子续编:布置“和爸爸妈妈一起续编”的家庭作业,家长用文字记录孩子的口头续编,重点关注“是否用了学过的拼音”“情节是否有趣”。跨学科融合:结合美术课,让学生为续编故事配插图;结合音乐课,为故事编简单的儿歌(如“小熊过桥不怕难,小鲤鱼来帮忙,拼音宝宝来站队,大家一起笑开颜”)。05“避坑指南”——教学中需注意的四大问题1避免“重情节轻拼音”部分学生可能沉迷于编故事的趣味,忽略拼音的准确性。教师需在评价中设置“拼音小明星”“情节小达人”双奖项,强调“正确拼读是续编的基础”。例如在评价表中,拼音占50%(正确拼读、书写规范),情节占30%(连贯、合理),语言占20%(生动、口语化)。2尊重差异,分层指导对拼音基础较弱的学生,可降低要求(如只续编1-2句关键句,用“→”符号连接情节);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加入对话(如“小熊说:‘谢谢你,小鲤鱼!’小鲤鱼说:‘不用谢,你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