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语文下册2025年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下册2025年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下册2025年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下册2025年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下册2025年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三年级语文下册2025年模拟押题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医护人员临危不惧,逆行而上,用专业和爱心守护着人民的健康。B.这幅画笔触细腻,色彩斑斓,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高超的艺术造诣,观者无不叹为观止。C.近期,一些网络热词被过度使用,甚至到了滥竽充数的地步,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都被消解了。D.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市政府在城市绿化、道路修缮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B.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虚假信息,我们应保持警惕,不能不加以辨别和分析,以免上当受骗。C.是否坚持体育锻炼,不仅关系到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D.如何有效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3.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1)这使得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2)这种灵活性赋予了生物体强大的生存能力。(3)许多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灵活多变的行为模式。(4)它们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的生存策略。A.(3)(2)(4)(1)B.(3)(4)(1)(2)C.(2)(3)(4)(1)D.(4)(3)(2)(1)4.仿照下面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主题相关。示例:书籍是横渡时间之河的航船。(1)______(2)______(3)______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医疗,从个性化推荐到科学研究,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伦理问题。例如,算法偏见可能导致歧视和不公;数据隐私泄露风险日益增加;机器意识的产生是否会引发新的哲学思考;人类与AI的关系将如何界定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审慎的应对。(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挑战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论述类文本】数字时代,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产生、传播和消费。这既为知识获取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观点和知识,但也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导致视野狭隘、认知偏差。此外,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泛滥,更是对公众理性判断和决策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提升媒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必修课。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对信息来源的辨别能力、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更包括对信息价值的评估能力、对信息伦理的遵守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和创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则要求我们不盲从权威,不轻信表象,能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从而形成自己理性的判断。在信息纷繁复杂的当下,唯有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信息海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时代的主人。6.下列对文中“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息茧房指算法根据用户的偏好筛选信息,导致用户只能接触到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B.回音室效应指人们在封闭的社交圈中不断听到相似的观点,从而强化自身原有立场。C.这两种效应都会导致用户视野狭隘,难以接触到多元化的信息和观点。D.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是数字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必然结果,无法避免。7.下列对文中“媒介素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媒介素养是数字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B.媒介素养主要指辨别信息来源真伪的能力。C.媒介素养包含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估的能力。D.媒介素养要求遵守信息传播的伦理规范。8.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时代的信息爆炸式增长完全带来了便利,没有带来任何挑战。B.只要具备媒介素养,就能完全避免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影响。C.批判性思维与媒介素养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种能力。D.要想成为数字时代的主人,就必须同时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9.请结合原文,谈谈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义。【文学类文本】【原文略】10.小说中的人物“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1.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根被遗忘在路边的拐杖。”12.小说以“雨中的琴声”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13.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小说结尾“我最终没有再去找那位弹琴的老人”的理解。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7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文惠君曰:“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吾欲养生,其可得乎?”庖丁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夫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然(xiāorán):拟声词,象牛皮被刀分开的声音。B.踦(yǐ):同“倚”,依靠。C.骛然(hūrán):拟声词,象牛骨与筋肉分离的声音。D.肯綮(kěnqǐng):指筋骨结合的地方。1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顺着牛的自然结构,用刀顺着筋骨的间隙入刀,顺着骨节间的空处切入,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下刀。B.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即使对于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用刀,何况是大的骨头呢!C.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我听了庖丁的话,从中得到了养生的道理。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所追求的是“道”,它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16.文中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7.庖丁认为他的解牛技术“进乎技矣”,结合文末对话,谈谈你如何理解他所说的“道”与“养生”的关系。(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8~19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描写对抒发诗人的情感有何作用?19.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诗的理解。四、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身经历或观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姓名和所在学校。试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C解析思路:滥竽充数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也比喻无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的人。此处用来形容网络热词被过度使用导致其意义被消解,使用对象错误,应改为“鱼目混珠”。2.C解析思路: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B项,不合逻辑,“不能不加以辨别和分析”否定失当,应去掉“不能不”。D项,搭配不当,“解决”与“挑战”不搭配,可将“挑战”改为“问题”。C项,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清晰,没有语病。3.A解析思路:分析句子逻辑关系,(3)句引出话题“生物行为模式”,(2)句“这种灵活性”指代(3)句内容,(4)句具体阐述如何体现灵活性,(1)句“这”指代(4)句内容,总结灵活性带来的结果。故排序为(3)(2)(4)(1)。4.(1)知识是照亮前行道路的灯塔。(2)学习是探索未知世界的地图。(3)思想是滋养心灵的甘泉。解析思路:仿写句子要注意与示例句式相同(“……是……的……”),主题相关(书籍、学习、知识的作用),并具有比喻义。示例句将书籍比作横渡时间之河的航船,强调其跨越时空的作用。仿写时需选择合适的本体和喻体,使句子符合要求。5.(1)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伦理问题。(2)人工智能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算法偏见、数据隐私泄露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审慎应对,以确保其健康发展并真正造福人类。解析思路:(1)概括句需抓住材料主要信息。材料前半部分讲人工智能发展的潜力和应用,后半部分讲其带来的挑战和伦理问题。概括句应包含这两方面内容。(2)谈看法需结合材料内容。材料提到了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等具体问题,回答时应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强调需要采取措施解决等。二、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6.D解析思路:原文说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之一是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和“回音室效应”,但并未说这是“必然结果”,也不能说“无法避免”,D项说法过于绝对。7.B解析思路:原文说媒介素养包含“对信息来源的辨别能力、对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对信息价值的评估能力、对信息伦理的遵守能力”,B项只提到了其中一点,说法片面。8.D解析思路:A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承认了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B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媒介素养有助于应对虚假信息,但并非完全避免。C项说法错误,原文将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并列提出,认为两者都重要。D项符合原文,原文最后强调要成为数字时代的主人,需要同时具备两者。9.培养青少年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辨别信息真伪,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不盲从权威;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解析思路:谈意义需结合批判性思维和媒介素养的作用。批判性思维有助于辨别、分析、评估信息,独立思考。媒介素养要求遵守伦理。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更好地辨别信息、理性思考、负责任地使用媒介,这对他们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学类文本】10.“我”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善于观察、内心敏感细腻的人。从“我”对老人弹琴行为的关注和描写可以看出其善良和同情心;从“我”注意老人弹琴时的环境、动作、神态等细节可以看出其善于观察;从“我”被琴声打动、内心受到触动可以看出其内心敏感细腻。解析思路:分析人物性格需结合文中描写人物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的语句。本题需找出文中体现“我”性格特点的细节进行分析概括。1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的影子比作“被遗忘在路边的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影子在夕阳下的形态,也暗示了老人孤独、寂寞、被遗忘的状态,为下文情节发展和表达“我”对老人的同情之情做了铺垫。解析思路:赏析句子需分析其表达效果。先指出修辞手法(比喻),再分析本体和喻体,说明喻体特点,以及该比喻的作用(写形态、暗示情感、铺垫情节等)。12.以“雨中的琴声”为题,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雨天),设置了悬念(琴声从何而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线索(琴声),渲染了安静、略带伤感的氛围,突出了琴声在雨中传出的美妙和感染力,也暗示了老人孤独的境遇和琴声的象征意义。解析思路:分析标题作用需从多个角度思考:点明时间地点、设置悬念、交代线索、渲染氛围、突出主题、象征意义等。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13.“我最终没有再去找那位弹琴的老人”,是因为“我”可能学业繁忙,或者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关心他人;也可能“我”认为老人的生活状态已定,自己的关心无法改变什么;也可能“我”想通过这次经历得到启示,但并未付诸行动。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句结尾都表现了“我”在经历感动和思考后,未能将善良和同情心持续实践下去的遗憾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将感动转化为行动并不容易。解析思路:理解结尾需结合全文主旨和人物情感。分析可能的现实原因,更要分析其在情感和主题上的表达作用。通常这类结尾会留有悬念或引人思考,考生应抓住关键信息,表达自己的理解。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7题。14.A解析思路:向然(xiāorán)是象声词,模拟的是皮骨分离的声音,而非牛皮被刀分开的声音。15.D解析思路: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意思是“即使对于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用刀,何况是大的骨头呢!”,其中“肯綮”指筋骨结合的地方,“大軱”指大的骨头或筋骨交错的地方。D项翻译错误,“乎”是语气助词,无实义。16.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体现在:眼力已不重要,凭精神去接触;感官停止作用,而精神在运行;顺着牛的自然结构下刀;不碰筋骨结合处,何况是大的骨头。解析思路:概括庖丁技术高超的方面,需找出文中描写其技术的语句进行分析。如“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等,从中提炼关键信息进行概括。17.庖丁所说的“道”是指解牛的规律、技巧的最高境界,即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避开阻碍的哲学思想。养生也是如此,要顺应身体的自然规律,保养精神,避开损伤身心的事物,才能健康长寿。庖丁用解牛来比喻养生,说明掌握事物的规律并顺应规律行事,是养生保健的关键。解析思路:理解“道”与“养生”的关系,首先要理解庖丁所言之“道”的内涵,即解牛的规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