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14∕T 41-2022 瓦屋春雪绿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1页
DB5114∕T 41-2022 瓦屋春雪绿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2页
DB5114∕T 41-2022 瓦屋春雪绿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3页
DB5114∕T 41-2022 瓦屋春雪绿茶加工技术规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20

CCSB35

DB5114

四川省(眉山市)地方标准

DB5114/T41—2022

瓦屋春雪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2-12-30发布2023-1-30实施

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14/T41—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原料(鲜叶)要求...................................................................3

5加工场所及卫生要求.................................................................4

6加工工艺技术要求...................................................................4

7标志、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6

8生产记录管理.......................................................................7

I

DB5114/T4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眉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洪雅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四川省洪雅瓦屋春雪茶业有限公司、眉山匠茗茶叶有

限公司、四川省雅雨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洪雅县碧雅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云中花岭茶业有限公

司、洪雅县盛邦种养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伟、罗学平、陈燕、黄栖浩、杨凯文、彭建军、李华勇、任建宏、余敏、沈

卫超。

II

DB5114/T41—2022

瓦屋春雪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瓦屋春雪绿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鲜叶)要求、加工场所及卫生要求、加工工

艺技术要求、标志、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生产记录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瓦屋春雪绿茶的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

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40633茶叶加工术语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4063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瓦屋春雪绿茶

指以瓦屋山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9′-103°32′,北纬29°24′-30°00′)范围内的鲜叶

为原料加工生产,经该品牌管理机构审定,许可使用瓦屋春雪品牌标识的绿茶产品。

4原料(鲜叶)要求

4.1产地环境要求

应符合NY/T391的要求。

3

DB5114/T41—2022

4.2鲜叶质量要求

为嫩、匀、鲜、净的正常芽叶,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鲜叶,其嫩度、匀度、新鲜度、净度应基本一致。

鲜叶质量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各级鲜叶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鲜叶质量要求

等级要求

特级单芽及一芽一叶初展

一级一芽一叶

二级一芽二叶初展

4.3鲜叶运输、贮存

应使用透气良好、光滑清洁的篓筐盛装鲜叶,运输时不得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质混运。

鲜叶采摘后应及时运到加工厂。

5加工场所及卫生要求

5.1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应符合GB/T32744的要求。

5.2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应符合GB14881的要求。

6加工工艺技术要求

6.1工艺流程

6.1.1手工加工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清风→揉捻→炒二青→复揉→理条→提毫→摊凉→足干

6.1.2机械加工工艺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复揉→理条→整形提毫→摊凉→烘培

6.2加工技术

6.2.1手工加工技术

6.2.1.1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应做到:

a)设备使用萎凋槽或透气篾盘,鲜叶摊放厚度2~3cm,每2~3h轻翻一次,春茶通常需摊放6~

12h。

b)采取间隔式吹风,鼓风1h左右停止0.5~1h,摊放时间为3~6h。

4

DB5114/T41—2022

6.2.1.2杀青

采用电炒锅进行。锅温到达200~220℃时投放鲜叶,投放量为每锅0.5~0.6kg。杀青时,双手翻抖,

先闷后抖,抖闷结合。时间为3~4min,至叶色暗绿,叶质柔软,发出清香时为止,及时出锅。

6.2.1.3清风

将出锅的杀青叶立即均匀散置于篾盘中,用风扇直接吹风,使叶温迅速降低。

6.2.1.4揉捻

双手抓适量茶叶在洁净的篾盘或竹垫中来回推揉,来轻去重,中途解块2~3次,揉捻时间为2~3min,

使茶叶初步成条。

6.2.1.5炒二青

电炒锅锅温设置在85℃左右,以抖炒为主,时间为4~5min,炒至四成干出锅。出锅后,将茶坯快

速摊凉。

6.2.1.6复揉

用力较重,中途解块1~2次,时间4~5min,揉至茶条紧结。

6.2.1.7理条

锅温控制在50℃,右手抓茶,向前方理直,动作要轻,待茶条基本理顺后,再拉条。理、拉、搓反

复交替进行,炒至茶条有光滑感,茶条八成干,白毫隐现时转入下个工序。

6.2.1.8提毫

锅温升至70℃左右,轻轻翻炒茶叶,边翻边理条,当茶条受热回软时,将茶条置于双手掌中,轻轻

揉搓,时间1min左右,待白毫大量显露时,及时出锅。

6.2.1.9摊凉

将茶坯摊在篾盘内,厚度不超过3cm,使水分分布均匀,时间30min左右。

6.2.1.10足干

把冷却后的茶坯均匀撒在白棉布上,焙笼用的木炭必须燃烧无异味,烘焙温度在60℃左右。中间翻

动2~3次,茶条水分含量到6%以下时即手指捏成粉末时下焙。

6.2.2机械加工技术

6.2.2.1鲜叶摊放

鲜叶摊放与6.2.1.1一致。

6.2.2.2杀青

选用50型或6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温度为投叶端20cm左右处内壁温度280℃~300℃。杀青时间

1min30s。鲜叶失水30%左右、青草气消失、手握茶叶成团、松手即散、梗折弯曲不断为适度。

5

DB5114/T41—2022

6.2.2.3揉捻

选用45型或55型等中型揉茶机,轻揉。芽头揉捻时间5~8min;1芽1叶揉捻时间8~12min;1芽2叶

揉捻时间12~15min;成条率达80%左右时下机,抖散。

6.2.2.4初烘

采用链板式自动烘干机或单层烘干机初烘茶坯,温度120℃左右,当茶条含水30%左右时下机,摊凉。

6.2.2.5复揉

用45型或55型等中型揉茶机,根据成条情况判断是否复揉,复揉要轻揉,时间控制约5~6min。

6.2.2.6理条

用理条机理条,温度90~100℃,时间8~10min,达到条索圆、紧、直时,约7~8成干时下机,摊

凉。

6.2.2.7整形提毫

采用整形平台,温度控制在80℃左右,轻轻翻动茶叶,边翻边理条,当茶条受热回软时,将茶条理

直置于双手掌中,轻轻揉搓,时间1min左右,待白毫大量显露时,茶达8成半至9成干时下机。加工一、

二级茶时可以不经整形平台提毫,理条机理条经摊凉后直接烘干。

6.2.2.8摊凉

将茶坯摊在篾盘内,厚度不超过3cm,时间30min左右。

6.2.2.9烘干

采用提香机或微型全自动烘干机上,温度控制在70℃左右,待茶条达足干即手捏茶条成粉末、含水

量达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