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案例_第1页
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案例_第2页
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案例_第3页
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案例_第4页
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发电厂电气设备作为电能生产、传输与转换的核心载体,其可靠性直接决定机组运行稳定性与电网供电质量。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强电磁环境下,绝缘老化、机械磨损、二次回路异常等问题易引发故障,轻则导致设备停运,重则威胁电网安全。本文结合实际运维案例,剖析典型故障的排查逻辑与处置方法,提炼实用维护策略,为电力运维人员提供参考。一、变压器匝间短路故障:油色谱异常的预警价值(一)故障现象某220kV发电厂主变压器(容量180MVA,型号SFZ11-____/220)在线油色谱监测系统报警,乙炔(C₂H₂)含量从0.1μL/L骤升至5.3μL/L,总烃含量同步上升,且油温较历史同期偏高8℃。运行中变压器声音异常,出现“嗡嗡”声夹杂“噼啪”放电声。(二)故障分析1.油色谱分析:根据《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DL/T722-2014),乙炔是放电性故障的核心特征气体,结合总烃、氢含量增长趋势,初步判断存在匝间短路或局部放电。2.电气试验验证:停电后开展直流电阻测试,发现低压侧A相绕组直流电阻较B、C相偏差达2.3%(超过1%的允许值);绝缘电阻测试显示A相绕组对地绝缘电阻较出厂值下降40%,进一步指向绕组内部故障。3.故障定位:结合油色谱三比值法(C₂H₂/C₂H₄=0.8,CH₄/H₂=0.6,C₂H₄/C₂H₆=3.2),判定为热-电复合故障,故障点集中在低压绕组匝间。(三)故障排除1.停电检修:申请调度停运变压器,排油后吊罩检查,发现低压A相绕组第3层与第4层导线因绝缘纸老化破损,在电磁力作用下发生匝间短路,局部烧蚀面积约5cm²。2.修复处理:更换受损绕组段(采用同型号绝缘纸、导线复绕),对绕组整体进行真空干燥(温度85℃,真空度≤50Pa,持续48h),恢复绝缘性能。3.验证试验:回装后进行油处理(真空滤油、脱气),再次开展油色谱、直流电阻、绝缘电阻测试,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空载、负载试验通过后,变压器重新投运。(四)经验总结油色谱在线监测需设置多级预警阈值(如乙炔0.5μL/L为预警、3μL/L为告警),结合趋势分析(如周/月增长率)提前识别故障。变压器大修后需重点监测首次投运3个月内的油色谱数据,此时绝缘材料残余气体会干扰判断,需结合电气试验交叉验证。二、高压断路器分闸拒动:二次回路与机构的协同排查(一)故障现象某500kV出线断路器(型号LW36-550)在电网故障时,保护装置发出分闸指令,但断路器未动作,控制屏“分闸位置”指示灯熄灭,“控制回路断线”光字牌亮起。(二)故障分析1.二次回路排查:测量控制回路电源电压为220V(正常),用万用表检查分闸线圈回路电阻,发现电阻无穷大(正常应为80Ω±5%),初步判断回路开路。2.机构与触点检查:打开断路器机构箱,发现分闸回路辅助触点(型号F6-20)因长期电弧灼烧,触点氧化严重,接触电阻达数百欧姆,导致分闸线圈失电。同时,操动机构弹簧储能不足(压力值低于额定值15%),但储能电机控制回路正常,排除储能故障。3.逻辑验证:模拟分闸指令,观察到辅助触点未闭合,分闸线圈无电流,确认故障由辅助触点接触不良+弹簧储能不足(虽未直接导致拒动,但加剧分闸阻力)共同引发。(三)故障排除1.触点更换与调整:更换同型号银氧化镉辅助触点,调整触点压力至150g(通过塞尺测量触点间隙≤0.1mm),确保接触可靠。2.机构维护:对操动机构弹簧进行预拉伸(液压机构补充氮气至额定压力),检查传动连杆销钉、轴承润滑情况,消除卡涩点。3.功能验证:手动储能至额定压力,远方/就地分合闸试验各3次,动作时间、同期性符合规程要求;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测试≥10MΩ,恢复投运。(四)经验总结断路器“分合闸拒动”需遵循“二次回路→机构→本体”的排查逻辑,优先排除控制电源、回路接线、触点等易损环节。定期(每半年)检查辅助触点磨损情况,采用红外测温监测触点温度,提前更换过热/氧化触点;弹簧机构需每月检查储能压力,液压机构每周监测油压变化率。三、厂用电动机过热烧毁:负载与润滑的连锁故障(一)故障现象某380V引风机电动机(型号YKK450-4,功率400kW)运行中温度达135℃(额定温升80K),热过载保护动作跳闸,解体后发现定子绕组绝缘碳化,轴承内圈磨损严重。(二)故障分析1.负载侧检查:拆除联轴器,手动盘车引风机叶轮,发现转动阻力大(正常应≤0.5N·m),检查风道挡板处于“全关”位置(因挡板执行器故障),导致风机过载。2.电机侧检查:测量定子绕组直流电阻,A相较B、C相偏差3.1%(超过2%的允许值);轴承润滑脂呈黑色、干结,润滑脂填充量仅为轴承腔的30%(正常应为1/2~2/3),轴承游隙因磨损增大至0.3mm(出厂值0.15mm)。3.故障链梳理:挡板故障→风机过载→电机电流超限→绕组发热;轴承润滑不足→磨损加剧→转子偏心→气隙不均→附加损耗增大→进一步过热,最终导致绝缘击穿。(三)故障排除1.负载修复:更换引风机挡板执行器(型号SKD62),调整挡板行程至“全开”位置,手动盘车风机叶轮阻力≤0.3N·m。2.电机维护:更换定子绕组(采用F级绝缘漆浸烘处理),更换SKF____CC/W33轴承,填充3#锂基润滑脂至轴承腔2/3容积,调整气隙偏差≤0.05mm。3.试运行监测:电机空载运行30min,电流平衡度≤5%;带载运行2h,温度稳定在85℃,振动幅值≤2.8mm/s,各项参数正常。(四)经验总结厂用电动机故障需结合“负载-电机-电源”三维分析:负载卡涩、电源缺相、电机轴承/绕组问题均可能引发过热,需逐一排查。建立“润滑周期表”:根据电机转速(4极电机1500r/min),每3个月补充润滑脂,每年彻底更换;采用振动监测(如测振仪每周检测轴承振动)提前发现磨损隐患。四、发电厂电气设备维护策略与技术升级(一)预防性维护体系构建1.状态监测全覆盖: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每小时采集)+局部放电超声监测(每月一次)+绕组光纤测温(实时监测热点温度)。断路器:机械特性监测(分合闸时间、速度、同期性,每季度一次)+二次回路绝缘监测(每月一次)。电动机:振动频谱分析(每周)+定子电流谐波分析(每天,通过SCADA系统采集)。2.定期试验标准化:严格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2021),变压器每3年开展绕组变形试验(频率响应法),断路器每2年开展灭弧室真空度检测(真空度≤10⁻⁴Pa),电动机每年开展定子绕组匝间耐压试验。(二)故障诊断技术升级1.AI辅助诊断:搭建设备故障诊断模型,输入油色谱、电气试验、振动等多源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随机森林)识别故障类型(准确率≥90%),缩短诊断时间50%以上。2.数字孪生应用:建立变压器、断路器等核心设备的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不同故障下的温度场、电场分布,辅助制定检修方案(如变压器绕组修复的最优干燥参数)。(三)人员能力提升路径1.案例复盘机制:每月组织故障案例复盘会,还原故障排查过程,分析“误判点”“低效环节”,形成《故障排查手册》。2.实战化培训:搭建1:1仿真试验平台,模拟变压器匝间短路、断路器拒动等故障,要求运维人员在30分钟内完成故障定位与处置,考核通过后方可独立值班。总结发电厂电气设备故障具有隐蔽性、连锁性、危害性,维护与故障排除需以“预防为主、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