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言本次阶段测试聚焦高二语文核心能力,涵盖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五大模块,既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思维能力与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试题解析,帮助学生厘清考点逻辑,掌握解题方法,实现“以考促学,以析明思”的目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美育精神的当代传承中华美育精神的当代传承,需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从《诗经》的“美教化,移风俗”到《文心雕龙》的“文以载道”,美育始终与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在传统美育中,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与人格之美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范式。当代美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快餐文化、虚拟审美等现象冲击着传统审美认知,青少年的审美趣味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的倾向。但同时,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为美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如故宫文创的走红、国潮服饰的兴起,都彰显了传统美学在当代的生命力。美育的核心在于“以美育人”。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滋养。通过审美体验,个体能够超越功利的束缚,在对美的感知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教育、社会美育与家庭熏陶需形成合力,构建全方位的美育体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美育精神仅存在于传统美育中,当代面临传承困境。B.传统美育中,自然、艺术与人格之美是彼此独立的审美范畴。C.快餐文化等现象导致青少年审美趣味完全趋向娱乐化。D.美育通过审美体验帮助个体提升精神境界,增强文化认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从传统文化角度切入,引出美育传承的话题。B.文章第二段辩证分析当代美育的挑战与契机,逻辑清晰。C.文章第三段强调美育的核心,并指出实施的多元路径。D.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论述了美育传承的古今演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宫文创的成功,说明传统美学在当代仍有发展空间。B.美育若只注重技艺传授,便偏离了“以美育人”的核心。C.构建全方位美育体系,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努力。D.当代美育应完全摒弃快餐文化,回归传统审美范式。解析:1.答案:D考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思路:A项“仅存在于传统美育”错误,原文强调“当代传承需扎根传统”,并非“仅存于传统”;B项“彼此独立”与原文“相互交融”矛盾;C项“完全趋向”表述绝对,原文是“呈现出……倾向”;D项对应原文“通过审美体验……培育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表述准确。2.答案:D考点:论证结构与方法的分析。思路:文章结构为“提出问题(传承需扎根传统)—分析问题(当代挑战与契机)—解决问题(美育核心与实施路径)”,并非“总分总”论述“古今演变”,D项论证分析错误。A、B、C项对论证的分析均符合原文逻辑。3.答案:D考点:文本内容的合理推断。思路:原文指出当代美育面临快餐文化挑战,但也提到“创造性转化”的契机,并非“完全摒弃”快餐文化,且“回归传统”表述片面,当代美育应是传统与创新结合,D项推断错误。A、B、C项推断均符合原文文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试题: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4~6题。故园的柿树秋意渐浓时,故园的柿树便挂满了灯笼。那是祖父亲手栽下的树,如今已亭亭如盖。每到这个季节,我总会想起祖父粗糙的手掌抚过树干的模样。柿树的叶子在秋风里簌簌作响,像极了祖父的叹息。幼时,我最爱蹲在树下,看祖父用竹篮采摘柿子。他的动作缓慢而郑重,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柿子的甜,混着泥土的腥气,在舌尖化开,是故乡独有的味道。后来,我离开故园,辗转于城市的钢筋森林。祖父的信里,总少不了对柿树的牵挂:“今年的柿子红得早,等你回来尝。”可我总因忙碌耽搁,直到那年深秋,接到祖父病重的消息,才匆匆赶回。推开院门,柿树的叶子落了大半,几只麻雀在枝头啄食残果。祖父躺在床上,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一枚风干的柿子。见我回来,他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嘴唇翕动着,却只吐出几个字:“柿……熟了……”如今,柿树依旧年年结果,只是树下少了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常常在梦里回到故园,看祖父站在柿树下,对我微笑,手里的竹篮盛满了红彤彤的希望。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柿树为线索,串联起祖父的往事与“我”的情感,结构紧凑。B.“柿树的叶子在秋风里簌簌作响,像极了祖父的叹息”运用了比喻手法,暗示祖父的孤独。C.祖父“缓慢而郑重”的采摘动作,体现了他对柿子的珍视,也暗含对生活的热爱。D.结尾“梦里回到故园”的场景,表达了“我”对祖父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眷恋。5.结合文本,分析“柿子”在文中的多重意蕴。(6分)6.文章语言富有诗意,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秋意渐浓时,故园的柿树便挂满了灯笼”)。(6分)解析:4.答案:B考点: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思路:B项中“叹息”并非暗示“孤独”,结合后文祖父对“我”的牵挂及病重时的期盼,此处“叹息”更多是时光流逝的感慨或对“我”的思念,而非孤独。A项线索分析、C项动作内涵、D项结尾情感均分析正确。5.答案:①故乡的象征:柿子的甜混着泥土的腥气,是故乡独有的味道,承载着“我”对故乡的记忆。②亲情的纽带:祖父栽树、摘柿,病重时攥着风干的柿子,柿子串联起“我”与祖父的情感,见证亲情的温暖与遗憾。③希望与思念的寄托:柿树年年结果,梦里祖父的竹篮盛满“红彤彤的希望”,柿子成为思念祖父、眷恋故园的精神寄托。(每点2分,需结合文本分析,若只答意蕴无分析,酌情扣分)6.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柿子”比作“灯笼”(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柿树果实累累、色泽红艳的景象(2分),既展现了故园秋天的生机与美好,又暗含对祖父栽树、护树的赞美,为下文回忆祖父与柿树的往事奠定温馨的情感基调(2分)。三、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张衡传(节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衡少善属文属:撰写B.游于三辅游:游学C.举孝廉不行举:推举D.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逾:超过8.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儒家经典。B.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推举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D.公车,汉代官署名,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文中指“公家的车”。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5分)(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5分)10.结合文本,概括张衡的人物形象特点。(3分)解析:7.答案:D考点:文言实词的理解。思路:D项“逾”应解释为“过度、过分”,“逾侈”即过度奢侈,而非“超过”。A、B、C项解释均正确。8.答案:D考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思路:D项“公车”在文中指官署名,负责接待上书和征召,并非“公家的车”。A、B、C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均正确。9.翻译:(1)虽然(他的)才华比世人高,但没有骄傲自大的神情。得分点:“虽”(虽然)、“才高于世”(状语后置,才华比世人高)、“骄尚”(骄傲自大),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讽喻规劝(朝廷)。得分点:“乃”(于是)、“拟”(模仿)、“因”(凭借)、“讽谏”(讽喻规劝),各1分;句意通顺1分。10.答案:①才华横溢: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作《二京赋》《灵宪》等。②淡泊名利: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慕当世,官职积年不徙。③潜心科研:研核阴阳,作浑天仪,著书立说,学术成就高。(每点1分,需结合文本分析,若只答特点无依据,酌情扣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3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空山”营造出静谧的氛围。B.颔联以动衬静,“清泉石上流”的动态画面反衬山林的幽静。C.颈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村晚景。D.尾联化用典故,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决心归隐的志向。12.赏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象美。(6分)1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7分)解析:11.答案:D考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思路:D项“对官场的厌恶”表述不准确,尾联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用其意,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留恋,而非“厌恶官场”的直接表达(诗中无直接官场相关内容)。A、B、C项赏析均正确。12.答案:①意象组合:“明月”“松”“清泉”“石”四个意象(2分),构建出一幅清幽雅致的山间月夜图(2分)。②意象内涵:“明月”象征高洁,“松”代表坚韧,“清泉”寓意纯净,“石”体现沉稳(2分),共同烘托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人格的追求(2分)。(若从意境、情感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总分6分)13.答案:①首联:雨后秋山的清新静谧,诗人初入山林的闲适心境(2分)。②颔联、颈联:明月照松、清泉流石、浣女喧竹、渔舟动莲,诗人沉浸于山居的生机与美好,情感愉悦、陶醉(3分)。③尾联:春芳虽歇,秋景更佳,诗人以“王孙自可留”表达对山居生活的留恋,决意归隐的淡泊情怀(2分)。(需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层次,若只答情感无分析,酌情扣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成语辨析(6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他为人谦虚谨慎,不矜不伐,是大家学习的榜样。②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大量读者。③面对困难,他首当其冲,带领团队攻克了技术难关。④老教授皓首穷经,一生致力于古籍整理与研究。⑤他的演讲天花乱坠,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⑥商场里人满为患,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他筚路蓝缕,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B.这部电影的特效制作美轮美奂,给观众带来震撼体验。C.他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颇具艺术感染力。D.面对疫情,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一线。解析:14.答案:B考点:成语的正确使用(语境、褒贬、搭配)。思路:①“不矜不伐”指不自夸,正确;②“抑扬顿挫”形容声音,不能形容情节,错误;③“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冲击,此处望文生义,错误;④“皓首穷经”指钻研经典到老,正确;⑤“天花乱坠”含贬义,形容演讲浮夸,错误;⑥“人满为患”指人多造成困难,此处指人多,语境合适(促销活动人多,可理解为带来一定拥挤,使用正确)。故选B。15.答案:B考点:成语的正确使用。思路:B项“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不能形容“特效制作”,对象误用。A项“筚路蓝缕”形容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拍摄导演人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宁乡护士考核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行为分析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新疆铁路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公用设施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中级消防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场馆运营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健康安全专家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航空公司客服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农业科技特派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136号文深度解读及案例解析培训课件
- 2025年松原市总工会公开招聘工会社会工作者(10人)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宠物食品市场线上消费趋势洞察
- CJ/T 120-2016给水涂塑复合钢管
- GB/T 44815-2024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激光束偏振特性测量方法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年级藏文期中试卷分析篇
- 调机品管理规定
- ZXV10_M9000培训(40页)ppt课件
- 《专业投机原理》
- 党课PPT:光辉的历程党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