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_第1页
心包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_第2页
心包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_第3页
心包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_第4页
心包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包恶性肿瘤的护理个案一、案例背景与评估(一)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张某,女性,58岁,因“胸闷、气促2月余,加重伴胸痛1周”于2025年3月10日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未予重视。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静息状态下即感胸闷,伴胸骨后持续性钝痛,疼痛VAS评分4-5分,夜间可影响睡眠,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无发热、咯血。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行胸部CT提示:心包明显增厚,心包腔内可见液性密度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遂以“心包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收入肿瘤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血压160/95mmHg,长期口服缬沙坦80mgqd,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二)入院评估1.身体评估T:36.8℃,P:102次/分,R:24次/分,BP:135/85mmHg,SpO₂:93%(鼻导管吸氧2L/min)。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性病容,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静脉充盈,未见怒张。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浅快,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102次/分,律齐,心音遥远,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2.辅助检查(1)超声心动图(2025年3月8日,门诊):心包弥漫性增厚,最厚处约12mm,回声不均匀,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附着,较大者约8mm×6mm;心包腔内可见中量液性暗区,左室后壁后方液深约15mm,心尖部液深约18mm;左室舒张功能减退,EF值52%。(2)胸部增强CT(2025年3月9日,门诊):心包广泛性增厚并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考虑恶性肿瘤(转移瘤可能性大);心包腔积液(中量);纵隔及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双肺下叶少许炎症。(3)实验室检查(2025年3月10日,入院后):血常规:WBC6.8×10⁹/L,N65%,Hb115g/L,PLT230×10⁹/L;生化全套:ALT45U/L,AST38U/L,TBIL12.5μmol/L,ALB32g/L,Cr78μmol/L,BUN5.2mmol/L,K⁺3.8mmol/L,Na⁺136mmol/L;肿瘤标志物:CEA12.8ng/ml(正常参考值0-5ng/ml),CA12585U/ml(正常参考值0-35U/ml),CYFRA21-16.5ng/ml(正常参考值0-3.3ng/ml);凝血功能:PT12.5s,APTT35s,TT16s,FIB2.8g/L;心肌酶谱:CK80U/L,CK-MB15U/L,cTnI0.05ng/ml。3.心理社会评估患者得知病情后情绪焦虑,担心肿瘤性质及预后,夜间入睡困难,易醒。家属对疾病认知不足,存在担忧和无助感,但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患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医保类型为职工医保,医疗费用无明显压力。4.诊断与治疗计划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25年3月12日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出淡黄色浑浊液体约300ml,送检细胞学检查提示:找到腺癌细胞。结合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表现,诊断为“心包转移性腺癌,高血压2级(很高危组)”。治疗计划:①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顺铂40mg);②全身化疗(紫杉醇联合ka铂方案);③对症支持治疗(吸氧、利尿、止痛、营养支持等)。二、护理计划与目标(一)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心包肿瘤侵犯及心包积液牵拉有关。2.气体交换受损:与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肺淤血有关。3.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及治疗效果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心包穿刺置管、化疗后免疫力下降有关。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消耗、食欲下降有关。6.潜在并发症:心脏压塞、心律失常、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肾毒性等)。(二)护理目标1.患者胸痛症状缓解,VAS评分降至≤2分。2.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改善,呼吸平稳,R≤20次/分,SpO₂≥95%(自然空气下)。3.患者焦虑情绪缓解,能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睡眠质量改善。4.患者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体温正常,血常规指标稳定。5.患者营养状况改善,体重稳定或略有增加,ALB≥35g/L。6.患者未发生心脏压塞、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时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三、护理过程与干预措施(一)疼痛护理1.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分法(VAS)每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记录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诱发因素。入院时患者VAS评分4-5分,遵医嘱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gpoq12h,用药后30分钟再次评估疼痛评分,观察药物疗效。2.药物干预:患者服用布洛芬2天后,疼痛评分降至3分,但出现胃部不适,遵医嘱调整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50mgpoq12h,同时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1gpotid保护胃黏膜。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告知患者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3.非药物干预: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坐卧位或端坐位,避免左侧卧位加重心脏压迫。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听轻音乐、与家属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外界刺激。3月15日患者疼痛评分降至2分,夜间睡眠良好。(二)气体交换受损护理1.氧疗护理:入院后给予鼻导管吸氧2L/min,监测SpO₂变化,每2小时记录1次。当患者活动后SpO₂降至90%时,适当提高氧流量至3-4L/min,待症状缓解后恢复原流量。每日更换鼻导管,保持鼻腔清洁湿润。2.心包穿刺置管护理:2025年3月12日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及配合要点,缓解其紧张情绪。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T、P、R、BP、SpO₂)及心电图变化,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不适。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标明引流管名称及置入日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脱落,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第1天引流出淡黄色液体150ml,第2天引流出50ml,第3天遵医嘱夹闭引流管,观察24小时无不适后拔除引流管,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持干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胸闷、气促症状变化,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心脏压塞表现,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3月14日患者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降至18次/分,SpO₂在自然空气下维持在96%-98%。(三)焦虑护理1.心理沟通:每日与患者沟通至少30分钟,耐心倾听其内心感受,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成功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担忧,及时解答其疑问。2.家属支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指导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给予精神鼓励。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护理要点,让家属参与到护理过程中,增强患者的安全感。3.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温度适宜(22-24℃),湿度50%-60%。指导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睡前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可温水泡脚或听舒缓音乐。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艾司唑仑1mgpoqn助眠。3月16日患者焦虑情绪明显缓解,能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病情,睡眠质量改善,每晚睡眠时间可达6-7小时。(四)感染预防护理1.体温监测:每日监测体温4次,若体温超过37.3℃,每小时监测1次,并记录体温变化。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咽痛等感染症状。2.穿刺点护理:心包穿刺置管期间,每日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及渗液,定期更换无菌敷料。拔管后继续观察3天,确保穿刺点愈合良好。3.化疗期间护理:患者于3月18日开始第1周期全身化疗(紫杉醇175mg/m²ivgttd1+ka铂AUC=5ivgttd1)。化疗前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预处理,预防过敏反应。化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血常规变化,每周复查血常规2次。当白细胞计数低于3.0×10⁹/L时,遵医嘱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75μg皮下注射qd。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住院期间患者体温始终正常,血常规指标稳定,未发生感染。(五)营养支持护理1.营养评估:采用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患者入院时SGA评分为B级(轻-中度营养不良)。监测患者体重变化,每周称重1次,记录体重x(BMI)。2.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口味及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化疗期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遵医嘱给予昂丹司琼8mgivgtt化疗前30分钟,减轻胃肠道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促进化疗药物排泄。3.营养制剂补充:患者食欲较差,经口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遵医嘱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瑞素)500mlpoqd,分2-3次服用。3月25日复查生化全套,ALB升至34g/L,体重较入院时增加0.5kg。(六)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心脏压塞: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奇脉等心脏压塞表现,监测心电图变化,警惕心律失常发生。备好抢救物品(如心包穿刺包、抢救药品等),一旦发生心脏压塞,立即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引流术。2.心律失常: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告知患者避免情绪激动、劳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诱发心律失常。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心律失常。3.化疗药物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每周复查血常规2次,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指导患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碰撞,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倾向。(2)胃肠道反应:除给予止吐药物外,观察患者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病室整洁。(3)肾毒性:化疗期间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尿量每日在2000ml以上。3月22日患者血常规提示WBC3.5×10⁹/L,PLT180×10⁹/L,肾功能正常,未出现明显化疗不良反应。四、护理反思与改进(一)护理亮点1.疼痛管理个体化:根据患者疼痛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止痛方案,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相结合的护理措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2.心包穿刺置管护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了心包穿刺置管术的顺利进行,未发生感染及引流管相关并发症。3.心理护理及时有效: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给予情感支持和疾病知识宣教,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二)护理不足1.营养评估不够全面:入院时仅采用SGA进行营养评估,未结合客观指标(如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进行综合评估,可能对患者的营养状况判断不够准确。2.化疗期间健康教育深度不足:虽然对患者进行了化疗相关知识的宣教,但对化疗后远期不良反应(如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等)的指导不够详细,患者及家属对后续康复注意事项了解不全面。3.出院随访计划不完善:未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随访计划,不利于对患者出院后的病情变化及护理需求进行持续关注和指导。(三)改进措施1.完善营养评估体系:今后对肿瘤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时,应结合SGA、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及客观指标(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BMI等)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更加精准的营养支持方案。2.加强化疗期间健康教育:制作化疗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内容包括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远期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饮食与休息指导等。采用口头讲解、图文展示、视频宣教等多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