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83页第一单元1.1《听听声音》课题:听听声音学习目标的声音等。2.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3.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点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教学过程1.学习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引入:5分钟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老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学生听声音、选生活中的12些是自然界的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出示课题:听听声音。(板书课题)声音做好了铺活动一:分钟)(10分钟)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 学生先独立,听再小组交流后回答。学生听声音,通过给声音分类学生们能够很好的理解哪些是动物的声是人类生产生同学们可以知道用什么词汇才描述听到的(说明:①“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③听12种声(10分钟)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各种思考,声音的来同的声音有哪点?这些思考声音进行更深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我已经知道的声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音知识课堂小结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1.1听听声音声音听听声音高、低强、弱不同教学反思: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习目标的现象。学习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环节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引入:(5分钟)老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声音》提问:刚才的影片中有哪些声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1)家里人说话的声音学生看说声带领学生回顾周围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在搜寻各种声音(2)电视机发出的声音(3)电话铃声(4)门窗打开的声音(5)窗外汽车发动机的声音(6)树上鸟儿的声音(7)邻居大声交谈的声音..(8)说话声、笑声、喊叫声、咳嗽声(9)歌声、肚子咕叫声、(10)拍手声、跺脚声出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积极回答知道的声音的乐趣中。通过提问,引出今天的课题。(12分实验材料:橡皮筋、小木棍(1)拉伸橡皮筋(2)按压橡皮筋(3)揉搓橡皮筋(4)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否否能小组动作、交流并做通过科学实验: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钟)有明显的振动,没有发出声音;播放视频《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学生观看后操作并记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验证之前对物体发出声音方法的先研究物体怎样能够发出声音,再研究如果不这样物体能不能发出声音,正好客观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实验现象:当用手轻轻触摸这些还在发声的物体时,会感觉它们在振动,随着振动的停止,便不会听到声音。实验记录: 生与物体 拨动钢尺钢尺上下振动声音的产生与物体 实验分析:拨动钢尺、敲击鼓面、敲击音叉时,它们发出声音时,都受到了力,并且产生了运动这一现象,猜测声音的产生可能和物体受到的力和自身的运动有关。(振动)有关。实验结论:物体发声时会有振动;物体停止振动后,不会发出声音。总结: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两个方面验证之前的猜测,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动)有关。活动三(5分钟)以支持你的想法?探索二: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学内容里交流并解释声音产生的实案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问拓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课堂小结原因进行假设性的解释容,巩固学习板书设计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当物体受力后,进行往复运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科学探究目标:1.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学习重点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学习难点教学过程学习环节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学生A:人和本活动通过听第10页共83页(3分钟)声。而且,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声音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鼓之间除了空气,没有其他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学生B:只要我们在教室的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可能是向四面八方发散传播引导学生关注鼓面和人耳之间存在一种物质一空气,进而推测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物质(空气);通过“在教师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鼓声,让学生意识到,声音是向四面八活动一:(8分钟)实验材料:玻璃罩、抽气筒、闹钟细倾听,观察我们听到的声音是否发生变准备实验材料学生动手,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通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和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对比实验,认识声音的传播也需要物第11页共83页活动二:(8分钟)3.实验结论:钟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不同(2)坐直,将耳朵离开桌面,同桌继续用声音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分析按实验步骤完并做记录。既不能产生声音,又不能传播这个对比实验现象前后的强烈反差,不需要学生也很容易推测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空气),有利于掌握科学的探通过对比耳朵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与不贴在桌面听到的声音中与空气中传第12页共83页活动三:(8分钟)实验现象:听到的声音清晰。2.实验分析:1.实验材料:音叉、小锤、水槽、水2.实验步骤:3.实验现象:准备实验材料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并交流分析。通过观察振动的音叉会引起水面的波动,初步了解声音的听水中振动的音叉的声音,了第13页共83页面荡起水波,这个水波是从音叉开始的,4.实验分析:动发声的同时会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并且会从中心(声源)处以波的形式逐渐向四周传播。从这个现象可以想象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形式。水槽边时可以听到水中音叉振动的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声音可以在水中3.科学研讨:(5分的实验,总结声音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的物质。学的知识对问宽自己的认知,激发学习科学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如鼓声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空气;音叉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的是水和水槽。宇航员在太空工作时,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否则即使他们面对面讲话,也听不见彼此的声音。这是因为太空中不但没有空气,而且也没有传播声音的物质,所以他们必须依靠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无线电波来进行沟通。学习交流思考讨论。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液体、固体和空气中传播的,是通过物方的。板书设计板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15页共83页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标1.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2.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科学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学习重点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振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学习难点通过模型探究,了解耳郭和鼓膜的作用。教学过程学习环节及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视频引入:(3分钟)播放歌曲《少年》,提问:这首好听的歌曲,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呢?提问:耳朵有哪些勾结?都有什么功能?耳朵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呢?出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板书课题)耳朵后回答我们都是通过耳朵才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耳朵有哪些结构,各个这就开启了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探第16页共83页活动二:(9分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朵》;构通过这一部分学习,了解耳朵的结通过实验证明耳郭有什么作用听小骨听小骨听觉神经外耳道外耳中耳内耳耳朵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1.外耳:包括耳郭(又名耳廓)、外耳道负责收集空气里的声波。人的外耳就像一个半透明的薄膜,呈浅漏斗状,凹面向外,外耳与中耳以它为界。鼓膜很薄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也会3.内耳:结构复杂,包括耳蜗和前庭等。可以使人体保持平衡,是平衡器官。第17页共83页属于内耳。探究耳郭的作用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耳郭》;1.实验步骤:带黏住,做成一个“喇叭”。微的声音,仔细感受声音的大小。的大小。音的变化。2.实验记录:内容,小组记录上台分析,集体交流结果利用鼓膜模型研究鼓膜的作用活动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方法来放大我们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即媒介的思2声音微小3声音微小声音变更清楚了第18页共83页叭听声音的时候,听的更清楚了。实验分析:播放视频《一分钟了解鼓膜》;1.实验步骤:上面的碱面是如何变化的。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鼓膜的振动》并交流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利用细沙或碎纸屑或碱面等的跳动来放大气球皮的振动就是典型的例子。气球皮的以直接观察到,但是在气球皮上放一些细沙或碎纸屑或动就可以间接地观察到气球皮的振动。因此,在科学观察和实验活动中,我们要开动脑筋,用类似的方法解决实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第19页共83页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强声音距“鼓膜”声音距“鼓膜”振动传播到“鼓膜”时,会使“鼓膜”3.科学研讨人耳的结构分为外(5分钟)(1)耳郭能收集声音。(4)耳蜗可以把声波的信号转化为神经听觉。以及实验,功能,能够耳、中耳和内耳。这里主要掌握外耳的耳郭起到收集声波的作用,中耳的鼓膜可以产生振动,通过听小骨向内耳传递声波信号,内耳中的耳蜗可以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传递给听觉神经,进而让大脑感知。抓住这几处关键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耳的结构及其对应的功能,从而知道人耳是怎样使我们听到声音的。耳郭与纸喇叭在结构上都是由大到小的,纸喇叭听诊器头的薄膜结构能够随着声音产长变大的耳郭”。课堂小结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设计板书1.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耳朵如何听到声音教学反思:课题:声音的强与弱课时:1课时学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学习重点振动的幅度学习难点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教学过程学习环节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第23页共83页新课引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课题)频测答案通过观看视频好,同学们会发现用力的大小不同,非洲鼓发出的声音强弱就不同。分析后提出问题,能激发学活动一实验材料:一把钢尺(1)将钢尺伸出桌面大约10厘来,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 33验记录研究钢尺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2.实验记录:轻轻拨动橡皮筋弱 3.实验分析:析流结果记录后分析、交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第25页共83页4.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实验材料:鼓、一些碎纸屑、一对鼓槌实验步骤:(1)将碎纸屑均匀地洒在鼓面上。(2)轻轻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3)用力敲击鼓面,仔细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233实验现象:轻轻敲击鼓面,发出的声音弱,振动幅度大。实验分析: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弱时,碎纸眉只能轻微地跳动,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小;鼓面发出的声音较强时,碎纸屑会被弹起很高,说果第26页共83页课堂小结思考小结内容,巩板书1.5声音的强与弱振幅越大,声音越强,音量越大;板书设计课题:声音的高与低学习目标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学习难点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得出振动频率快慢与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学习环节及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月光奏鸣曲》钢琴演奏》要低一些。声音的高低简称音高。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题:声音的强与弱。(板书课题)猜测答案和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声音的高低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解答问题的兴分钟)分钟)怎样产生的?短,声音越高。同的声音。完成实验内容并小组交流通过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铝片琴研究铝片琴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三:(9分钟)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实验3次,上的簧片,当用相同的力度吹奏口琴的时候,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的关系。实验猜想: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填“低”或“高”)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小组交流、讨论猜想答案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力度吹口琴研究口琴发出的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会怎样第29页共83页力压住。(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钢尺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实验记录: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我听到的我看到的学生交记录集体交流结果认真听讲学柱形图是我们常用到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分析数据,它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让我们我出数据之间的规律。这给我测提供了可靠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仲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实验分析:(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频率有关。钢尺振动越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声音越低。3.音高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的依据,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数据能力。高较高较低低析,可以直观地看到音高与钢尺伸出桌面长课堂小结声音越弱,发出的声音越低。板书设计第31页共83页板书1.6声音的高与低振动越快,声音越高;振动越慢,声音越低。课题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学习目标1.能对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说明理由。2.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3.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并愿意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发现问题。重点体发出的声音低。难点在反复的观察中验证白已的假设,解决要研究的问题。教学过程学习环节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播放小提琴、吉他、古筝乐器演奏;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弦的音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猜测答案通过观看视频以及对乐器发出声音的了解,及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琴弦粗细、长短、松紧的不同,思考这些因第32页共83页的声音。(板书课题)素是否与弦的音高活动一:(6分钟)活动二(12分钟)活动三(10分钟)选定你要进行探究的乐器,再仔细观察它的弦。选择要研究的乐器(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交流、讨论后集体汇报结果学生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让学生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不断的验证得出正老师指导,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能对要研究的高应该与弦的粗细有关。高越(高低)。变化。第33页共83页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1.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其中一根琴弦,左手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使其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同时右手拨动琴弦,识别音高的变化。2.实验记录:音高高低振动快慢(频率)3.实验分析:琴弦振动部分越长,说明弦变长了,其振动顿率变慢,音高变低;琴弦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小组交流、分析做好实验记录学生对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短可能会影响验证琴弦的松紧可能会影响弦的音高变化第34页共83页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2.实验记录:小组交流、分析并做好实验记录做好实验记录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细可能会影响音高高低振动快慢(频率)第35页共83页现,松的弦振动频率低,音高较低;紧的音高越高。1.实验材料:一把吉他(以吉他为例)实验步骤:在保证弦的长短松紧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手指在多根弦上连续拨动,仔细听其音高的变化。2.实验记录:音高高低振动快慢(频率)3慢快第36页共83页5.实验结论:粗细不同的弦,弦越粗,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细,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我的预测:高瓶高瓶总结:同一根弦:弦越长,振动频率越慢,音高越低;弦越短,振动频率越快,音高越高。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也就不同;短、紧、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第37页共83页标来。学习重点在乐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需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学习难点来。学习过程活动环节及间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图回忆上节课中弦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根据你理解的乐器的发声原理,自己设计、制作小乐器。出示课题:制作我的小乐器。(板书课题)放乐器通过观看视频,知道乐器的种类有课堂上动手制作一个小乐器,能激第38页共83页分钟)活动二:(8分钟)常见乐器:1.西洋乐器(1)键盘乐器:钢琴、风琴、电子琴等(2)管乐器:长笛、单簧管、萨克斯等2.民族乐器琴等等教师依次播放视频,学生认真听1.制作前要思考乐器发出有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音认识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让学生感受)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全面检验学丰富学生对活动三:(6分钟)2.设计我的制作方案制作乐器:打碗制作材料:5个相同的碗、水、小棒。并通过不同水量让小乐器发出有规律的1.乐器展示会2.乐器演奏会(选几名同学单独演奏,再合奏)设计制作方案,并按照设计的方案步骤完成小乐器的观看其他小乐对小乐器进行展示自己小乐声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能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可以检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及规律。板书1.8制作我的小乐器认识常见的乐器设计→制作→调整→演示科学领域与课题1.感受我们的呼吸新授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聚焦:(预设5分钟)揭示课题1.回答正确加1分图片导入,.揭示课感受呼吸过程 (预设10分钟)1.推测呼吸器官3.小结1.回答正确加1分聚焦胸部和腹部体呼吸15分钟)1.认识装置2.学生活动3.教师引导1.回答正确1.回答正确加1分2.合作加2分.装置模拟吸气和呼小结碳也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须的原料哦!认真倾听加1分理解板书设计第42页共83页吸气吸气呼气:胸腔收缩,腹部放松,膈肌向下呼肺科学领域与课题新授学习目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2.学生在人体活动对呼吸影响的活动中,能及时地记录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聚焦(预设3分:复习导入1.回答正确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安静状次数预设5分1.提问:人在安静状态下一分钟呼吸几次呢?2.出示计时器并介绍使用方法,记录1.回答正确通过实际的搜集和处理,了解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3.提示:放松心情正常呼吸,不要刻意控制呼吸。指导测量呼吸的两种方法。4.学生集体实验:第一次测试1分钟开统计:20次以下的,20-30次的,30次以上的。)活动二、活动三:吸次数;分钟)1.提问:你觉得哪些活动会让你的呼吸发生变化?(学生自由预测)运动2.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个)3.提示: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保持安静,一个活动结束后马上测量1分钟呼吸次数,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在表格中,在进行第二个活动时一定要先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呼吸,再进行第二个活动。1.回答正确1.回答正确2.合作加21.通过实际的搜集和处理,了解运动后的呼吸次数2.通过探究呼吸变化,找出原因5.组长负责统计把每个人的数据统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粘贴到白纸上合成班级记录表投影展示。探究呼吸变化的原因1.为什么运动后我们每分钟呼吸次数会增加,运动量越大增加的越多呢?3.我们用肉眼很难观察出这两袋空细的分析,比较出了这2袋空气的区分对比表)4.请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表,你发现了5.追问:氧气怎么会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变多?(学生自主分析)6.小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帮助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人体呼吸其实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部分被消耗掉,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随剩余的空气排出。小结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会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吸入更多认真倾听加1分课堂总结,加深学生理解板书设计运动呼吸(气体交换)增强依靠肺功能保护科学领域与课题3.测量肺活量新授学习目标否健康的一个指标。加大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聚焦(预钟)一个吹哨子比赛,想试一试吗?(1)出示游戏规则:吸一口气吹哨(2)提问:刚才这位同学赢得挑战的秘诀是什么?(1)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肺活量吗?(2)提问:你想测量一下自己的肺活量吗?(3)3.出示课题:测量肺活量(板1.回答正确加1分导入,.揭示课题。测量肺设20分2.出示材料(肺活量测量袋、吸管、微视频讲解,清楚测量要点:(1)展开测量袋,放好吸管(确保测量袋中没有多余空气);(2)深吸一口气,捏紧袋口,将气体从吸管呼入测量袋;(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4.讨论:肺活量如何取值。5.学生实验,巡视指导。(1)观察测量方法是否准确;(2)查看取值是否有误;(3)指导学生将测量的肺活量值填入班级统计表中。1.回答正确加1分通过实验,正确测出自己的肺活量活动二、联系健(预设12分钟)1.展示班级记录表中学生的肺活量提问:你测得的肺活量值和同学、老师一样吗?你觉得肺活量值和哪些因素有关?2.肺活量的重要性提问:肺活量大小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1)提问:对比《国家学生体质标(2)提问:如果你没有达标,我们有效果。1.回答正确加1分1.通过实际的搜集的数据了解学生的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加大肺活认真倾听加1分课堂总结,加深学生理解板书设计单位:毫升性别年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最大值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科学领域与课题4.一天的食物新授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聚焦(预钟)1.猜谜语(1)一粒粒,像珍珠,白灿灿,锅里铺,煮熟香气飘满屋,引得饥肠咕噜噜。(大米)1.猜对一个加1分谜语导入,引起学生(2)底下平平,上面圆圆,白白香香,松松软软。(馒头)(3)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2.中国有许多关于食物的谜语和俗语,大家知道哪些关于食物的俗语?我们的生活和食物息息相关,我们一天要吃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大家回忆一下,昨天一天你吃了什么?记录统计一天中吃的设15钟))1.引言:你能把一日三餐的食物按照早餐、午餐和晚餐记录在这张表格中吗?(展示三餐记录表)2.提问:刚刚有同学说他吃了一碗面条,大家想一想这碗面条算几种食物呢?3.分析:一碗丰盛的面条里面是由面条、青菜、鸡蛋和牛肉四种食成,大家一定要注意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要分开来记录哦!4.布置要求:大家都很好的掌握了正1.回答正确加1分通过实验,正确测出自己的肺活量第51页共83页确找出食物数量的技能,接下来大家记录表中吧!在填写表格时,大家要按照三餐有序地记录,在完成记录之后要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6.小组汇总:大家在分享的时候发现很多食物都出现了重复,为了方便我们更好地研究食物,我们需要把每个人的三餐统计表按照小组汇总成一张大表格,让食物能够更加清楚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汇总时,重复的食物只需要记录一次,汇总的是整个小组所有成员三餐的食物,并数一数小组成员昨天一天一共吃了多少种食物?7.小结:同学们,一天中我们要吃很多种不同的食物,我们每天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的眼花缭乱呀!面对丰富的食物,我们想要更好的认识它们,不妨对采用分类的方式来研究一下吧!第52页共83页活动二:对一天中的食物进行分类(预设15钟))1.提出要求:分类首先要确定一定的2.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指导,并督促5.交流:让学生按照这一分类标准对小组的食物卡片进行分类,完成后分享交(2)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分类:让学生按照这一分类标准对小组的食物卡片进行分类,完成后分享交流。1.回答正确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总结拓展:(预钟)1.今天我们通过记录、整理、分类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一天的食物进行了餐的食物,对于丰富多彩的食物有许认真倾听加1分课堂总结,加深学生理解第53页共83页(1)一天中甚至一周内,哪类食物吃得最多,哪类食物吃的最少?(2)如何选择食物种类更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3)每天我们都在吃不同种类的食配,均衡饮食呢?请小朋友们赶快去找找答案吧!板书设计4.一天的食物1.记录:记录下一日三餐的食物由多种食物组成的要分来记录生吃或熟吃:生食和熟食食物的来源: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食物的种类:荤食和素食食物的性质:主食和副食科学领域与课题5食物中的营养课型学习目标2.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3.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第54页共83页配课题(5分钟)1.教师呈现一天的食物记录卡,继而提问:我们每天都会食用种类丰富的食我什么生长;维持生命。)2.揭示课题:我们可以从丰富的食物中获得很多的营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答对加1分倾听加2分通过教师呈现一天的食物记录卡1.提问:(逐步展示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下面这些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什么营养呢?这些营养有什么作汇报正确加1分,倾听加2分通过自学了解这些食物给我们提三、探究分钟)1、提问:原来食物中有那么多营养。你能用怎么鉴定食物中有这些营养呢?2、提问:如何检验淀粉?如何判断食物中有淀粉?如何检验脂肪?如何判断食物中有脂肪?(预设:用滴管取适量碘酒,滴到汇报正确分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了解怎么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第55页共83页四、研讨分钟)1.小亮一天的食物给他提供了哪些营养?2我一天中的食物提供能了哪些营养?试 回报正确加1分需要哪些营养成餐餐…板书设计食物中有营养主蛋白质|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要脂肪成矿物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科学领域与课题6.营养要均衡课型新课学习目标营养的均衡。2.搭配膳食营养要做到品种多样,并保持合理数量。讨,形成认识。第56页共83页菜品。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焦:揭示课题(5分钟)2.揭示课题:营养要均衡(板书)答对加1分倾听加2分通过教师的创设二、探索分钟)表、平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提示: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膳食宝塔”中一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3.请大家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汇报正确倾听加2分通过探索了解营养配比的参考标第57页共83页4.学生根据膳食宝塔分类摆放自己的食物记录卡,并观察。三、研讨分钟)表、平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1.说一说自己在这一天中的饮食有什么特点?是否存在问题?参照平衡膳食宝塔,把“一天的食物”记录中所吃的食物做一些调整汇报正确分通过学生相互交流了解这一天中的饮食有什么特点正确加1分能帮家人设计一张一天的食谱板书设计食物种类丰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食用量大干十一层第58页共83页科学领域与课题7.食物在口中的变化新课学习目标1.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康。4.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实事求是地描述牙齿的结构和运动特点。5.愿意与他人分享食物在口腔里消化过程的研究结果。学习过程活动规则意图焦:揭示课题(5分钟)1.动态出示食物图片,提问:今天你吃了什么?2.提问:吃下去的食物发生了哪些变化?3.食物变成我们身体需要的养料和能量需要4.揭示课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板书)答对加1分倾听加2分通过教师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索(30分生活动手册,碘酒、口腔模型]汇报正确倾听加2分化第59页共83页内饼干的变化。(或视频演示)3.描述并记录饼干在口腔中的变化。4.研讨:食物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5.饼干含有的营养物质是糖类(淀粉),咀嚼后淀粉含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忙?碘酒,观察并交流现象。变少了。)了、唾液化掉了等。唾液。第60页共83页牙齿的分布及数量③介绍不同形状牙齿的作用化过程(预设10分钟)头),食物模型]1.出示模拟材料,说一说模拟材料的特3.研讨:第61页共83页发生什么变化?2.如果还没有变成湿润的糊状就吞下去了,可能会怎样呢?3.辩论:狼吞虎咽好,还是细嚼慢咽好?说说理由汇报正确分。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知道保护牙齿的意义作业设计A.门齿B.犬齿C.臼齿2.口腔中,能够搅拌并运输食物的是()。A.牙齿B.唾液C.舌头3.人体所需要的养料和能量来自于()对环器官板书设计第62页共83页变碎变湿犬齿撕糊状变软唾液润湿、消化淀粉科学领域与课题课型新课学习目标能。2.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善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画的食物消化图进学习过程环节及时间分配活动内容活动规则活动依据及设计意图焦:揭示课题(5分钟)答对加1分倾听加2分通过教师创设的第63页共83页二、探索2.学生画图。3.请学生上来,实物投影展示并简单介绍。汇报正确倾听加2分化(25分体中“旅行”的路线呢?2.请同学们认真对照科学家通过以上多种方理真实的。化图”。)3.学生分小组交流比较并完成记录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想法。5.师生共同交流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联。汇报正确倾听加2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知道保护牙齿的意义第64页共83页材料可以模拟什么器官?(预设:食道和胃)怎么模拟?(挤压吸管模拟食道蠕动,反复揉捏塑料袋模拟胃蠕动消化食物)9.现在我们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已经有了详在体内消化的完整过程)四拓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预设5分钟)第65页共83页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预设:……)板书设计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WV↓↓粪便第66页共83页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活动规则(5分钟)动起来的,说一说。小车运动起需要几个垫圈才能使小车运动1.小组合作,规范操作2.得出结论+2自己动手验证推测力大小与小的关系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从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2.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3.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1.组内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中+22.每种情况至少测量3次,取平均值+2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第67页共83页说一说本课收获回忆本课内容,巩固知识用气球驱动小车实验探究课1学时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活动规则分钟)开后气球(会不会)运动;吗?如果能,气球小车是利用调动学习兴趣第68页共83页问题导入(1分钟)(15分钟)图1分通过操作体会反冲力活动四(15分钟)(2)测量2分能解释实验现象,揭示规律分钟)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突出反冲力这个重点清音乐闭目冥想让在冥想中消化第69页共83页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新授课1课时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活动规则(3分钟)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一说发现什么?2.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橡皮筋会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第70页共83页吗?车(板书课题)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想不出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的方法,我们可以出示一个装有发条的玩具)2.橡皮筋应该绕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3.出示2组动图,教师介绍两4.学生分组活动,用橡皮5.你成功让小车动起来了吗?橡皮筋两种方向缠绕下,小车运动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小车向前运动我们应该采用第一种方法,橡皮筋从车轴上方勾在车轴上,重点强调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尾车身上,一端要绕在前轮第71页共83页活动二(18分钟)离的关系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皮尺、微视频、学生活动手册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什么情况下,小车会行驶的远一点?(预设:橡皮筋多绕几圈)2.是不是如你们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来验证一下。3.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实验方法。怎样算一圈?问题②:如何测量小车行驶距离?问题③:为了让现象更加明显,我们可以设计分别缠绕几圈橡皮筋?问题④:每组实验测几次为宜?如何取平均值?4.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大家已经对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完整的实验方法介绍视频,让我们通过这段视频在做一次梳理。(播放微视频)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通过研讨,学生第72页共83页分钟)1.汇报数据,说一说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预设达成共识: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2.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大小一样吗?(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3.橡皮筋缠绕一圈时和橡皮筋缠绕多圈时,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预设: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越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预设: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产生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产生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第73页共83页弹簧测力计新授课1课时1、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成。簧测力计的刻度指数。料制作一个测力计。学习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学习难点的材料制作弹簧测力计活动规则聚焦1、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出示弹簧测力计,引第74页共83页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力的大小呢?2、这就需要借助专门的工具。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的大小的一种工具。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弹簧测力计问题,积极发言。(+1)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之中。(+2)3、小组间进行讨论,回答正确。(+2)导学生看一看。弹簧测力计1、出示课本48页的弹簧测力2、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3、讨论其结构的作用1、认真观察课本中的弹簧测力计。(+1)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以及作用。(+2) 4、小组进行演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劳动合同解除赔偿协议范本
-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26届化学高三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机关单位岗位职责与考核标准
- 设备安装及维修合同模板
- 幼儿园儿童营养与健康管理指南
- 2025年健康监测设备超长续航报告
- 2025年家庭用智能健康监测床垫市场调研报告
- 2025年化工装置安全监测中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优化报告
- 文言文常考实词与虚词解析
- 喷草机喷草籽技术操作及维护手册
- 旋转电磁铁课件
- (正式版)DB65∕T 4353-2021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倾斜度测量方法》
- (正式版)DB65∕T 3952-2016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学校》
- 中石油冬季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工业设备安装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控制区通行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外泌体课件教学课件
- 危险化学品镁存储安全操作规程
- 2025年安全知识竞答题库及答案
- 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范本
- 第八章-波导间耦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