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顶棚施工方案_第1页
地铁站顶棚施工方案_第2页
地铁站顶棚施工方案_第3页
地铁站顶棚施工方案_第4页
地铁站顶棚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铁站顶棚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城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站顶棚施工项目,施工范围包括站厅层、站台层及出入口通道顶棚,总面积约8500㎡。顶棚设计采用"钢结构承重骨架+铝合金装饰面板"复合体系,融合功能性与美观性要求,需满足防火等级B1级、抗风压0.55kPa、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使用寿命50年的技术标准。施工区域处于城市核心商圈,周边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施工周期需严格控制在180天内,且需配合车站机电安装、消防系统等交叉作业。二、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图纸深化设计组织结构工程师、暖通工程师及装饰设计师进行图纸会审,重点复核以下内容:钢结构节点详图与铝合金面板的连接方式,优化3处应力集中部位(转换层与主龙骨连接节点、悬挑部位加强节点、设备管线穿板节点)机电管线综合排布,绘制BIM三维碰撞图,解决灯具、风口、烟感探测器等28处设备与龙骨的空间冲突特殊部位构造处理,如弧形吊顶半径控制(设计值R=8.5m,施工允许偏差±3mm)、出入口雨棚排水坡度(设计值2%,采用结构找坡)施工技术交底编制《专项施工工艺手册》,包含:钢结构焊接工艺参数(Q355B钢材采用E5015焊条,焊接电流180-220A,层间温度控制在80-150℃)铝合金面板安装精度标准(接缝高低差≤1mm,直线度≤2mm/2m)测量控制网布设方案(建立独立坐标系统,采用LeicaTS60全站仪进行三维定位,平面位置允许偏差±5mm)(二)材料准备主要材料清单及技术参数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指标检验标准用量主承重钢梁H300×150×6.5×9屈服强度≥345MPa,伸长率≥20%GB/T11263-2017128t吊顶龙骨轻钢C50×19×0.8双面镀锌层≥120g/㎡GB/T11981-20183800m铝合金方通50×70×1.2mm抗拉强度≥150MPa,氧化膜厚度≥10μmGB/T3880.2-20126200㎡吊杆Φ10全螺纹丝杆抗拉承载力≥15kNGB/T15389-20184200根防火涂料NCB型超薄膨胀型耐火极限≥2h,干膜厚度≥3mmGB14907-20184500㎡材料进场管理实行"三检制"验收:外观检查(无变形、锈蚀、划痕)、尺寸复核(用游标卡尺检测型材壁厚,允许偏差±0.1mm)、性能检测(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钢结构力学性能、防火涂料耐火极限抽样测试)材料存储:钢材存放采用防雨棚+垫木架空(离地≥300mm),铝合金型材入库存放(温度控制在5-35℃,相对湿度≤70%),防火涂料密封存储(保质期6个月)(三)机具准备测量设备:LeicaTS60全站仪(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1mm+1ppm)、TrimbleS9GNSS接收机(静态平面精度5mm+1ppm)、电子水准仪(精度0.3mm/km)加工设备: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切割精度±0.5mm)、H型钢组立机(腹板垂直度≤1mm/m)、自动埋弧焊机(焊接速度30-60cm/min)安装设备:25t汽车吊(作业半径12m时额定起重量5.8t)、液压升降平台(工作高度12m,平台承载力500kg)、自走式高空作业车(最大作业高度22m)三、主要施工流程及技术措施(一)钢结构承重体系施工测量放线基准点布设:在站厅层设置6个永久控制点,采用强制对中装置(对中误差≤0.5mm)钢梁定位:放出轴线偏差≤1mm,标高偏差≤2mm,每榀钢梁设置3个控制点(两端及跨中)钢构件安装吊装顺序:先安装主承重梁(从中间向两端对称施工),再安装次梁及支撑系统,最后安装转换层桁架临时固定:采用双螺帽连接M20高强螺栓(终拧扭矩400-420N·m),每个节点设置4个临时固定点精度调整:使用液压千斤顶(50t级)进行标高微调,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偏差超过3mm时立即校正焊接施工焊接顺序:采用"对称焊接法",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同一节点先焊纵向后焊横向质量检测:100%外观检查(咬边深度≤0.5mm,余高≤3mm),20%超声波探伤(Ⅱ级合格),重要节点进行磁粉检测防火涂装施工工艺: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喷嘴压力15-20MPa),分3遍施工(底漆80μm+中间漆120μm+面漆100μm)验收标准:采用磁性测厚仪检测干膜厚度(平均厚度≥300μm,最小厚度≥240μm)(二)吊顶龙骨系统安装吊杆安装固定方式:采用M12膨胀螺栓(埋深≥100mm,抗拔力≥15kN),间距900×1200mm呈梅花形布置防晃措施:当吊杆长度>1.5m时设置反向支撑(∠50×5角钢,间距3m),与主龙骨连接采用双螺母固定龙骨安装主龙骨(C50)安装:起拱高度按短跨1/200设置,采用专用连接件与吊杆连接,相邻龙骨对接偏差≤1mm次龙骨(C38)安装:间距400mm,用挂件与主龙骨连接,挂件数量每节点≥2个龙骨校正:拉5m通线检查,直线度偏差≤3mm,平面平整度≤4mm(三)铝合金装饰面板安装面板加工切割精度:采用数控切割(尺寸偏差±0.5mm),切口进行45°倒角(宽度1mm)开孔处理:设备孔洞采用专用模具冲压成型,孔径比设备尺寸大5mm,孔边设置加强肋安装工艺固定方式:采用不锈钢自攻螺丝(ST4.2×16),间距≤300mm,螺丝沉入面板0.5-1mm接缝处理:预留5mm伸缩缝,填入防火密封胶(膨胀倍率≥250%),表面粘贴美纹纸后打胶,胶缝宽度均匀一致(误差≤0.5mm)特殊部位处理:弧形部位采用冷弯加工(弯曲半径≥100倍板厚),转角处采用45°拼接,接缝间隙用同色密封胶填充(四)设备集成安装灯具安装嵌入式灯具:与面板同步安装,灯具边框与面板间隙≤0.5mm,采用弹性卡扣固定应急照明:独立回路设计,与主照明间距≤5m,安装高度3.5m时照度≥50lux风口安装尺寸控制:风口边框比面板开孔小2mm,采用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后期维护气流组织:回风口设置在吊顶下部,送风口采用条缝型(风速≤2m/s)四、质量控制措施(一)过程质量控制三检制实施自检:施工班组每道工序完成后填写《自检记录表》,重点检查:钢结构:轴线偏差、标高、垂直度(允许偏差H/1000且≤10mm)龙骨:间距(±10mm)、平整度(3mm/2m)面板:表面平整度(2mm/2m)、接缝直线度(3mm/5m)互检:相邻班组交叉检查,重点检查工序衔接部位(如钢结构与龙骨连接节点)专检:质检员采用"样板引路"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先做100㎡样板区,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测量监控建立三级测量控制网:首级控制网(精度±2mm)→分区控制网(±3mm)→细部放样(±5mm)变形监测:在钢结构施工期间每3天观测1次,竣工后1个月内每周观测1次,累计沉降量不得超过15mm(二)验收标准钢结构验收主控项目:焊缝质量(Ⅱ级合格)、高强螺栓终拧扭矩(偏差±10%)、防腐涂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项目:表面平整度(5mm)、构件尺寸偏差(±3mm)吊顶验收主控项目:龙骨间距(±10mm)、面板固定牢固度(抗拔力≥500N)、防火性能(B1级)一般项目:接缝宽度(±0.5mm)、色差(ΔE≤3)、灯具安装位置(±10mm)五、安全文明施工(一)安全防护措施高空作业防护操作平台:采用盘扣式脚手架(立杆间距≤1.2m,步距≤1.5m),铺设50mm厚木脚手板(满铺且固定牢固)防坠落:设置双绳防坠系统(安全带+安全母绳),作业层搭设1.2m高防护栏杆,底部设18cm挡脚板临边防护:在楼梯口、电梯井口设置定型化防护门(高度1.8m,网格间距≤100mm)吊装作业安全吊装区域:设置警戒线(半径10m),配备专职信号工(持证上岗),使用对讲机(频道单独设置)设备检查:起重机支腿垫设30mm厚钢板(面积≥1.5×1.5m),钢丝绳安全系数≥6倍,每天班前检查磨损情况消防安全动火管理:办理《动火许可证》,配备2具5kg干粉灭火器(每50㎡配置1组),焊接作业设置接火斗(防火棉厚度≥50mm)材料防火:易燃材料(油漆、稀料)单独存放,与火源保持≥10m距离,设置防爆型照明(二)文明施工措施扬尘控制施工区域:采用2.5m高彩钢板围挡(底部设置20cm高挡水墙),出入口安装洗车平台(高压冲洗+三级沉淀池)降尘措施:塔吊设置喷雾系统(覆盖半径30m),裸土覆盖率100%(采用防尘网或绿化)噪声控制施工时间:昼间(6:00-22:00)噪声≤70dB,夜间禁止施工,特殊情况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降噪措施:破碎机设置隔音罩,电锯采用低噪声机型,强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障(降噪量≥25dB)绿色施工废弃物管理:设置分类垃圾站(可回收/不可回收/危险废物),钢结构边角料回收率≥95%,油漆桶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节水措施:采用节水型器具(用水效率等级2级),施工用水回收率≥30%(用于场地洒水)六、施工进度计划关键线路:钢结构加工(30d)→钢结构安装(45d)→防火涂装(15d)→龙骨安装(30d)→面板安装(40d)→设备调试(20d)进度保障措施:资源配置:投入3个施工班组(钢结构组35人、吊顶组40人、装饰组30人),实行两班制(8:00-12:00,14:00-18:00)材料供应:建立"72小时预警机制",当材料库存低于3d用量时启动紧急采购程序进度考核:实行周进度考核(延误≤1d时预警,≤3d时调整资源配置)七、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响应流程:现场发现人立即拨打应急电话(内部短号6119)→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引导至站厅层安全区)→使用现场灭火器初期扑救→拨打119并配合消防救援物资准备:每层设置2个应急物资箱(含灭火器4具、消防水带2条、应急照明3套)高处坠落应急救援措施:立即停止作业→设置警戒区→使用担架转移伤员(禁止随意移动脊柱损伤伤员)→拨打120并送往就近医院(距离施工现场3.5km的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