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用
人人文库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轨道交通工程形变
InSAR
监测标准
Standardfordeformationmonitoringinrail
transitengineeringbasedonInSARtechnique
T/CECS1530—2024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专用
: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246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24北京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轨道交通工程形变
InSAR
监测标准专用
T/CECS1530—2024
☆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4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北京汇瑞嘉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印刷
人人文库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2.7567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2451202451
印数册
1—350
☆
统一书号
:155182·1459
定价元
:55.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第1864号
关于发布轨道交通工程形变
《InSAR
监测标准的公告
》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年第一批协
《〈2020
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
、〉》(〔2020〕14),
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轨道交通工程
专用《
形变监测标准经协会铁道分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
InSAR》,,,
编号为自年月日起施行
T/CECS1530—2024,202461。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二〇二四年一月十六日
人人文库
前言
轨道交通工程形变监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根
《InSAR》()
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年第一批协会标准
《〈2020
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进行编
、〉》(〔2020〕14)
制编制组经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
。,,
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共分章和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
91,:,、
和缩略语数据准备与选取数据处理规则化处理精度
,,InSAR,,
评估成果编制质量控制成果提交等专用
,,,。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
,
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铁道分会归口管理由中
,
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
。
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反馈给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
天津市自贸试验区空港经济区东七道号邮编邮
()109,:300308,
箱
:ganjun@]。
主编单位人人文库: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西南交通大学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至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
主要起草人:王长进赵海张冠军甘俊黄一昕
周文明刘国祥李广宇翟旭高文峰
李平苍张瑞杨红磊彭军还杨泽发
许兵王晓文杨怀志李特宋国策
谢春喜高周正马婷婷王平豪吴蔚博
戴继李吉平葛春青
主要审查人:孙占义刘华黄华平王桂杰李永生
赵争汤益先李涛张雪飞
专用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符号和缩略语
2、………(2)
术语
2.1……………………(2)
符号
2.2……………………(4)
缩略语
2.3…………………(5)
数据准备与选取
3…………(6)
数据
3.1SAR………………(6)
数据专用
3.2DEM………………(7)
其他数据
3.3………………(7)
数据处理
4InSAR…………(9)
一般规定
4.1………………(9)
方法
4.2D-InSAR…………(11)
方法
4.3PS-InSAR…………(12)
方法
4.4SBAS-InSAR………(13)
其他数据处理
4.5InSAR……(14)
规则化处理人人文库
5………………(15)
平面位置校正
5.1……………(15)
线上沉降监测点精化
5.2……(15)
时空基准改正
5.3……………(17)
成果拼接
5.4………………(17)
精度评估
6…………………(19)
精度要求
6.1………………(19)
内符合精度评估
6.2…………(20)
外符合精度评估
6.3…………(21)
·1·
成果编制
7…………………(24)
图件制作
7.1………………(24)
分析报告编制
7.2……………(26)
质量控制
8…………………(28)
检查内容
8.1………………(28)
检查方法
8.2………………(29)
成果提交
9…………………(31)
附录数据处理流程
AInSAR………………(32)
用词说明
………(36)
引用标准名录
…………………(37)
附条文说明
:…………………(39)
专用
人人文库
·2·
Contents
()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symbolsandabbreviations……(2)
2.1Terms…………………(2)
2.2Symbols………………(4)
()
2.3Abbreviations……………5
…………(6)
3Datapreparationandselection
3.1SARdata………………(6)
专用
3.2DEMdata………………(7)
()
3.3Otherdata………………7
…………………(9)
4InSARdataprocessing
4.1Generalreuirements……(9)
q
4.2D-InSARmethod………(11)
4.3PS-InSARmethod………(12)
4.4SBAS-InSARmethod……(13)
()
4.5Othermethods人人文库ofInSARdataprocessing…14
………………(15)
5Regularizationprocessing
5.1Planimetricadustment…………………(15)
j
5.2Settlementointrefinement……………(15)
p
5.3Sace-timedatumadustin………………(17)
pjg
()
5.4Resultsmosaic…………17
……(19)
6Precisionassessment
6.1Precisionreuirements…………………(19)
q
6.2Precisionofinnercoincidence……………(20)
6.3Precisionofexternalcoincidence…………(21)
·3·
…………………(24)
7Achievementproduction
7.1Maroduction…………(24)
pp
()
7.2Analysisreportediting…………………26
……………(28)
8Qualitycontrol
8.1Reviewcontent…………(28)
()
8.2Reviewmethods…………29
()
9Resultssubmitted………31
()
AppendixAInSARdataprocessingflow………………32
()
Explanationofwording……36
()
Listofquotedstandards……37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9)
专用
人人文库
·4·
1总则
1.0.1为统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在轨道交通工程
(InSAR)
应用中的技术要求提高测量质量满足工程需要做到技术先进
,,,、
指标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勘察设计施工及运
、、
维全生命周期的采空塌陷地面沉降滑坡等地灾监测以及沿线
、、,
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形变普查识别与监测
、、。
1.0.3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成果坐标系统应采用基于
InSAR
国家大地坐标系基准的专用大地坐标系或平面坐
2000(CGCS2000)
标系高程系统应采用国家高程基准
,1985。
1.0.4轨道交通工程形变监测应进行专项设计专项设
InSAR,
计内容应包括任务来源及目的工程区域概况监测内容及精度要
、、
求数据选取及数据处理成果编制质量控制成果提交等
、SAR、、、。
1.0.5轨道交通工程形变监测工作应结合各阶段工作的
InSAR
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
,。
1.0.6轨道交通工程形变监测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
InSAR,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有关人人文库
标准的规定
。
·1·
2术语符号和缩略语
、
2.1术语
2.1.1合成孔径雷达
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
利用合成孔径技术模拟等效大孔径天线提高方位向分辨率
,
采用脉冲压缩技术提高距离向分辨率具有更高地面目标分辨能
,
力的一种雷达传感器用表示
,“SAR”。
2.1.2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
ertureradar(InSAR)
对合成孔径雷达在不同空间位置获取同一地区单次或多次观专用
测数据的相位差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获取地表高程及变化信息
,
的测量技术用表示
,“InSAR”。
2.1.3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differentialInSAR(D-
InSAR)
从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干涉相位中去除地形相位提取地表
,
形变信息的技术用表示
,“D-InSAR”。
2.1.4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人人文库timeseriesInSAR(TS-
InSAR)
通过对长时间序列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分析去除大气地形
,、
残差等残余相位误差获取高精度地表形变速率和时间序列信息
,
的测量技术典型方法包括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
InSAR。
涉测量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分布式散射体合成孔径
、、
雷达干涉测量相位堆叠技术等用表示
、,“TS-InSAR”。
2.1.5角反射器
cornerreflector(CR)
能将雷达入射信号沿原路径反射并在影像上形成高强
,SAR
度信号的人工装置典型的角反射器包括二面角三面角角反射
。、
·2·
器一般由金属材料制成用表示
,,“CR”。
2.1.6永久散射体
persistentscatterer(PS)
在覆盖同一地区的长时间序列影像上仍能保持稳定雷
SAR,
达散射特性的点目标典型的点目标包括建筑物线塔栅
。PS、、
栏桥梁路灯裸露岩体和角反射器等硬目标用表示
、、、,“PS”。
2.1.7分布式散射体
distributedscatterer(DS)
在影像分辨单元内没有任何一个散射体的后向散射占
SAR
主导地位散射均匀且具有相干性的分布式地物典型的点
,。DS
目标包括裸地轨道板道路等用表示
、、,“DS”。
2.1.8时间基线
temporalbaseline
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轨道成像的任意两景影像的时间
SAR
间隔
。
2.1.9空间干涉基线专用
spatialinterferometricbaseline
对同一地区进行同轨或重复轨道成像时两个传感器的
,SAR
空间位置连线垂直于雷达视线向的长度分量
。
2.1.10相干目标
coherenttarget
在长时间序列影像上仍能保持较高相干性的像元
SAR。
2.1.11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persistentscat-
tererInSAR(PS-InSAR)
基于永久散射体的差分干涉相位进行网络邻域差分及线性
,
形变和高程误差参数建模与解算人人文库并采用时空滤波方法分离非线
,
性形变大气延迟基线误差和噪声等相位获取高精度时序形变
、、,
信息的测量技术用表示
InSAR,“PS-InSAR”。
2.1.12小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smallbaseline
subsetInSAR(SBAS-InSAR)
通过限制空间干涉基线长度和时间基线长度选择适用的
,
影像对组成差分干涉相位集基于相干目标点解缠相位进行
SAR,
建模和解算通过时空滤波或借助外部数据去除大气延迟轨道误
,、
差和噪声相位等获取高精度时序形变信息的测量技术
,InSAR,
·3·
用表示
“SBAS-InSAR”。
2.1.13分布式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distributed
scattererInSAR(DS-InSAR)
基于分布式散射体相位优化后的差分干涉相位采用
,PS-
数据处理流程获取高精度时序形变信息的测量
InSAR,InSAR
技术用表示
,“DS-InSAR”。
2.1.14相位堆叠技术
stacking-InSAR
用时间间隔作为权重基于线性模型对多期解缠差分干涉相
,
位进行加权平均削弱时间维度呈现高频低相关性的大气延迟轨
,、
道误差及地形残差等影响获取形变信息的测量技术
,InSAR。
2.1.15像素偏移量追踪技术
pixeloffsettracking(POT)
基于影像幅度信息以一定像素范围为滑动窗口模板
SAR,,
对图像进行互相关计算从而获取地表形专用变的测量技术用
,,
表示
“POT”。
2.1.16相位解缠
phaseunwrapping
恢复缠绕相位中的整周相位得到真实的相位信息
,。
2.1.17地理编码
geocoding
将卫星雷达坐标系转换为地理空间坐标系的过程
。
2.1.18视线向
lineofsight(LOS)
卫星雷达侧视成像时沿电磁波传播的方向
,。
2.1.19规则化处理人人文库
regularizationprocessing
对监测成果进行平面位置校正线上沉降监测点精
InSAR、
化时空基准改正和成果拼接等专业化数据处理
、。
2.2符号
B空间干涉基线
⊥———;
B临界空间失相干基线
⊥,c———;
D测区内相邻点间年度最大形变梯度
max———;
λ传感器波长
———SAR;
·4·
γ相干系数
———。
2.3缩略语
日本高级陆地观测卫星的全
AW3DALOSWorld3DALOS
色遥感传感器立体观测数据制作而成的全球数字地表
模型
;
数字高程模型
DEMDigitalElevationModel;
数字正射影像
DOMDigitalOrthophotoMap;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联合图像专家组提
JPEGJointPhotographicExpertsGroup
出的信息技术连续色调静止图像数字压缩编码
;
单视复数影像
SLCSingleLookComplex;
专用美国
SRTMDEMShuttleRadarTopographyMissionDEM
奋进号航天飞机机载干涉雷达测地任务获取的
“”
数字高程模型
;
奇异值分解方法
SVDSingularValueDecomposition;
标签图像文件格式
TIFFTagImageFileFormat。
人人文库
·5·
3数据准备与选取
3.1SAR数据
3.1.1星载数据按波段可划分为按
SARKa、Ku、X、C、S、L、P;
照数据方位向空间分辨率可分为高分辨率中分辨率和低分
SAR、
辨率按照回归周期可分为高回归周期中回归周期和低回归
;、
周期
。
3.1.2数据可根据专项工作类型按地表覆盖波段空间
SAR,、、
分辨率及回归周期选取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3.1.2。
表3.1.2SAR数据选取要求专用
专项工作类型地表覆盖波段空间分辨率回归周期
城镇区中低回
C、S、L/
勘察设计辅助选线稀疏植被中回归
C、S、L
密林区高回归
S、L
城镇区中低回归
、、/
施工期精密控制网CSL
稀疏植被中回归
优化C、S、L
密林区高回归
人人文库S、L中低分辨率
城镇区/中回归
、、、
运维阶段沿线地灾XCSL
稀疏植被中回归
隐患普查C、S、L
密林区高回归
S、L
城镇区中高回归
、/
运维阶段构筑物与沿XC
稀疏植被中高回归
线附属设施形变普查C、S/
密林区高回归
S、L
运维阶段构筑物与沿
高分辨率高回归
线附属设施形变监测—X、C
注城市轨道交通均按照城镇区地表覆盖选择数据
:。
·6·
3.1.3数据的入射角升降轨成像模式极化模式时空基
SAR、、、、
线和相干性等技术要求应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形变监测专
InSAR
项工作应用阶段任务要求区域地貌沉降情况技术设计和精度
、、、、
要求等综合确定
。
3.1.4数据选取宜遵循雷达视线向与监测目标最大形变方
SAR
向差异最小原则
。
3.1.5具有最大形变梯度先验信息的小区域地灾或建筑物构筑
、
物等重点目标进行形变监测时数据选取的最大形变梯度
,SAR、
波长和回归周期宜满足下式要求
:
DNλ
max≥(-1)·/4(3.1.5)
式中D测区内相邻点间年度最大形变梯度
:max———(mm);
N一年内均匀获取影像的期数
———;
λ传感器波长专用
———SAR(mm)。
3.1.6数据选取时相邻两景影像的重叠度宜大于
SAR,10%。
3.2DEM数据
3.2.1数据宜采用不小于比例尺的地形图高程
DEM1∶50000
点或等高线内插生成
。
3.2.2当测区内无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时可选择
,SRTM
等公开数据
DEM、AW3D30DEM、WorldDEM。
3.2.3数据的获取时间宜与形变监测周期时间接近人人文库
DEM。
3.2.4数据使用前应进行高程值缺失和明显不符值检查
DEM,
对缺失部分应采用内插处理
。
3.3其他数据
3.3.1用于提高数据处理精度辅助轨道交通工程
InSAR、In-
成果分析和制图的其他数据宜包括辅助数据勘测数据地
SAR,、、
质资料制图资料
、。
3.3.2辅助数据应包括影像的精密轨道数据高分辨率
SAR、
·7·
气象数据等
DOM、。
3.3.3勘测数据宜包括里程坐标和站场等线位资料精测控制网
、
点位坐标及其监测数据等
。
3.3.4地质资料宜包括轨道交通工程沿线的历史沉降地下水开
、
采人类工程活动地灾分布采空区矿界等
、、、。
3.3.5制图资料宜包括监测区域的光学影像行政区划矢量和地
、
名注记在内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
。
专用
人人文库
·8·
4数据处理
InSAR
4.1一般规定
4.1.1数据处理方法应根据轨道交通工程的专项工作类
InSAR
型监测目标和影像数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表的规定
、,4.1.1,
常用的数据处理可按本标准附录所示流程执行
InSARA。
表4.1.1InSAR处理方法选择
影像数量
专项工作类型监测目标处理方法
景
()
采空区≥2专用D-InSAR
勘察设计辅助
滑坡等D-InSAR+SBAS-InSAR、
选线≥8
Stacking-InSAR
区域沉降
≥16SBAS-InSAR、PS-InSAR
施工期精密
区域沉降SBAS-InSAR、PS-InSAR、
控制网优化≥16
DS-InSAR
采空区≥2D-InSAR、POT
运维阶段沿线地
滑坡等D-InSAR+SBAS-InSAR、
灾隐患普查≥8
Stacking-InSAR
区域沉降
人人文库≥25SBAS-InSAR、PS-InSAR、DS-InSAR
运维阶段构筑物
构筑物与沿
与沿线附属设
线附属设施≥25SBAS-InSAR、PS-InSAR、DS-InSAR
施形变普查
运维阶段构筑物
构筑物与沿
与沿线附属设
线附属设施≥25SBAS-InSAR、PS-InSAR、DS-InSAR
施形变监测
4.1.2数据处理范围应根据项目监测需求确定在勘察
InSAR。
设计和施工监测阶段处理范围不宜少于线路左右各运维
,5km;
阶段处理范围不宜少于线路左右各
,500m。
·9·
4.1.3当区域点目标稀少或监测结果需要进行高精度时空
PS
基准改正时轨道交通角反射器布设和测量应符合下列
,InSAR
规定
:
1角反射器的尺寸应考虑雷达波长分辨率等因素
、;
2人工角反射器点位宜选择在轨道交通沿线范围内
500m
且不易被破坏的位置宜沿线位两侧均匀布设
,;
3在进行铁路沿线小区域地灾监测时角反射器应在形变位
,
置处布设非形变区布设基准点基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个
,,2;
4角反射器的安装与固定应按照基座和角反射器定向参数
确定
;
5路基线上角反射器制作尺寸和安装应避免侵界并应确保
行车安全
;
6角反射器布设完成后应至少经历一个月的稳定性沉降专用
,;
7人工角反射器宜按构筑物形变监测同等及以上精度采用
水准或等方法进行同步观测
GNSS。
4.1.4干涉对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InSAR:
1干涉对的空间干涉基线B阈值不应超过临界空
InSAR⊥,
间失相干基线临界空间失相干基线应按下式计算
。:
λRθα
Btan(-)
⊥,c=R(4.1.4)
2d
式中B临界空间失相干基线人人文库
:⊥,c———(m);
λ传感器波长
———SAR(m);
R雷达斜距
———(m);
θ雷达波入射角
———(°);
α地面坡度角
———(°);
R雷达影像斜距向分辨率
d———。
2干涉对的时间基线阈值应根据波长和基线构网闭
InSAR
合程度调整三种波段对应的时间基线阈值分别不宜超过
,X、C、L
年年年对于地表植被覆盖较为密集的地区时间基线
0.5、1、3。,
·01·
可适当减小对于波长较长的影像时间基线可适当增大
;SAR,。
3和多主影像干涉处理前宜选取成像时间较早
D-InSAR,
的作为主影像其他应作为副影像
,。
4方法宜选取时间和空间干涉基线居中的一景
PS-InSAR
影像作为主影像其他应作为副影像
SAR,。
4.2D-InSAR方法
4.2.1影像配准与裁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SAR:
1主影像与副影像配准时同名点应在整景影像上均匀分布
,;
2渐进扫描成像模式的影像方位向配准误差宜小于
SAR
个像元条带成像模式影像配准的方位向和距离向
1/1000;SAR
误差宜小于个像元
1/8;
3配准后的所有影像应根据监测区域范围进行影像裁剪专用
。
4.2.2干涉相位计算前可对已配准主副影像进行前置公共带通
,
滤波
。
4.2.3地形相位模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选取应符合本标准第节的规定
DEM3.2;
2覆盖范围不应小于主影像的覆盖范围
DEM;
3模拟强度图与主影像配准时配准精度宜优于
DEM,1/2
个像元
;
4地形相位宜利用配准后的人人文库模拟并应从干涉相位中
DEM,
去除
。
4.2.4差分干涉相位生成后可进行滤波处理
,。
4.2.5差分干涉相位解缠前应采用相干系数评估干涉图质量
,,
并对低相干区域进行掩膜相干系数应按下式计算
。:
NM
unmu*nm
12
n=m=(,)(,)
γ=∑1∑1
NMNM(4.2.5)
unm2unm2
12
n=m=(,)n=m=(,)
∑1∑1∑1∑1
·11·
式中γ相干系数
:———;
MN计算相干性窗口大小
、———;
nm分别为窗口内行号和列号
、———;
unmunm主副影像窗口内影像坐标nm处的复
12
(,)、(,)———、(,)
数值
;
2数据的二阶范数
||———;
u*代表共轭复数
———。
4.2.6差分干涉相位解缠宜符合下列规定
:
1相位解缠方法可选用枝切法或最小费用流法
;
2相位解缠前宜对低相干区域掩膜相干性最低阈值宜为
,0.3;
3解缠结果中宜消除明显不连续的孤岛区域
“”;
4解缠参考点宜根据先验知识选取无形变或有先验形变信
,
息区域的高相干点专用
。
4.2.7轨道残差相位和高程相关大气延迟相位去除宜采用下列
方法
:
1对于有全局相位趋势的干涉对对显著形变区
D-InSAR,
域掩膜后宜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式计算并校正轨道残差相位
,;
2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宜对显著形变区域掩膜后建立解
,,
缠相位与高程的线性拟合关系去除与高程相关的大气延迟相位
,。
4.2.8雷达视线向形变值应按下式计算
人人文库:
λ
rφ
Δ=-def(4.2.8)
4π
式中r雷达视线向形变量
:Δ———(mm);
λ传感器波长
———SAR(mm);
φ形变相位
def———(rad)。
4.3PS-InSAR方法
4.3.1应选用单一影像作为公共主影像组合干
PS-InSARSAR
涉公共主影像时间不宜选在植被茂密的夏季
,。
·21·
4.3.2影像配准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的规定
SAR4.2.1。
4.3.3点选取宜符合下列规定
PS:
1点目标识别宜采用振幅离差法相位分析法相干系数
PS、、
法等根据监测要求和区域特点可选择多种方法组合
,,;
2基于振幅统计特性选点时宜对影像进行辐射定标
,SAR;
3振幅离差选点时影像数据量不宜少于景
,SAR25;
4点识别参数宜根据点分布密度确定
PSPS;
5点选取后水体等低相干区域不宜出现点
PS,PS。
4.3.4解算参考点选取宜符合下列规定
PS:
1参考点宜位于数据处理范围的中心区域
;
2参考点宜选择高相干性的点
;
3参考点宜位于点密集处
PS;
4参考点宜选择在无形变或者形变信息已知的区域专用
。
4.3.5点线性形变速率和时序形变的解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PS:
1相邻点间参数解算时宜采用不规则三角网或者自由网连
,
接点差分干涉相位
PS;
2点目标之间的构网间距不宜超过大气空间自相关的距离
,
距离阈值可设为
1km;
3线性形变速率增量和高程残差求解时宜使目标函数最
大化
;
4线性形变速率可利用最小二乘方法求解人人文库
;
5非线性形变和大气相位应通过对残余相位进行时空滤波
分离获取
;
6时序形变应通过非线性形变和线性形变相位叠加后转换
而成转换公式应采用本标准式
,(4.2.8)。
4.4SBAS-InSAR方法
4.4.1小基线集干涉对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小基线集干涉对应选取干涉组合中小于设定时间和空间
·31·
干涉基线阈值的干涉对
;
2小基线集干涉对选取宜保证组合网络连通
。
4.4.2小基线集相位解缠图集生成时可采用空间域二维相位解
,
缠或时空三维相位解缠方法
。
4.4.3在小基线集解缠前宜对影响相位主值的残余相位进行改
,
正或滤除
。
4.4.4线性形变速率和时序形变的解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相邻点间参数解算和线性形变速率解算可按本标准第
条确定
4.3.5;
2转换时序相位前宜对去除高程残差和线性形变相位的残
,
余相位进行相位解缠
;
3时序相位转换宜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
(SVD);
4非线性形变和大气相位宜通过对时序残余相位进行时空专用
滤波分离获取
;
5时序形变获取应符合本标准第条第款的规定
4.3.56。
4.5其他InSAR数据处理
4.5.1相位堆叠技术的使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
1干涉数据集宜进行时空基线约束
;
2相位堆叠处理宜去除差分干涉相位中的趋势相位
;
3差分干涉人人文库相位中的大气延迟相位去除可借助外部大气
数据
;
4鉴于监测精度对数据量的依赖相位堆叠技术宜只限于在
,
轨道交通沿线地灾形变普查中使用
。
4.5.2轨道交通周边滑坡等大尺度形变监测时宜融合
InSAR,
结果进行联合反演
D-InSAR、POT。
·41·
5规则化处理
5.1平面位置校正
5.1.1规则化处理中的平面位置校正模型参数解算宜采
InSAR
用高精度或控制点与地理编码后的强度图之间的同
DOMSAR
名点
。
5.1.2平面位置校正可采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模型校正中误差应
,
小于影像地面分辨率
SAR。
5.1.3当选用高精度进行平面位置校正时应符合下列
DOM,
规定专用
:
1的分辨率不应低于强度图分辨率
DOMSAR;
2影像与强度图可采用人工判断或自动匹配等
DOMSAR
方式选取同名点
;
3平面位置校正应利用同名点求解转换参数
。
5.1.4当选用控制点进行几何校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控制点应选择强度图中具有明显辨识特征的目标
SAR;
2单个处理单元内控制点个数不应少于个且应均匀分布
6,
在轨道交通线位两侧人人文库
;
3平面位置校正应通过控制点求解转换参数
。
5.2线上沉降监测点精化
5.2.1轨道交通线上沉降监测点精化应包括构筑物线上与线下
沉降监测点分离线上监测点位置归中处理任意里程沉
InSAR、、
降结果内插和沉降点滤波等工作
。
5.2.2轨道交通构筑物线上与线下沉降监测点分离时
InSAR,
宜符合下列规定
:
·51·
1利用线位缓冲区筛选线上沉降监测点时缓冲区距离阈值
,
设置宜根据轨道交通线上构筑物宽度和影像分辨率确定
SAR;
2桥梁等线上构筑物和地面高程不一致时宜根据高程设置
,
阈值进一步筛选线上监测点
,。
5.2.3分离后的线上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线上沉降监测点结果应根据里程和偏距归化到线路里程
坐标系应按中线里程和沉降量或沉降速率格式存储
,;
2当归中后存在点堆积时可进行抽稀处理
,;
3线上沉降突变点应根据轨道交通线上沉降模型滤除
;
4标准里程上的沉降速率或沉降量应通过内插方法获取
。
5.2.4对分离的线上沉降监测点进行时间空间内插时
InSAR、,
应根据轨道交通设计需求按下列规定执行
:
1线路任意里程沉降速率内插应采用曲线拟合方法专用
;
2线上任意时刻沉降量内插应基于先验沉降模型拟合沉降
序列获取任意时刻的沉降量先验模型可包括线性模型二次多
,;、
项式模型分段多项式拟合模型
、。
5.2.5线上沉降突变点滤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沿线位方向沉降速率差异大于先验阈值的点应判断为沉
降突变点
;
2相邻沉降监测点前后斜率差值应作为线上沉降突变点滤
除的判断依据斜率差应按下式计算人人文库
,:
CJiCJiCJiCJi
+2+1+1
kiki--
+1
-=LCiLCi-LCiLCi
+2-+1+1-
(5.2.5)
式中ki相邻沉降监测点的后斜率
:+1———;
ki相邻沉降监测点的前斜率
———;
CJ沉降量
———(mm);
LC里程值
———(m)。
·61·
5.3时空基准改正
5.3.1时空基准改正内容应包括沉降速率与沉降时
TS-InSAR
间序列
。
5.3.2沉降监测成果宜利用已有实测数据进行时空
TS-InSAR
基准改正改正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利用已有点或水准点等外部监测数据进行校正
GNSS
时位置间隔不宜超过外部监测数据点与沉降监测
,20km;InSAR
点距离不宜超过倍影像地面分辨率
5SAR;
2当外部数据不满足校正需求时应布设角反射器间隔距
,,
离不宜超过并获取角反射器位置处成像时刻的
20km,SAR
或水准监测数据
GNSS;
3沉降和外部水准监测数专用据精度不宜低于
GNS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147.1-2025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
- GB/T 13570-2025单轴木工铣床术语和精度
- GB/T 28845-2025领带丝织物
- 【正版授权】 ISO 2719:2025 EN Determination of flash point - Pensky-Martens closed cup method
- TCECS 265-2024 曝气生物滤池工程技术规程
- 个人汽车质押协议书
- 公司签了保密协议书
- 医疗技术保密协议书
- 代工厂签约合同范本
- 江苏无锡惠山区教育局事业单位招考毕业研究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社区工作者真题试卷】未来教育2025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及答案
- 2025年杭州入团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东方航空秋招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文化遗产-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快乐的小河》新课标课件(第二课时)
- 法学生职业规划
- 2025年河北廊坊霸州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0名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数据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解读报告
- 狼疮脑病的护理
- 《海滨小城》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