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学经典教案 自九月起,每周一节诵读课,上四周的弟子规,教学生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基本的生活规范。十月,每周一节诵读课,上四周的三字经,教学生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三字经,了解同学之间互相谦让可以增进团结,并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十一月,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
2、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十二月,每周一节诵读,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弟子规1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
3、世。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总序、入则孝。2、教孩子孝敬父母的做人规范。教学重点:“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总序、入则孝1、诵读弟子规总序2、诵读弟子规入则孝二、讲解总序、入则孝三、吟诵重点语句“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 四、讲名人典故 李密辞官 陆绩怀橘 杨震拒贿 汉文帝亲尝汤药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弟子规2德育目标: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
4、: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出则悌、谨。2、教孩子关爱兄弟、尊敬长辈的做人规范。教学重点: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已即到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出则悌、谨1、诵读弟子规出则悌2、诵读弟子规谨二、讲解出则悌、谨三、吟诵重点语句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 即代叫人不在 已即到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用人物 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四、讲名
5、人典故 张良拜师 郑人不更衣 与狐谋皮 小错成大恶五、联系自我谈感受弟子规3德育目标: 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信、泛爱众。2、教孩子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规范。教学重点:凡出言 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 当自砺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信、泛爱众1、诵读弟子规信2、诵读弟子规泛爱众二、讲解信、泛爱众三、吟诵重点语句凡出言 信为先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 当自砺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四
6、、讲名人典故 七擒孟获孔子拜师 唐太宗闻过则喜 曹操割发代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弟子规4德育目标:教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教学目标:1、教孩子学习弟子规亲仁、余力学文。2、教孩子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基本的生活规范。教学重点: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 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教学过程:一、诵读弟子规亲仁、余力学文1、诵读弟子规亲仁2、诵读弟子规余力学文二、讲解亲仁、余力学文三、吟诵重点语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 卷
7、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四、讲名人典故杜甫自幼苦学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李白补书 五、联系自我谈感受石灰吟教案德育目标(宋体,小四)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意思。2、了解学习作者要赞颂的精神。3、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2、理解咏物颂人的写作目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谁能说一下石灰是干什么用的?有什么特点?1、板书:题目,作者,诗文;2、释题:石灰吟,吟诵,赞美石灰的诗。3、作者简介:(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中进士。先后任御史、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大理寺少卿
8、、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二、小故事:成语两袖清风的来历: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
9、入京以明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三、 概括讲解: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必须经过山中千锤万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化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垒落刚正的英雄之气,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四、大家都知道,读诗要会断句,断句得当,才能将诗读出感情和气势,谁能上来试着断一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
10、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请断句的同学按照你的方法来读一下试试,然后按照这里的断句来一遍体会,然后大家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注意抓字眼、明诗意。五、请一名同学来讲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基本意讲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烈火焚烧”,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
11、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六.想意境,悟诗情。石灰有什么特点?找出诗句。(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要留清白)“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赞颂了什么精神?(不畏艰险磨难,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由这样的石灰你
12、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朗读这首诗该用什么语气?(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背诵诗歌。七、总结。这首诗是只写石灰吗?学了后你有什么感受?(诗的3、4句看似写石灰,实则在写人,写人的精神。诗人赞颂的是石灰不怕牺牲,不怕艰险、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拓展:岳忠武王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表面写对岳飞的赞颂,实则写了对奸臣的痛恨,同时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的愿望)悯农教案德育目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良好习惯教学目标1、
13、学会5个生字,认识偏旁皿 (皿字底);读写锄禾、辛苦,会用辛苦写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3、会背诵、默写课文。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想感情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单音节词和锄禾、粒粒的词义。2、识记餐。3、懂得许与禾之间的联系。4、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如何爱惜粮食。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你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香喷喷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吗?我们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是讲白米饭怎么来的,谁来背背? (指名背、齐背)2、今天我们要学一首古诗,古诗写农民伯伯是怎样辛辛苦苦种粮食的:出示课题,锄:金字旁,右边一个助:锄就是锄头,一种
14、农民劳动用的工具;禾:是禾苗,庄稼的苗苗。3、谁知道锄禾的意思?看图说:锄禾就是给禾苗除草、松土。4、这首诗是古时候-位大诗人写的,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会背这首诗,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听老师范读课文,观察投影片;2、学生白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确并划出新词。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评价。4、教学生字:你是怎么学会这个字的。盘:教学皿字底。餐:上下结构,食部。重点书空。皆:上下结构,上面是比,下面是白。辛:上下结构,立字头。5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诗意。1看图说话,理解第1行诗。(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2)什么时候,农民伯伯在锄禾?你从图上哪里看出来?从诗句中哪里看出?
15、教学日当午的意思:日就是太阳,当午就是中午。(3)小朋友刚才说的就是这行诗的意思,谁再来用什么时候,太阳怎么样,农民伯伯怎么样说说它的意思。2看图说话,理解第2行诗。在这样火辣辣的太阳下面锄禾,农民伯伯是多么-辛苦呀!图上哪里看出他辛苦?读第2行诗,说诗意。3朗读第1句诗,说说诗意。(1)指名读诗。(2)自由练说诗意。(3)指名说诗意。(4)练习:课后第1题。4感情朗读第1句。(1)指名读、范读比较。(2)指名读。(3)齐读。(4)齐背。5理解第2句诗。(1)农民伯伯种粮食是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呢?(2)踌人也是这么想的,他把小朋友的话写成诗句,就是这样-(出示诗句),齐读。,(3)这句诗中
16、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随机点拨:知:知道。盘中餐:碗里的饭。粒粒:一颗一颗。皆:都。(4)指名试说涛意,师生评议。(5)用辛苦说句子。6感情朗读第2句。(1)指名读:(2)齐读。(3)齐背。 四、反复练读,体悟情感。1跟师练读。2指名读。3跟读得好的学生练读。4齐读。5同桌练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书写指导。锄:中间下面一笔是提。餐:最后一笔是点。 六、课堂作业。 出塞教案德育目标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2 学习阅读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3 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17、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2.“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的写法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搜集边塞诗,并朗读;搜集中国现代国防知识教学过程一古诗接力。我们已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每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先背诵,第二小组任意一位同学紧跟上,接不上算输。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出示视频范读)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它? 三按学生的意见,先交流预习中所思所疑。1 指名一学生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音。2 自由读诗,小组中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理解的内容,向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小组中无法解决,便在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也参与
18、其中,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进行研究。3 交流中解决诗中重要的问题,如:飞将,匈奴人为什么称李广为“飞将军”?“但使”是什么意思?4 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猜测:作者是想说:1 在边塞看到了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关。2 在边塞看到了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3 在这边塞上,明月还是那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那秦汉时的边关。 四在小组中边起来说说诗意,集体交流。 五进一步朗读、理解。1 读诗,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体现感情?2 再读后,你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收获? 3 思考:(选择自己能解决的难度系数)一星级:从“万里长征人未还”感受到作者怎机关报感情?二星级:你从“秦时明月汉时
19、关”中看出作者还想说什么?三星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作者的一种愿望,因为:又是作者的一种感慨,因为: 六:背诵古诗。 七:创情境说话。 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看一段动画,组织语言,再次看的时候,当一名小小解说员。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进入出塞这首诗的情境中。再播放动画,谁愿挑战这个任务? 八交流边塞诗。你在课外还读过哪些边塞诗?能读给大家听吗?(会背更好)教师出示塞下曲凉州词,学生齐读。 九交流中国国防知识。诗人们写边塞诗,往往充满了忧愁和伤感。国力强能给人民安定和平的生活,国力衰弱,人民便会饱受战乱之苦,今天的中国,国防实力又如何呢?交流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关于美国飞机在
20、我领空与我战士王伟的飞机相撞的资料、中国最先进的武器图片,最好是能搜集到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的资料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我国军事实力如此强大,有什么感想?用你们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吧。 十模仿创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你们有没有信心写出一首关于现代国防的诗来?友情提示:1 可以改动诗句中的一些词。2 可以将几首诗中的句子改装合并。3 借古诗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情。4 别忘了至少要二、四句押韵。交流创作成果。再读出塞。 十一.作业超市:选择你最喜欢的作业。1 默写 出塞2 继续搜集和背诵边塞诗。3 继续搜集和交流中国国防知识。4 预习草船借箭,并到三国演义中了解本故事前后的内容山行教案德育
21、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内容,体会作品中写景抒情的特点。2、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3、初步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把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搜集诗人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渲染意境,激发兴趣。同学们,当寒冷的深秋到来时,在山林中能欣赏到怎样的画面呢?请看:(画面以行书诗文为前景,以山水国画为背景,配上民族音乐,渲染出诗歌特有的古典意境,在学生感受美的同时,教师随机导入新课) 二、感受情境,发现问题,明确目标1、自由朗读古诗,结合图片,思考:诗文大致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想从这首诗中读懂什么?2、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学习目标:(板书课题)*理解词义句意,充分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综合体车位使用权及广告转让合同
- 高端咖啡厅店面租赁及品牌形象推广合同
- 铝灰渣资源化利用改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升职述职报告设计规范
- 脑出血的健康教育
- 氮化硅陶瓷基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 城乡供水提质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范文)
- 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建议书(参考模板)
- 浅谈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
- 大班合理配餐健康管理策略
- 营销培训:塑造销售精英
- HGT4134-2022 工业聚乙二醇PEG
- 海姆立克法急救的步骤
- 异位妊娠护理查房课件
- 16 msds紫外线固化胶k3526
- 异常处理记录表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综合检测卷
- 动力触探设备规格及修正系数xls
- GB/T 5053.3-2006道路车辆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电连接器定义、试验方法和要求
- 最新《工会基础知识》试题库及答案1000题【完美打印版】
- 高周波熔接机操作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