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_第1页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_第2页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_第3页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_第4页
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张骏德,一.电视改革新动向1.新闻频道24小时直播央视新闻频道开播(2003.5.1向国际化大台迈进)2.跨媒体发展战略“第一财经”(2004.10形成频道、频率、日报共存共荣)3.跨地区发展战略东方卫视(2003.1立足“长三角”,覆盖全国城市),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二.电视新闻实务的改革(一)表现在电视新闻传播理念、传播模式的变革上(二)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的运用与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方式的普及(三)电视新闻不仅可以播报,还可以“一对一”交流与对话(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较越来越多样化,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三.

2、电视新闻的栏目设置(一)从目前全国和省市广电协会的评奖看:1.消息类:短消息(1分30秒内)、长消息(超1分30秒4分钟内)2.社教新闻专题片(超过5分钟,一般20分钟内)3.连续报道类、组合报道类(几集、十几集)4.新闻评论类与调查类(电视深度报道在2、3、4类中的一部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二)要设置好电视新闻栏目,抓好两头:一头是电视消息、特别是电视短消息(通称电视短新闻),另一头抓电视深度报道。(三)重视电视短新闻的报道1.主题集中巧用角度2.精选材料巧用事例3.语言运用准确简洁开门见山忌写套话善于概括压缩过程文字精练多用短句,成功的案例,几个精彩个案的分析(

3、1)1998年9月10日东视一次成功的迫降(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2001年11月10日上视从后排到前排15米走了15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2003年10月15日上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电视短消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四.电视深度报道(一)深度报道的涵义1.报道方式说2.文体说3.思维方式说笔者倾问于第一种理解,认为: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全息组合、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辨的一种报道方式,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

4、,(二)深度报道的历史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解释性新闻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在美国新闻界占统治地位将解释性新闻理解为: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附:国际新闻写作的三次革命第一次新闻写作革命在18世纪中期,美英等国的新闻文体从英国文学的抒情散文体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顺序记事的新闻文体;第二次新闻写作革命在19世纪中期,讲究导语写作、以“倒金字塔”式结构为框架的新闻报道在美国产生并风靡世界;而解释性新闻(也称深层次报道、有深度的报道)作为第三次新闻写作革命的产物,目前仍占了美

5、国报纸的大部分版靣,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半以上的版靣被解释性新闻占据。因此,世界大百科把解释性新闻的增加列为20世纪美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确有道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三)央视深度报道的栏目设置(1)1980.71993.12观察与思考(2)1993.5.1东方时空焦点时刻(3)1994.4.1焦点访谈(4)1996.4.28实话实说(5)1996.5.17新闻调查(6)2003.5.1央视新闻频道开播,现场直播、追踪报道、滚动播报成为常规报道手段,其中不少报道属于深度报道。,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四)分析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特色1.主

6、观性与客观性2.事实要素全与不全3.时效性强与弱4.主持人评论强与弱5.方法上多评论与展示调查过程此外,新闻调查的公众立场鲜明,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五)电视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向1.经济领域的深度报道在数量上增加、质量上提高。2.随着中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调查型深度报道将有更大的发展。3.评论型深度报道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评性报道,更多的眼光投向富有建设性的议题。4.电视现场直播类深度报道,在应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中,将越来越显示其“独门武器”的威力。最后还需指出的,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深度报道策划人、前方记者与栏目主持人。,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

7、大纲),五.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一)民生新闻的内涵与特点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民生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更是一种报道观念、角度(复旦大学张骏德教授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平民化视角、记录老百姓的生活实态、为老百姓说话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五.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二)电视民生新闻崛起态势及其原因1.态势:上海电视台新闻坊2002.1;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2002.1;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南京零距离2002.1,绝对现场2003.7,1860新闻眼2003.10;南京电视台直播南京2003.2;杭州明珠台

8、阿六头说新闻2003;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2003.7;河南电视台民生大参考2004.1;山东电视台民生直通车2004.7;成都电视台成都全接触2004.4;云南电视台都市条形码2004.2,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2.崛起原因:中央“三贴近”(实际、生活、群众)的提出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新闻价值观侧重点的转移地方电视台充分利用地域信息资源,增强新闻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增加收视率,吸引广告商,创收的有效手段,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三)电视民生新闻的报道要求:1.题材:市井题材、社会新闻题材新闻坊栏目定位在主要报道“城市社会新闻”。而社会新闻是以道德伦理与人际

9、关系为重点,题材涉及社会风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某些奇闻怪事的新闻报道。社会新闻的特长正在于:题材广泛,写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不限于某个行业,因而有别于一般的经济新闻、政法新闻、文教科技卫生新闻等;内容丰富,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道德伦理问题,包括道德风尚、恋爱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天灾人祸、案件发生与侦破、生存环境变化、奇异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等等。,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2.内容:新鲜生动新闻坊新闻内容新鲜,大多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例如好八连为民服务忙、有人要跳楼,民警救下来、出租车5.1换新颜、劳模当上辅导员、阴雨连绵,医院看病的人多了、普

10、陀查获假冒美金、小马路变成垃圾场(“市民呼声”)等等。这些热点新闻大多有人物活动与故事情节,所谓“有头有尾有情节,活人活事活道理”,在大量提供事实信息为民服务的同时,进行精神文明的宣传与教化。,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新闻坊有时也报道一些奇闻怪事,但都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如2004年3月1日新闻坊的“市民呼声”小栏目,报道一位住在高层楼房内的居民的烦恼事:楼层经常晃动10多厘米,盆中水也溢出,担心要地震或楼塌。记者及时请教地震专家实地考察,终于查明真相:是附近石材场切割大理石,因振频振幅相同引起大楼共振,既解除了居民疑虑,又解决了现实问题,还传授了科学知识。像这类社会新闻既内

11、容新鲜生动,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显示了新闻坊从业人员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为民信息服务的崇高精神与踏实作风。这样的事例是最引人入胜之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3.报道:百姓心声说新闻代替播新闻用平民视角说平民化的大实话人性化地解读百姓的喜怒哀乐口语化地表述百姓的心愿要求,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如3月9日新闻坊新闻逛逛外滩海鸥飞翔挺好看通过一位退休的摄影爱好者的言行,来展示外滩生态环境的改善、黄浦江苏州河治理的成效,显得亲切自然又清新隽永。4.展示:人文关怀展示人文关怀这是影视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最高精神境界。,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

12、讲座大纲),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重要加新鲜,因而特别重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大众媒体与媒体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仿佛讲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就降低了新闻的价值。这就忽视了新闻传播中的“贴近性”原理,即是:人们更关心跟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与事。普通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生老病死等,对于国家、历史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个普通百姓与家庭来说,绝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众传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爱,应该回归到更高形式的人际传播。这么论述,决不是说民生新闻可以低级粗俗化,

13、而应坚持新闻报道的高品位高标准,尤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与发展趋向(讲座大纲),六.参加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会议的感悟(2006.4.20评选)1.这次上海广播电视奖评奖活动所评选的新闻作品,基本上反映了2005年度上海一年来改革、发展、进步的概貌,真实记录了上海以及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社会活动,加大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弘扬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主旋律”;而且从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的文化传播内涵看,一批新闻、社教类作品,体现了人间真情、人文关爱,提升了报道的文化品位,获得广大受众的赏析与赞扬,真正体现了较高的文化价值与传播效果。有关领导对这次终评活动也特别重视与关心,上

14、海市文广集团总裁薛沛建、市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叶志康,市文广局副局长梁晓庄等,都在百忙中参加了终评会议。,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获奖新闻作品统计分析,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获奖新闻作品统计分析题材范围获奖数内容时事政治新闻172005年重大政治活动与突发事件社会新闻12人间真情、人文关爱、道德伦理舆论监督5批评性报道栏目创新5文化教育新闻11素质教育、尊师重教、地方文艺财经报道4经济改革、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三农”报道1科技兴农医疗卫生1医保改革总计56,六.参加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会议的感悟,2.综合分析2005年上海优秀广播电视新闻、社教类作品,大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15、(1)题材重大,主题鲜明,全面深刻反映社会的变革,又弘扬高尚的人文精神。(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加强舆论监督。(3)重视“三农”问题,讲究地方特色,郊区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跃上新台阶。,六.参加2005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会议的感悟,3.这次终评的一批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与社教作品所体现的亲情友情爱情、人文关爱、人类之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纯洁的感情,也是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最高境界,值得永远弘扬。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升报道文化品位,不仅是历来倡导的推进“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还是当今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本次会议大多数评委不仅从新闻价值观、还从文化价值观评议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并强调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六.参加2004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会议的感悟,在终评会议上,各位专家都感到有一点不足,就是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短消息(播出时间1分30秒以内)太少,只有卫视的一篇短电视消息、奉贤台的一篇短广播消息获得二等奖。看来消息如何“短、新、快、活、强”的问题,仍需引起我们全体新闻从业人员的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结束语-电视新闻为社会进步做些什么?,中国的电视新闻在“传递信息、监察环境、传承文化、娱乐身心”方面发挥越来越显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