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第二讲_第1页
诗词研究·第二讲_第2页
诗词研究·第二讲_第3页
诗词研究·第二讲_第4页
诗词研究·第二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诗词研究方法,第二讲实证性研究(文献考据)1,诗词研究的第一层面:实证性研究(文献考据),实证性研究,就是文献考据,是研究古代诗词的基础研究。分为六个方面:一.目录研究二.版本研究三.校勘四.笺注五.辑佚六.考辨,一、目录研究(一).别集、总集别集:收录个人作品的集子。总集:收录两人以上作品的集子。选集:个人选集,众人选集。全集:个人作品全集。(二).丛书、单行本丛书:几种书汇编在一起,称为丛书。丛刻本、丛刊本、丛抄本。常用大型丛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二编、三编、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四库禁毁丛刊、故宫博物院珍本丛刊、北京图书馆古籍

2、珍本丛刊等。单行本:一种书单独印行。,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在乾隆帝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

3、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书籍内容: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

4、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书。何谓“四不全”?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1.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估计禁毁6766部,93556卷),禁毁数超出收入的总数。2.删削据黄裳先生考证:乾隆四十一年诏

5、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不必因此而废掉全书;乾隆五十年,改明末纪事本末中“吴三桂击走李自成”为“清军击走李自成”。,3.篡改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被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因为“胡虏”、“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4.错讹进士李岳瑞,在其笔记悔逸斋笔乘中提到,乾隆御制、四库馆臣校订的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曩读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惟史、汉、国志校勘无愧精审,晋书以次,则讹字不可枚举。”是四库馆臣的疏忽吗?不是。这是四库馆臣、内府官员、太监共同表演的取悦皇帝的“哑剧”故意留下些容易看出的错误,等待喜欢校书的乾隆看到后标出,再对馆臣的“不学”降旨申斥,

6、从而“龙心大悦”。“然上虽喜校书,不过偶尔批阅,初非逐字雠校,且久而益厌。每样本进呈,并不开视,辄以朱笔大书校过无误,照本发印。司事者虽明知其讹误,亦不敢擅行改刊矣。”,四库禁毁书丛刊310册、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90册四库禁毁书丛刊是编修四库全书期间被抽毁和全毁的书籍。凡被统治者认为违悖伦理纲常、不合名教、讥贬满族先世、危及皇朝统治地位的,均在禁毁之列。据不完全统计,四库全书纂修期间事实被毁书籍近3000种。为了抢救劫后余生的这批珍贵文化遗产,1993年开始,全国4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编纂委员会,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钟翰先生担任主编,开始了四库禁毁书丛刊的编纂。具体以姚观元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清

7、代禁书知见录、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和陈乃乾索引式的禁书总录所著录的图书为主要收录范围。它不是清代所有禁书的总汇,不收录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所收书籍大多数为原刻本或焚毁前刊本、抄本,保留了著作的原始性,因此参考价值非常高。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各部独立成册,部下不再分类,丛刊310册,丛刊补编90册。分别于1997年6月、2005年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库存目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四库存目的由来所谓“存目”,根据乾隆帝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上谕,就是“止存书名,汇为总目”,也即不收其书,只在四库全书总目各类著录书后列“某某类存目”,给这些书留下书名、卷数并撰写提要。对

8、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面分析四库存目书的内容,可知存目书之所以列为存目书,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端:A.“有悖谬之言”,即含有批评清王朝统治内容者。B.“非圣无法”,即含有反礼教、反传统或宣传异端倾向者。C.著作时代切近者。清王朝编纂四库全书有篇幅和时间的限制,为了控制规模,加快速度,从“贵远贱近”的原则出发,将大量的时代切近的明清著作斥入存目。D.“寻常”、“琐屑”之作。今天看来,存目中确有著作水平不高、价值不大者,但在总数6793种书中,这样的书是为数很少的。有一些书作为著述来看,水平不高,但作为文献资料来看,仍多有所取。,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清末以来,存目之书亡失严重。据初步统计,现存

9、仅四千余种,六万余卷,大部分为稀见的珍本。这些书分散在中国大陆和海外数百家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乃至私人手中,由于保存不善和天灾人祸,即使在近十余年间仍在继续亡失。举例言之,明代林应龙的适情录二十卷(该书前九卷记载日本僧人虚中所传棋谱384图),在1980年前后全国普查时,还发现一个嘉靖四年刻足本,但现在根据当时的线索去找,已踪影全无。这部书还有三个残本传世,一个是陕西图书馆藏嘉靖四十年刻本,另两个是北京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藏崇祯刻本。三个残本相配也只能得十九卷,成为永久的缺憾。1994年5月,由胡绳、任继愈、周一良、张岱年、杨向奎、胡道静、程千帆、饶宗颐等担任顾问,由季羡林担任总编纂,有全

10、国五十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台湾、日本、美国等地的近百位文史专家和古籍学者参加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开始编纂工作。经过编委会三年多的努力工作,现已全部出齐。,1994年6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首册出版,编纂出版工作于历时5年,1997年10月全部完成,由齐鲁书社影印出版,全部采用进口优质材料印制,装潢典雅,16开精装1200册。该书共收录散藏于国内外116所图书馆、博物馆及少数私人藏书家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种,六万余卷,其中宋刻本15种,宋写本1种,元刻本21种,明刻本2152种,明抄本127种,清刻本1634种,清抄本330种、稿本22种,有三成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分为经、史、子、集

11、四部,其中经部收录734种,史部收录1086种,子部收录1253种,集部收录1435种。卷帙浩繁,洵为大观。各大学、各研究机构、各图书馆,如已购置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之文渊阁四库全书,再购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则乾隆以前之中国古籍十得八九。举凡研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社会、思想、宗教、文化、科技者,尽可恣意披读,不假旁求。,续修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是四库全书的续编,是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大规模的清理与汇集。从1994年开始启动,历时8年,到2002年4月完成,全部1800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总共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在

12、编纂、出版过程中,均选取最佳版本影印,其中大量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为四库馆臣所未见。从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中国学术又积聚了大量重要的成果。清中期的“乾嘉之学”是清代学术中最具特色的,其代表人物如纪晓岚、戴震等均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受编纂体制的限制,他们的著作不可能收入全书。清后期,尤其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文化学术受西方思想的冲击而另辟新境,新思潮层出不穷,形成从魏源到章太炎为代表的“新学;加上散失海外的古籍善本回归本土,考古发掘使竹简帛书重见天日,秘藏民间和以稿本形式流传的优秀著作不断面世。,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范围包括,对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四库全书成

13、书后著述的续选。补选之书主要是:1.被四库全书遗漏、摒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2.四库全书已收而版本残劣,有善本足可替代的书籍;3.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而未予收入的书籍。续选之书主要是:1.清代中期的纪晓岚、戴震、翁方纲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派”著作,清代后期的魏源、龚自珍直至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为代表的“新学著作。2.此外,新从海外访回而合于本书选录条件的古籍,以及新出土的整理成编的竹简帛书也酌予选收。,四部丛刊四部丛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读书、必备书的小型四库全书。从1922年起,到抗战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收书502

14、种,232478页,9000余万字,分装成3100多册。上个世纪初,著名学者、出版家张元济先生汇集多种中国古籍经典纂辑。学者们公认此书的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纂辑者专选宋、元、明旧刊(间及清本者,则必取其精刻)及精校名抄本,故版本价值之高远在四库全书之上。多年来,该书一直深受文史工作者推崇,所收书常被用作古籍整理的底本。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清末中进士,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出版巨子。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董事长等职,主持了大量的出版工程。不但出版新编教科书,而且出版有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等大型进步刊物。此外,最有影响力

15、的是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而影印古籍,以四部丛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最有影响力。,丛书集成初编、续编、新编、三编丛书集成初编,收书4107种,王云五主编,1935年至1937年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已出3467册。未出者533册。1985年起,中华书局用上海商务印书馆本影印,未出者亦补齐,共4000册。辑者先选择了宋代至清代较为重要的丛书一百种,得子目六千余种,然后去其重复,实得四千余种,印作一式的本子(多数排印,少数影印),每册均有编号,以便排架管理和查找。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没有按原计划出全,实际印行三千多种。所收之书,共分十类:总类、哲学类、宗教类、社会科学类、语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应用科学类、艺术

16、类、文学类、史地类。丛书集成汇集的百部丛书,原收书约六干种,二万七千多卷,删去重复,实存书约四千一百种,约二万卷。以种数计,多於四库全书著录的十分之二,字数则约相当於四库的三分之一。常见古籍无不包罗其中,学者治学自然也有更多的方便,只需花极少的钱就可以买到大量的参考书籍,这不能不说是商务印书馆的一大贡献。,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1994年6月影印出版的丛书集成续编,选取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丛书100部,删除各丛书相重复以及与丛书集成初编相重复的书,共收古籍3200余种,按经、史、子、集分类编排。所收各书按原书影印,精装16开180册,其中120册为经部,2175册为史部,7697册为子部,98180

17、册为集部。本书所选丛书以流传稀少、学术价值较高、以及研究工作实用为标准。在编排上,放弃了初编所用的现代学科分类法,改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在四部分类之后,另立“别录类”,以安排子目中集多种不同著作而成的小丛书。台湾新文丰版丛书集成新编、续编、三编“新编”具有其独特之处。“编刊说明”中介绍说:“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搜集,汇印两百种重要丛书,仍以罕见与实用为原则,真乃集丛书之大成,且与商务,艺文出版者不尽相同,故名新编。”,“新编”收编自先秦至清代古圣先著作4000余部,共120册。采用中国传统的和世界上流行的分类方法分类,在每册的书脊上冠有该书的详细书目,使读者查阅时一目了然。“新编”

18、1986年1月出版,编辑者在继承传统的编辑丛书的基础上,为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文献资料。尽管编者受时代和空间的影响,但作为古籍丛书,对于今天研究古代文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继“新编”完成後,承海内外学者建议,新文丰出版社再出“续编”,收录清代以後汇刻诸丛书,仍以罕见,实用者为主,民国77年(1988)出版,精装280册。1997年,新文丰再接再厉,出版“三编”,精装100册。除去新編、續編已收者外,以普通、專科、輿地、輯佚、氏族、獨撰等叢書百餘種,仍本實用罕見為原則。,(三).书目现存书目:著录现在存世的各种图书的目录。1)丛书书目,如中国丛书纵录2)单行本书目,如中国古籍善本书

19、目3)馆藏书目,如北图馆藏线装书目传藏数目:记录曾经流传、庋藏过的图书目录,表示这些图书过去曾经存在,现在不一定传世。,(四).研究诗词集目录,要研究什么问题?1)每个时代总共有哪些诗词集?唐五代?两宋?金元?明清?2)每位作家有哪些诗词集?杜甫?李商隐?苏轼?辛弃疾?3)每种诗词集有哪些版本?宋刻本?元刻本?明清刻本?抄本?现当代刻印本?笺注本?评点本?抄校本?,(五).研究方法和步骤1)查专题书目了解唐宋词集版本,可查:唐圭璋宋词四考饶宗颐词集考王洪唐宋词百科大辞典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了解唐诗集版本,可查:万曼唐集叙录了解清词集,可查:吴熊和/严迪昌/林玫仪清词别集知见目录汇编其他的断

20、代书目,也包含词集: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李灵年清人别集总目,2)查现存书目(1)丛书书目(2)单行本书目(3)馆藏书目(1)丛书书目怎样查丛书书目?先查中国丛书综录第一册为“总目分类舀录”,著录各丛书编辑者、刊刻年代和详细子目。总目汇集全国41家主要图书馆所藏2797种丛书,创搜罗数量之最。以丛书的名称为主,将每部丛书中所收的书名(子目)、作者一一开列。知道丛书名称,要想查找其中包括那些著作就查本册。此册书后还附有“丛书书名索引”和“索引字头笔画检字”,可以检索所有丛书名称以及各丛书书中所包括的子目书名。,第二册是“子目分类目录”以子目为单位,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书著

21、录其名称、卷数、著者及所属丛书名称。要想查某种书收于何种丛书,即查本册。把2797种丛书38891种著作重新分类,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每一部分若干类,每一类分若干属。如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和词曲五大类。词曲类分词别集、词总集。词总集分历代词总集,郡邑词总集,氏族词总集。,第三册是“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是为第二册服务的工具书。因为子目太多,故另编索引,以便检索。索引按四角号码检字法顺序排列,书前附有“四角号码检字法”、“索引字头笔画”、“索引字头汉语拼音检字。”再查中国丛书广录和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综录的使用方法A.根据作者查书名版本目录。只知道作者姓名,不知书名

22、,不知著作,不知诗词集。先查第三册子目著者索引,找到著者后,名字底下则为著者所著书目,书名后的数字,即为本书所在第二册子目的页码。例:温庭筠P564温36117温庭筠采茶录954右乾腞子1051左乾腞子佚文1051左靓粧录1121右金荃集、别集1235左温庭筠诗集、诗外集、别集1235左温飞卿诗集1235右金奁集1591右金荃词1591右,再查第二册书的版本。金奁集1591右彊村丛书金荃词1591右海宁王忠悫qu公遗书四集/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B.根据书名查版本和著者。只知道书名,不知作者,不知版本。先查第三册子目书名索引,找到书名后,书名右边标识数字,即为本书所在第二册子目的页码。金荃词P31

23、9金80109金荃词1591右再查第二册书的版本。,C.不知书名,不知著者,只知道要查某一类型书。如想要知道历代公私藏书书目,先查第二册分类目录,公私藏书排在史部,在第二册史部类即可查到历代公私藏书书目。这种检索方法,要求对书目分类法十分清晰方可。,作业:1.先通过著者索引,在中国丛书续录里检索任意两位作者的著作目录;然后通过书名索引检索任意两种著作的版本。2.用表格形式把中国丛书续录的分类和四库全书的分类作一比较。每一种类各有哪些书,每一种类举一二种书名。,(2)单行本书目单行本书目有:善本书目普本书目馆藏书目善本书目:国内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凡是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并

24、流传较少的古籍,年代下限大致断至辛亥革命前有特殊价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为善本在收录之列。收录中国大陆所有图书馆所藏善本书目(有遗漏,如南京图书馆善本书),分经史子集丛五部,使用不太方便。书中著录书目,按时代先后来编排,每个时代又按作家生卒来排列。,海外善本书目: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台湾公藏善本书目索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目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日本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内阁文官库汉籍分类目录尊经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静嘉堂文库汉籍分类目录。黄复旦大学黄仁日本现藏稀见元明文集考证与举要、北大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馆藏书目善于利用各地方图书馆的馆藏古籍书目。各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