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1页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2页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3页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4页
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报告书写记录题目: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内容: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小肠出血并不多见,可为无痛性,定位有一定困难。其中主要来自于大肠。多数下消化道出血相对缓慢,或呈间歇性,约80%的出血能自行停止。 二评估 1.病因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以肠道肿瘤、息肉及肠道炎症性病变最为常见。各种病因引起的便血有各自特点,但同一种疾病,其便血的方式及程度不一定相同。 2.症状 (1)排便异常: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 可以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慢性少量出血、间歇出血或隐性出血等。如短期内出血量多,则可出现贫血及周围循环衰竭症状,为急性大量出血;若出

2、血量不多则全身症状不显著,为慢性少量出血;微量的消化道出血(5 ml),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为隐性出血。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以及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多,排出较快时则呈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稀便或暗红色血块。近端结肠出血时,血与粪便常混合;盲肠、肛门或胆管疾病出血如直肠息肉、直肠癌、痔或肛裂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血;阿米巴性痢疾的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而黏液脓性血便则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粪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故对血性粪便的颜色、性状

3、及气味的仔细观察,有助于寻找病因确定诊断。 (2)伴随症状 腹痛 便血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现象者,应注意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等;便血伴上腹绞痛或黄疸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亦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排血便后腹痛不减轻,常为小肠疾病。 里急后重 里急后重为肛门的坠胀感,似为排便未净,便意频繁,但每次便血量不多,且排后未见轻松,常提示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或直肠癌。 发热 下消化道出血伴发热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恶性肿瘤,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结肠癌、恶性淋巴瘤等,亦可见于急性出血性

4、坏死性肠炎。 腹部肿块 消化道出血伴有腹部肿块者,应考虑小肠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及克隆(Crohn)病等。 全身出血倾向及皮肤黏膜改变 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等)、急性传染性疾病、重症肝脏疾病、尿毒症、维生素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皮肤黏膜出现成簇的、细小的鲜红色或深红色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的下降,常出现在失血23小时后,并可估计出血量的大小。肠内血液蛋白消化、吸收以及肾血流量减少可引起血尿素氮增高。肝

5、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血常规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检查有SGPT升高、血清胆红质增高、白蛋白和球蛋白倒置。 (2)特殊检查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重要而必需的,70%80%的直肠癌可在指检时被触及,还可以发现痔、肛裂及肛瘘引发的出血。 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 能直接观察到消化道末端30 cm范围的病变,同时可取活检或直接处理出血病灶,但有时因肠道残留血块而影响观察判断。纤维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具有直视的优点,能发现微小病变,同时可做内镜下止血,包括电凝、激光止血或药物喷洒止血等,目前已广泛用于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气钡双重对比检查 对35 mm的微小病变检出率可达90%,对10 mm以上的息肉检出率在

6、90%以上。气钡双重对比检查除能显示病变轮廓外,还能观察到结肠的功能改变。但肠道的钡剂检查应在出血完全停止后进行。 放射性核素检查 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红细胞进行检查,能较准确确定出血的大致部位,但无定性诊断价值。检查时,若出血为活动性,较易确定出血部位。 选择性动脉造影 如果出血量较大,尚未停止,或者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的红细胞进行检查未明确出血部位,可进行动脉造影,特别对疑有动静脉畸形、血管发育不良、血管瘤等血管性病变或小肠出血更有意义。三治疗 1.一般治疗 原则是按不同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未明确诊断前,积极给予抗休克等治疗。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或低渣饮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7、、止血剂。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尿量,腹部情况,记录黑便或便血次数、数量,定期复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尿常规、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肝功能等,并注意补充全血。 2.手术治疗 术前若明确出血的部位和原因,则根据不同的病变有针对性的处理。手术的目的是控制出血,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做病灶的彻底切除。常用手术方式有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和血管结扎术。 3.介入治疗 在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出血部位后,可经导管行止血治疗。4.内镜治疗 纤维结肠镜下止血作用有限,不适用于急性大出血病例,尤其对弥漫性肠道病变作用不大。具体方法为电凝、激光、冷冻和热探头止血以及对出血病灶喷洒立止血、凝血酶、肾上腺素等。但对憩室所致出血不宜采用以免肠穿孔。 四护理要点 应根据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疾病的护理措施。共性的护理要点是: 1.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 2.排便的颜色、性质、量、次数、及排便时的伴随症状。 3.加强床旁巡视和生活护理、嘱咐病人卧床休息、防晕厥、防外伤。 4.开放静脉通路,遵照医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