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的文件物质结构和人格知识点综述一.原子结构和性质。I .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量层)、原子轨道(能量层)的含义。1.电子云:将电子出现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机会大小描述为小黑点的数值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离原子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概率越大,电子云的密度越大。离原子核越远,电子发生的概率越小,电子云的密度越小。电子层(能量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核电子分别位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从内部到外部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是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低层):同一电子层中的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原子轨道中分别以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表示球形

2、,p轨道表示自旋形状,d,f轨道则更复杂。每个轨道的扩展方向数为1,3,5,7。2.(构造原理)理解多电子原子中原子核电子分层排列遵循的原理,可以用电子排列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1-36号排列。(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说明。在包含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没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2)原子核电子阵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电子首先占据低能量轨道,然后进入高能量轨道。Paulie不相容原理:各轨道最多接受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洪特规则:在具有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列时,电子尽可能分成不同的轨道,自旋状态相同。在Hongte规则的特殊情况下,在等效轨道的完

3、全填充(P6,D10,f14)、半填充(P3,D5,F7)和完全空状态(P0,d0,F0)下的能量和稳定性较低。范例:24cr ar 3dd5s1,29Cu Ar3d104s1。(3)。掌握水平交错图和元素1-36的核电子排泄。根据结构原理,基态核外电子的排列遵循图箭头所示的顺序。根据结构原理,可以按能量层划分不同的差异。如图所示,自下而上表示7个能量组,其能量依次上升。在同一能量级别组中,从左到右的能量依次增加。基态核外电子的排列以能量为基准,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元素电离能量和元素电负性第一电离能量:气田气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换为气体基态阳离子所需的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量。常用符号I1以

4、kJ/mol单位表示。(1)原子核电子阵列的周期性。随着原子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周围电子排列表示周期性的变化,表示一定数量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周围电子排列重复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2)元素第一电离能量的周期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次电离能量周期性地变化:从左到右,第一次电离能量逐渐增加的趋势,第一次电离能量最大化的稀有气体,第一次电离能量最小化的碱金属;第一次出发与主族一起,从上到下有越来越少的趋势。说明: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次电离能量呈增长趋势。电子子层结构整体,半满时大于相邻元素。也就是说, a族、 a族元素的第一次电离能量大于同期相邻元素。Be、n、Mg、p

5、元素第一离子化能的使用:A.电离能量是核外电子分层排列的实验验证。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的强度。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的电子损耗能力强弱。(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变化。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价态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称为元素的电负性。随着原子数的增加,元素的电负性周期性变化。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主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加。相同的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下降趋势。电负性的使用:A.元素类型的测定(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B.化学键类型的测定(两种元素的电负性差1.7,离子键;1.7,共享合并)。C.元素原子判断状态正负(电负性大时为负,小时为正)。D.电负性是判断金属和

6、非金属强弱的重要参数(原子的电子能力强弱的表征)。二.化学键和物质的性质。离子结合.离子测定1.能理解离子键的意义,能解释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和CsCl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可用晶格说明离子化合物的物理特性。(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结合:嗯,阳离子是静电形成的化学键。离子结合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带电荷越多,离子结合越强,离子晶体的熔化沸点越高。离子键的强度可以通过分解1mol离子晶体形成气态负离子和正离子,以此来测量指吸收的能量的晶格能量大小。晶格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离子晶体:离子键形成的晶体。典型离子

7、晶体结构:NaCl和CsCl。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每个氯化钠晶体细胞包含4个钠离子和4个氯离子。氯化铯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每个铯氯离子细胞包含1个铯离子和1个氯离子。确定NaCl类型CsCl类型决定每个Na离子周围被6个C1-离子环绕,同样,每个C1-6个Na环绕。每个正离子由8个负离子包围,每个负离子也由8个正离子包围。(3)单位单元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平均移动法。位置顶点边缘棉心体审贡献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1共价键.分子测定.原子测定2.了解共享键的主要类型和键,可以使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

8、据说明简单分子的特定特性(键和键的相对强弱比较是不必要的)。(1)。共用金钥的分类和判断:金钥(头相遇重叠)和金钥(肩肩肩重叠)、极性和非理性金钥,以及特殊共用金钥-分配金钥的类别。(2)共价键3参数。概念对分子的影响钥匙1mol通过共享结合分解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键能越大,键越强,分子越稳定键长两个核子合并后的平均距离(单位:10-10米)身高越短,键能量越大,键越硬,分子越稳定关键点角度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角度,以度为单位结合角度决定分子的空间构成共价键的键和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所有反应物键的总和-所有产物键的总和。3.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及其性质

9、的区别。(1)。共价键:原子之间共价键形成的化学键。(2)。键的极性:极性键:在不同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价电子对成为偏移。非极性耦合:同一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具有相同的吸引键原子电子的能力,共价键电子对是不偏移的。(3)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一致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构成两个方面决定。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的比较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形成原因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存在的共享合并非极性键或极性键极性结合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对称不对称举

10、例说明。分子共价键的极性分子有正负电荷中心结论例如,如果双原子分子非极性键一致非极性分子H2、N2、O2双核双原子分子极性结合不一致极性分子CO、HF、HCl双核多原子分子分子中每个关键点的向量和0一致非极性分子CO2、BF3、CH4分子中每个键的矢量和非零不一致极性分子H2O、NH3、CH3Cl相似相溶原则:极性分子溶于极性分子溶剂(HCl容易溶于水),非极性分子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例如CO2容易溶于CS2)。分子的空间三维结构(记忆)比较常见分子的类型和形状分子类型分子形状关键点角度键的极性分子极性代表物a球面非极性He,NeA2直线型非极性非极性H2、O2AB直线型极性极性HCl,否阿瓦

11、直线型180极性非极性CO2、CS2阿瓦v字180极性极性H2O、SO2A4正四面体60非极性非极性P4AB3平面三角形120极性非极性BF3、SO3AB3三角锥120极性极性NH3、NCl3AB4正四面体10928极性非极性CH4、CCl4AB3C四面体10928极性极性CH3Cl、CHCl3AB2C2四面体10928极性极性CH2Cl2直线三角形v字四面体三角角v型H2O5.可以理解原子晶体的特性,并解释钻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1)。原子决定:在所有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决定,或在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共价键结合的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决定。(2)典型的原子晶体

12、是钻石(c)、晶体硅(Si)、硅(SiO2 2)。钻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小的碳环有六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周围的碳原子和四个共价键。晶硅的结构类似于钻石。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相结合,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相结合。(3)共价键强弱和原子晶体熔点大小的判断:原子半径越小,形成共价键的键长越短,共价键的结合能量越大,晶体熔点越高。熔点: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7.了解简单复合物的结合情况(不需要复合物的空间构成和中心原子的混合类型)。概念表示条件共享电子对是一个原子向一个方向提供给另一个原子共享的共享结合。A B电子对捐赠者电子

13、对接受体一个原子必须提供孤独的电子,另一个原子必须能够接受孤独电子的轨道。(1)。配位耦合: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和接受另一个电子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也就是说,耦合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独的双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产生的共享耦合。(2)。复合物:提供孤儿电子对的配位和接受孤儿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是由安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复合物。形成条件:a .中央原子(或离子)必须有空轨道。b .船上有提供孤独电子对的原子。复合体的成分。配合物的特性: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复合物的位置结合越强,复合物越稳定。中心原子金属离子相同时,复合材料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三.分子间的力和物质的性质。1.了

14、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意义,了解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差异。分子间作用: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是比化学键弱得多的静电作用,包括范德瓦尔斯和氢键。范德瓦尔斯一般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而氢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2.了解分子晶体的意义,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特定物理性质的影响。(1)分子晶体:分子之间由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结合而成的晶体。典型的有冰,干冰。(2)对分子间作用力强弱和分子晶体熔点大小的判断: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克服分子间引力,使物质熔化、气化需要更多的能量,熔化、沸点越高,但有氢键时分子晶体的熔点异常高。范例33 .常温常压下带气体的化合物,冷却凝固

15、的晶体A.分子晶体b .原子晶体c .离子晶体d .不能确定是什么样的晶体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不需要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由于有氢键,NH3,H2O,HF的沸点比同类其他元素的沸点异常高。影响物质的性质:增加溶解沸点,增加溶解度表达:x-h.y (n o f)通常存在于氢化物中4.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力的差异。决定类型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粒子原子分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嗯,阳离子粒子间的作用(力)共用接合分子间作用力复杂的静电作用离子结合融化的沸点很高很低一般高,少部分低比较高经度很硬一般比较柔软通常更硬、更不柔软比较硬溶解度难以

16、溶解相似相溶出不溶性(Na等水和反应)易溶于极性溶剂导电情况电不通(移除矽)一般不导电好导体固体不导电,熔化溶于水后导电是金刚石、晶体、碳化硅等干冰、冰、纯硫酸、H2(S)Na、Mg、Al等NaCl、CaCO3直等四、若干比较1、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化学键类型离子结合共用接合金属接合概念通过静电形成的化学键阴阳离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在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结合粒子阴阳离子原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接合性质静电作用电子对共享传记的作用达到条件活跃的金属和活跃的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内部是NaCl、MgOHCl,H2SO4Fe,Mg2、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比较非极性键极性结合概念由相同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不同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