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1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3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4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材分析】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是教课版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它的内容有三部分:1.通过描述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小猫小狗出生方式,以问题形式提出了本单元的研究任务即绿色开花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2.对不同种子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对种子里面有什么结构的推测?3.布置种植凤仙花的学习任务,提示学生做好种植准备。我认为本课内容的设计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对植物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的欲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根据已有的认识对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已经开

2、始有意识地关注植物问题了,并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但他们对植物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认识也是间接的、片面的、零散的。学生对植物知识的学习没有学习动物知识兴趣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过程和方法: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

3、正确。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小狗、小猫的图片。 谈话:在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的生命诞生,他们的到来,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生机。 2.提问引出植物的一生 小狗哪里来的,小猫呢?小羊呢?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小猫是猫妈妈生的 是啊,小动物们都是由他们的妈妈生出来的。那么幼小的绿色植物呢?他们从哪里来呢?出示向日葵幼苗的图片。 学生回答,由种子长大发

4、芽而来的。 3.我们知道了,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那么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生思考。二、记录我们的想法 1.画图和记录 是啊,植物一生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你能用图画和文字将你所知道的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学生图画和记录 3.组织交流,学生上台演示。 4.我们来看看向日葵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5.小结 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比如说地瓜、草莓等,(出示图片)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等器官繁殖后代。三、观察植物的种子 1.谈话:刚才我们知

5、道了,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他们新的生命。那么对于种子,我们该去观察种子的哪些内容呢? 2.知道了要去观察种子形状、大小、颜色、软硬,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他们进行观察? 总结:看一看,闻一闻、捏一捏等。 3.谈话: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观察种子了。观察植物的种子的表格种子名称形状大小颜色软硬其他方面蚕豆黄豆绿豆花生玉米小麦 温馨提示: A、认真观察,小组分工合作。 B、观察同时,做好记录工作。 C、记录完毕,整理活动材料。 4.提问:不同植物的种子,他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能长出一株小苗,种子的里面是怎样的呢? 5.我们要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小心地掰开一颗

6、种子,仔细观察一下。 6.学生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组织交流。 7.出示种子的内部结构,初步认识。四、准备播种凤仙花 1. 出示凤仙花的种子。这个学期我们就来种植凤仙花,看看种子是怎样长出小苗,长成一株植物,开花、结果的。 2.布置播种前的任务。 1)准备好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2)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3)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明确任务,为凤仙花的播种做好准备。)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软硬 种子 内部:胚芽 胚根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认识: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2.科学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

7、,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记录的重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讨,懂得要尊重植物生命,有爱心,培养科学实证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猜想设计研究种子的发育过程,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教学难点】学会用恰当方法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教学准备】每组1个透明杯子,卫生纸,土壤,装水的水杯,2粒种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意图一集中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种植我们的植物第2课时。1. 出示一粒凤仙花种子,一盆凤仙花,这样一盆比较高大的凤

8、仙花就是由这么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的,这有多么奇妙!你认为它是一朝一夕就能变成这样吗?(它需要一段时间)。2. 出示盆上星期一起种植好凤仙种子的花盆。上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种下了凤仙花,算来已经有5,6天了,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会长成什么样了?它会有变化吗?二指导有根据地猜想1.指导学生画猜想: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了,那么你认为种子在土壤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把它画下来或写在你的记录单上。2.指导学生汇报: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的想法,要求说清你们是怎样想的 ?还要说清你为什么这样想。(z注意表扬猜想有根据)3.汇总见,并板书:4.小结:大家能有理有据地进行科学猜想。5.看一看:那么土壤中的种子到

9、底有什么变化了呢?你想怎么做?教师带领学生扒开看一看。然后共同描述土壤中种子的状态,例如涨大。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让学生继续思考:土壤中的种子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简单指板书说。也就是说,种子的生长是不是一次就能观察完?板书: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是一个变化过程。三引导学生简单设计实验:1.导入:既然种子的生长是一个变化过程,那我们怎样做才能看到这个变化过程呢?2.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3.汇报:(1)汇报要求:要求说清你们准备怎样做就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听,思考:你们觉得他们的方法好吗?如果觉得他们的方法好,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2)学生汇报,引导

10、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估计: 每天挖出来看一看。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这样是一个研究的方法,但是会破坏种子,影响种子的正常生长,我们应该学会尊重生命。介绍法布尔研究土蜂对小动物的尊重与爱护。 如果学生说想发明白色土壤,透明土壤,则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也可以有相关资料介绍。 如果学生说借助透明花盆(杯子)来观察,则帮助学生完善,介绍用卫生纸杯种种子的方法。 如果学生说多种子,每天挖出来一个,最后摆在一起就能看到种子的生长过程了。则鼓励学生的聪明创意。并提要求让学生尝试完成。 首先介绍材料:清水,吸水性透气好的软纸,种子两个,一些土壤,透明杯子一只。介绍实验方法:A取一只透明杯子放在桌上,先在杯子底部垫一小

11、块纸,把折叠好的软纸手指垫在里面,轻轻卷成一个卷,放入杯子里,让纸卷做成空心的,纸高出杯壁。B一只手扶纸卷,轻轻地把土壤倒入纸卷内,按一按,注意土壤和杯口平就可以,小心别洒在桌子上。C然后把种子贴在外壁靠杯沿的位置,倒过来让学生看到。(现在我们就可以很清晰地随时看到种子的生长过程了)D最后轻轻倒上清水,让土壤和纸都浸湿,但不要太多而把种子泡在水中。(3)让学生说一说学会了吗。复述方法,其他孩子补充。4.组织学生领材料,用杯子种种子,每组2人到前面挑选材料。要求:动作轻,注意不洒水,不撒土,保持桌面整洁,比一比哪组种得又快又好。四引导学生讨论 观察记录方法:1.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

12、发育过程:(1)导入:看得见的种子种好了,我们就可以经常对它进行观察了,你们准备对种子观察多久?(2周左右或以上)。什么时候观察?(为保证观察科学尽可能每天同一时间如早上,中午)(2)我们观察什么?(对照黑板板书)板: 先长什么 根 长度 方向 茎 颜色 高度 粗细 叶 数量 形状 大小(3)讨论怎么记录。 问: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画图,图文结合。文字。介绍文字加上日期就日记。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始第一篇种子生长观察日记了。3.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1) 如果花盆里的的凤仙花哪一天就破土而出了,我们还该做什么?(坚持观察记录板书)这是我们本单元的一大重要任务。一定要

13、及时记录下来出土后苗的生长发育过程。(2) 观察方法:对于出土后的小苗,我们重点观察它的什么?指板书,去掉根部分。(3) 教师介绍:具体怎样观察更科学,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温馨提示,请你课下认真阅读。提示:这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请一定要坚持。介绍法布尔观察一种昆虫一看就坚持了好几年。鼓励学生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4.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观察日记,明确观察日记的写法。(1) 出示图文结合日记法(第一篇为图文结合日记)和文字日记法(第2、3篇为文字日记),让学生思考选择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2) 出示第2、3篇日记,让学生仔细阅读,并思考:你觉得这两篇文字日记哪一篇更像科学观察日

14、记,为什么?(观察全面、具体、有数据)(3) 只要我们坚持观察记录,最后我们就能整理出一个凤仙花生长发育过程的数据统计表。5. 作业出示:坚持观察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坚持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复习导入引发学生研究兴趣初步感知时间与变化强调科学猜想是有科学依据的培养实证精神认识种子生长是个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意识规范演示杯种种子方法良好习惯培养明确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精神培养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明确科学的记录方法培养阅读获取资料的能力培养坚持精神明确科学日记的记录要科学严谨3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

15、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

16、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2、生:思考后回答。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

17、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8、师

18、:(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作业布置】: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教学反思:4种子变成了幼苗一、教材简析:种子出土以后,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这时种子发育成了幼苗。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风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与“我们先看到了根”的编写思路相同,教科书首先安排了交流活动。一是交流前三周观察、记录到的风仙花生长变化现象,二是交流生长了四周的

19、风仙花的样子。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植物的子叶已经脱落,并且长出了许多真叶,而且学生已经注意到植物在长高长大。人在生长的过程中是需要水分和食物的,这是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但它们生活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教科书将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活动聚焦到对出土后植物茎的颜色的变化和植物叶的生长变化上,就是为了引领学生关注并解决植物所需“食物”的问题。二、教学背景:植物是利用叶子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料的。但是要想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这样的认识,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困难的。通过收集和阅读分析资料

20、对问题获得合理的解释,也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叶为植物提供食物”,的教学内容,就是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资料来获得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的。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2.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2.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教学重难点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教学准备教 具学 具说明与

21、提醒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同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收集植物光合作用等相关资料。学生对观察的全程记录不够,因此要随时指导检查。教学流程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我们的思考 叶为植物提供“食物” 总结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1.师:我们播种的凤仙花都已经变成了幼苗,这段时间,我们记录了它的生长变化,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让我们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2.交流:学生以自己的观察记录为依据小组内交流凤仙花的生长变化。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全面检查学生的观

22、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让他们以自己的观察记录为依据,不能凭印象.凭感觉说话;同时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4.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5.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二、我们的思考1.师:通过刚才观察,你有什么疑问?2.学生思考,提出疑问。3.归纳问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观察和课前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B.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C.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4.交流讨论问题。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

23、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学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4.师:你收集到哪些关于植物叶的资料,展示一下。5.学生展示交流收集到的资料。6.(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并观看光合作用视频。再通过让学生阅读光合作用的资料,建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养料的认识。四、总结。1.师:种子变成了幼苗,它生长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板书揭题:4.种子变成了幼苗2.师: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板书: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3.师:今天我们交流了自己的观察记录,以后还要继续观察凤仙

24、花的生长变化。板书设计4.种子变成了幼苗 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课外活动继续关注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尤其是茎的颜色.硬度.高度的变化。生成预见有可能学生对观察的全程记录不够,因此要随时关注和指导学生的观察记录,为本课做好准备。学生在课堂上对风仙花幼苗进行观察记录,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他们在观察记录中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凤仙花进行观察,便于观察到叶子的分布情况。课堂评估课前是否全程记录四周来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通过对凤仙花观察,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叶的作用和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认识。5茎越长越高一、教材简析:1.本课分两个部分:整理

25、有关茎的观察记录和植物茎的作用。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是从交流活动开始的,与前面几节课的交流活动不同,前面的交流是在展示实际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的事实层面上进行的。这次的交流活动“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是以整理观察记录结果为主要目的的,试图通过制作植物茎高度变化统计图表的方式,引领学生关注茎的高度生长变化规律。2.植物茎的作用关注了植物茎的生长变化现象,从中引发的思考会是茎有什么作用?“植物茎的作用”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在学生对于茎的作用的原有经验基础上,组织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教科书只安排了认识茎运输水分作用的实验,这是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的。二、教学背景:从凤仙花的生长看,植

26、株在不断长高,并且越来越“枝繁叶茂”了。因此,这时植物茎的生长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看,他们知道了植物所需水分和“食物”的来源,但是根吸收的水分、叶制造的养料是怎样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需要的呢?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本课顺理成章地就来引领学生重点关注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在教师

27、指导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研究植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教学难点:探究植物茎的作用并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凤仙花生长变化记录单;每组一个装染红水的烧杯,一段新鲜的芹菜教学流程整理观察记录制作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探究植物茎作用的过程继续观察凤仙花生长变化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同学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

28、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汇报交流二、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在教材第12页上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展示交流教师讲述柱状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观察这株凤仙花高度变化图,我们发现了什么?你能推测在未来的几周内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将如何变化吗?三、植物茎的作用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学生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展示交流你们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自

29、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吗?四人小组讨论实验并观察交流刚才我们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小结: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四、课后拓展1.提醒:推测凤仙花的花会长在植株的什么位置;推测植物开花前会有什么变化。2.继续测量植株高度的变化。3.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5.茎越长越高科学探究: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30、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课外活动继续测量植株高度的变化并且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生成预见会有学生平时未对植物的生长变化做跟踪记录教学中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梳理不是很明确课堂评估学生能否根据高度变化数据完成统计图学生能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植物茎作用的探究6、开花了,结果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

31、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难点】: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2、生:学生分小组交流。3、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整理观察信息的活动:1、师:指导学生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

32、生长过程。2、生:在书P14页上“我看到的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画板里画凤仙花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过程。3、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的欲望。三、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1、师:为了观察凤仙花,我们采摘几朵凤仙花(按生长顺序采摘)。2、师:指导学生观察花,引领学生发现,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3、师:指导学生解剖花。(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个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称。)4、生:学生解剖花。(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观察凤仙花的果实1、师

33、: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呢?它在生长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和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引导学生比较观察。3、师:引导学生关注完全成熟的凤仙花果实,果实里面有什么?(种子)4、生: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观察完了以后,学生汇报。5、师:教师总结。【作业布置】: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过程,做好观察记录。【板书设计】: 6.开花了,结果了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实是由雌蕊发育而来的。果实里面有种子。【教学反思】:7. 我们的大丰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

34、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教学重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教学难点】: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

35、(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2、生:赞成。二、我们收获了种子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1、师: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

36、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作业布置】:家庭作业: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文章。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

37、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板书设计】: 7.我们的大丰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教学反思】:第二单元1、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科学概念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过程与方法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情感态度价

38、值观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教学难点观察蚕卵及了解饲养、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卵,放大镜和养蚕用的小盒。教师演示器材: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莴笋叶以及介绍养蚕方法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养上学期饲养过蜗牛,那么蜗牛的一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呢?它们的寿命有又多长呢?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呢?同学们你们观察过蚕吗?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长变化和它们的寿命吗?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卵(1)

39、让我们来饲养蚕,观察蚕A、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说明: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学生观察的应该是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B、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2)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比如蚕卵的中心处是凹下去的等。学生也可能会发现有黄色的卵,那可能是未受精的卵,是不会孵出小蚕来的。如果是白色的,那是已经孵出小蚕的空卵壳,如果仔细观察,在空卵壳上还会发现有小孔。)2、从卵里出来的小生命(1)小蚕什么时候

40、从卵里出来,小蚕是怎样从卵里出来的,出来以后会干什么?(让学生预测一下,目的激发学生继续观察的兴趣。)(2)小蚕就要出来了,我们要为它准备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3)为什么要在盒盖上扎小孔呢?一是指导学生为小蚕准备好家(这个活动的重点是为蚕的出生做准备。具体来说要准备一个盒子作为蚕的“房子”,还要在盒盖上扎些小孔,“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一些水”。)二是课外观察蚕卵的变化; (指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蚕卵的变化。具体来说观察小蚕是怎样孵出的,刚孵出的小蚕是什么样的。)要求学生记录小蚕孵出的日期和气温,思考小蚕的孵化和什么条件有关。活动的是让学生明白蚕的孵化还需要另一个环境条件,即需要一定

41、的温度。三是指导学习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养蚕窍门教师小结: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板书设计: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颜色观察蚕卵 大小形状教学后记:2、蚕的生长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过程与方法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

42、测。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教学难点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直尺,天平;学生自己饲养的蚕。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外形特征、行为,以及蜕皮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饲养是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二、学习新课1、交流蚕的生长变化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

43、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生命的变化,(活动的目的提高对养蚕的兴趣。)2、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1)蚕的外形是指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行为是指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蚕是怎样吃桑叶的等。(2)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3、蚕还会长成什么样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教学的要点是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

44、利地吐丝结茧等。)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日期 体长(毫米) 吃食情况 排便情况 活动情况教学后记:3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

45、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 ?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1)蛹的外形和蚕

46、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2、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

47、“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板书设计: 3、蚕变了新模样蚕茧的形状 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教学后记:4蛹变成了什么【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蚕蛹经过10天15天,会变成蚕蛾。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

48、征和行为”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比较蛹和蚕蛾的形态,找找蚕蛾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蚕蛹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的”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蚕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段时间过去了你们的蚕茧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蛹变成什么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的我们新发现?二、学习新课 1、交流我们的新发现(1)“茧里钻出的蛾子就是蛹变的吧?”(这只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呢?需要学生经过思考来回答。)(说明这个问题关系到蚕蛾是不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对认识蚕的一生很重要。相信学生会做出合理的回答:茧里只有蛹,而我们又亲眼看见蚕蛾从茧里爬出来,不是蛹变的会是什么变的呢?当然这样的回答还需要从下面对蚕蛾和蚕蛹的对比

49、观察中去发现更多的证据。)(2)蚕蛾从茧里出来后,教师要提醒学生,要把它从茧上面拿下来,最好专门放到另一个比较宽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蚕蛾把卵产在茧上,不便于卵的保存。2、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1)先观察蚕蛾的行为,再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这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的。三年级的学生肯定是先对动态的蚕蛾更感兴趣。)对蚕蛾身体形态的观察,应该是一种有序的观察,先观察蚕蛾的身体有哪几部分组成,然后观察各部分是怎样的,有什么器官。(2)怎样观察蚕蛾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看看蚕蛾在干什么?”。(教师要启发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比如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还有不少蚕蛾在震动

50、翅等。同时也希望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3)对比观察蚕蛾与蚕蛹的活动,仔细观察仍能找出蚕蛾是蚕蛹发育而成的证据。让学生认识蚕蛹、蚕蛾都是蚕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蚕蛾是蛹发育而来,蚕蛾是蚕的成虫具有重要意义。(4)如何区别蚕蛾的雌雄?(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5)“一只雌蛾大约能产多少粒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的?和我们观察过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画蚕蛾和蛹的图4、蚕蛾是什么是比较蚂蚁、蚕蛾、蜻蜓的身体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板书设计: 4、蛹变成了什么蚕蛾和蛹的比较蚕蛾 蛹教学后记:5、蚕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2、蚕是蚕的生命周

51、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方法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整理观察记录,认识蚕的一生所经历的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教学难点】认识到蚕的一生分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画的图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标本和小报等资料。教师演示器材:有关蚕的一生的图片或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回顾我们的养蚕过程,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二、学习新课1、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

52、录,然后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2、小结蚕的一生小结蚕的一生,主要围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形态和行为有什么不同来进行。(在填表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循环图表示出来。)(说明最后表格中“共计多少天”,指的是蚕从卵中孵出开始,到蚕蛾死亡结束的时间。)教师要启发学生,蚕在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幼虫,蚕蛾是成虫。蚕的一生应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3、蚕的生命周期这个活动要帮助学生从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上升为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几个阶段,并且依据前面填写的表格把各阶段经历的时间统计出来。认识到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4、什么因素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蚕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