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共32张PPT).ppt_第1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共32张PPT).ppt_第2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共32张PPT).ppt_第3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共32张PPT).ppt_第4页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第2章+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共32张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参考译文】某年的早春二月,我任职京师锦衣卫。周先生拿出一幅村落图给我看,看他的脸色,好像很喜欢这幅画。他请求我:“您一定要替我写一篇记。”周先生再三请求,我于是把画放在用巾帛覆盖的箱子里,回家了。,【参考译文】回家后,到了年底,还不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有一位姓华的人,世世代代住在江北,十分熟悉农村的情况。他精于绘画,来拜访我,我拿这幅画询问他,说:“您了解画,就像我了解书,请问画中妇女骑着牛,什么意思?”他回答:“这是农家嫁女,无法准备轿子,用牛来代步。一个仆人牵着牛行走,是尊重出嫁的女子,不让她自己驾牛。所骑的牛是嫁妆。”“还有一个仆人打着伞护着女子

2、,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婚礼应该在天刚黑时举行。,【参考译文】在天黑的时候,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所以送亲迎亲都在白天,用伞来遮蔽太阳,也是重视天黑举行婚礼的习俗。一位妇人牵着牛耳朵走,一位老年男子在牛身后慢慢地跟着,这是父母送他们的女儿出嫁。一位老翁拄着拐杖站着,一位老妇人倚门眺望。一个儿童年龄稍微大一点,牵着一个年龄比他小的,指指点点地说话。他们的脸色都是好像欷歔流泪,这是在为离别而悲伤啊。牛前面四个人在吹喇叭,担任的是迎接引导新娘的差事。,【参考译文】路旁有两头驴,一前一后地走着,骑驴的是农村的歌妓,跟在驴后腋下夹着筝和琵琶的,是歌妓的两个仆人。还有侧着大腿坐在小车一侧的,是拉车人。这些

3、人全都是邂逅出嫁队伍而回头看热闹的。离开树林不远,将又经过一片树林,两个儿童蹦蹦跳跳地去报信。一个妇人从篱笆里出来,手臂里抱着一个小孩,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她的衣裳走路。田间有两个农夫,手把锄头停止了锄地,这都是看到有人出嫁而说说笑笑的人。”,【参考译文】“走远之后,又有葱郁的树林。竹篱茅屋,仿佛是到了夫婿家。门外有一个男子,衣帽端正,长着胡须,谦恭地站着,这是什么人呢?”回答说:“这是女子的夫婿。古代男子三十娶妻,近代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夫婿已是壮年,有了胡须。他站着门口等着,将引导新娘进门。两位妇人边商量边向前走,是妯娌一辈的人。她们将慰劳那女子的父母,又迎接新娘。还有两个人拿着酒杯,一

4、人拿着酒壶,是迎接、慰劳时需要用的器具。,【参考译文】一个女仆跟在后面,准备随时听从差遣。两个童子一前一后跟在后面,那大一点的指着前面说话,好像在说新娘近了。一个老妇人站在门口,她是观察情况以便安排礼仪先后的。”我听了之后,开玩笑地说:“先生真的是农村人啊,知道农家的情况是真的,我没有饱读诗文,就以先生的话替这幅画作记,以偿还我拖欠已久的文债,可以吗?”华生笑着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茎草化丈六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当时天很冷,我一边和跟随游玩的人谈话,一边用口呵气使笔解冻,然后写下记文。,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译文:_(2

5、)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译文:_(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译文:_,【考题精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的关键词“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定居、居住”,“谙”是“熟悉”的意思,句末语气词“也”表判断,整个句子是判断句。第(2)句注意“苦灯烛之费”的“苦”意为“苦于、为所苦”,“送迎以白昼”的“以”意为“在”,“用盖以蔽日”的“以”意为“来”。第(3)句的“壮”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到壮年”;“须”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胡须”。可见,词语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在翻译题中需要特别注意。,答案:(1)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

6、熟悉乡村的人。(2)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B,【考题精解】A.名词活用为动词,拄着拐杖。B.名词作状语,用大腿。C.名词活用为动词,长着胡须。D.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手臂抱。,B,【考题精解】A、C、D三项都是判断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1考试范围。湖南省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2要点解读。(1)“理解”的意思不是让考生去死记这些术语,而是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这些形式,在阅读与翻译中加以运用,能根据

7、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2)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属于语法范畴。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因此文言文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文中,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其中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考试说明中要求我们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不同句式”,也就是说,对于倒装句而言,主要要求我们掌握“宾语前置

8、”一种,但在实际考试中,“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的翻译也曾有涉及。就句式的理解而言,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要从结构特征上去把握,省略句则要联系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3)“不同的用法”指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充当另一类词的现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从语法运用的临时变化性上去判断。,3考查形式。考试说明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在近几年高考中并未单独设题,通常都是结合翻译来考查的,而且其知识点遍布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如果

9、对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式,像宾语前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确。因此,对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这是文言文学习,特别是文言句子翻译时不可忽视的一个知识点。不过在考试说明中也有将虚词和特殊句式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的样题,这一点也应注意。如:,C,【分析】C。本题将虚词与句式结合起来考查。系(于)亭下;取之(于)民间;置仓廪(于)河北。,就文言句式而言,湖南没有单独设题,但是我们如果对文言句式能够识别并认清,对我们做翻译题不无益处。词类活用则在文言翻译及实词题中都有可能考查。下面介绍几种识别文言句式和活用的方式方法。,1借助典范例句,

10、分类辨识。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不要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而是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在考试时,将试题选句与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效率。例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定义特点及其规律后,只要记住“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惟兄嫂是依”“何厌之有”这些句子,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子而做出判断,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了。,例:下列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B不吾知也C如或知尔D则何以哉,分析:C。为常式句,无倒装,例句和其他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11、。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与今天基本相同,再如“为所”“于”表被动,某些词类活用在今天仍在使用,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同点,轻松确定其句式或用法。也有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或用法。,而大多特殊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在现代汉语里怎么说,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或用法。,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或理解词类活用,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地把握。如理解“既来之,则安之”一句,若是孤立地看,可能会受现代汉语的影响而误解为“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来看,结合上文“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进行揣摩,则可推断“来”和“安”均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前来归顺”和“使安定生活”的意思。在阅读训练时,我们一定要将有关选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语感,揣摩语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