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下篇).ppt_第1页
汽车构造(下篇).ppt_第2页
汽车构造(下篇).ppt_第3页
汽车构造(下篇).ppt_第4页
汽车构造(下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汽 车 构 造,总论 第一篇 汽车发动机 第二篇 汽车传动系 第三篇 汽车行驶系 第四篇 汽车转向系与制动系 第五篇 汽车车身及附属设备,发动机,底 盘,车 身,第二篇 汽车传动系,第十二章 汽车传动系概说 第十三章 离合器 第十四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 第十五章 液力机械传动 第十六章 万向传动装置 第十七章 驱动桥,第十二章 汽车传动系概说,汽车底盘的主要系统: 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 传动系的基本功用:将发动机的动力传给驱动轮. 传动形式:机械式、液力机械式、静液式、电力式、 机械式传动系的组成:(图12-1) 离合器(Clutch)、变速器(Transmission)、 万向传动

2、装置(Universal Coupling)、主减速器(Final Drive)、 差速器(Differential)、半轴(Half-axle). 传动系的主要功用: 1. 减速、变速 减速增矩 (功率=转速转矩) 变速以适应各工作状况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况(功率.油耗最佳)。 2. 倒驶 设倒档。发动机不能倒转,汽车则可后退。 3. 中断传动 用离合器、空档。发动机不停机,汽车则可停驶. 4. 差速作用 允许左.右驱动轮转速不同. 驱动方案:前置前驱动(图12-2) 、 前置后驱动、 后置后驱动(图12-3) 、 全桥驱动(图12-4),第十三章 离合器(Clutch),第一节 功用及工作原

3、理 功用: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2.保证传动系换档时工作平顺; 3.防止传动系过载. 要求: 1.能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 2.分离彻底; 3.接合柔和; 4.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 5.散热性好。,第二节 摩擦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工作原理(图13-1) 按压紧弹簧的型式分为: 周布弹簧离合器 中央弹簧离合器 膜片弹簧离合器,周布弹簧离合器压紧弹簧布置,中央弹簧离合器压紧弹簧布置,一、周布弹簧离合器 (图13-2),主要零件 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壳、压盘、压紧弹簧、分离杠杆 从动部分:从动盘 动力传递路线 飞轮 离合器壳 压盘 从动盘 变速器 分离杠杆运动干涉的消除 (图13-3、图13-4

4、) 支点变动; 杠杆外端与压盘间用摆动支承片 压盘的传动形式(图13-5) 窗口凸台式 键连接 销连接 传动片连接,离合器间隙及其调整,离合器间隙:分离轴承前端面与分离杠杆内端的间隙。 (图13-2) 离合器间隙的调整: (图13-3、图13-4) 调整杠杆支承点 调整分离杠杆外端 调整的要求:各分离杠杆内端均在一与飞轮后端面平行的平面上。 摩擦产生的热量 离合器壳开通风窗口,以散热; 从动盘本体上的径向开口(图13-16 )(图-17),作为热变形的补偿; 压盘上的压紧弹簧支座的十字形肋条,起隔热作用,防止热量过多地传到压紧弹簧上。 离心力对弹簧的作用 使弹簧向外弯曲,减小压紧力。 斜置弹簧

5、离合器(图13-7) 双片离合器 可增大传递转矩的能力。 (图13-6),二、中央弹簧离合器(图13-8),压紧弹簧力的传递:压紧弹簧拉杆压紧杠杆压盘 三、膜片弹簧离合器(Diaphragm-spring Clutch) 膜片弹簧(图13-10) 工作原理: (图13-11) 作用:压紧弹簧、分离杠杆 特性: (图13-12) 摩擦片磨损后压紧力降低少; 分离时的弹簧力较小(操纵轻便)。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结构(图13-14、图13-15)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特点 结构简单,质量小; 压紧力分布均匀;摩擦片磨损均匀; 摩擦片磨损后,传递转矩的能力变化小; 分离操纵轻便; 压紧力受离心力的影响小。,

6、四、从动盘和扭转减振器,基本组成(图13-16、图13-17) 从动片:从动盘本体;摩擦片。 从动盘毂 减振器:连接从动片与从动盘毂。 若从动片与从动盘毂刚性连接, 就是无减振器的从动盘。 扭转减振器 主要元件:弹簧、阻尼片。 作用:缓冲、减振。 工作原理 弹簧(图13-18):传递转矩(从动片弹簧从动盘毂); 起缓冲作用。 阻尼片(图13-16、图13-17) :从动片(及减振器盘)与从动盘毂有相对转动(即产生扭振)时,阻尼片与这些零件的摩擦,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为热量,从而衰减振动。,第三节 离合器操纵机构,作用:传递力 (离合器踏板 分离轴承) 人力式操纵机构 机械操纵机构 杆系传动装置(

7、图13-2) 绳索传动装置(图13-20) 液压操纵机构(图13-21) (图13-22) (图13-23) 主缸结构及工作原理(图13-24) 工作缸结构及工作原理(图13-25) 助力式操纵机构 弹簧助力装置(图13-26) 气压助力式操纵机构 气压助力式机械操纵机构(图13-27) 气压助力式液压操纵机构(图13-30),第十三章复习思考题,一、汽车离合器有途什么作用? 二、周布弹簧离合器中有哪些主要元件?哪些属主动部分?哪些属从动部分? 三、离合器中转矩传递路线是怎样的? 四、离合器分离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的? 五、离合器间隙是指什么?怎样调整? 六、膜片弹簧离合器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它

8、有什么优点? 七、从动盘扭转减振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八、离合器操纵机构有哪些类型?,第十四章 变速器与分动器,功用 变速 倒驶 中断传动 类型 按传动比变化,分为 按操纵方式,分为,有级变速器 无级变速器 综合式变速器,强制操纵式 自动操纵式 半自动操纵式,第一节 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一、普通齿轮式变速器 三轴式变速器:(图14-1) 1. 动力传递路线 第一轴中间轴第二轴 倒档轴 (直接档) 2.齿轮 第一轴上:常啮合齿轮 中间轴上:齿轮从大到小(向右),档位由高到低。齿轮皆与轴固连; 第二轴上:齿轮从小到大(向右),档位由高到低,齿轮皆与轴之 间有相对转动,各齿轮的转速不同

9、。,3. 挂档方式,齿轮移动:用直齿轮。二轴齿轮用花键与轴连接,可轴向移动。 接合套:用斜齿轮。二轴齿轮空套在轴上,不能轴向移动,始终与 中间轴齿轮啮合。,齿轮移动,4. 传动比 i,i = = 档位越低, i 越大,减速程度越大。 直接档:i=1; 超速档(增速):i n2 ) 时,M 1 =(M0 MT)/ 2 M2 =(M0 + MT )/ 2 M 1 M2 ; 摩擦力矩越大,( M 1 M2 )越大。 锁紧系数 K = M2 / M 1 此类差速器MT 很小,K较小(1.1 1.4)。,二、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图17-29),差速锁 需锁止时,用差速锁将一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锁成一体,则差

10、速器无差速作用。此时有 M1 + M2 =M0 。 三、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Sure-grip Differential) 1. 摩擦片自锁差速器(图17-30) 差速器壳带动行星齿轮轴时,斜面将两轴分别向外推,压紧摩擦片;此时: 差速器壳行星轮轴行星轮半轴齿轮半轴 摩擦片推力压盘 两车轮同速时,动力由两路传给半轴,摩擦片间无滑动; 两车轮不同速时,摩擦片间有滑动,摩擦力矩MT大。 特点:结构简单,工作平稳;K达5以上;用于小型车。 2. 滑动凸轮式差速器,第三节 半轴(Half-axle)与桥壳(Axle Case),一、半轴(Half-axle) 结构:实心轴. 支承形式: 全浮式支承 (

11、图17-35)(图17-36) 半轴只承受转矩,不承受其它反力和弯矩. 车轮轮毂用轴承支承在车桥上。 半浮式支承 (图17-37) 半轴除承受转矩外,外端还承受弯矩。内端不受弯矩; 车轮轮毂通过半轴支承在车桥上。 二、桥壳(Axle Case) 整体式(图17-38) (图17-39) 分段式(图17-41),第十七章复习思考题,一、驱动桥一般由哪几个主要部份组成? 二、驱动桥中,动力是怎样(按主要零件)传递的? 三、什么是单级、双级、单速、双速主减速器? 四、主减速器主动齿轮有哪些支承形式?其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五、主减速器中有哪些主要调整装置? 六、主减速器锥齿轮常采用哪种齿轮?准双曲面齿

12、轮有什么特点? 七、差速器的两个半轴齿轮的转速、转矩有什么关系? 八、常用的抗滑差速器有哪几种?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九、全浮式、半浮式半轴支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第三篇 汽车行驶系,第十八章 汽车行驶系概说 第十九章 车架 第二十章 车桥和车轮 第二十一章 悬架,第十八章 汽车行驶系概说,功用: 1、接受发动机经传动系传来的转矩,由驱动轮产生牵引力。 2、传递、承受路面作用于车轮的反力、反力矩。 3、缓和路面对车身的冲击、振动。 组成: (图17-40) 车架(Frame)、车桥(Axle)、车轮(Wheel)、悬架(Suspension)。,第十九章 车 架(Frame),要求: 强度;

13、刚度; 质量小、位置低。 第一节 边梁式车架 (图19-1) (图19-6) (图19-8) 第二节 中梁式车架 (图19-9) (图19-12),第二十章 车桥(Axle) 和车轮(Wheel),第一节 车桥 分类 根据悬架结构分: 根据车轮的作用分: 整体式车桥(非断开式车桥) 转向桥 断开式车桥 驱动桥 转向驱动桥 支持桥,一、转向桥(Steering Axle),结构: (图20-1),二、转向轮定位(Wheel-ground Orientation),转向定位参数: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 主销后倾(Caster) (图20-5) 作用:保证汽车稳定地直线行驶。 主销

14、内倾(Steering Axis Inclination / King Pin Axis inclination /BallJoint Axle inclination) (图20-6) 作用:保证汽车稳定地直线行驶;使转向轻便。 前轮外倾(Camber) (图20-6) 作用:补偿汽车满载时车轮内倾的趋势,以减小轮胎偏磨 损,轮毂轴承受力状况好。 前束(Toe-in) (图20-7) 作用:抵消车轮外倾带来的不良后果。,三、转向驱动桥,结构特点:(图20-8) 1. 半轴分为两段:内半轴、半外轴,其间用万向节连接。 2. 转向节轴颈为中空,让半轴通过。 3. 主销分为两段,中间为万向节所占空

15、间。 (图20-9) (图20-10) (图20-11),第二节 车轮(Wheel)与轮胎(Tire),一、车轮(Wheel) 1. 辐板式(图20-13) (图20-15) 组成:辐板、轮辋、挡圈。 2. 辐条式(图20-17) 组成:轮毂、辐条、轮辋。 轮辋型式 轮辋轮廓类型: (图20-18、图20-19) 深槽、深槽宽、半深槽、平底、平底宽.全斜底、对开式. 轮辋结构型式: (图20-20) 一件式、二件式、 五件式,二、轮胎(Tire/Tyre),作用:缓冲减振;保证附着性;承受重力。 分类: 1. 普通斜交胎(Bias-ply Tire) 构造: (图20-23) 帘布层 外胎的骨

16、架。材料。层级。 缓冲层 缓冲.以防止胎面与帘布层脱落。 胎 面 分为胎冠、胎肩、胎侧等部分, 胎冠上有花纹(图20-24),以提高附着力。 胎 圈 使轮胎牢固地装在轮辋上。 帘布层的胎冠角3040。 2. 带束斜交胎 构造: 有一带束层.其帘线的胎冠角2429; 帘布层的胎冠角3036。,3.子午线胎(Radial-ply Tire),结构(图20-26) 帘布层线的胎冠角 70 90(与子午线接近) 有一带束层,其帘线胎冠角20 25。 特点 弹性大,缓冲性好; 滚动阻力小; 附着性好; 承载能力大。 胎侧易裂; 技术要求高;成本高。,轮胎标记,货车轮胎标记示例: 9.00 - 20 9.

17、00R20 轿车轮胎标记示例: 185/60 M R 13,轮胎名义断面宽度代号,轮辋名义直径代号,子午线胎标记,轮胎名义断面宽度代号 轮胎名义高度比代号,轮辋名义直径代号 子午线结构代号 速度符号的记号: L M N P Q R S T Y H 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第二十章复习思考题,一、转向桥有哪些主要零件? 二、前轮定位有哪些参数?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怎样起作用? 三、与转向桥、驱动桥相比,转向驱动桥有哪些结构特点? 四、什么叫子午线轮胎? 五、普通斜交胎外胎由哪些部分组成? 六、国产轮胎怎样标记?,第二十一章 悬架(Suspe

18、nsion),第一节 概 说 悬架是车架与车桥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组成: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横向稳定杆)。 作用: 传力。 缓和冲击; 衰减振动; 使车轮按一定轨迹跳动(导向)。 分类: 非独立悬架用于整体式车桥。 (图21-2) 独立悬架用于断开式车桥。 悬架刚度和簧载质量所决定的车身自振频率影响汽车的平顺性,是悬架的重要性能指标。 弹性元件、减振器与车桥、车架的联接关系: (图21-3),第二节 减振器(Shock Absorber),液力减振器(Hydraulic Shock Absorber)原理: 液体流经小孔(阻尼孔),形成阻尼力,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阻

19、尼孔,阻尼力; 液体流经小孔的速度,阻尼力; 液体粘度, 阻尼力。 阻尼力越大,减振作用越强,但缓冲性越差。 要求: 压缩行程,阻尼力小(使缓冲性好); 伸张行程,阻尼力大(使减振性好)。 阻尼力不超过一定限度。 分类: 双向作用式、单向作用式。,一、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结构: (图21-4) 主要零件:工作缸筒、储油缸筒、防尘罩;活塞、活塞杆。 工作缸筒底设有常通孔(缝隙)、压缩阀、补偿阀; 活塞上设有常通孔(缝隙)、伸张阀、流通阀。 工作过程: 压缩行程: 常通孔、流通阀(弹簧力弱) 常通孔、压缩阀(弹簧力强) 伸张行程: 常通孔、伸张阀(弹簧力强) 常通孔、补偿阀(弹簧力弱) (图21-

20、5) 压缩阀、伸张阀弹簧力强 起限制最大阻尼力作用. 压缩阀比伸张阀的弹簧力弱 压缩行程的阻尼力较伸张行程的小。,储油缸筒,上腔,下腔,储油缸筒,上腔,下腔,第二节 新型减振器,1. 充气式减振器 结构: (图21-7) 无储油筒(故又称“单筒式减振器”); 浮动活塞(活塞以上为油室,以下为气室)。 上、下油腔容积变化之差靠气室补偿。 工作特点: 结构简单,零件数少。 气体可降低高频振动,有利于降噪; 尺寸小; 对油封要求高;充气工艺复杂;外筒变形不能工作;不能修理。 2. 阻力可调式减振器(图21-8) 与空气弹簧配用。,第三节 弹性元件,类型:钢板弹簧、螺旋弹簧、 扭杆弹簧;气体弹簧、橡胶

21、弹簧。 一、钢板弹簧(Leaf Spring) (图21-9) (图21-10) 二、螺旋弹簧(Coil Spring) 不需润滑,不怕泥污;所需纵向空间小,高度空间大;质量小。 三、扭杆弹簧(Torsion bar Spring) (图21-11) 所需空间小;不需润滑;质量小;可方便调整车身高度。 左、右不能互换(因制造时有特定方向的预扭转)。 四、气体弹簧(Air Spring) 弹性特性较理想(载荷增大时,刚度增大) 类型: 五、橡胶弹簧(Rubber Spring) (图21-20),第四节 非独立悬架,一、纵置板簧式非独立悬架(图21-21) (图21-22) (图21-23) 钢

22、板弹簧两端的固定连接; 缓冲块,限位块; 主、副板簧; 渐变刚度弹簧; (图21-24) (图21-25) U型螺栓倾斜; 导向。 二、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图21-27) 弹簧与减振器同轴线,可减少所占空间。 导向机构. 三、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图21-28) 四、油气弹簧非独立悬架,第五节 独立悬架(Independent Syspension),优点: 左右轮互不影响。减小车架、车身振动,有助消除前轮摆振。 减小了非簧载质量。悬架受到的冲击小。 汽车重心可下移。车轮上下跳动空间大,有利于悬架参数选择。 缺点: 结构复杂; 成本高; 维护不便。 分类: 按车轮运动形式分(图21-31) 横臂

23、式独立悬架车轮在汽车横向平面内摆动。 纵臂式独立悬架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摆动。 烛式独立悬架车轮沿主销移动。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车轮沿主销移动。,一、横臂式,单横臂式(图21-32)(图21-33):悬架变形时,轮距、主销角度会发生变化。 双横臂式(图21-34) (图21-35) :适当选择两臂长度,可使轮距、主销角度变化较小。 二、纵臂式 单纵臂(图21-39) :主销后倾变化大。多用于后轮。 双纵臂(图21-40) :主销后倾角不变。多用于转向轮。 三、车轮沿主销移动的悬架 烛式(图21-41): 主销角不变;轮、轴距稍有变化。套筒与主销间磨损大。 麦弗逊(McPherson) 式(图21

24、-42) :占用空间小。广泛用于前置前驱动 的轿车和微型车上。 四、横向稳定器(Stabilizer) 作用:减少车身的横向倾斜. 原理(图21-44):当两侧悬架变形不等(车身有横向倾斜)时,稳定杆受到 扭转,其扭转弹性力起阻碍作用。,第六节 平衡悬架,用于多桥汽车,以保证各车轮都与地面良好接触。 (图21-45) 钢板弹簧平衡悬架(图21-46) 钢板弹簧的中部与车架固定,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车桥上。 用导向杆传递驱动力、制动力。 摆臂式平衡悬架(图21-49),第二十一章复习思考题,一、悬架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主要作用? 二、液力减振器是靠什么原理减振?其阻尼力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

25、、通常对减振器有哪三个基本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要求?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是怎样实现这三个要求的? 四、常用的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中有哪些油液流动通道(或阀)?这些阀在什么状态下开、闭? 五、悬架的弹性元件有哪几种? 六、为什么有的汽车采用变刚度弹簧? 七、按车轮运动形式,独立悬架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八、横向稳定器是怎样安装固定的?它有什么作用?,第四篇 汽车转向系 与制动系,第二十二章 汽车转向系 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第二十二章 汽车转向系,第一节 概 说 分类: 1. 机械转向系(图22-1) 动力源:人力 组成:转向操纵机构 转向器 转向传动机构 2. 动力转向系(图22-2) 动力源:

26、发动机。人力控制。(失效时应能由人力转向) 为保证所有车轮均作纯流动,左、右转向轮偏转角应不相等(图22-3) 。其偏转角关系由转向传动机构实现。 角传动比 选不同的参量作为输入角和输出角,就分别有: 转向器角传动比;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转向系角传动比。 传动比,转向灵敏,操纵轻便.,第二节 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传动效率 转向器传动效率 = 正效率:由方向盘输入; 逆效率:由路面输入。 可逆式转向器:逆效率高。方向盘易自动回正,但“打手”。用 于好路面. 不可逆式转向器:逆效率低,无“手感”.不用.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逆效率略高于“不可逆式” 。用于坏路面. 转向盘自由行程:由传动系中各传

27、动件的间隙引起。应不超过规定值。 转向器的作用:实现一定的传动比;改变运动方向。,一、循环球式转向器(图22-5),输入、输出运动方向垂直。 有两级传动:螺杆-螺母传动,齿条-齿扇传动。 齿轮齿条啮合间隙的调整:轴向移动变齿厚齿扇. 特点:正效率高,逆效率高。 二、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图22-6) 传动方式:齿轮-齿条 运动输出为移动。齿条带动左、右横拉杆;传动机构不需摇臂、直拉杆。 三、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图22-9) 传动方式:蜗杆-指销 间隙调整:轴向移动摇臂轴。,第三节 转向传动机构,一、非独立悬架用转向传动机构(图22-11) 运动传递路线: (转向器)转向摇臂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节梯

28、形臂横拉杆 梯形臂转向节 主要零件: 转向摇臂 转向直拉杆 (图22-12) 转向横拉杆 (图22-13) 二、独立悬架用转向传动机构(图22-15),第四节 动力转向器,一、转向加力装置 分类:气压式、液压式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 常压式(图22-17) 工作管路中总保持高压; 常流式(图22-18) 不转向时管路为低压。 常流式的结构布置方案(图22-19) 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半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转向加力器,第二十二章复习思考题,一、转向系的角传动比的大小对转向操纵有什么影响? 二、什么是转向器的传动效率、正效率、负效率?逆效率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三、三种转向器的传动原理和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29、四、非独立悬架用转向传动机构的各零件的名称?运动传递过程? 五、与非独立悬架用转向传动机构相比,独立悬架用传动机构有什么特点? 六、什么是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半整体式动力转向器、转向加力器?,第二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第一节 概 说 功用:行车减速;下坡限速;驻车不动。 基本原理: 摩擦力矩 分类: 1. 按作用分 2. 按制动能源分 3. 按能量传 4. 按传输回路 递方式分 的型式分 组成: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制动器,车轮与地面间阻力增大( 干水泥路面:f 0.015 0.8) 。,(图23-1),第二节 制动器(Brake),摩擦式制动器分类: 按转动部分形状分 按在车上的位置分

30、一、鼓式制动器(Drum Brake) (一)分类: 有内张型 、外束型之分。 1. 按制动蹄的促动装置分为,鼓式 盘式,2. 根据制动蹄摆动方向与鼓的转动方向,分为:,制动效能大小排列:自增力式、双领蹄式、领从蹄式、双从蹄式 制动效能对摩擦系数的依赖程度也有以上顺序。,3. 按制动蹄法向力的大小、方向,分为,平衡式制动器 两蹄对鼓的法向力合力能互相平衡 非平衡式制动器 两蹄对鼓的法向力合力不能互相平衡。 双领蹄式、双向双领蹄式、双从蹄式都属 于平衡式制动器;领从蹄式、自增力式是 非平衡式制动器。 非平衡式制动器对轮毂轴承有一附加载荷。 4. 按促动装置的作用性质分 等促动力式制动器:如领从蹄

31、式轮缸式制动器。 等位移式制动器:如凸轮式制动器 、楔式制动器。 自增力式制动器: 凸轮式制动器,领蹄上的促动力小于从蹄上的促动力。虽然两蹄对鼓的法向合力大小相等,但其合力方向不在一条线上,仍是非平衡式制动器。 5.按制动蹄支承型式分 固定销支承 浮动支承,(二)制动器结构(图23-2) (三)制动间隙的调整,1. 手动调整制动间隙 局部调整调节远离制动蹄支承端的部位。 全面调整除局部调整外,还调节制动蹄支承处。 调整装置:偏心支承销(图23-2);调整凸轮(图23-2); 可调支座(图23-6); 可调顶杆(图23-8); 制动调整臂(图23-14)。 2. 间隙自调装置 一次调准式:一次调

32、整即可完全消除过量间隙。 (图23-11、图23-12) 可能“过度调整”。 阶跃式:过量间隙达到一定值后才起调整作用。 若干次倒车后起作用的装置(图23-10) ; 由调整螺母、调整螺钉、棘爪等组成的装置(图23-17) 。 (四)驻车制动器(Parking Brake) 中央制动器(Wheek brake) (图23-26) 车轮制动器(Center Brake) 行车制动器兼作驻车制动器(图23-4),二、盘式制动器(Disc Brake),特点 制动效能稳定; 尺寸、质量较小; 制动效能较低。 (一)钳盘式 制动间隙的自动调整(图23-20),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一、机械制动系 现在主

33、要用于驻车制动。 (图23-26) 二、人力液压制动系 组成 (图23-27) 制动主缸(Master Cylinder) 制动轮缸(Slave Cylinder/Wheel Cylinder)、 (制动器) 主缸(带储液室)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图23-28)(图23-29)(图23-30) 轮缸的结构(图23-31) (图23-32),第四节 动力制动系,一、气压制动系 1. 组成(图23-33) (图23-34) 空气压缩机湿储气筒干储气筒制动阀制动气室 2. 空气压缩机及调压阀 (图23-38) (图23-40),3. 制动阀(图23-47) 制动阀由驾驶员操纵,以控制气压制动系是否工作以

34、及控制制动力大小。 随动作用:制动踏板行程,则制动阀的输出压力; 制动踏板力,则制动阀的输出压力。 工作过程: 不 工 作:排气阀开,进气阀关; 制动气室无压力。 踏板下踩:排气阀关,进气阀开; 制动气室压力升高。 踏板停滞:排气阀关,进气阀关; 制动气室压力不变。 (平衡状态) 踏板上放:排气阀开,进气阀关; 制动气室压力下降。 类型:串列双腔活塞式 (图23-46) 并列双腔膜片式 (图23-47),二、气顶液制动系与全液压动力制动系,与液压式相比较,气压式有如下特点: 工作压力低,因而部件的尺寸、重量大; 制动臂、凸轮轴等使非簧载质量增大; 气体可压缩,因而工作滞后时间约三倍于液压制动系; 气体不需回收,无“回路”. 气顶液制动系兼取二者之长: (图23-57) 以气顶液,增大工作压力; 缩短气压系统管路长度,减少滞后时间; 用轮缸式制动器,减小非簧载质量。 全液压动力制动系(图23-58),第五节 伺服制动系,分类 增压式(间接操纵式): (图23-62) 人力主缸 伺服系统控制装置 辅助缸轮缸 助力式(直接操纵式): (图23-69) 人力伺服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