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高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_第1页
劝学高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_第2页
劝学高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_第3页
劝学高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_第4页
劝学高考知识点复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劝 学,复 习,.,2,劝 学,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3,复习自主复习的步骤,1、通读文本,回忆文意和主旨。 2、细读文本,把握词义和句意。 3、再读文本,整理文言知识。 (包括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注意:发散思维、联系课内其他文本。 4、思考文本,积累素材。 (最好动笔写成议论小段),.,4,记常识,1、荀子,名 况 , 战国末期 赵 国人荀子是孔孟之后著名的 儒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 唯物 主义思想。荀子二十卷,共 32 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

2、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5,字,退,輮( ) 舆( ) 槁暴( go p ) 砺(l )参省( cn ) 须臾( y ) 跂 ( q ),蛟( )跬( ku ) 骐骥( )驽( n ) 锲( qi )镂( lu ) 跪(gu )蟮( shn ) 螯( o)楫( j),ru,y ,xng,jio,q j,.,6,通假字,“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有”(yu)通“又”。 “知”(zh)通“智” 。 “生”(xng)通“性”。 “暴”(p)通“曝” 。,.,7,文言文阅读、翻译,掌握常见的实词120个 注意:一词多义的练习 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实词,.,8,1.望

3、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C.先达德隆望尊 D.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远看,盼望、希望,声望,农历十五日,首先注意课下注释中该字词的意思 然后回忆其他课文中是否出现过同样的意思 最后归纳一下他都有哪些意思,.,9,2.绝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以为妙绝 D.佛印绝类弥勒 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F.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停止,隔绝,极点,非常,横渡,断绝,.,10,文言文阅读、翻译,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4、虚词,.,11,1、“而”的用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锲而舍之,整理课内,归纳总结,.,12,2、归纳总结本课中的“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E.而神明自得 F.锲而不舍,表转折,表修饰,表并列,表递进,表因果表承接,表假设,.,13,13,而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不译或译为“又”) 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 表

5、修饰: 顺流而东 (不译) 表承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不译或译为“就”、“然后”) 连词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为“并且”或“而且” ) 表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假如 ) 表转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但是) 表因果: 表恶其能而不用也 (因而) 。 表方位: 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 (以) 助词 表示语气,情态,提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 “已而(后来)”“俄而(不久)”“而已(罢了)”“而后(这以后)” 代词 第二人称 (通“尔”) (你的;你) 某所, 而母立于兹 近指: (此、这样)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通“如”:好像,如同

6、。 军惊而坏都舍。,.,14,练习,指出下面“而”的意义和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4.如优孟摇头而歌 5.骊山北构而西折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7.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掩口胡卢而笑 12.而母立于兹 13.夜缒而出 1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连词,表修饰, “地“ 2连词,表转折, “却” 3连词,表并列 4连词,表修饰 5连词,顺承, “然后“ 6连词,表假设, ”如果” 7连词,表转折, “却“ 8连词,表顺

7、承, “接着” 9连词,顺承, “就” 10连词,表并列 11连词,表修饰, “地” 12代词, “你的” 13连词,表修饰, “地” 14连词,表因果关系,.,15,本课中出现的其它常用虚词: 2.之: A.锲而舍之: B.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 : D.蚓无爪牙之利 : 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F.輮使之然也 :,代词,代朽木。,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青,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代词,木,.,16,之 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 代词 輮使之然也 (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事理) 活用为第一人称

8、: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指示代词,表近指:之二虫又何知(这,此)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可不译.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可不译.译时也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音节助词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顷之,烟炎张天。 动词 译为“到,往 ”“ 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7,练习,指出下面“之”的意义和用法 1.石之铿然有声者 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辍耕之垄 4.夫晋,何厌之

9、有 5.多于南亩之农夫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8.四海之大 9.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2音节助词,不译 3动词,“到” 4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5结构助词,“的” 6结构助词,“取独” 7指示代词,“这类” 8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9动词,“到” 10结构助词,取独,.,18,【2015年山东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见其虚则进 置杯焉则胶 B 是故智者为之谋 且君尝为晋君赐 C 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蚓无爪牙之利 D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19,词类活用

10、,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水,名词作动词,游泳。,.,20,名句填空,背诵、默写,.,2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15湖北卷)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015上海卷)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2014大纲卷) 4.-,不能十步;-,功在不舍。(2014辽宁卷),.,22,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

11、2005广东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005湖南卷) 3. 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2006北京卷) 4.木直中绳,_,其曲中规,_,不复挺者,_。故木受绳则直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07全国卷),.,2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2007安徽卷)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07四川卷) 7.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008全国卷)

12、8.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2008广东卷),.,24,9.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2008山东卷) 10.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2009全国卷) 1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2009福建卷) 12.荀子劝学说:“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2009四川卷),.,25,1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2009重庆卷) 1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13、。(荀况劝学)(2009安徽卷) 15.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2009江苏卷) 16.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2009天津卷) 17.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10年江苏卷),.,26,18.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10年陕西卷) 19.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10年福建卷) 20.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苟子劝学) (10年安徽卷) 2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2011山东卷) 22. ,风雨兴焉。(荀子劝学)(2011福建),.,27,23.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

14、异也, 。(荀子劝学) (2012大纲卷) 2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则。(荀子劝学) (2012全国卷) 2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12年安徽卷) 26. 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 2012年江苏卷),.,28,2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2012年山东卷) 28.蚓无爪之利,_,上食埃土,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2013年新课标卷2 ) 29. 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13年天津卷) 3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 劝学)(2013年山东卷),.,29,五辨别特殊句式并

15、翻译 :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0,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

16、,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3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32,作文,常见名言警句: 具有强说服力的事例: ,素材积累,.,33,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粒米成罗,聚沙成塔。老子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正说明了“积小成大”的哲理吗?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同样证明积累的意义。世间万事万物,无不在见证着大事是由小事构成的。

17、,.,34,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素材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角度点拨,持之以恒,.,35,写作素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 成为现实,.,36,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 论点是针对话题的带有明确的表态性的完整的判断句 。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也有的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37,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有“劝勉”的意思。“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