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导学案_第1页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导学案_第2页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导学案_第3页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导学案_第4页
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1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观察、实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题植物的身体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 通过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能归纳概括出植物体的共同之处。能 力目 标 知道植物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情 感目 标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绿色能开花的成员!从参天大树到碧绿小草,身体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王国,仔细地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二

2、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一活动 观察植物的身体 1教师出示凤仙花,让学生独立观察,出示一张没有指出器官名称的相应的植物图片,让每个学生边看边填写。 2室外观察多种绿色开花植物。要求:观察时先整体后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爱护植物。 3室内汇报观察后的结果。 4概括。归纳: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5学生竞赛:学生画一株完整的自己熟悉的植物图,标出植物各部分的名称。 6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今天,通过观察绿色开花植物,我们知道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种器官构成。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

3、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2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题植物的身体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 学习资料查阅的方法,并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植物体各个器官的作用。能设计实验验证资料内容的正确性能 力目 标不迷信资料内容,培养合理质疑、积极验证的科学精神学会与同学合作,体会明确的分工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情 感目 标 乐于与人交流,交流时语言清晰,表意准确。倾听时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介绍。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1体问: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

4、题。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 了解植物的器官(一)查阅搜集资料的方法1你打算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2学生回答:实验、观察、请教别人、查书、看电视或报纸、上网等等。3教师小结:上述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查阅书籍,收集资料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4怎样查找呢?老师将其过程制成了录像,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了解这个过程吧。5视频播放,学生观看。6提问:老师怎样查阅资料的?7学生汇报:书的类别书名目录文章段落摘抄。(二)制作资料卡1找到我们所需的资料后,我们如何处理这些资料?2学生回答:将资料摘抄下来。3摘抄时我们要注意一些什么?(简洁,篇幅较长的进行概括)4怎样保管好我们的资料

5、,能让我们一目了然?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制作资料卡。5教师讲解怎样制作资料卡。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布置任务:查找资料,制作资料卡。1活动要求:全班分12个组,每两个组负责一种器官的作用的查找,注意方法,分工合作并制作好资料卡。2学生活动。3活动总结。活动延伸思考:资料卡上的内容都正确吗?我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验证吗?下节课就这个问题我们再研究。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3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课题根和茎的奥秘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观察根的两种不同形态类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能 力目 标培养学生制定、完善实验

6、方案的能力,能做植物根吸收水和茎运输水的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情 感目 标培养探究植物奥秘的科学兴趣。认真的进行实验,学会细致的观察,促进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截植物,你们猜猜是什么?这是我近段精心培养的芹菜宝宝,你们看它是什么颜色的,我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粉红女郎,你们知道绿绿的芹菜是如何变成粉红女郎的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秘密,让我们从观察植物的根开始吧!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活动 观察植物的根 1(出示示两种不同植物,豆苗、葱)老师这儿有两种植物,请小朋友看看他的根。 2学生仔细观察: 3提问:这些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认识直根

7、和须根) 活动 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1我们认识了根的种类,你们知道根有什么作用吗?(学生猜测) 2提出问题:植物的根真能吸水吗? 3设计实验证明根能吸水。 4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5组装实验装置。 6教师出示预先组装的装置,观察结果,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植物怎样运输水 1引发矛盾:根吸上来的水是不是全存根内,根怎么没胀大,水到哪去了? 2学生猜测。 3教师出示提前2个小时浇水的盆栽植物,观察茎的截面有什么现象? 4设计实验: 5交流、完善设计方案。 6回家做实验。 7教师出示红芹菜,指导学生观察:(学会横切、纵切)认识导管,明白植物茎能运输水。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验证

8、了植物的根有吸水,茎有运输水份的作用。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4 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课题神奇的叶片 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进行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能 力目 标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情 感目 标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向科学家学习设计实验的智慧,学习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教学导入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都离不开食物,那么植物的“食物”从哪里来?(学生回答) 你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已

9、经知道,可科学家们确用了200多年的时间才解开这个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历史。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科技史(接受式探究) 1出示的课件讲述海尔蒙的实验。(接受式探究) 分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来自哪里? 结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定是从雨水中获得的 2课件讲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分析: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 结论: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变新鲜,“污浊之气”是二氧化碳(讨论得出:查资料知道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使小老鼠生存。) 3小结: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学到了什么? 从上述两个实验中学到了科学设计实验的智慧,也懂得了科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活动1植物与

10、阳光1过渡:植物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2观察树木向阳面与背限面的长势3提出猜测:植物生长可能与阳光有关?4设计实验:选两盆同样的豆科植物。一盆放阳光下,一盆放黑暗中,观察一周,每天测好高度,作好记载。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课后或回家做实验,下周同一时间将植物带来比较,交流。(教师出示事先准备的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按要求摆放在相应位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每天做好记录。交待记录注意事项。)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5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课题神奇的叶片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通过实验探究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懂得植物的生活离

11、不开阳光。探究植物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能 力目 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进一步培养探究植物秘密的科学兴趣。学会依据事实提出问题并进行合理猜想情 感目 标在研究阳光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中,能坚持观察和记录懂得绿色植物在地球上存在的重要意义,珍爱那一片绿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课前准备:用一个透明塑料袋罩在一棵盆栽植物上,用线把下面的袋口扎紧,把植物放在阳光下。 长势基本一致的两盆栽植物、卷尺、资料卡。 上周我们进行了植物与阳光实验的探究,现在,我们看看探究的结果。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植物与阳光实验探究的结果。 1交流: 2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猜测一致吗? 3课件补充:英根泰斯

12、发现植物生长需要光的实验。 4学生了解光合作用这个过程需要什么,产物是什么。(见书第7页倒数第二段) 5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动物和人类有什么意义? 活动:叶的蒸腾作用 1回顾植物体内水的运行过程。 2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全部被用于光合作用了吗? 3指导设计实验(课后观察) 4观察教师课前的准备实验,说说看到什么现象发生?并解释?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借助课件认识叶的蒸腾作用及其意义: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叫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叶的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意义:降温、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溶解在水中的养料的运输。 布置作业:搜集植物器官的趣事。(在单元复习课前进行交

13、流)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6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动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课题实验课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方面来进行研究。能 力目 标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情 感目 标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教师准备: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动物的运

14、动方式和身体结构方面的资料 教学导入1请学生看单元页思考:美丽的大自然除了多恣多彩的植物外,还有大量形形色色的动物。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么?3要对动物运动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从下面的游戏开始吧!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1 模仿动物的运动 1、说一说,动物的运动各有什么特色? 2、模仿动物的运动。要求:选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模仿。 方法:每四大组,每组派一名代表,然后评比。 3、思考: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稍作阐述。 4将课前查的资料和大家进行交流,补充动物趣事

15、的表格。活动2 比较动物的生活环境1、学生观看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课件。 要求:请说出它们各自生活环境,并比较其不同。2、交流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的关系。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以禽鸟类为例启发学生将动物的生活环境与身体结构之间联系起来分析,出示:鸭足、鸡足、鹰足、鹤足,讲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足,从中发现规律。 扩展至更多动物,请学生根据习性简说它们的形态构造和特点。四、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动物,通过游戏和看课件,了解到了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是为了动物更好地生存。放学后,请同学们去搜集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16、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7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题动物的特征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通过资料查询获取动物有关特征的科学事实。能从动物的身体结构与获取食物的适应性方面来进行研究。能 力目 标能将搜集的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清晰地表达,并且能够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情 感目 标在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体验“不同的动物却具有相同点,同是动物或同类动物却又有不同点”的辩证的观点。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1知道动物的构造特征是与它的捕食方式相适应的。2认识动物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

17、作为能量。 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它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动物的食性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老虎、兔子和人的牙齿的图片的课件;分别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动物相应食物的卡片若干张。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动物捕食方面的资料。 活动3 认识动物的食性 1游戏:把一些写着动物,植物名称的卡片发给大家,看谁能更快地为卡片上的动物搜到食物。 2交流:结合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表达动物怎样吃食的? 引导学生找共同点: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3分类: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动物食性的分类 植食动物 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腐食动物4应用

18、:课件出示动物中虎和植食动物兔子牙齿进行观察,再一次证实动物捕食器官的构造是与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拓展活动:爱护自己的牙齿。1观察动物牙齿过渡到观察自己的牙齿。2阅读教材P13最后一段,了解牙齿。3强调牙齿卫生保健的重要性4使学生意识到身体各部分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小结1知识小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构造特征与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方式相适应的。2学习情况小结:活动出色的小组:搜集资料较好,交流得好的小组: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8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课题水族的公民学习目

19、标知 识目 标能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认识鱼的外形特征,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描述。能 力目 标能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探究鱼的身体结构是否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情 感目 标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珍爱小生命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鱼及鱼类的外形特征。 2认识到鱼类的身体构造是与水中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3知道我国人民对鱼类的观察、认识和利用的有关知识。 教师准备: 1搜集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和相应特点的资料(文字、图片、影像等)并进行加工。 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鲫鱼、玻璃水槽、毛巾、红墨水、滴瓶、注射器。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活动1 观

20、察鱼 1观察鲫鱼,找外表特征。 2观看视频,找鱼类特征。 3讨论特征与水中生活的作用。 鱼鳍:游泳 鱼鳃:呼吸 鱼鳞:保护 活动2 研究鱼 1再次观察,自主提问。 引出问题:鲫鱼的嘴一张一合,是在喝水吗? 2讨论实验设计。 3江报实验设计方案。 4交流、完善你们准备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么做?做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要求:实验的时候请把实骤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研究报告上。 5进行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 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补充资料,加深理解,鱼鳃可以过滤水中的氧气。当水经过鱼鳃时,水中的氧气就渗入到了鱼体内,而二氧化碳就和水一起排出了体外! 拓展部分: 1欣赏金鱼 2拓展作业:搜集

21、其其它水生动物的资料,制作资料卡片。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9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研究课课时安排课题吃奶长大的动物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能 力目 标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地观察。情 感目 标体验通过细心和深入观察获得发现所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 2认识到乳头是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 教师准备: 1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 2搜集更多的凸

22、显哺乳或胎生特征的影像资料、情境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分组查阅关于哺乳动物的资料。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兔子吗?谁来说说? 2兔子是否吃奶长大?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活动1 观察兔子 1为了解决兔子是否吃奶长大这个问题,老师将哺乳期的母兔和需要吃奶的小兔带进了课堂,让我们来观察吧。提出观察的要求:保持教室安静,边观察边记录,观察两个方面:兔子的外型;兔子的乳头和吃奶的过程。 2观察后的情况交流。 3归纳:兔子是由兔妈妈生下来,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 4还有那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看课件) 5归纳特征并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像兔子、牛、熊猫这样由兔妈妈生下来,

23、吃兔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我们叫它哺乳动物。: 活动2、 哪些是哺乳动物 1下面的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学生根据资料回答)海豹 蝙蝠 犀牛青蛙 锷鱼 海豚 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1.找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并说理由。 2.说一说 鸡鸭鹅是哺乳动物吗?为什么?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10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课题飞翔的精灵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针对飞翔的动物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能发现鸽子、蜻蜓、蝙蝠等飞行动物翅膀的特点。能 力目 标能设计实验探究鸟类羽毛的奥秘,能搜集有关鸟

24、类形态结构特点的资料证实它们更擅于空中飞翔。情 感目 标体验自主求证过程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证据充分才有说服力。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知道翅膀是动物飞翔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 2知道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知道羽轴根是中空的,知道羽毛的功能和种类。 3认识到鸟类除翅膀外,还有许多适于空中飞翔的特 教师准备: 1鸽子(活体实物)、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鸽子的羽毛和骨骼。 2学生研究羽毛所需的放大镜、剪刀等工具。学生准备:课前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水中游的,地上走的和跑的,今天一起来研究天上飞的。(

25、板书:飞翔的精灵) 讨论:什么动物可以称为“飞翔的精灵”? 活动1 观察翅膀 1(出示鸽子、张开翅膀的蜻蜓和蝙蝠的标本。)观察鸽子、蜻蜓、蝙蝠翅膀,找出各自翅膀的特点。 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鸽子翅膀:面积大,正羽形成结构繁密的平面,下面有密密麻麻的绒羽。 蜻蜓翅膀:狭长,膜质,前后翅长短相等,体表没有羽毛。 蝙蝠翅膀:由连前肢,后肢,尾部之间的皮膜构成的,体表也没有羽毛。 2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羽毛的秘密。 3研究鸽子的羽毛 学生设计实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羽毛问题。 教师发放器材和羽毛,学生研究。 汇报、交流后教师小结。 活动2 搜集鸟的适合飞行的形态特征的资料 1、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鸟类形态

26、结构特点的资料。 2、课堂上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教师在交流中适时出示鸽子骨骼和其他材料,补充、丰富学生的证据。 总结动物的飞翔,离不开与它运动方式相适应的身体构造。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11 主备人申国林复核人使用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课题珍稀动物的保护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自主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搜集关于珍稀动物及已有保护措施的资料。能 力目 标在交流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能应用搜集的资料制作简报并进行动物保护的宣传。情 感目 标在活动中反思人类的过错,

27、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初步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教师准备: 1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并分组分派任务,教师亦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 2张贴学生简报的展板。 学生准备: 以组为单位,围绕同一个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 教学导入 今天我们这节课让我们来开一个交流会,了解珍稀动物的保护。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活动1 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 1初步了解我国濒临变绝或已经灭绝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讨论动物减少的后果 3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

28、 活动2 保护动物 1了解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阅读指南车信箱: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没川县境内,是保护大熊猫的。 我国于2000年开始全面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制作保护动物的简报。 张贴简报。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12 主备人滕凤秀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课题辨听声音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不同的声音分类,提出与声音有关的问题。观察并简单的区分声音的大小、高低能 力目 标 通过辨听声音的有关活动,获取提出声音与物体相关的假设的事实。乐于与人交流,体验不同声音带

29、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情 感目 标认识声音在了解事物、相互交流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声音秘密的动机。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初步建立“音量”和“音调”的概念 2、 认识声音的多样性。教学导入歌声、琴声、雷声、机器声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令人心烦意乱。声音世界丰富多彩!声音世界奥秘无穷!声音我们都很熟悉,可是我们都知道声间产生的奥秘吗?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王国,交流我们听到过的声音,分辨这些声音差异,找出发出声音的对象。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分辨声音 1学生倾听不同大小的锣声,高低不同的鼓声和锣声,同一强琴弹奏出结由高到低的音符,使他们从听觉上感性的了解声音的大小

30、和高低之间的差异。 2让部分学生想出办法让乐器发出大小和高低不同的声音。注意要求先让学生对比同一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再对比不同乐器产生的不同声音,要求将信息按教材要求填入记录表。 大小 高低 3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同一物体会发出大小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建构“音量”、“音调”概念。) 4用其他物体发出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分辨。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三猜一猜发声物体的名称 我们来做一个猜声游戏,先展示放在讲台上的物品,再要求全班学生背向讲台,教师分别敲击讲台上的物品让其发怕同学们猜发声的物品的名称。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1

31、3主备人滕凤秀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观察发声物体的实验能通过对不同的发声物体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 力目 标能将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情 感目 标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愿意把本组探究方法与结果其他组交流;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能发现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导入 今天老师为每

32、一小组带来了一件礼物,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东西?猜对了才准睁开眼哟,(敲鼓)大家一下就猜到了,说明大家对鼓声很熟悉,除小鼓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做一系列的实验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口空瓶或饮料瓶、水、水槽、幻灯机。 学生准备:锣、鼓、音叉、皮筋、钢尺、文具盒、米粒、橡皮筋等。 使物体发声 1、要研究声音,就得制造声音,把老师给你们的小鼓拿上来,就鼓和你们身边的器材(尺子、文具、鼓)让它发出声音,并观察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2、交流:你让什么发声了,看到了什么现象? 3、猜测:这些物体发声了,我们也看到了它们

33、都动了,你认为声音的产生可能与什么有关? 观察发声的物体 1同学们都说声音的产生与动有关,让橡筋发声,看看它是不是在动?如果动,仔细观察,它的动有什么特点? 2橡筋发声了,它动了,它的动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有一些物体发声时现象不十分明显,如我们先前的鼓,再如音叉,你能否有办法让他们发声时的现象体现得更明显,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一些。 3小组讨论,交流后完善方案。 4学生动手探究。 5汇报、交流。 6归纳小结:固体振动产生声音。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探究液体、气体发声 1教师演示液体发声实验: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2气体发声实验。 归纳概括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

34、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14 主备人滕凤秀复核人使用人课型 实验课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在教师指导下,按教材中图片的提示,小组合作制作小乐器。能 力目 标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协作制作小乐器情 感目 标了解我国编钟的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皮筋、纸巾盒、空盒子(或铅笔盒)、水、水杯若干个、小口空瓶或饮料瓶、吸管、图钉等。(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相应的东西) 复习导入 1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古人利用声音

35、产生的原因制作了许多乐器。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指南车信箱:科技史阅读材料编钟 1了解编钟:利用科技史材料制成课件,向学生介绍。2让学生说一说钟声是怎样产生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敲出由高到低的钟声?三活动 自制小乐器。1准备: 在制作小乐器前,将全班学生分成9个实验小组,每组为一个乐队。按所做内容命名。 2设计: 请学生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什么样的小乐器;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简单的小乐器; 引导学生确定初步的制作计划。 3制作修改: 制作小乐器; 交流介绍各自制作的小乐器,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展示评价: 开一个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每小组派代表用自制乐器在班上独奏

36、,然后各小组合奏,其他同学评价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15 主备人滕凤秀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对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作出猜想与假设能 力目 标通过探究声音传播的活动,发现空气、水、一些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培养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情 感目 标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水及周围的一些固体传播的。 教学准备: 水、水槽、音乐贺卡或小收音机、玻璃钟罩、闹钟、两用气

37、筒等。 导入新课 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入我们耳朵的呢?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活动1 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依据生活中的现象,你认为声音可以通过哪些物体传播? 2学生猜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物体传播。 3对每类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汇报、交流、完善。 4学生进行实验。 具体每类实验可以分别按以下探究方式进行。 (1)固体:范例引领(可用教材P32第一幅实验场景图:桌面和空气传声情况的对比实验作为范例)选定探究材料按小组制定实验计划小组合作实验小组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物体中传播)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归纳总结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水或液体:第一

38、个过程:教师出示材料直观启发学生(石子、铃铛、水、水槽等)学生讨论实验计划发放实验材料实验汇报交流得出初步实验。第二个过程:教师出示音乐贺卡(或收音机)和塑料袋提出探究问题假设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音乐贺卡在水中和空气中传出的声音对比)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空气:提出探究问题假设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师生共同制订对比实验计划(对比玻璃罩中的闹钟在抽气前后抽气后传出的铃声)师生合作完成演示实验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小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

39、16主备人滕凤秀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第二课时课题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通过对“听诊器的发明”科技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家客观严密、求真唯实的科学科学精神能 力目 标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情 感目 标通过制作听诊器的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课后探究不同物体传播声音本领的兴趣。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教学准备: 漏斗、胶管每组一套。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有人利用声音传播的知识制作了能听到人体内声音的听诊器。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阅读听诊器的

40、知识 1学生阅读。 2教师讲解: 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了听诊器 3学生谈体会,培养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求真唯实等科学精神。 制作听诊器 1我们也学学林奈克制作一个听诊器。 材料:漏斗、胶管 2用胶管试听心跳声音。 3用普通的漏斗接上胶管做成听诊器。 4用制作的听诊器听自己(或他人)的心跳。展示提升与达标检测 交流问题: 1.心跳声音是怎样传播到自己的耳朵中的? 2.我们制作的听诊器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东安一小高效课堂 科学 导学案(2014 下) 年级: 班次: 编号:17 主备人滕凤秀复核人使用人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题 控制声音学习目标知 识目 标能通过控制

41、声音的研究,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出自己在控制声音方面的想法。能 力目 标尝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声音的控制(放大和减小)问题情 感目 标增强环保的意识,认识保护听觉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导 学 过 程课前热身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被控制。 2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自制弦乐器、音叉及共鸣箱、减少噪声标识的图片或实物或减少噪音危害的录像或投影等、耳朵结构挂图。课前搜集的各种减少噪声的资料。 谈话导入 声音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美妙的声音让人感到舒服,而有些声音却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有些声音我们要使它变大,有些声音我们要尽可能使它减弱,那么我们怎样来控制声音呢? 二次备课自主学习与探究 活动1 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1、哪些情况下,我们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34页中的4幅放大音量的场景图,启发学生寻找放大音量的主要办法:与声源、传播途径、传播距离、人耳处等因素有关。 3、交流方法:学生交流使听到的声音变大的设想和办法。 4、亲身体验: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用对比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设想。 5、总结提升;交流活动中的发现,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使声音变大的方法。 阅读材料:噪声 1阅读 2哪些声音是噪声,噪声有哪些危害,控制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